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抗生素泛滥和贾张氏的野望
作品:《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第482章 抗生素泛滥和贾张氏的野望
王小丹心算了一下。
发现所有的收入金额加起来,居然能达到二十亿美元这个让人震惊的数字。
她一时没有忍住,下意识的开口念叨了一句。
声音本来不是很大,可当时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在闷头算账,除了算盘和翻纸张的声音,并没有其他异响。
所以,她的话,被附近的两个同事听到了。
“小丹,什么二十亿美元?”
其中一个女同事,好奇的问道。
他们两个人是来自同一家单位,说话就比较随意一些。
听到这个女同事的问话,屋里其他十来个人,也都停了下来,抬起头活动活动脖子,一边往这边张望着。
他们已经连续忙了三天,每一天都加班到半夜十一点。
都非常的疲惫。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歇一歇。
反正今天晚上肯定能和账目核算完,也不是很着急。
“我刚才把所有的金额加起来,发现达到了二十亿美元。
不过我这只是心算,且其他账本有没有出入还不敢保证,所以最终能不能有这么多,也不确定呢。”
王小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么多人都看着她,这要是算错账了,对于会计出身的她来说,可就太丢人了。
“二十亿美元?!”
那个女同事一脸惊讶的说道。
这一次她们来帮忙核算外汇收入,是要把卫计部门所有的收入都要重新算一遍。
一笔笔数字,其他国家的货币,还要换算成美元,因此工作量就非常的大。
十来个人,每一个人负责一块。
然后再交叉复核。
这样重复三遍之后,如果最终的数字都一样,那就算是完成这项工作了。
王小丹恰好把所有的账目都算了一遍。
“其实我也不确定。”
“应该错不了,我现在核算出来的数额,已经超过十九亿美元了,剩下的两份核算完,超过二十亿轻轻松松。”
这时,另外一个男同事大声的说道。
他的脸色非常的激动。
去年,他们大部分人也都参与了外汇收入的核算。
当时的数字,已经让所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但那个数字,距离二十亿依旧差了很远。
“没错,我刚才在心里也大概算了一下,二十亿只多不少。”
“嘿,我刚刚把最后一份核算出来,所有的加起来,二十亿一千八百五十九万。”
其他几个人也都附和道。
本来王小丹没有开口前,大家都快到收尾的工作了。
不少人都有预感,去年的外汇收入,会再创新高。
可也没想到一下子增长这么多。
第二天。
就连王孟德都知道了这个数字。
在蒲老的办公室里,连同他的几个师弟师妹,都兴高采烈。
这些外汇收入里,可是有他们贡献的一部分。
虽然金额非常的少。
“孟德,去年卫计部门算是大爆发了,一下子增长了好几个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手中拿着一份简单的收入统计表,蒲老笑眯眯的说道。
他在为自己这个最骄傲的弟子高兴。
这二十亿美元里,绝大多数,都是王孟德的贡献。
一个人能有这么大的能力,要不是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就连他都不敢相信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我怎么看到这上边,西医的药品出口金额,居然达到了两千多万美元。
前年不是才刚刚到了五百多万美元么,怎么一下子增长了这么多?”
这些年,因为王孟德帮着西医的一些专家和科研团队提供了不少的研究方向,也指导了一部分人。
导致不少科研单位,都研制出来了领先世界的药品。
特别是抗生素的研究方面,可以说是持续不断、一个接一个的出成果。
这些抗生素药品,不少都被国外的那些经销商给搂草打兔子,购买其他药品的时候,一起运到了西方国家进行售卖。
抗生素类药品主要作用就是抗细菌感染,可以杀灭和抑制致病性细菌,具有见效快的特点。
再加上种类繁多。
大的类别就包括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四环素类,以及其他几个小类别。
每一个种类里,又包含了非常多的药物。
“先生,这是因为前年和去年的时候,西医不少的专家和科研机构,都连续有了成果。
其中前年年底的时候,一个月时间里,就有七八种抗生素类的药物面世。
这些药品都被卖到了国外,虽然价格不高,但通过薄利多销,一年时间里,也算是有了跨越式的增长。”
王孟德笑着解释道。
这种现象,是他非常乐意看到的。
毕竟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是华国能得利,他并不介意对方也跟着喝点汤。
反正有他在,西医想要超过中医,估计在五十年里都没有希望了。
“抗生素类的药物呀!这可不是个好东西。”
蒲老神情有些诧异。
这种西医,他多少也有一些了解,知道对于细菌感染类的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但同时,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得意弟子曾经做过一些研究。
研究的结果显示,长期服用抗生素类的药品,或者过量服用,就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然后产生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这个研究结果,当然也是汇报给了上级部门。
因此,国内的大部分医院,对于抗生素类的药物使用,都非常的谨慎。
除非是中医没有办法或者没有能对症治疗的中成药,才会少量的使用。
倒是广大的农村地区,赤脚医生们,在大量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给人民群众治病。
对于这个问题,王孟德暂时也没办法。
赤脚医生们的医学水平不高,再加上他们半农半医,平时的事情非常的多。
为了图省事,就喜欢使用方便的西药,对于要开方、抓药、煎服等特别繁琐的中药,基本上就使用的比较少。
