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彼得广场血案

作品:《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宴会上,能提到的事情并不多。
    索洛维约夫这边,倒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
    他说的已经够多了,没有什么可以再说的。
    至于要他去伦敦,也算是此行的必要活动。
    也好在他是以克拉伦斯公爵的朋友,这样一个私人身份来到英国,而且那些报纸围绕王室的新闻,也主要是在摄政王和夏洛特公主,克拉伦斯公爵这里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大新闻。
    这样他离开了布莱顿以后,就搭乘马车到伦敦去。
    现在的问题就是,米赫丽玛怀孕了,不能和他一起出去溜达。
    卡佳还要照顾孩子们,自然也不会去。
    他于是决定,自己到界面上去。
    年轻的时候,他来到英国时,也这么干过。
    主要是为了体察当地的情况,有个绅士到相对贫穷的东区,并不是什么新闻,但是他愿意坐下来,和箍桶匠,还有啤酒厂的工人聊天,这就是出人意料了。
    说起来,还是他的个人生意,在爱尔兰的啤酒厂生意还算不错,因此他打算从都柏林把那里的啤酒转口到英格兰来,或者在伦敦再收购一家啤酒厂。
    只不过,在这里看到的情况是,工人都在失业当中,比起来他在伦敦招聘工人的时候还要糟糕。
    英国是依赖海外贸易的,一旦出现了贸易壁垒,加上他们内部的调节,会出问题并不奇怪。
    “先生,行行好吧。”
    “我知道,在伦敦的街头,肢体健全的成年男子,不能像是这样乞讨,总是要有些‘才艺’,或者别的什么。”
    “看起来,您是从外地来到伦敦的绅士了?”
    “您穿成这样,以前是军人,对吧?”
    “在半岛上,我曾经在威灵顿公爵的军队里效力,我运气还算不错,没有去瑞典,到那里的弟兄们,被那个俄国小白脸打的很惨。好在那个混蛋,他对于伤兵还不错,很多人都活着回来的,不是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索洛维约夫大概也知道了,自己大大的有名,还是因为他揍了英国佬一通。
    好在这是个半岛战争的老兵,能活着回来,只是丢了半条腿,两个手指头。
    这样就干不了什么活,只能在伦敦街头乞讨。
    像是这样的,大概也不在少数。
    退役的军人,不少还去工厂里做工,来的时候,大概也是穿着官家发的皮靴。
    索洛维约夫的脑子里,总是一不小心就进个列宾的名场面。
    伏尔加河的纤夫,和英国的工人,听起来也没有什么区别。
    之前他手下的哥萨克“出口成章”的时候,他也脑补过画面。
    至于他本人就是索洛维约夫,这话也没法说,只能惯性的调整成德国口音。
    “可俄国人也没有那么坏,他们还放回来了不少法国兵呢。”
    “谁能想到那个矮子会突然从海上冒出来,和我们结实的打了一仗,这条腿就是丢在农场上的。看样子,先生,您也是军人?”
    “听我的口音,像是哪里的?”
    “像是那群普鲁士人,他们来的是时候,可是被一群穿着破烂的法国兵给打了一通。然后我们就败了,也是我们的团长还弄了几辆大车,把伤兵都给拉了回来,我就没遇上法国人。”
    “听您的说法,还有些遗憾?”
    “没吃上法国菜,我们这里的伙食可不太好。”
    “法国的行军锅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红酒和咖啡,何况是给当兵的。还有.当时我在后卫部队那里,在利尼我那个团被法国佬给打散了,收容回来的时候少了一半人。可惜,没能帮上你们什么。”
    要是按照真实的情况说,还是索洛维约夫最后用几十万大军围殴的办法解决的。
    但要是说的太清楚了,也是个问题。
    “你们能到就不错了,那个科西嘉的矮子,还能挣扎一阵,最后还是小白脸带着俄国兵过来,把他给打败了。”
    嗯,自己在老英的刻板印象里,大概也就这样了。
    不过和这个老兵,聊的还很愉快,知道了他的经历以后。
    索洛维约夫又在问:“附近的工厂,最近招工怎么样?”
