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男女平等和对等

作品:《崇祯重振大明

    校注四书五经是大事,却不是今日的重点。
    朱由检简单提了一下,叮嘱刘宗周、钱谦益、张溥三人做准备,便继续专注公民委员会的事情:
    “重制礼乐,要让所有的群体,都在新的礼乐制度下找到自己的定位。”
    “女子所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你们觉得国会之中,应该有多少女子议员?”
    这显然是一个有关权力分配的重大问题,陈继儒等人听到后,尽皆思考起来。
    以他们本心来说,是不想和女子商谈国家大事的,他们不认为女子有这个能力。
    但是皇帝的态度,明显是允许女子做官,并且允许做议员。
    还要规定人数,给她们一定席位。
    陈继儒身为公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又是女子参政的反对者,此时率先说道:
    “臣以为女子议员不用专设席位,让她们自己凭借能力选议员。”
    “如果有女公士得到民众认可,自然可成为议员。”
    “得不到民众认可,自然就没有席位。”
    承认女子可以参选议员,又在其他方面无视她们。
    这个说法放在以前可行,但是在实行掣签选举法后,那就不可行了。
    毕竟掣签选举是能按比例抽选的,如果不专门给女子留出议员席位,说不定抽选不出一个女议员。
    那样的事一旦发生,一定会引起女子不满。
    朱由检不想遗留下这个问题,坚决道:
    “女子议员,必须有一定比例。”
    “就如文武士人和农工商人,在国会中各占两成一般。”
    “如果你们都没办法,那朕就定个数,女子议员的占比,在文武农工商中,都不低于百分之二。”
    “合计就是百分之十,国会和地方议会中,女子议员和常务议员的比例,不低于十分之一。”
    这个比例在朱由检看来很小,只是十分之一而已。
    但是陈继儒等人想到以后面对的议员有十分之一是女子,就感觉实在太高——
    他们可不想面对那么多的女子,和她们商讨治国道理。
    这些人众口一致地说不可行,反对这个比例。
    负责国会筹办的刘宗周更是道:
    “陛下曾说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相比男子来说,女子履行的义务较少,在纳税和服役上远不如男子。”
    “臣以为女子议员不应过多,应当和她们在纳税和服役上的贡献相关连。”
    这个说法,得到群臣赞同,朱由检也无法出言反对。
    因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他制定的原则,他自己不可能违背这个规矩。
    不过纳税和服役上的女子贡献占比,实在是太难算了。
    尤其是很多家庭按户纳税,怎么区分男女贡献占比?
    最终,脑子灵活的张溥提出了一个办法,说道:
    “陛下允许女子从军,兵役又是最重要的徭役之一。”
    “臣以为女子议员的比例,可以和女兵比例相关。”
    “待到将来统计出更精确的纳税和服役数据后,再调整女子议员的比例。”
    陈继儒等人纷纷赞同,朱由检却皱着眉头,感觉这样不妥。
    毕竟当兵是女子的弱项,单按这个比例,太忽视女子的贡献。
    尤其是现在大明刚开始专门招女兵,按现在的女兵比例规定女子议员数量,对女子来说太吃亏。
    所以他思考之后,说道: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不能因为女子从军人数少,就忽视她们在其它方面的贡献。”
    “这样,女子议员的比例,暂定为最低百分之五,最高为女兵比例的两倍。”
    “众卿以为如何?”
    陈继儒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勉强表示同意。
    因为他们都看得出来,皇帝是铁了心让女子参政,他们若是一味阻止,就是陈继儒之前的待遇。
    现在能说服皇帝把女子议员比例降低到百分之五,已经是一大胜利了——
    这些人根本不认为,女兵比例的两倍,能超百分之五。
    不过朱由检却很有信心,因为现在的大明,有一位真正的女将军秦良玉。
    有这一位榜样在,再专门设些女子能做的护士、后勤、通信等岗位,一定能把女兵的比例提上去。
    这样将来动员时就能征召壮妇入伍,让更多的男子上前线,提高大明在工业时代的战争潜力——
    这才是朱由检的真正目的,让大明的制度适应即将到来的工业社会。
    在火器全面装备后,丁壮能被迅速训练成合格的士兵,女子也能操作火器杀敌。
    所以工业时代的战争,一定会动员女子的。
    她们在战争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自然会享有更多的权力。
    两次世界大战,都伴随着女子地位的提升,就是这个原因。
    朱由检重制礼乐就是为了让大明的制度适应时代发展,同时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有所促进。
    所以他才如此坚决地允许女子参政,确定女子议员比例。
    ——
    多番商议讨论,朱由检总算把女子在国会的地位定下来。
    刘宗周这时忽然道:
    “陛下,既然男女平等,臣以为不能只设女子协会。”
    “男子协会应对应成立,保障男子权益。”
    这番话甫一出口,钱谦益等人都笑起来。
    就连极力反对女子参政的陈继儒,也不认为应该成立专门的男子协会,保障男子权益——
    堂堂男子连自己的权益都护不住,那还有什么颜面?
