第102章 只要适合这个时代,大舰巨炮也没什
作品:《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第102章 只要适合这个时代,大舰巨炮也没什么不好
听说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元帅也在波茨坦宫觐见皇帝,而且鲁路修有能量跟对方搭上线,古斯塔夫立刻眼巴巴地赶来。
他的司机把车开得飞快,二十公里的路只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古斯塔夫当然不能直接在皇宫里跟鲁路修谈事,但波茨坦宫附近有的是高端会务场所,古斯塔夫直接包了个场子,订了一个午宴。
一会儿海军大臣阁下聊完事,皇帝应该是不会留饭的。大臣阁下的午餐,就交给他古斯塔夫接待好了,这也是他的荣幸。
订好场子后,提尔皮茨元帅还没觐见完,古斯塔夫就先单独约鲁路修喝喝茶,一边闲聊一边等。
鲁路修刚好有三相电弧炉钢的业务要跟古斯塔夫聊,就趁这个时间窗口先处理了。
“古斯塔夫先生,我让家姐带给你的三相电弧炉钢样品,以及指标报告,你都看过了吧?”
古斯塔夫:“都看过了,你能以1500马克每吨的价格向我克虏伯出售三相电弧炉钢材,我们对这个价格很满意了。
新的钢材质量确实不错,我们可以用于炮管钢、制造高端火炮。哪怕每吨成本是传统平炉钢的2.3~2.4倍,相信军部也会为更好的性能买单的。”
鲁路修给古斯塔夫报出的三相电弧炉钢批发价,是1500马克每吨。
这个价格是从铁矿石炼铁开始、全生产流程的总成本,没有赚钱。
不过鲁路修自己有沉船废钢来源,不需要进货生产原料,只需要一些预处理成本,那就能节约400-500马克每吨的生产成本,最后造出来的钢材质量反而还能更好一点点。
这部分是鲁路修自己的独门成本优势,跟克虏伯没关系,所以对外卖还是卖1500。
相比于之前毫无市场竞争力的单相电弧炉钢4000马克每吨的成本,现在的1500已经是很划算了。任何东西好不好使都不能单独拿出来看,要跟原先的上一代产品对照着看。
以后如果鲁路修有能力慢慢改良生产技术,进一步压低成本,他就能赚更多。
如果能造出质量更好的钢材,他也有底气再加价。
一门大炮的主要成本,在于加工技术,钢材本身只占到了一小部分。哪怕炮管钢价涨到2.4倍,全炮售价最多也就涨三成,不会太夸张的。
古斯塔夫认可了鲁路修的报价后,随即话锋一转:
“不过,目前这种优质钢的需求量和应用场景,还是有点少。
我们就算接受了这个采购单价,但买不了太多量。目前我想到最适合用新式高价钢的场景,就只是高倍径、大射程的150毫米加农炮炮管。
这些反炮兵火炮,炮钢越好,耐受膛压越高,射程就越高,这是能给战斗力带来质变的。
其他重型榴弹炮,射程和精度都没那么重要,也就没必要上电炉钢了,太贵,用平炉钢也一样的。”
古斯塔夫很坦诚,丝毫不讳言自己的预期采购规模很小。
好在鲁路修也早就预料到这一点了,所以并不介意。
任何新事物刚诞生的时候,旧时代的应用者总是想不到太多应用场景,或是低估新事物能够做的事情。
既然如此,鲁路修帮客户多想几个应用场景就是了:
“古斯塔夫先生,你为什么没考虑在海军舰炮领域,寻找一些三相电弧炉钢的应用场景呢。
陆军的反炮兵加农炮才多大体量?海军有那么多大管子,这一块如果能提升性能和质量,哪怕每艘战列舰多几百万马克成本,海军都是有可能买单的。”
但古斯塔夫显然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乍一听并没有被忽悠到,反而立刻反驳道:
“让海军用你的炮钢?海军的轻巡舰炮/战列副炮,都不需要太在乎自身重量,也不需要太追求极限射程吧?
至于战列舰的主炮,倒是需要高膛压,大射程,可是你们造得了吗?战列舰炮钢,至少需要确保每一层炮管所需的钢材,由同一炉钢水浇成。
你们的电弧炉单缸容量能有几吨?巴里亚级战列舰,单根炮管成品70吨重,锻造切削之前的原料钢坯至少150吨以上。
就算考虑到炮管的三层套管结构,最长的内管成品也要20吨,原料钢要40多吨。之前的电弧炉每炉只能出10吨钢水吧……嘶不对!你们现在搞的是三相炉!难道可以直接把单炉产量提升到30吨?”
鲁路修这才笑了:“果然懂行,而且,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优化,现在不仅仅能做到单炉出钢30吨,而是单炉50吨了!给我们多点时间,未来还可以做到单炉70吨、80吨!”
