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8章 但我们真的可以超

作品:《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98章 但我们真的可以超
    翌日清晨,五角大楼e翼。
    普拉巴卡尔和伍德鲁夫再次坐在了盖茨的办公桌前。
    后者看上去比一个月前更加疲惫,而在他面前摊开的,正是那份经过“润色”的hmms测试报告摘要。
    “峰值速度约6.0马赫……平均速度超过5马赫……命中精度极高……”
    盖茨缓缓念出报告上的关键结论,抬起头,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稍显宽慰的笑意:
    “很好!普拉巴卡尔局长,伍德鲁夫主任,还有‘海龙’项目组的全体同仁,祝贺你们!这确实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突破。”
    普拉巴卡尔微微欠身:“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部长先生。”
    “是的,部长。”伍德鲁夫也赶紧附和,“证明了我们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盖茨点点头,将报告轻轻合上。
    刚才的轻松似乎转瞬即逝。
    “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对此表示认可。”他的声音重新严肃起来,“但是,两位,请不要忘记我们启动‘海龙’计划的初衷,也请不要被这阶段性的胜利所麻痹。”
    盖茨的手指在报告封面上轻轻敲点着。
    “请时刻记得,‘海龙’计划的终极目标,是获得一种具备洲际打击潜力、且飞行轨迹难以预测的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那才是真正能改变战略平衡东西……hmms的成功,绝不能成为我们放缓向这个终极目标进军的理由。”
    见盖茨并不像媒体和国会那样容易欺骗,伍德鲁夫只好打起精神,解释道:
    “部长阁下,根据“海龙”项目组的测试结果,发现x51a选择的前体设计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协调性很差,因此需要重新调整了头部吻切锥的设计标准……”
    “另外,对其助推火箭性能的原始数据也严重高估了。”他刻意加重语气,“总之,前期我们有大量宝贵的时间和资源,都浪费在对这些虚假或错误数据的重复验证和故障排查上,这直接拖累了‘海龙’吸气式原型机的设计起点。”
    盖茨听着,眉头再次皱紧,疲惫地摆了摆手:
    “陶德,这些技术细节和过去项目的失误,不是我此刻想听的重点。我理解你们面临的困难,但我不想听借口。我只关心结果和时间表。”
    伍德鲁夫咽了口唾沫:
    “‘海龙’吸气式验证机(hav)的详细设计已进入尾声……我们有信心在18个月内完成首架原型机的制造,24个月内实现首次自由飞行测试……”
    “……”
    终于,盖茨缓缓点了点头。
    对面的伍德鲁夫和普拉巴卡尔同时长舒了一口气。
    但紧接着,盖茨突然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看似无关的消息:
    “对了,通知你们一件事……白宫方面已经做出最终决定,x-51a项目组,从今天起正式解散,并要求波音方面向负责人沙普尔·柯林杰进行追责。”
    伍德鲁夫一愣。
    普拉巴卡尔也感到意外。
    她忍不住问:“不是说要更深入的调查?或者……起诉?”
    盖茨的脸上露出一丝极其复杂的神情:
    “目前只能确认柯林杰和他的核心团队在项目管理上存在严重的混乱、渎职和可能的学术造假……比如,负责研制那个助推火箭的所谓‘首席工程师’,梅尔丽·赫斯特,经过核实,她甚至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
    他重重地哼了一声。
    “但是,泄密给特定对象的确凿证据链……没能建立起来。”
    “总之,问责会进行,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盖茨挥了挥手仿佛要驱散这令人不快的话题,“你们的精力,要全部放在‘海龙’上面……”
    ……
    地球另一端,华夏西南。
    常浩南的项目团队正在绵阳的风洞中心对“驺虞”原型机进行测试。
    巨大的风洞试验段内,一架造型奇特、极具未来感的飞行器缩比模型正被精密的支架牢牢固定,承受着模拟气流的冲刷。
    它拥有宽扁的升力体机身,正是“驺虞”的原型设计。
    与怀柔基地侧重于超音速和高超音速不同,绵阳基地拥有更完善的低速、跨音速试验能力。
    并联双锥体的乘波构型,在高马赫数下的效率已经得到充分论证,只要‘凌霄-2’能提供足够的推力,就不难达成设计目标。
    反而是在低速段内,这个设计仍然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尤其是要用区区一台涡喷14发动机推动整架飞机起飞并尽快达到临界速度,这对于升阻比和航向稳定性的要求很高。
    但又不能破坏已经设计好的乘波体外形。
    所以只能去死抠细节。
    而这个时候,常浩南本人正跟刑牧春一起,在食堂吃晚饭。
    食堂里人不多墙壁上挂着的几台大屏幕电视,正播放着新闻。
    “……本台最新消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及海军研究办公室昨日联合宣布,其研发的代号‘hmms’的高超音速导弹,在犹他州测试场成功完成首次实弹飞行测试……”
    播音员的声音瞬间吸引了食堂里寥寥几人的注意。
    刑牧春刚刚端着餐盘坐稳,拿着筷子的手在半空中微微一顿,抬头看向电视屏幕。
    画面先是出现了普拉巴卡尔在发布会上意气风发的镜头,接着切换到一个模糊但充满震撼感的爆炸烟尘画面。
    “‘hmms’?”刑牧春疑惑地思索了片刻,接着低声对常浩南说,“这个hmms……怎么好像没听说过?是他们新启动的?”
