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再遇刺
作品:《红楼:我是贾琏》 第660章 再遇刺
刚进内阁,第一次会议就放炮,还是关于人事问题的,林如海报以死亡凝视,贾琏浑然不觉,毫不在意。
林如海这个内阁首辅呢,别的权利不是很在意,唯独人事权一直抓的死死的。
贾琏一番话,让他担心这狗东西是不是在惦记自己的基本盘。
好在贾琏没有后续,暂时也挑不出毛病,只能等后续看看他有没有搞蚕食的意思。
“大员推举,自有制度,岂容你一个新入内阁者置喙?以后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少对别人说三道四。”
无论如何,林如海都是要给贾琏来一记杀威棒的。
贾琏并未争辩,本来就没有搞事的心思,无非是提前打一个补丁。
将来人选真的出问题了,自己也有话可说,可以摘干净自己。
真不是贾琏看不上大周这些官员,贾某人都不敢说干净,都有一些暗箱操作,何况是其他人。
“不器既然入了内阁,此前主管的研发厅、铁路局、证交所,是不是该让其他人主管呢?”李清一开口,贾琏就明白他的意思,或者说明白了李清和林如海的意思。内阁对于官营企业的觊觎之心,那真是从来没有消失过。
贾琏并不激动,真要没点手段,李清也别提什么一路往上爬到内阁,这种事情是早有预料的。
为了预防这一类的事情,贾琏早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各部门都确立了明晰的制度,谁去主管这些部门都不好使。除非能把所有负责人都调走。
当然此刻不能立刻就答应了,贾琏也不说话,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清。看的李清浑身发毛,似乎被一条吐信的毒蛇盯上了。
“你这么看着我作甚?”李清有点慌张,贾琏这才挪开视线。
方颂开口道:“这些部门本就有主官,此前不器说是主管,实际上也就是提纲挈领,并未实际干涉部门运作。李相身为户部主管阁臣,心思还是该放在那些少缴税,甚至找各种借口不交税的官营企业上,而不是盯着这些一直照章纳税的官营企业。”
方颂这一番话说的极为不客气,甚至就差直接说他尸位素餐,应该让位了。
可这话说的又一点毛病都没有,官营的企业多不多。经营类的衙门,户部下属的可不少呢。
大周的茶叶买卖需要茶引,食盐买卖需要盐引,就说所谓的官营。说句不好听的,但凡把这两个行业整顿一下,朝廷税收都能多不少。
问题是谁敢啊,远的不说,此前的私印盐引案子,至今没有抓到主犯,人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西北方面的茶叶贸易,更是一摊烂账。
李清作为内阁大臣,分管户部,对央行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你见他说过一句话么?无非就是到时候分钱,给多少户部拿多少。
远的不说,崇文门的税卡,就有很多人可以不交税,户部也没放一个屁。
说穿了,一直都是这样,欺上瞒下,欺软怕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报喜不报忧。
被怼之后的李清面不改色,这点攻击算啥,倒是暗暗记住了此前贾琏的眼神,心里暗暗提防。
别的地方不好说,广州和南洋,贾琏说话是真管用。甚至就是京城,也有一堆人唯贾琏马首是瞻。
李家有没有人在做买卖,这还要问么?肯定有啊。做买卖嘛,还不是啥挣钱做啥么?