    “先生,看起来您也是个开工厂的绅士。”
    “是的,我家里的工厂,有纺织厂,机械厂,啤酒厂,还有矿山。要是啤酒厂的话,就在爱尔兰买下了一个厂,要不然我也不会到这里来。”
    “这年头,生意也不好做。您别看我成了这个样子,就在附近的箍捅匠,就有我的老战友,只是我不好去他那里蹭吃喝。”
    “如果我让您在一家啤酒厂的大门,监督每天来上班的工人签到呢?”
    “这是一份工作,您愿意施舍给我,是作为军人的同情心么?”
    “说起来,我这个年纪,也是个将军,和你们王后的娘家还有些关系。”
    嗯,这话没错,路易丝王后的娘家,和如今英国王后索菲·夏洛特的娘家都是梅克伦堡小宗施特雷利茨。
    他和王后亲热,去温泉旅馆被老板误以为是一对富有的年轻夫妇,还有他们有个女儿,确实也有关系。
    “王后是好人,可是她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这老兵虽然沦落到街头乞讨,但也还知道很多事情,消息可能比外交大臣都灵通。
    “那么其他人呢?”、
    “夏洛特公主是个好女孩,我倒是祝愿她能有更多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克拉伦斯公爵也是好人,可惜他是海军的。至于摄政王他虽然人不坏,但是没主见,这要是在军队.”
    “有的话,也不能说,朋友。哪怕您是个老兵,有些话是不能出口的。”
    索洛维约夫就想到了保尔的爷爷,大概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和第十次俄土战争中立下过功勋,得了沙皇发给当兵的最高荣誉,两枚圣乔治奖章,结果回到家乡,揍了当官的一通,最后去牢里蹲了几天,大概还是因为他有勋章才能放出来。
    英国这方面,和俄国也没啥区别,甚至可能还更糟糕点。
    因为带英在好多招数上,都是开创者。
    索洛维约夫和这老兵聊天的时候,在曼彻斯特的彼得广场,就已经有了几天的集会,罢工请愿的活动一直都在进行。
    没有带英的大缺大德,大概尼二那个脑子,也不可能自己发明出来那一套。
    “您也知道不能说出来,可是您是外国人,和王后殿下的娘家有些关系,他们应该不会把您怎么样。”
    “是不能怎么样,但您不一样,朋友。要是工人集会起来,英国的老爷会怎么做?”
    “大概他们会出动警察,然后是骑警,最后可能还是军队。我以前见过,那会儿我还在团里当兵呢。”
    “您出手了?”
    “没有,我们团里只是往那里一站,对面也没有多少乡下来的小子,就这么散了。”
    “可是真的要开枪,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您这么说,可要讲究些证据。”
    “要是在报纸上能看到,那就是大新闻了。”
    索洛维约夫说着的时候,他也不能想到,历史上会有“彼得卢”,但是现在这个镇压血案会提前出现。
    曼彻斯特的广场上,人聚集的越来越多,集会和演讲持续不断,亨利·亨特也知道,这个时候就是要坚持斗争,让曼彻斯特当局看到工人的力量。
    但一切都是和平和请愿的形势,没有什么暴力活动。
    和去伦敦那次,对着摄政王的马车投掷石块,可以说已经非常文明了。
    不少失业工人也加入到其中,这引起了曼彻斯特当局的高度警惕。
    而且,他们一定会驱散人群的。
    亨利·亨特此时的态度,还是和平斗争,而且大老远从伦敦跑过来的地主老爷,和工人们站在一条线上,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索洛维约夫给他的信里,其实也提到了一些担忧。
    亨特先生现在表示,工人们要坚持斗争,这样才能够废除谷物法,还有禁止工人集会的法案,要让内阁和议员的老爷们,看到他们的力量。
    他还是比较相信老爷们最终会退让的,但索洛维约夫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
