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整个鼻翼掉了

作品:《F1:绝对车感

    第241章 整个鼻翼掉了
    等到所有回播结束,比赛已经进行到第五圈。
    这时候导播突然插播了阵威廉姆斯车队的tr。
    乔纳森:“车辆的情况怎么样?”
    吴轼:“前翼端板受到了碎石撞击,进气道,嗯,大问题没有。”
    吴轼说得不清不楚,其余人都不知道这辆车的情况。
    然而长焦镜头很快对准了59号威廉姆斯,前翼看起来确实没有什么异常。
    “这样冲进砂石区,车辆大概率会受到影响。”兵哥有些担忧说道。
    “我感觉也是,不然车队也不会询问吴轼了。”飞哥点头。
    两人为吴轼担忧的时候,赛道上车阵已经平稳。
    该带开的已经带开,要战斗的已经借助drs进行了数次追近。
    第六圈大直道一过,吴轼就已经接近到马萨的身后。
    完全具备超越的秒差。
    吴轼tr:“我比他快多了,应该让我过去,我的轮胎需要尽量的节省。”
    威廉姆斯接到这个无线电,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解说也说道:
    “吴轼的这个要求,还是比较合理的,不管是从积分榜上来说,还是从赛道上的速度优势来说。
    “不过车队可能是担心吴轼的车辆受损情况。”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合理的,乔纳森也短暂摘下耳机,看向了身后的克莱尔。
    “马萨因为发车的情况,还有5秒罚时,阻拦吴轼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乔纳森说道,他知道,只有克莱尔这个副领队才能够让策略组下达这个命令。
    克莱尔犹豫了阵子,立即在对策略组说道:
    “让戴夫告诉马萨让开位置,我们需要保证吴轼拿到更多的积分。”
    乔纳森一喜,很好!
    只是他回过头来看屏幕就呼吸一滞。
    吴轼特么已经开始进攻马萨了!
    1号弯这家伙大力制动的十分恐怖,很难让人相信他是怎么在那种尾速下刹下来的。
    不过轮胎摩擦地面的白烟,也显示了他判断得不算准确。
    随即吴轼就从内线钻入。
    马萨漏出这个空档不是他不挡,而是“u”弯的内线很容易被交叉线超回。
    果然,进弯领先的吴轼立马被出弯优势的马萨反超回去。
    但接下来小段全油门路段,有着drs区域。
    马萨出弯后已经在右侧车道了,而2号弯是个左手“u”弯。
    吴轼开启drs后,立即将车身和马萨拉平。
    一平车身,他就开始了最擅长的挤压。
    微毫之间的挤压,看似没什么变动。
    但对于坐在车里的车手来说,却是大开大合的冲撞了过来,有种泰山压顶的气势。
    不是顶尖车手,在遇到这种情况后立即会被逼迫的操作变形。
    特别是刹车区很快到了,刹车点、入弯点全都是要处理的问题!
    吴轼狠辣的压着马萨不断向右侧边线。
    他比马萨更了解这量威廉姆斯。
    发车圈他在3号弯丢失了大量位置,就是因为被挤入了内线。
    而此时马萨被挤到了外线,却有着同样的效果。
    威廉姆斯要过这条弯,最佳路线就是中线。
    这样的赛道倾角才最符合fw37的性能释放和稳定性。
    唰!
    2号弯中,吴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完成了压制。
    在出弯的时候,更是直接拉开了一个车身的位置。
    紧接着的三号弯,路面上还有着他带出来的大量碎石。
    簌嗤!
    吴轼超车来到了第九位,在威廉姆斯队内tr没有喊出来之前。
    “滋滋滋~”
    马萨tr:“你们要说什么?别光按着麦不说话!电流声不好听!”
    “哈哈哈哈哈!”