比如说茶叶外贸的买卖,李家有人在做,林家也在做。在陆地上还好一点,船出了还就一点都够不上了。
所以说,方颂一通怼,李清还有点感谢他,没有他这矛盾搞不好就激化了。
“好了,大家今后各安其职,精诚团结,辅助陛下,再创盛世。”林如海有点无奈,赶紧总结一下。
一直没说话的岳齐情绪不高,一直在琢磨,到底怎么搞计划,才能让李元满意。
原本想的好好的,通过军改,彻底厘清全国的军队,趁机向各地安插势力,听话的任用,不听话的调走或者搞死。到时候才能算是大权在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他个人以及兵部的影响力出不了紫禁城。
说起来军改,承辉帝时期已经在很努力的改变了,却仅仅改了京营,边镇以及各省的军改,因为承辉帝的身体不好,一直没有推动。
有时候岳齐都在私下吐槽,皇帝搞那么多后宫干啥,死的这么早,耽误了很多事情。
第一天上班除了一点小风波,其他的还算顺利。
至于分工,潘继旭早就不管算,他那一摊子早就给贾琏收编了。
午后,林如海将贾琏叫去,两人落座后,人手一杯茶,手上都夹着烟。
林如海不说话,贾琏也不说话,屋子里很安静,午后斜阳撒进来,照在茶几上,烟气升腾,暗香浮动。
“老夫年迈,最多再做五年就该乞骸骨了。”林如海总算是开口打破了沉默,这类开场白贾琏很熟悉。
贾琏继续沉默,林如海拿出一份报告,递过去道:“江南父老联名上书,泣血哀求朝廷给江南一个自筹资金修建铁路的机会。无论如何,他们的心是好的,是为了江南百姓的生计。”
接过报告的贾琏看都不看,往茶几上轻轻一丢:“林相可以上奏陛下,有圣意,自然可以开一个特例。”
拒绝的非常明显,林如海也不失望,如果贾琏能答应就是怪事了,没见他在江南呆了半年,被治罪官员至今没有完全补上,多少士绅尸骨未寒。
“说起来,贾家的祖籍是金陵,你就不为贾家人想想?”林如海如此说的时候,脸上带着一点好奇。
他真的不明白,贾琏为何如此固执,明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身为朝廷命官,凡事首先想到是否符合天下人的利益。天下事都成了门户私计,这天下距离灭亡也不远了。”贾琏说到这里就停下了,没有继续,缓缓起身抱手:“告辞!”
林如海没有开口,目送贾琏离开。江南的事情,林家人并不感激贾琏。江南的士绅们,更是恨之入骨。
如果仅仅是杀人敛财就算了,贾琏还清退了几十万亩良田。这个才是士绅们刻骨仇恨之所在。
也就是他们奈何不得贾琏,否则恨不得将贾琏挫骨扬灰。
现在两江士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阻止贾琏成为内阁首辅,转而全力支持李清五年后接班林如海。
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个事情,林如海才有今天的动作。
努力失败之后,林如海也只能作罢。他从来就没能左右过贾琏,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虽然是翁婿关系,两人一直是合作伙伴。
虽然不能认可贾琏的做法,此刻的林如海也下了决心,完成了连任,今后可以肆无忌惮的选边站了。
支持李清接任,怎么可能?支持方颂都不会支持李清,就你还想顺延登上首辅的位子?
有我在一天,就不要做这个梦。
下班的路上,马车走在大街上,前方有一段路商业气息很浓,开了好些酒肆茶楼,往常生意很不错,在权贵扎堆的城西很难得。
路上人多,车速不快,贾琏也不着急,他有足够的耐心。
即将进入这段商业区,出于安全考虑,柱子抬手拉下了遮阳板,挡住了外面的视线。
贾琏虽然不是很满意,却没有说话。
突然,连续砰砰砰的响声,车窗被密集的子弹击穿,遮阳板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洞,靠着车厢壁的贾琏,能清晰的感受到,子弹打在车厢壁内嵌入的钢板上发出的声音。
贾琏当时有点懵逼,反应过来时立刻往下一蹲,柱子反应也很快,飞快的打开座位下的一个抽屉。
抽屉内全是新式的后装步枪,以及金属铜壳弹药的左轮。硝化的稳定剂拉瓦锡搞出来了,金属外壳弹药和枪支没有全面铺开,发射药师实验室受挫,弹药外壳也是手搓的产品,属于绝对保密的技术和样品。
江南归来后,一直担心贾琏安全的柱子,进行了一些调整,出门都是两辆车,每日都不确定坐哪一辆。车壁内加钢板是早有的事情了。
本着擒贼先擒王的策略,杀手们放过了贾琏的卫队,而是集火两辆马车。
叮叮当当的子弹打在钢板上的声音,如同雨点落下。
贾琏靠着车壁坐下,拿起柱子推过来的一支步枪,打开弹仓,装弹!