而且中药的知识,学习起来也费劲,费的时间也长,很多人不愿意在这上面费工夫。
不过王孟德心中已经有了腹稿。
那就是十多年前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那就是大力发展中成药。
很多秘方、验方,都被开发成了治病效果很好的中成药。
目前国内的农村地区,或者乡镇、公社卫生院里,一半的药品,都是中成药。
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占比不断的增加。
“先生,国外的人,暂时对于中成药,只相信功能性比较特殊的几种。
咱们研制出来的其他种类中成药,在国外的市场占比不是很理想。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以后慢慢的进行渗透,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
王孟德一脸肯定的说道。
别看抗生素类的药品现在已经占领了国外大多数的市场,深受医生和患者的喜欢。
但等到二十年之后,抗生素类药品的缺点被大家所熟知。
且人体的抗药性越来越大后,就是中成药进攻外国市场的开始。
“你说的这些我都相信会有那一天。
哎,抗生素泛滥并不是一件好事,幸好有你做了研究,上级部门也及时的进行了干预。
不然,等到国内也抗生素泛滥,有了依赖性,再想调整,可就难了。”
蒲老摇了摇头,感慨的说道。
自己这个得意弟子太厉害了,很多时候,都能未雨绸缪,把事情想到所有人的前面去。
这也是华国之幸,中医之幸。
时间过的很快。
一眨眼就到了开春。
明天,就是王援朝和王卫国兄弟俩一起结婚的日子了。
这一次的大喜事,依旧在南锣鼓巷这边的四合院里办,毕竟中院地方宽敞,也没有被邻居圈地违建。
除了因为这哥俩以后都住在这边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请傻柱帮厨。
这一次结婚,老王家准备办三桌。
除了他们家的亲戚以外,剩下的就是杨柳家的直系亲属和赵雅丽父母了。
本来赵雅丽家是在鲁省的农村,一般情况下是进不来京城的。
也就是因为鲁省那边知道了他们家的闺女要成为王孟德的弟媳妇,才破例给开了介绍信。
再加上王孟德给托了关系,买了卧铺票。
终于在昨天的时候,老两口第一次进了京城。
现在正住在附近的招待所里。
隔壁。
贾张氏从得知王孟德的两个弟弟在同一天结婚后,脸上就再也没有了笑容。
此时,她正在卧室里,坐在床上抹着眼泪。
“妈,您怎么了?是哪儿不舒服吗?”
下班回来的秦淮茹,看到婆婆哭了,顿时就急了,连忙上前开口问道。
虽说早前被贾张氏各种冷嘲热讽,但自从贾东旭和棒梗下乡之后,两个人的关系算是和谐了不少。
“哎,淮茹,你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东旭和棒梗都还在乡下吃苦受罪,隔壁王家的那两个小子,却是能有好工作,现在还上了大学,又同时结婚。
他们和棒梗可是就相差一岁多,这简直是同人不同命,老天无眼呀。”
贾张氏一边说一边流着眼泪。
她想大孙子棒梗了。
可惜,自从下了乡之后,每年只能通过书信交流几次。
打电话是别想了,民用的电话,根本就无法支撑这么远距离的通话,至于电报,一个字几分钱,没有急事的情况下,她们家可舍不得用。
“妈,您别伤心了,说不定过两年,东旭和棒梗就会回来了。”
秦淮茹心里也不舒服,但她还是强颜欢笑的安慰着婆婆。
“你别安慰我了,我今天去街道上问了,他们说,现在国家还没有政策。
能不能回来,啥时候回来,谁都不知道呢,只能等着。”
贾张氏摇了摇头道。
她隔一段时间就去街道上咨询,那边的工作人员都和她熟悉了。
说完这话,婆媳两个人相对无言,屋子里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第二天。
天刚亮,中院就聚集了二十多个半大孩子。
他们除了看傻柱做菜,闻一闻香味以外,还想着看看能不能讨到一些果尝尝。
如果是其他人家办喜事,有果的概率会非常的低。
但如果是王孟德家,那就会百分之百有。
所以。
这些半大小子,都翘首以待的往王孟德家房门处看。
“妈,我端点果和零食,给门口的孩子们分一分,让他们先散了吧,省的耽误傻柱他们做菜。”
王孟德在自家客厅里,冲着一脸喜气洋洋,正在忙碌的冉小梅说道。
“行,你多拿点果和零食,给他们多分点儿。”
今天是自家两个儿子的大喜之日,再加上家里好东西多的吃不完。
所以冉小梅也罕见的大方了一会。
见母亲答应了下来,王孟德便拿着一个小簸箕,然后往里边装起来果。
家里有好几种果,除了外国的以外,最多的就是大白兔奶和大虾酥了。
大白兔奶太贵了,他就装了几十个,剩下的多是大虾酥。
1963年,京城第一食品厂研制出红虾酥,采用二八酱(生酱与芝麻酱混合)作为内馅,以酥脆香甜著称,曾获国家颁发的银质奖章。
这可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装了二百多个之后,他又用黄纸包了几百个白衣生。
这也是所有孩子最爱的零食之一。
端着簸箕来到门外,瞬间就吸引到了那些半大小子的注意。
他们全都围了过来。
不过没有一个人敢直接上手,全都乖乖的排起了队。
每一个半大小子分到果和衣生后,都欢呼一声,直接往家里跑去。
等二十多个都分了一遍,簸箕里还剩下一点。
王孟德看了一眼隔壁正倚在门口往这边张望的槐一眼,然后冲着她招招手。
老贾家。
槐双手捧着一个黄纸,上边是二十多个衣生,口袋里还装着十几个大虾酥。
“奶奶,妈,您们快出来。”
冲着屋里喊了一声,槐把黄纸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客厅的桌子上,然后迫不及待的拿起一颗衣生塞到了自己的嘴里。
香甜的味道,直接让她享受的眯上了眼。
这种零食,可不是普通人家能经常吃到的。
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才有可能吃上,且数量也不多。
“那里来的这么多?”
听见孙女的呼唤,贾张氏从卧室里走了出来,她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的好东西。
“这是孟德叔给的喜。”
槐解释道。
听说是隔壁的喜,贾张氏心里都酸酸的,不过她看了一眼自家的小孙女,心里瞬间涌现了一些野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