    导播也是懂直播效果的,将马萨的tr放了出来。
    威廉姆斯小剧场逗得大家微微一笑,镜头随即前移。
    维特尔在第5圈继续做出最快圈,1分28秒067。
    这显然是在节省轮胎时跑出的速度。
    此时罗斯伯格落后维特尔4.4秒。
    kimi落后罗斯伯格1.19秒。
    后面紧跟着的是汉密尔顿,落后kimi1.36秒。
    这里目前才是全场关注的重点。
    维特尔的领先优势无人能够碰瓷,但是2-4位三个位置都有着变数。
    只是和上场的小火车一样,三人僵持着。
    汉密尔顿乐于见到kimi进攻罗斯伯格。
    罗斯伯格祈祷kimi不要进攻他。
    kimi掌握着主动权,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毕竟冰人也不太会说要干什么。
    前四名之后是霍肯伯格,他又捡到了皮夹。
    然而能够捡到皮夹,也证明了他发车的稳定性和实力。
    不过此时他的位置有些危险,身后大红牛的科维亚特和他秒差在1秒内。
    好在比赛总是环环相扣的,科维亚特身后是里卡多,里卡多和科维亚特的秒差仅仅0.4秒。
    这又是争斗三人组。
    第八名是佩雷兹,和维特尔的秒差已经在16.972秒。
    刚刚超越马萨来到第九名的吴轼此时和维特尔的秒差在18.312秒。
    预计再跑一圈,就能够借助drs发起对佩雷兹的进攻了。
    这时候,红牛tr告知科维亚特,不要互相阻挡。
    后面,这位速度有些慢的红牛车手竟然真的让里卡多过去了。
    第7圈,吴轼进入佩雷兹的drs区,但他却乐观不起来。
    因为这套黄胎损耗有些大,他再猛攻下去,只怕很快就要进站了。
    他立马转变了策略,没有再盲目去开,而是准备借助drs缓慢蚕食佩雷兹。
    只是他想得已经足够保守了,结果在面对佩雷兹的时候,发现还是很难超越!
    该死啊!
    佩大师不要将《汉密尔顿防守概论》用在我身上啊!
    吴轼内心吐槽,也是意识到了这条赛道超车的困难性。
    马萨在2号弯,大概率还是让了他的。
    这令他情绪有些复杂。
    不过费了三圈,他还是吃下了佩雷兹。
    车辆性能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位置上升到第8名。
    “吴轼已经第八了,不过他距离瓦特尔有着27秒,瓦特尔一个人在前面跑得非常畅快啊。”兵哥评论。
    “如果吴轼要追赶上去,就必须尽快进行超越。”
    “嗯,我们看得出他也非常急,超越佩雷兹的时候几次都没有选择好时机。”
    “这确实要急啊,被慢车挡着,他基本一圈就要多损失2秒多。”
    第12圈,吴轼已经追近到科维亚特的身后,随时要发动进攻。
    “注意你的轮胎,是否出现了过热?”乔纳森的声音却突然提醒到。
    吴轼当然知道四只脚很烫。
    不超过前面阻挡的车辆,轮胎是会冷下来,可并不符合他的预期。
    特别是他感觉到了科维亚特并不算快,和里卡多展现出来的速度有差异。
    怪不得原本领先的科维亚特会被车队告知不要阻拦队友。
    根据乔纳森所说,此时科维亚特前面是霍肯伯格,里卡多仅次于汉密尔顿,排在第五位。
    也就是说,里卡多都过了霍肯伯格,而科维亚特就被卡主了。
    显然是出了什么问题。
    亨格罗林赛道的两段drs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检测点,却有两段drs。
    大直道的drs如果能够依靠车辆性能抽头,那么1号弯后的drs就可以拉开距离。
    可是大直道的问题往往在于车辆很难完全超越。
    内线攻“u”弯,容易被对方交叉线反超回去。
    而后面的drs太短,没法再度追近发起进攻了。
    一旦离开了这两段drs,其余区域想要完成超车是非常困难的。
    这也是大家总说这条赛道像摩纳哥的原因。
    跟佩雷兹一样,吴轼被拖了整整三圈,才在直道上卯足了劲过掉科维亚特。
    一过掉这位,将要面对的就是霍肯伯格,两人秒差2秒多。
    这就是被慢车阻拦的后果。
    这两秒的秒差,全被吴轼用来散热了。
    实际上,他已经不准备继续进攻了,再压榨轮胎,估摸着一两圈后就要进站换胎。
    但现在维持这个速度,还可以保持一段时间。
    赛道上的超越太过于耗费轮胎,他想要通过战术超车。
    毕竟大家下套肯定换上更硬的白胎,圈速应该不会太快提起来。
    吴轼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科维亚特进站了。”
    下一圈,乔纳森就说道。
    现在才第几圈?