    成立男子协会,在他们看来是毫无必要的事。
    不过朱由检听到后,神色却很郑重。
    因为他知道刘宗周不是认为男子权益应该专门保护,而是觉得既然男女平等,就应该对应女子协会,成立男子协会。
    想着后世发生的一些状况,朱由检道:
    “男子协会,确实应该成立。不能让一些刁妇、奸妇,侵犯男子权利。”
    “还有男子议员在国会中的比例,不应低于一半,褒扬他们从军打仗、在保家卫国上的贡献。”
    确定大明的权力分配以男子为主,不会出现阴盛阳衰。
    不过这个保护,基本是用不到的。即使后世,全球女议员的比例也不过将将超过四分之一。女议员比例最高的瑞典,占比47%。
    朱由检不认为有边防和海防压力的大明,女子能取得主导地位。
    他提出这个规定,不过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让男子协会有事做,有个基本责任。
    同时,他要用男子协会,鼓励男子从军:
    “男子协会要特别注意保护军婚,不让从军的男子妻妾被人勾引,专门制定保护军婚的法律条文。”
    “还有要配合兵部统计丁壮数量,保障每年都有足够的丁壮,能够应募从军。”
    “在征兵法案和生育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把人口方面的事务,分出一部分给男子协会。
    主要是统计每年出生的男性人口,保障将来有足够的丁壮成年,增加战争潜力。
    如果枢密院的官员在场,对此一定能听明白。
    因为之前定下的动员体系,就要求在全面动员时征召所有丁壮从军,让壮妇负责后勤、老弱负责生产。
    但是此时乾清宫里的五人都是文士,对此就有些不以为然了。
    尤其是对战争最反对的刘宗周,此时道:
    “陛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陛下施行仁政,自然能让四夷臣服,不必时时想着用兵。”
    朱由检闻言眉头大皱,觉得必须要纠正这个观念。
    否则以刘宗周为首校注的四书五经,肯定会不符合自己心意。
    重制礼乐制定的礼法,也会不尽如人意。
    他想了一下,问道:
    “昔日汉武帝征匈奴,刘先生觉得是对是错?”
    刘宗周毫不犹豫道:
    “汉武征伐匈奴,使得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这是他此前不得入帝王庙的原因。”
    “若以治国而论,汉武不如汉文。”
    意思是对汉武帝进入帝王庙仍然不赞同,认为他不如汉文帝。
    只是皇帝看重武功,推崇征服天下的天朝,把汉武帝强行抬了进去。
    朱由检已经在太常寺的支持下开始整修帝王庙,对此充耳不闻,继续道:
    “宋朝与辽夏金元征战,刘先生觉得有何教训?”
    刘宗周闻言皱眉,有些明白了皇帝想说什么。
    把汉武帝时期可称天朝的大汉与宋朝对比,任谁都能感到其中差距。
    就算是他,此时也找不到言语为宋朝辩解。近期流行的批宋风潮,他也觉得有一定道理。
    宋朝确实积贫积弱,远不如汉唐时代。
    朱由检见刘宗周没有强辩,知道他仍旧可以挽救,谆谆教诲他道:
    “汉武帝拼着消耗打残匈奴,使得大汉即使偶有衰落,却终究没有被外敌所灭。”
    “故曰: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先生说,大明是学汉武帝消灭强敌,还是学宋朝任由敌人更替,越来越是强大、最终征服中原?”
    刘宗周彻底没话说了,因为宋朝亡天下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
    在恢复中华二百多年、又和北虏拉锯二百多年后,已经没有人怀念蒙元。
    大明的人只要想到曾经亡天下,就感到耻辱和仇恨。
    纵然刘宗周不赞同汉武帝的做法,但是让他选的话,他宁愿天下“户口减半”,也不愿蛮夷征服中原。
    只是他身为信奉仁义之道的儒家学子,实在说不出赞扬汉武帝的话。
    但是钱谦益却敢说出,而且非常乐意。
    他引用近来经常翻阅的《韩非子》,出言道:
    “《韩非子》曰: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汉与匈奴之战,可谓两强相争,正是争于气力。”
    “纵然户口减半,也要拼尽力气消灭强敌。”
    朱由检闻言大赞,很是欣慰地道:
    “钱先生这个认识好啊!”
    “面对进犯的敌人,就应该下定决心,拼着消耗把仗打下去。”
    “正如大明面对建虏,无论朝廷现在有多困难,都要将其消灭,避免养成辽夏金元那样的强敌。”
    “否则学习弱宋,就有亡国之危!”
    再次确认建虏是大明不死不休的敌人,朝廷要尽一切办法消灭。
    面前五人听到这个结论,一个个心旌摇曳。因为皇帝的意思,明显是在说大明就是拼着户口减半,也要消灭建虏。
    现在统计丁壮,就是这个目的。
    即使他们不觉得面对建虏能打到这个地步,却还是感受到皇帝的决心。
    从这也不难看出,皇帝为何允许成立男子协会、保障男子权益——
    在大明这样一个边防压力重的国度,从军比例高的男子,理所当然享有更多的权利。
    他们会受到更多的保护,在军婚等方面享有特别权利。
    皇帝推行的男女之平等,更严格地说是对等——
    按照承担的义务,享有对应的权利。
    如果将来女子的贡献更多,自然能获得更多的权利。
    在统一这个认识后,朱由检再次强调道:
    “当今世界,列国纷争,与东周战国无异。”
    “韩非子说那时争于气力,现在同样如此。”
    “朕不希望大明陷入总体战,但是大明的制度,必须为总体战做准备,在必要时动员所有力量消灭外敌。”
    “纵然拼着户口减半,朕也不希望大明亡于外敌、华夏再一次亡于蛮夷。”
    这番话语,让五人深受触动,理解了重制礼乐的又一重含义。
    以前大明的制度,显然是不利于总体战的。否则不至于在面对北虏时,打了二百多年。
    现在他们听皇帝讲解世界局势,明确认识到当今世界是大争之世、称得上是列国纷争的战国时代。大明的制度明显不适应这样的竞争,无法确保成为胜利者。
    所以,皇帝才会抬高秦皇汉武地位,把他们放在帝王庙正殿。甚至引用《韩非子》,鼓励钱谦益吸收法家学问,融入儒家中来——
    显然,皇帝想采纳强秦的制度,应对列国纷争。
    确保将来的大明,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