    常浩南的目光同样锁定屏幕,但没有立即回答。
    就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来看,美国正在推进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确实只有x51a、“海龙”以及“猎鹰”三个,其中第一个还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但如今的世界相比上一世已经面目全非,所以他也不太敢打包票。
    很快,电视画面播放了一段f-15c战斗机起飞和悬挂导弹的镜头。
    虽然经过处理,角度也刻意避开了清晰的全貌,但那枚通体灰白、线条硬朗、直径惊人的导弹,还是给了常浩南强烈的既视感。
    “你看那挂载,”常浩南抬手指了指屏幕,“这构型,还有这发射方式……可不像是什么新技术。”
    几秒钟后,f15c起飞的画面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角度。
    “更像是…一个技术验证用的双锥体弹头弹道导弹。”常浩南进一步判断道,“跟我们搞液体验证弹那会儿……六七年前的技术水平差不多吧。”
    华夏的高超音速武器测试,同样开始于一个类似的导弹。
    只不过体量远超这个hmms,甚至需要一架专门改进的图160来发射。
    这时,新闻中开始播放普拉巴卡尔对hmms的评价片段。
    “……革命性的防区外武器……无与伦比的突防速度……极高的精度……”
    “嗤……”刑牧春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半是惊愕,半是对美国同行“宣传”的无奈,“最高才6马赫?”
    这句话的凡尔赛程度几乎拉满。
    但紧接着,他又毫不客气地继续锐评道:
    “这种速度,现有的先进区域防空系统还是能有拦截窗口的……根本谈不上什么‘无与伦比’,‘革命性’更是无从说起。”
    常浩南本来想跟着说点什么,但却突然注意到普拉巴卡尔身后的一名工作人员。
    或者严格来说,是工作人员身上夹克衫的logo——
    那是一个变体的、缠绕着闪电的海龙图案。
    “等等,”常浩南指了指电视,“老刑,你看她后面那人衣服上的标志。”
    刑牧春定睛一看,也认了出来:
    “海龙?”
    “所以……这个hmms,其实是他们‘海龙’计划的一部分?”
    “看来是的。”常浩南若有所思“把这种级别的弹道导弹塞进‘海龙’计划,要么是他们内部路线斗争妥协的产物,要么……”
    刑牧春放下筷子神色变得认真了些:
    “要么是他们可能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开发路线有根本问题,所以回退到出发点了。”
    如果美国人真能这样转向务实,那么依靠其更高的研发投入和更强的综合国力,依旧可以给华夏带来相当可观的压力。
    “算了……”常浩南重新拿起筷子,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结,“在高超音速飞行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无需再过度关注美国人的进度了。”
    “‘驺虞’和他们现在搞的这些东西……无论叫hmms还是别的什么,都将是代际的差距……”
    “……”
    “嘀嘀嘀——”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提示音从常浩南的口袋里传出。
    他掏出手机,关掉屏幕上的闹钟提醒,接着加快了吃饭的动作。
    “早上的那组低速大迎角的测试数据,应该处理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