    第13圈啊!
    “换上了什么轮胎?”吴轼问道。
    “白胎,换胎时间2.6秒。”乔纳森立马说道。
    “我们需要进站吗?”吴轼问道。
    “你的圈速还不错,暂时不用,我建议你留在赛道上。”乔纳森说道。
    “copy。”
    车队的想法应该和他差不多,所以吴轼就没有了顾虑,继续慢慢追近。
    科维亚特拉开了进站潮的序幕,马萨、维斯塔潘、巴顿、格罗斯让、纳斯尔都在第14圈进站。
    随后的第15圈,霍肯伯格、赛恩斯、阿隆索也都进站。
    吴轼的前面就此开阔,这估计就是车队的另外一层考量——
    他们预测霍肯伯格也会在最早一批进站。
    “你现在有干净空间,压榨轮胎,需要进站前我会告知你。”乔纳森说道。
    此时在他前面的车手是,维特尔、罗斯伯格、kimi、汉密尔顿、里卡多。
    吴轼已经从第10名回到了第6名。
    第16圈,佩雷兹、埃里克森进站。
    “吴轼,轮胎怎么样?白胎的圈速并没有比你快。”乔纳森的声音响起。
    “白胎性能有这么差吗?”吴轼问道。
    “不,后方很混乱。”
    “那你应该告诉我现在我需要做些什么?要跑得多快?还是说准备进站?”
    “ok,现在你需要继续刷新圈速,刷到这个轮胎报废为止。”乔纳森说道。
    如果是其余车手听到这个指令,保不准会误认为这是让“车手想方设法多跑几圈”。
    而在吴轼耳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全力push,push到圈速下降立即进站。
    吴轼此时距离里卡多都尚且有着3秒的距离,前方可以说相当宽敞了。
    原本平均只有1分28秒中的圈速立即被他拉起来,开始向着1分28秒头的位置的前进。
    甚至于他接连两圈刷入1分27秒,与里卡多3秒的秒差很快就追近到跟前。
    18圈时,kimi前鼻翼右侧的小部件脱落。
    虽然这个小扶手也有气动造型,不过显然更换鼻锥损失的时间不是依靠这个小部件就能弥补的。
    kimi进站的时候大概率不会更换鼻锥。
    而同一圈,博塔斯和佩雷兹在一号弯争夺位置的时候,发生了些事故。
    佩雷兹被碰到进入缓冲区,侧翼裙边受到损伤。
    等他回到赛道的时候,直接从积分区跌落到15位。
    第19圈,吴轼知道轮胎已经差不多了,到了断崖式衰竭的边缘。
    更加上红牛这站的速度不慢,想要在赛道上战胜对手,对于旧黄胎来说基本不再可能。
    他没有过多的犹豫,按下了方向盘上的进站按钮。
    车队收到指令后立即开始准备。
    一套白胎被准备好。
    黄白黄,这是威廉姆斯准备的策略。
    吴轼毕竟比第一梯队的五台车要更早进站,并且也不用用黄胎保住位置,所以就没有采用黄黄白的策略。
    19圈尾,吴轼一拐进入维修区。
    亨格罗林赛道的维修区时间基本在22.5秒左右。
    威廉姆斯的机械师团队经过21天的训练,换胎的能力丝毫没有提高多少。
    这里面的窍门还真不是熟能生巧就可以说过去了。
    咔嗤~
    3.1秒换胎。
    “威廉姆斯真想夺冠,这换胎得学学大车队了。”
    兵哥看到这个数据,就想要啧啧几句。
    事实上这确实是威队的另外一个弱点。
    之前机械师爆种爆出过2字开头的换胎速度,可之后不管怎么换,基本都要3秒。
    吴轼的车组还算不错了,马萨的车组经常换胎换3.5秒。
    与之对应的,不管是梅奔还是法拉利,换胎时间基本都在2.5秒前后。
    这零点几秒的差距,在赛道上有时候就是生死争夺。
    吴轼一出来,还卡在了霍肯伯格前面6秒多。
    落后里卡多则23秒,落后维特尔47秒。
    随着吴轼一进站,梅奔、法拉利的赛道工程师不约而同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车手。
    显然,现在每场比赛,吴轼都是两大车队的重点关注对象。
    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盯牢。
    很快,第20圈尾,汉密尔顿进站,换上黄胎。
    4.1秒!