古斯塔夫的呼吸终于略微粗重了一些,他显然也看到了一块更大的市场。
“要是能让战列舰主炮都用上更好的钢,对于帝国海军的战力肯定能有相当提升,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只可惜,光换炮钢本身,不调整设计,有点太浪费了。好的炮钢能承受更高的发射药膛压,驱动更重的炮弹。
但那也需要调整设计,加大药室容积,至少增加一个装药包的空间,才能让这一切发挥出来。
加大了药室,炮尾变重,炮管倍径估计也要稍微延长两三倍。这事儿没小半年估计搞不定……”
古斯塔夫越说越是惋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时没意识到解决之道就在眼前。
按照他的估计,仅仅是微调设计,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根据新的炮钢从头研发一门新炮,那就更慢了,一两年都有可能。
好在一旁的鲁路修始终非常清醒,他恰到好处地拍了拍古斯塔夫的肩膀,把他拉回现实:
“这有何难?我们今天来见提尔皮茨阁下,不是刚好能聊聊这事么?有更好的设计,该改就改嘛。反正巴里亚级战列舰只有前两艘下水了,后面三艘连船壳都还没造好。
已经下水的船,也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施工时间,炮塔是可以后期吊装的,只要不影响电路和军舰整体的重心配重,拖半年后再吊装也来得及——半年还不够你们实验、调整、测试、生产么?”
“对啊,还是你敢想……”古斯塔夫也终于不再纠结,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大的震撼,“你……你居然有把握说服提尔皮茨阁下接受变更设计和追加预算?”
“不试试怎么知道——呐,提尔皮茨阁下不是来了,正好我们三方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舰炮的事情。”
鲁路修说着,刚好看到提尔皮茨部长已经来了,他也连忙第一个起身迎了上去。
古斯塔夫也赶紧跟在鲁路修后面迎了上去,他非常好奇,鲁路修先生到底怎么搭上海军部长这条线的,甚至能让对方承他的情。
“提尔皮茨部长,很荣幸您能拨冗接见我们。”鲁路修率先开口打招呼。
提尔皮茨元帅点了点头,跟他握了下手:
“我也要感谢你才对,听巴登部长说,那天国会讨论海军追加预算,他那个支持海军的讲话发言稿,是你帮忙写的?你居然能帮巴登部长稳住伯恩斯、考茨基那些家伙。”
“那是海军的预算案本来就合情合理,该被通过。
也是巴登部长的爱国和诚意感动了那些摇摆不定的议员,我不过写了个讲话稿,有什么功劳可言。
伯恩斯和考茨基先生,我前几天倒也见了,还跟他们聊了很多,他们都很支持我对战争的看法。”
鲁路修微笑谦虚道,丝毫不居功,但话语里也隐藏锋芒:咱也已经是在议会里颇有几个议员赏识的军界新星了。
而旁边的古斯塔夫,直到这一刻,才算是彻底听明白其中恩怨:
怪不得提尔皮茨元帅明明都没见过这小子,却会对他如此和颜悦色。
原来鲁路修还在帮海军部筹款的问题上,出过一点点力,至少是稍微争取了几个议员投赞成票。
当然了,说句良心话,当时提尔皮茨元帅提出的预算案,最终也并不是刚刚卡线过关的,还有一些票数裕量。
换言之,就算伯恩斯、考茨基那一小撮人那次投反对票,也阻碍不了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
但在有议会的国家,部长们对于能影响议员的掮客,总的来说还是很客气的。
就算这次不差这几票,谁知道下次如何呢?要是得罪了人,下次从帮忙变添堵,那就欲哭无泪了。
鲁路修谦虚完之后,也立刻话锋一转,趁热打铁:
“部长阁下,今天难得您和克虏伯的古斯塔夫先生都在,我们刚才又刚好聊到一项最近的冶金技术进步,可以用在炮钢上。
不知您有没有兴趣听一下,说不定可以改良帝国目前还在建的战舰的火炮战力。”
谈这种事情,就要直接和大老板谈。
提尔皮茨作为海军部长,以及多年来帝国海军建设的实际掌舵人,他对于舰炮战力的提升,是最为热心的,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你先详细说说……”
鲁路修就从战列舰新主炮这个点切入,把刚才跟古斯塔夫说过的观点又阐述了一遍。
提尔皮茨听得很认真,最后果断拍板:“如果性能确实有提升,到时候能通过测试,这个周期可以接受,加预算也能考虑。
但是,你们克虏伯必须确保巴里亚级战列舰的前两艘如期完工!
依我之见,你们至少造16根额外的炮管备用,这样哪怕新炮管最终没成功,军舰也能按时服役。”
——
ps:今天会有两更,不过第二更至少要下午下课后了。而且今天两更都只能有三千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