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0章 宋天师

作品:《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第1410章 宋天师
    首阳山小洞天的欢迎仪式,弄得非常隆重。
    连首阳山附近的天象都发生了改变。
    羽太师是大半夜跑到芒砀山找刘季。跟刘老三在山上说了不少话,却多发生在她编织的梦境世界。
    等她来到首阳山时,天还没亮,大概凌晨三四点的样子。
    而且,如今二月下旬,气温还有些冷。
    首阳山群仙联手施法,使用改天换日的大神通,直接把太阳唤了出来。
    不是幻术,也不是局部地区时间加速,是真正让一轮大日提前出现首阳山上空。
    二月下旬的冷风也消失,暖风徐徐,两旁鲜花盛开。
    三十六对童子列队而出,他们中有一半是男童,一半是女童。
    男童穿着好似蔚蓝天空裁剪的道袍,女童穿着好似彩虹编织的裙子。
    他们有的捧着香炉,有的手持玉如意,还有高举大纛,有的持有吉祥团扇都乖巧地列队站在山道两旁,恭敬地面向贵宾。
    玉门真人带着两个儒生打扮的鬼仙,亲自在山脚下相迎。
    “羽太师,这位便是我正阳宫掌教,玉门真人。”
    神锏太保陪在羽太师身边,向她介绍前来迎宾的三人,“另外两位是孤竹国王孙,也是太一道的两位‘迎宾大长老’,伯夷长老与叔齐长老。”
    “在西蜀时便久闻真人之名,今日得见道长真容,荣幸之至!”
    虽然对伯夷、叔齐两个“太一道礼仪官”更好奇,羽太师还是先与玉门真人见过礼,才惊讶看向另外两个鬼仙,“两位圣贤竟然也在太一道,我之前还不晓得,意外之大喜啊!”
    伯夷神色平淡,道:“我兄弟二人饿死在首阳山,自然也要埋尸于首阳山。
    人死阴魂在,听山上仙长讲道,渐有所悟,便进入了洞天世界。
    我们不擅长道法,倒是对凡间的礼仪制度颇为了解,便做了个礼官。”
    叔齐看着羽太师,嘴巴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被伯夷微不可查地碰了碰。
    叔齐便垂下眼眸,紧闭嘴巴了。
    羽太师坦然笑问:“二位贤者可是有什么话,要教导晚辈?”
    叔齐抬头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
    玉门真人刚要说两句话打圆场,羽太师又道:“当年二位贤者还活着时,尚且敢对武王伐纣提出质疑。
    公开呵斥武王姬发,不畏刀兵之祸。
    如今已然成为鬼仙,为何畏首畏尾起来?”
    这下叔齐不忍了,道:“我本来想劝谏太师两句,您身为当朝太师,当为百官之表率,怎可入魔道?
    可想着如今自己成了礼官,在大门口质问贵客,于礼不合,便欲言又止。”
    玉门真人面色微变,眼里多了些焦急与愠怒:喊你们过来,是因为你们懂礼,是为了陪客人,让贵客高兴,你们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羽太师微笑依旧,道:“当年的商纣,比之今日之大秦,谁更有德行、更有仁政?
    当年两位贤者劝诫武王遵守君臣之礼。
    今日可会劝那些反秦的潜龙、扶龙庭的仙人,让他们收兵归顺朝廷,甚至向朝廷负荆请罪?”
    叔齐道:“太师想听实话,还是好听的话?”
    “实话最好听。”羽太师道。
    叔齐道:“你们后人可能有所误解,大商覆灭时,百姓的日子,过得比嬴政统治天下时要好。
    在苏妲己惑主前,大商几乎没什么大型劳役。
    而太师改革弊制,施行十年仁政前,纵然我崇尚正统与忠君,也认为大秦该死。大秦不死,百姓就要亡。”
    羽太师微微颔首,“贤者改变了过去古板固执的礼教思想,现在以民为本了?
    既如此,我入魔后的作为,没碍着百姓,反而于民有利啊!”