    兵哥眨了两下眼睛,没有继续说话。
    飞哥开口道:“这个换胎速度有点儿问题,但是影响不大。”
    汉密尔顿出来,依然在吴轼前方,两人秒差15秒。
    这种情况吴轼想要持续追近已然变得困难。
    第21圈,前排开始扎堆进站。
    维特尔、罗斯伯格、里卡多全部进站。
    因为维特尔领先的太多,维修区里也没什么看头。
    他的换胎速度也是个3秒多,令兵哥更感觉奇怪了,怎么换胎速度都这么长时间了?
    飞哥笑了起来,说道:
    “我觉得你应该多说几句,这样他们的换胎速度就不会比吴轼更快了,哈哈哈!”
    维特尔理所当然换上了黄胎。
    罗斯伯格的换胎时间2.8秒,飞哥的笑容止住。
    兵哥评论:“这恢复了大车队的水准。”
    罗斯伯格理所当然的换上了黄胎,为了守住第二名。
    里卡多换胎时间2.7秒,速度更快,换上的竟然也是白胎!
    只是他出来后却落在了吴轼的后面2秒。
    “红牛怎么敢让吴轼在外面跑两圈的啊?”兵哥又在啧啧称奇。
    “可能是红牛没意识到吴轼的存在吧,他们看着梅奔和法拉利呢。”飞哥玩笑道。
    第22圈,kimi换了轮胎,果然没有更换前翼。
    耗时3.2秒,换上的也是白胎!
    嘶,兵哥揉了揉自己的脸颊,大车队一停大部分都在3秒开外啊?
    难道是因为亨格罗林赛道有debuff?
    前排至此全部完成了进站。
    维特尔领先罗斯伯格11秒;
    领先kimi13.7秒;
    领先汉密尔顿15.6秒;
    领先吴轼27秒;
    领先里卡多30秒;
    领先霍肯伯格36秒;
    领先科维亚特39秒;
    领先维斯塔潘44秒;
    领先阿隆索48秒。
    其中维斯塔潘和阿隆索分别在14圈和15圈进站了。
    属于是早一批进站的车手,依靠更新的轮胎追近了不少距离。
    第24圈,格罗斯让前面进站时因为不安全释放,被赛会审查后罚时5秒。
    很快,维特尔刷新了最快圈,圈速来到了1分26秒877。
    吴轼的圈速达不到这个水平,基本上在27秒、28秒的样子。
    就如乔纳森之前说的那样,新白胎初始圈的速度几乎和旧黄差不多。
    戴夫tr:“你需要保持着像是周五练习赛那样跑。”
    马萨tr:“可是这辆车和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我都不知道现在在驾驶什么。”
    乔纳森:“.”
