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超大订单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第206章 超大订单
    张志林此刻心头一片火热,他原以为林书平已经很牛批了,是第一个在国库券市场吃螃蟹的人,也给了他们这群京圈子弟们一个赚钱的方向,但没想到他还是把林老大想的浅了。
    五百个火车皮,三万吨轻工业品·
    这可是几千万乃至上亿的生意,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这种体量的外贸订单吗?
    张志林不知道有没有,但即便有,那也绝对是由商业局牵头,亲自对接海外收购方才能达成的生意。
    而现在,林书平一个人,要吃下三万吨轻工业品!
    旁人或许只是吃惊、感嘆,但从小就在计委大院长大的张志林,却知道,这不仅是一笔超大订单,对於经手的计委干部来说,绝对是一笔亮眼的政绩。
    “林老大,我真不是跟您吹,您真想要把这生意干成,还真就需要我帮忙。”
    张志林从车上拿出一个大哥大,一边拨打號码,一边对林书平笑道:“因为我家里有人在计委上班!不过这事儿不著急,您刚来京城,我招呼弟兄们一起,中午陪您吃顿饭。”
    林书平笑道:“志林哥太客气了,我隨便对付点就行。”
    “那可不行。”
    张志林咧嘴一笑:“让劲松和潯子他们知道了,非得扒我一层皮!”
    说完他就去一旁打起电话来。
    林书平笑著点头,然后便开始打量起面前这处计委大院。
    整个计委大院,总体是效仿了苏联住宅式的“合围布局”,以一个大的標誌物为原点,小的“塔式”岗楼为分割线,割出几个独立的小院子,每个小院子里都有两层或者三层的公寓楼,当然也有独栋小楼,但一般人住不上。
    大院內还开有食堂、杂货店、百货商店、浴室等,甚至邮局和招待所等都具备,如同一个缩小的城市。
    不过也因为年久失修的原因,计委大院如今的各处楼房,也都已经有些破败。
    在来之前,林书平就从张志林那里了解过,隨著国民经济水平日益提高,计委大院也即將成为过去式,不久后,这里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拆迁和改造,因此,当下生活在计委大院的人,已经不多,大多都已经提前搬走。
    “看到那栋房子没?”
    打完电话的张志林指著不远处一幢三层小楼,笑著跟林书平道:“现在沪市那位姓朱的那位,
    以前就在这里住,住了二十年,后来被外放后,那老房子就人去楼空了,不过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还看到他回来跟大院里的老爷子老太太们嶗嗑,是个挺念旧的人。”
    “还有那边三楼最里间的套房,那里以前可住著一位將军。”
    “还有这里—”
    张志林向林书平吹嘘著计委大院的辉煌过往,不过很显然,现在的计委大院已经不再如当年那般热闹,而计委大院最热闹的时候,巔峰时期居住有数千人。
    “嗨,我跟林老大您说这些干嘛!”
    张志林说著说著就醒悟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瞧我这毛病,管不住,爱多嘴,您千万別见外。”
    “我还挺喜欢听的。”
    林书平笑道:“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里住的可都是达官贵人。”
    “林老大真会开玩笑。”
    张志林乾笑了一声,主动转移话题道:“我跟四哥他们联繫了,等会去我家集合,咱们一起去三里河搓一顿,给您接风洗尘,咱也別乾等著,上家里喝杯茶。”
    林书平闻言,立即说道:“我空著手去可不好,志林哥,附近有没有商店?”
    “林老大,您寒我呢?別介啊,都自己人,再说我家里也没人,现在就我一个人住。”
    张志林笑著热情邀请林书平走进正面前的一栋小院子里,院子四周有一排果树墙,桃树、李树、苹果树样样都有,林书平跟著张志林走上二楼,打开朱红色的大门,张志林热情邀请林书平入座,然后从墙角的饮水机里接水过来:“您喝水。”
    林书平道了声谢,一边接过水杯,一边打量著房屋布置。
    整体是三居室,客厅墙壁上贴有千里江山图的海报和伟人画像,除此之外,中间则是沙发套装,而沙发旁边的茶几上,还安装有座机电话,看到这里林书平就知道,房子的主人大概是副局级以上的干部。
    因为干部大院里的宿舍可並非是隨意挑选的,而是根据个人的级別进行系统性的分配,科级和处级只能分到二居室,只有副局级別或以上,才可以分到三居或者四居室。
    甚至座机电话的安装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徵,早先是只有正局以上级別,才可以在家中安装座机电话。
    不过这是早先的规矩。
    现在人民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家里都会自己安装电话,已经並不限制身份级別,但能分到三居室,这说明张志林的父辈在当年分配房子时,至少达到了副局级。
    一念至此,林书平局打算询问些什么,但此时內屋臥室却传来一道声音,“张志林!”
    张志林听到这声音,明显一愣,下一刻,他就看到臥室里走出来一个头髮灰白,穿著白色短袖衬衫的中年男子走出来。
    中年男子的相貌与张智林有几分相似,都有著单眼皮和消瘦的身形,不过和张志林那时髦到如同港星一般的穿著,中年男子却是標准的机关干部装扮,尤其头髮微禿,看起来比较老气刻板,但神情却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老张?”
    张志林见到此人,脸上露出惊讶:“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你现在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张和生板著脸道:“又把一些狐朋狗友带回来,上次你妈被你气进了医院,你是真不长记性!”
    狐朋狗友?
    林书平错。
    “老张,你別血口喷人!”
    张志林憋得脸色通红,愤怒道:“我妈那是被我气的?那是你在外沾惹草,是被你气进医院的!还有,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朋友!”