    乔治三世要是没疯,镇压只会来的更快。
    因为摄政王本人的态度犹豫不决,加上议会内部总是有扯皮的声音,这镇压指令来的也不会那么快。
    因为亨利·亨特早就上了名单,曼彻斯特当地的阿sir,是准备逮捕他的。
    工人们虽然不打算搞暴力活动,但是要逮捕站在他们一边的亨特先生,自然也是工人和家属们不愿意的。
    在警察企图逮捕亨特失败以后,在场的军队和骑警就展开了行动。
    骑警在有些地方是架子,但是在英国可是实在的镇压平民的利器。
    索洛维约夫还在和街头一个刚认识的乞丐老兵谈话,而英国这边的态度,那就是直接镇压。
    不仅是用警棍,而且还要用刀来砍,用刺刀来驱逐。
    很快,在彼得广场就酿成了血案。
    只要见到流血,那一定就是大事。
    只不过伦敦见报的速度会比较慢,但有些报纸,以后叫这个名字的,八卦新闻传的比较快,现在的太阳报,也是在传播时政新闻的。
    索洛维约夫是想不到,来的这么快。
    虽然他很熟悉带英的那一套,但是也想不到带英那些老爷的下限。
    工人可没带什么武器,他们也敢镇压。
    可真是杀伐果断,意料之外。
    要是带着棍棒,就这些个骑警,面对几万工人和家属,麻烦也不会小了。
    换成沙皇们,只要还长着个正常的脑子,被平民围观也只是小事,他们递交的请愿书,至少会接受,只不过你得有这个渠道。
    因此,也会出现很多次,农奴在钦差大臣的必经之路上等着,要递交请愿书上去的。
    有时候,一些开明的大贵族,也会帮忙转交。
    虽然这类情况比较少见,因为农奴除了掌握手艺和各种技术的,绝大部分不识字,要写请愿书基本上就要靠自家村镇上能代笔的文书,或者比较热心的神甫,这样就比较困难。
    然而英国的工人,连帮忙的都不好找。
    这也不是克拉伦斯公爵转正成为威廉四世的本位面,国王陛下在街上遛弯的时候,能有人和他打招呼聊几句,他又是个粗人,没什么边界感,没准聊高兴了,国王回去会给议会老爷上点强度,再被老爷们忽悠回来。
    虽说有夏洛特公主,不过她一直都坐在马车里,作为女性也不可能像是她三叔这么没边界感。
    和那老兵聊过以后,索洛维约夫回到在伦敦的寓所,准备安排回家的旅程,只不过老婆孩子要坐船到直接回彼得堡,太后那边卡佳还有公务,毕竟帮忙带孩子也是贵妇的工作,而且照顾年幼大公算是对他们夫妇的恩宠。
    然后,就是准备在伦敦,再收购个啤酒厂。
    要是打价格战,就这些伦敦的“马尿”,不够在爱尔兰啤酒面前走一个回合的。
    索洛维约夫甚至还想在街头卖格瓦斯,这玩意儿度数不够,酒驾的时候,都不用担心胸前别的“安全驾驶形象大使”之类的徽章。
    当然,有人酒驾飙车是太快了引起注意。
    也有那种,因为开的太慢,阿sir注意到他的。
    说的就是西伯明翰选区的吉姆·乔治·哈克先生,索洛维约夫的小册子里,还莫名其妙的有这个人。
    夏洛特在家里看小册子的时候,也奇怪这么好玩的东西,爸爸为什么看不进去?
    要是有汉弗莱爵士这样的文官,这些老爷在内阁里,也就是一群动物园里的动物。
    乔治王子已经断奶了,自己在摇篮里睡觉。
    夏洛特其实知道叔叔把索洛维约夫给请到布莱顿来庆祝他老来结婚的事,甚至还想请他们夫妇来给自己介绍一下育儿经验。
    对于她丈夫利奥波德来说,这事儿也很容易,索洛维约夫得给康斯坦丁的小舅子面子,虽说他还是大媒人。
    只不过,索洛维约夫此来,是快去快回,也是私人性质的访问。
    一般情况下,是抓不住的,而且内阁大概也比较讨厌高顺位继承人和外国的重要人物联络。
    比如维多利亚大妈的初恋,是当时还是皇太子的亚历山大二世。
    索洛维约夫的身份虽然没那么敏感,还是王室成员的朋友,不过他军政双优,外交也有经验,没准就能够套出来什么英国重要情报。
    不过,总是有事情,会改变现状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