    “太师如今入魔,能始终控制自己的魔心魔念?”叔齐问道。
    羽太师叹道:“天下玄门大仙,十之八九皆对我有恶感,时时刻刻盯着我的一言一行。
    我只是入了魔,还没魔乱天下呢,已经被他们坏了名声。
    连久不履人世的中古圣贤,都对我有了偏见。
    可想而知,一旦我做出任何失德之暴行,成千上万的仙人,会立即兴冲冲过来除魔卫道。
    只要我还有这种认知,我的道心比斩了三尸的大罗金仙还要澄净、坚固。”
    叔齐怔了怔,道:“以太师的身份和地位,若入了魔,反而坚守本心,不堕魔道,于天下未必是好事呢。
    有了太师的例子在前,恐怕会有无数正道修士以您为榜样。
    觉得太师行,他们也行,结果他们都把持不住。”
    羽太师哈哈大笑,“我只是大秦太师,不是玄门修士们的老妈。
    他们入不入魔,堕不堕落,与我何干?”
    玉门真人连忙道:“此地可是大门口呢!哪有在大门口与客人聊天的?
    两位长老,我们先恭迎羽太师入门吧!等进入了正堂,诸位可以慢慢谈。”
    说完他便伸手向前,邀请羽太师登山。
    羽太师欣然跟随,却没结束与两个贤者的扯淡。
    “贤者在封神时期已经是天下名士,是人族道德之模范。如今数十万年过去,二位大贤可有著书立说?
    晚辈很愿意拜读,并认真学习先贤的智慧与思想。”
    叔齐摇头道:“小诗与短赋作过几篇,够资格呈递给太师评阅的典籍,一本也无。
    我们虽被尊为圣贤,其实只是遵守圣贤教诲的普通人,本身并无教化万民之才干。”
    “唉,贤者何必谦虚,等会儿我定要去二位的书屋瞧一瞧,万望莫要推辞。”
    叔齐刚要拒绝,羽太师又道:“我如今入了魔,时不时会魔性勃发,全靠阅读圣贤典籍平息魔念呢!
    二位贤者,你们也不希望我彻底失控、祸乱苍生吧?”
    叔齐伯夷表情僵硬。
    边上的玉门真人、神锏太保,则老脸扭曲。
    等羽太师在他们三人的陪伴下进入洞天,对岸已经准备了更加宏大的仪仗队、迎宾队。
    首阳山洞天进门后,是一条碧绿玉带似的长河。
    他们是仙人,可以飘在河面之上,依旧有华丽的仙舟前来迎接。
    仙舟横渡大河,来到名为“采薇渡”的码头。
    码头上两百多个仙人、上千道人,可别说大罗金仙了,连一个金仙大能也没有。
    几乎全都是走“天师道”的真人,天仙、玄仙加起来不到十人。
    “拜见大秦羽太师!”
    即便是之前大骂“羽老魔”的仙人,此时也恭恭敬敬、礼仪周到。
    脸上、眼神中没一点桀骜与不满,全是温顺。
    更是同时默默运转《清心诀》,进入无思无念的状态,不让羽老魔抓住心灵的破绽、窥探自己内心的“恶念”,也免受“传说中的”敬语诅咒。
    “诸位真人请平身。”
    羽太师微微一笑,也朝着他们行了个道门稽首礼,“首阳山洞天的仙人竟然全部都来了,让我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啊!我没打扰到你们的会议吧?”
    众仙表情一僵,心中惊惶:糟糕,羽老魔都知道了!
    罗真人瞥了神锏太保一眼,讪讪道:“事分轻重缓急。羽太师到访,令首阳山洞天蓬荜生辉,是第一等大事。
    众位道友皆欢喜激动,想要拜见太师,哪还有兴致开会?”
    羽太师道:“哎,我今次本是拜访玉门真人,没想过打扰整个洞天的仙人。
    你们如此盛情地招待,我反而过意不去,心中很是忐忑。
    不如你们都回去吧,回到会场,继续讨论。”
    众仙面面相觑,不晓得她是真心不自在,还是在说风凉话,让他们难堪。
    神锏太保见气氛尴尬,轻咳一声,道:“羽太师要去正阳宫,诸位真人不用都陪着过去。
    太师,咱们走吧,正阳宫在‘渭河第五弯’呢!”