    张和生听到儿子这样讲,也是瞬间勃然大怒,正准备继续冷嘲热讽,却是突然被林书平出声打断:“张叔,我叫林书平,这是我的名片。”
    现场犹如火星撞地球,这父子两人一见面就要干架,林书平反应过来,也是头疼不已。
    这种情况可不能隨波逐流,初见面的印象分还是很重要的,於是他决定主动出击,立即从包里拿出名片,並双手奉上,语气儘量平缓的说道:“张叔,我是志林哥的朋友,但同时,我们也是生意上的伙伴,这一趟过来,是要谈一笔价值几千万的生意·”
    张和生原本已经接过名片,刚看了一眼,结果就听到林书平说出“几千万的生意”这种话来,
    顿时便吹鬍子瞪眼起来。
    也让原本已经对儿子失望透顶的老父亲,更加绝望了。
    好傢伙,真是好傢伙,交一些狐朋狗友也就算了,竟然还勾搭上了骗子,这是想怎么著?想偷还是想骗?
    几千万的生意?
    你怎么不说几个亿!
    张和生脸色一沉。
    林书平察言观色,见状便直接寄出了自己的法宝,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些报纸出来,笑著说:“得,我知道张叔您不信,不过您先別急,看看这些,这是《沪市財经日报》以及《沪市解放日报》,这是《计算机世界》,哦,对了,这是《中国电视报》,是央视总台面向国內外发行的国家级电视报张和生看著这些报纸,一脸狐疑:“你给我看这些干什么?”
    “让您看这些,就是向您证实我的身份,也是让您相信我说的话。”
    林书平一脸和善的说道:“这些报纸都是行业翘楚,其中也有不少党媒,也报导过我的事跡。
    张和生张了张嘴,看向自己的儿子。
    张志林也是被林书平这一手活给整蒙了,但很快他就扬起头来,得意道:“听到了吗?老张,你別狗眼看人低,指不定你什么时候还要求到我这位朋友,知道他刚刚说的几千万的生意,代表著什么意思吗?你如果想升官,就好好坐下来,听我朋友仔细讲讲。”
    张和生此时已经在林书平的示意下,开始扒拉那些报纸,他清楚地看到了“林书平”、“深蓝汉卡”、“国库券”等字样。
    很快他就若有所思起来:“你就是那个那个在沪市大发横財的林百万?”
    “发横財?”林书平一愜。
    张和生这时候终於露出笑容:“上半年,沪市经济政策改革,其中有一条就是国库券自由交易的政策颁发,当时在內参上,关於国库券的新闻里,有內参编辑曾刊登过你的事跡,我印象挺深的。”
    林书平恍然,他也记得自己曾经登上过內参,他之所以知道这个消息,还是在浦东公安分局治安大队长刘长志的办公桌上的报纸看到的。
    “没想到这半年你不去倒卖国库券,反而跑去创业,这个深蓝汉卡,我也是有印象的。”
    张和生一边说,一边翻阅报纸,很快他就心平气和的合上报纸,不再去看张志林,反而是把重点放在林书平身上,和顏悦色的说道:“小林,你刚刚说的几千万的生意,能具体说说是什么吗?”
    张志林见状,刚想反过来冷嘲热讽几句,就被林书平回过头来看了一眼。
    这一眼让张志林心中一突,隱约有些发毛,他立即就住上嘴巴,
    不管怎么说,正事要紧。
    尝到了国库券倒卖得来的甜头,张志林以及他的一眾发小,都想要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原本这群京圈子弟在倒腾了半年完国库券后,发觉利润不断降低,就已经想要直奔琼州,去投奔邹劲松和江潯。
    但林书平的突然到来,让他们紧急剎车,因为他们都觉得这位林老大这一趟,搞不好能再次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果不其然,一来就要去谈几千万的生意,这让张志林心怒放,
    他们也不贪。
    这一趟,如果林老大愿意带他们,那林老大吃肉,他们喝点汤就行!
    “我想要在国內装满五百个火车皮的轻工业產品,拉到苏联去交易”
    林书平刚开始说,就立即被张和生打断:“你在苏联已经找好买家了?”
    “对。”林书平点头。
    张和生沉吟了一番,言简意的问道:“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吗?”
    “可以。”
    林书平点头道:“您放心,我在国內购买轻工业產品,不会去赊帐,我是用现金去购买,乘火车拉到苏联,只要货物能到苏联,我就能实现盈利。”
    张和生再次沉吟了一番,说道:“苏联那边我也了解,被美西方封锁的这段时间,已经有內乱的跡象,他们的民生急需要食品和轻工业產品,心情非常迫切,你拉五车皮轻工业產品过去,的確能实现盈利,不过这需要中苏双方实现交通物流上的安全对接,我可以保证货品在国內畅通无阻,
    苏联那边呢?万一这几百吨的货品到了苏联被黑了,你的损失怎么办?谁来承担?”
    林书平笑道:“这一点您放心,那边我自有安排,保证货物能安全抵达。”
    跟他交易的就是苏联民航局,为了保证这笔生意能顺利进行,苏联民航局那边肯定能实现足够的安保措施,这一点林书平从叶戈尔那里也早已了解过,所以並不是很担心。
    张和生愣住了。
    他下意识觉得这事儿可行,但如果仔细一想,又觉得相当之离奇,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但林书平並不给张和生细想的机会,他说道:“这事儿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
    “我需要三万吨以上的轻工业產品,拉到苏联去,但因为地方上贸易保护的原因,这些轻工业產品要收集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与各部门沟通,所以需要计委这边帮忙,联繫各省市地贸公司,打理一切。”
    “就如刚刚跟您说的那样,这笔生意,我会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会有任何赊帐、期满行为,如果事情能达成,我相信对张叔您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消息,毕竟能解决当下社会上大量积压的轻工业產品,这是利民的好事,而且不偷不抢,是光明正大的交易,我相信计委的领导们知道了,也应该极力促成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