骤然遇到袭击,还是在人群多的地方,护卫们立刻做出了反应,刺客在楼上,人数还不少。
从射击间隙看,此刻用的是前膛枪,第一时间没有对着护卫开火,就已经错过了完成任务的机会。
柱子抓起一支步枪,拉开一个射击孔,面对路边的一家茶楼的二楼,贾琏也拉开一个射击孔,对着楼上瞄准,寻找目标。
护卫们分作两拨,一波往楼上冲,一波冲到另外一辆马车跟前,假装保护贾琏,吸引刺客的注意力。
贾琏的视线中,一个刺客换弹后,突然冒头开火射击,距离不过二十米,贾琏果断的扣动扳机。两边几乎同时开火,刺客被击中,贾琏却看不到有没有护卫被击中。另一边的柱子也开火,同样收获了战果。
护卫往楼上冲,有人守着楼道,左轮砰砰砰的响,只听到声音的贾琏不知道伤亡如何。
此刻的贾琏,肾上腺拉满,异常的冷静,退弹壳后上弹,再次瞄准,又击杀一名刺客。
不计伤亡的卫队终于冲上了路边的两楼的二楼,以命搏命的方式,击毙了两楼内的刺客,并且控制了两座建筑。
激战前后进行了五分钟左右,附近的官家人纷纷赶到。大街上人跑的一个鬼影子都没有。
贾琏想下车看看,柱子伸手拦住:“不可,这一路近二十家酒肆茶楼,无法保证刺客都清理干净了。”
贾琏这才作罢,没有给护卫添麻烦,两辆马车单独离开时,贾琏才知道,两个车夫都中弹了。所以本就停下的马车,没有惊马伤着路人,真是万幸。遇刺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这次情况更为危急,因为此刻装备了使用米涅弹的线膛枪,射击精度是大大提高的。并且刺客人数还不少,远非昔日那种个别死士的刺杀能比的。
这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过去一个死士,又要肯定要身怀武艺的,现在只要会开枪,打得准就行了。
两辆马车一路没开门,直接回到贾府,贾琏这才打开车门下来。
闻讯的贾府护卫,纷纷全副武装,赶往现场帮忙。
贾琏想去却被王熙凤和、黛玉等人死死拉着,只好坐下来等消息。
遇刺不可怕,难受的是贾琏今后不好在公共场合出现了。
过了一个小时的样子,柱子才从现场回来,面见贾琏后道:“二爷,现场一共击毙八个刺客,还有六人被击伤后自杀,没留下活口。”
“枪支上有线索么?”贾琏先让女人们退下,这才开口详细的询问。
“没有,枪号都锉掉了,查不出来。这种前装线膛燧发枪,装备的量极大,新军三个镇,御马监,九门镇,都有装备。关键是南洋各地殖民,大量的采购了这款步枪,想要查清楚武器是从哪个环节流出去的,太难了。”柱子进一步解释。
贾琏淡淡道:“京城产品和广州产品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具体体现在枪托的材料上,南方用的木料不同。”
柱子瞬间明白:“卑职明白,这就回去再查。另外,五城兵马司的人已经控制了现场,请示二爷要不要上报宫里。”
“可以,该上报的地方都要通报一声。护卫伤亡如何?”贾琏最后才问这个,不是不关心护卫,而是担心被影响思考问题。
“重伤了八个兄弟,已经送医,能不能活下来看命。轻伤四个,已经处理包扎过了。”
报告之后柱子退下,等在外面的王熙凤等人涌入。
“二爷,查出来了么?”王熙凤着急的问,贾琏摇头:“没抓到活口,都是死士。”
黛玉急迫的追问:“可有怀疑目标?”
贾琏点点头:“肯定是有的,还不少呢,我仇家那么多。”
黛玉听出来了,这话有点冷啊!冷如寒气刺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