    “喔哦,看来威廉姆斯的车辆在这站确实出现了问题,是调校上有不足,还是存在其余什么情况?”大卫有些惊奇。
    外界对于威廉姆斯这站的竞争力减弱,大部分归咎于吴轼不太适应这条赛道——
    这也太奇怪了,毕竟大家已经认为吴轼+威廉姆斯就等于一二排了。
    如此得来的认可,也是种压力。
    毕竟别人不管不同赛道的特性,就是认为你能够排位闯入前几。
    第25圈,场上已经可以看到在挥动的蓝旗了。
    只不过转眼间,马萨落到了16去,也不知车子到底遇到了什么情况。
    第33圈,科维亚特选择了二次进站,2.3秒完成换胎。
    他是在13圈时完成了一停,并且换上的是白胎。
    也就是说,一套白胎仅仅跑了20圈。
    换上的黄胎显然没法继续跑完36圈,必然选择三停。
    事实上,根据大多车手的轮胎衰竭情况来看,三停策略就是这些早换胎车手的策略。
    这站极其依赖空力套件。
    过弯时空力带来的下压力不够,就会过多使用轮胎的机械抓地力,轮胎的快速衰减不可避免。
    这和赛车有关系,也和车手们驾驶车辆的习惯、技术有关。
    里卡多的衰减速度就远比科维亚特慢,总不能说一辆红牛两个调性吧?
    第34、35两圈,格罗斯让、巴顿也进站了。
    他们两人也是属于早换胎的。
    36圈,霍肯伯格、阿隆索、赛恩斯进站。
    37圈,维斯塔潘进站。
    这批一停人员不管换上的是白胎还是黄胎,都选择了进站。
    阿隆索的旧黄胎换下来检测后发现,已经存在漏气情况。
    吴轼和威廉姆斯策略组又陷入了犹豫状态。
    他其实40圈左右,也好换胎了,走三停策略。
    可里卡多一直跟在他后面,如果直接换胎必然导致位置的损失。
    因此他决定让这套白胎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了守住第五位,必须拦截里卡多。
    第41圈,kimi突然和车队说道:“感觉车辆损失了些马力,速度在变慢。”
    这话一出,汉密尔顿不久后就收到了来自bono的告知:
    “刘易斯,前方的kimi遇到了些情况,他的速度可能会出现下降,你需要做好准备。”
    “copy。”
    老汉的回复简短有力,他被困太久了。
    他现在追回一个位置,就能少落后队友些积分,多追近些吴轼的积分。
    两者相加之下,他自然迫不及待期望能够拿到kimi的位置。
    这样一来,他才有机会去和自己的队友battle。
    他和罗斯伯格这站的策略完全一致,都是黄黄白二停结束。
    “kimi在三练时车辆就出现了些状况,不清楚现在遇到的情况是否和当时是一样的。”
    “对,kimi在排位赛时候就认为动力系统的一些问题,导致了他排位赛不太理想。”
    “只希望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吧,不然好不容易到手的领奖台就没了。”
    兵哥听到摇摇头,道:“太难了,他的速度已经慢了不少。”
    果然,在第42圈的时候,原本被套圈的阿隆索,竟然抓住机会反超kimi。
    “kimi的速度慢了相当多哦!一分30秒,维特尔现在1分27秒7。”
    “汉密尔顿的圈速也差不多1分27秒尾的样子。”
    这意味着kimi一圈最少丢失两秒的优势。
    后方的汉密尔顿已经在飞速接近。
    转播镜头固定在了kimi的视角。
    油门踩到底,引擎竟然带不起车速,原本能够开到300kph的地方仅仅只有280kph不到,眼睁睁看着前方的迈凯伦带开了。
    纵使是冰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十分不冰人了,他在不断和车队沟通,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吴轼继续巡航,看来他的排名又要上一位了。
    虽然对于kimi来说很不公平,但是他确实很开心。
    第43圈,吴轼耐心等待,再过几圈,乔纳森应该就会告知其汉密尔顿和kimi的战况。
    然而忽然间,全场黄旗并且迅速变成虚拟安全车。
    “霍肯伯格在1号弯出现大事故!虚拟安全车,注意虚拟安全车。”
    “box!box!box!”
    乔纳森两段话说得非常急,吴轼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
    霍肯伯格的事故回放也出来了,竟然是前翼直接掉了,而后整辆车压上了前翼。
    前轮失效后,直直撞上了赛道的轮胎墙上。
    大量的碎片掉落在地面!
    老汉凌晨的“i'm useless”有些心痛啊,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还是说法拉利就是wdc的坟场?不过老汉年龄也确实大了,如果跟头哥一样在中游车队,搭配中游车手,可能就不会有这种破防的发言了。
    现在去看比赛了,希望有惊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