    羽太师把手伸到袖子里摸索片刻,拿出一块灵玉,递给罗真人,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今日承蒙众仙热情招待,我心中感激不尽,愿意帮诸位一把。
    这是一部《梦蚀魔祖技能详解》,你们拿去好好参详,定然收获不浅。”
    “梦蚀魔祖”罗真人呆呆看着她。
    羽太师微笑颔首,“真人没听错,也没理解错,‘梦蚀魔祖’就是我天魔身的封号。”
    众仙面面相觑。
    羽太师越过他们,朝着神锏太保指引的方向飞去。
    首阳山小洞天内的大河,借用了山下渭水的名字,名叫“渭河”。
    取了渭水的名字,却有黄河的神韵,在洞天内九曲十八弯。每一个弯道都绕过一座山,山上有一片宫殿。
    正阳宫在第五个弯道。
    山上建筑规模不小,称得上“宫殿成群”,可人却很少。
    在正殿喝了杯茶,说了几句客套的场面话,玉门真人便邀请羽太师游览正阳宫名胜之地。
    伯夷与叔齐完成迎宾礼,主动告辞。神锏太保也留在殿内没跟过去。
    “整个首阳山洞天,还不到两千人,可洞天面积不小呀!”
    走了一圈,羽太师疑惑道。
    玉门真人好奇道:“太师既然感到疑惑,说明之前并不晓得洞天内有多少人。
    为何刚一进来,便估算出大概?
    难道真是魔念一旦展开,立即捕捉整个洞天仙人的心魔?”
    羽太师摇头道:“若无人渡心魔劫,没有天道赐予大自在天魔之力,我的魔咒也只能波及思想与视野范围内的修士。
    如今我是客人,更不可能以魔咒窥探洞天虚实。
    之所以估算出人数,是因为我有洞天之权!
    神州境内的洞天福地,都植根山川大地。人间之权,在中界依旧管用。
    见过人皇政的仙人,感触应该格外深。”
    玉门真人若有所思。
    “其实我太一道的门人弟子,数量并不算少。至少与其它道派比,不算少。
    只不过洞天内仅有太一道的弟子。
    不像别的洞天,还会接纳飞升到天界的散仙与别派仙人。”
    天庭是天界中的“朝廷”,中界洞天福地则是天界的“城池”。
    并不是所有飞升的仙人,都有机会在天庭任职。无法登录天籍,便找个洞天安家。
    安了家,就会收徒弟,然后招收仙娥、仙童充塞仙府,渐渐发展出一个个道宫,拥有大量人口。
    “首阳山小洞天比较纯粹,也可以说比较封闭。若不出意外,即便是这一代的弟子没能成仙,寿元耗尽,或者遇到杀劫,入轮回到了下一世,也有专门的接引使前去度化。然后再次进入洞天道宫,成为太一道弟子。
    这一世当师父的没能成仙,到了下一世,反而可能成为昔日弟子的晚辈,甚至直接给曾经的弟子当徒弟。”
    玉门真人瞥了羽太师一眼,心里一横,继续道:“可有时候也会发生意外。
    即便过去千万年结下深厚缘分的师徒,也到了缘尽的时候。”
    话说到这儿,羽太师也不再装傻,直接问道:“真人说的是青松道长?”
    玉门真人苦笑道:“他倒不是贫道的徒弟。当然,上一世的青松,不是贫道徒弟,可他上上一世名叫‘张靖’,倒是贫道的小徒弟。
    更早的八万年前,田氏夺取姜氏的齐国江山时,他已是天庭灵霄宝殿的‘护符大天师’,姓‘宋’,乃姜太公至交好友宋异人的五世孙。
    在天庭时,宋天师替玉帝掌管‘仙变八威之符’。”
    “难怪他灵魂中藏了远超青松道长所能拥有的‘道行’,宋天师应该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啊。”羽太师恍然大悟。
    《宝箓仙章》是太一道九大真传之一,这在神州各大道派属于常识。
    通过这一点,她已确定王三狗子与太一道有关。
    只不过王三狗灵魂中藏了大量不属于青松的仙力,让她一直心存疑惑。
    玉门真人点头道:“如今太一道九大真传之一的《宝录仙章》,其实就是宋天师所创。宋天师堪称天师道一代大宗师。”
    羽太师感慨道:“八万年前,天师道才刚创立不久,那时编写的《宝录天章》,放在八万年后的今天,依旧是符箓之道中最顶级的、最权威的仙法秘籍。
    如果宋天师活到现在,怕不是能位列‘灵霄殿四大天师’?”
    玉门真人道:“以他当年在天庭的身份地位,其实已经算是‘四大天师’了。
    据说,当今之世,仅有宋天师一人,得到了真正的《太公秘录》,他算是姜太公的亲传弟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