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翰林院编撰
作品:《穿成恶毒后娘,我只管发疯摆烂挣银子》 “娘娘,皇上会不会看出来什么?”
“慌什么,皇上光皇子就三十几个,老十九他从出生就没有看过几次,更何况一个已经死了母妃的皇子。”
德妃心中紧张,明面上却还要维持她皇贵妃的形象,呵斥下人的同时还保持著一副端庄的仪態。
宫女闻言不敢再言论什么,只管著做好她分內之事。
好在皇帝並未看出什么,只若有所思道:“的確像宋將军多一些。”
“曾祖母也常常同草民如此说。”
宋玉徽不急不躁,並未因皇帝冷凝的目光而有所害怕,而是表现得过於从容冷静。
然对皇帝而言,对方是宋聿珩的次子,他自然不能重用,不过这三甲及第,状元之名又是实至名归的,他总要按照往年惯例给宋玉徽安排个官位。
官位大了不好小了也容易引起非议,热的朝臣寒心。
“翰林院如今可有空缺?”
“有,从六品修撰,空缺一人。”
“那就你吧。”
皇帝指著宋玉徽,將他安排到翰林院去,宋玉徽跪地叩首,谢主隆恩。
如此,他便算是正式入朝为官了。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其余人擬好奏章以后,皇帝便显得有些睏乏了。
“都下去吧,朕也乏了。”
“臣等遵命。”
皇帝安排了赵总管带路,將三位带到他们所任职之处。
一场看似充斥著危机的风波总算是过去了,宋玉徽也成功入朝为官。
京中朝野上下皆惊嘆,谁都没有想到高中状元之人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是大越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年仅十岁连中三元的状元。
从宋玉徽看著宋家被欺负开始,他便不再掩藏锋芒,而是將他的聪慧才智全部暴露在人前。
眼前这一幕,是他期许很久的。
因著他年岁过小,皇帝便將他留在了翰林院做官,给了个修撰从六品的官职。
宋玉徽对此並无异议。
出了朝堂,已经有人先一步想要结实宋玉徽。
一个孩子或许好糊弄,但一朝的状元郎可不好糊弄。
那些朝堂官员无一人將宋玉徽当做孩子来看待,他们在他的脸上瞧见了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老练。
宋玉徽以笑面对眾人,他们的话他都以精妙的话术回应过去,所答出来的叫眾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宋將军不愧是大將之风,所教出来的孩子都是个顶个的聪明,宋大人如今这般年岁便有如此出色的成绩,在朝堂之上有得了皇帝的青睞,將来必定是有大作为之人。”
这些人阿諛奉承,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从来都不带眨眼的,都是一些习以为常之事。
宋聿珩面对他们“由衷”的夸讚,只客气回应,並未觉得此事有多么的荣耀,多么值得吹嘘。
人还没有走出这座皇城,就如此招摇,只怕又会引来皇帝的杀心。
“梁大人客气了,小儿读书这方面確实有慧根,却也没有那么神乎,不过是平日里课业努力了一些,其他的谈不上。”
他並不想招惹是非,如今这档口,宋家出了这样一位人才,诸多双眼睛紧盯著,宋聿珩是个聪明人,知晓该怎么做怎么说。
赵总管这边跟了过来,其他二人同宋玉徽一道,纷纷向赵总管行礼。
赵总管如今就代表著皇帝,而他们的將来都受命与帝王。
其他二人的取去处很快就安排好了,宋玉徽则是最后一个安排的。
“宋大人,请隨我来。”
翰林院官职最高也不过是正五品,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看似是个閒职,实际上掌握著不少朝中要事,他们的小小一笔很有可能会在歷史的长河上留下磨灭不掉的痕跡。
“这位是翰林院学士江大人,这位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宋大人。”
他们刚刚已经在朝堂之上见过,江大人目光打量著宋玉徽,露出些许满意的神色来。
三年一出的状元郎他翰林院也曾有过,他当年也是进士出身,可这连中三元的,翰林院可是头一遭。
一个从六品的修撰之职,大材小用罢了。
既然皇帝有所安排,他们听命便是,来了他翰林院,无论从前是何种身份都不重要。
“你既然已经入了翰林院,日后你我当以同僚互称。”
宋玉徽是有分寸之人,且不说江大人掌管著翰林院不说,其年岁又长他太多,他需要谦卑谨慎才对。
“江大人严重了,在下初来乍到,有诸多不解之处还需要请教江大人,望大人海涵。”
“那你跟本官来吧。”
宋玉徽的声望已经在京中打开,朝中官员几乎都知晓新科状元宋玉徽乃宋將军次子。
若是搁在以往,京中那些权贵早就踏破了宋家的门槛,无人不想要结交状元之家。
但宋玉徽的身份特殊,如今皇帝的態度並未明確,但凡是知晓一些风声的人都不敢与宋家走的太近。
如此反倒是给沈幼宜省却了不少麻烦,她乐得轻鬆。
也有少部分人怀著试探的心思,这將来局势如何他们並不清楚,但眼下总要摸索出一条线来的。
不少人都盼著能够与宋家结识,望风的与不望风的都一样。
交代了宋玉徽日常要做的事情以后,两人同走在一处,江大人与宋玉徽同说著话,倒是让他想起了今日下了朝堂以后同僚说过的话。
“如今人人都觉得你宋家次子宋玉徽將会是大越史书上名垂千史的人物。”
“这些话於下官而言,並不算是一件好事。”
无论是那种溜须拍马之言,或是真的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脱口而出的评价,或是別有用心。
然而就算是隨口的几句话传到皇帝耳中,事情都会变得复杂起来。
宋玉徽心中有旁的计划,並不想被这些事情打乱。
沈幼宜的话就像是刻在脑海里的名言警句,时刻提醒著他。
江大人看著眼前半大的小子,流露出些许讚许的目光。
这孩子从万人里出来,连中三元,面对旁人的夸讚也並不为之感到骄傲,反而十分谦卑。
有如此意识又能言善语者,將来必是有大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