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八景宫中,言说封神!
作品:《人在封神:微末崛起,吾乃财神》 第401章 八景宫中,言说封神!
地府,酆都鬼殿。
杨宣看着蔓延到脚下的金桥,目光微微一闪,他并未见过这样的景象。
但他也没有感到担忧,这个地方是地府,是后土的地盘,和地道轮回之所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只有一墙之隔。
如果对方要加害杨宣,后土的肯定会有感应。
“太极图…金桥……”
杨宣的目光闪烁,心中有了心中有了一些猜测。
这样的神通可不是大罗金仙所能做到的事情,就连准圣估计都无法做到,想要做到此事,大概率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不等他多想,一道苍老而又和蔼的声音,自金桥的对面传来。
“小友,可愿来老道的丹房一叙?”
听到这道声音,杨宣更加确信心中的想法。
思索了片刻后之后,杨宣对金桥行了一礼,“圣人相邀,贫道自当前往。”
说罢,杨宣没有任何犹豫,当即迈出一步,来到金桥之上。
这道金桥看起来很长,不知道通往何处,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来到对岸。
但就在杨宣迈出第二步的时候,便跨越了无穷距离,来到了金桥的对岸。
等他迈出第三步的时候,已经走出金桥,来到了一间茅草屋当中。
这间茅草屋的陈设很简单,就只有一个看不出成色的八卦炉。
在八卦炉的旁边,站着两个满脸烟灰,看着黑乎乎的道童,以及一个同样黑乎乎,看着都快成黑牛的青牛。
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不对,应该还有才对!”
杨宣已经猜到了这是什么地方,就是不知道这是首阳山的八景宫,还是天庭当中的八景宫。
应当是首阳山的八景宫,太上老君要上天的话,应该也要等到封神量劫结束之后。
但不管这是首阳山还是天庭,这里都不可能只有这两个童子和青牛才对。
几乎就是杨宣意识到,这里应该还有一个人的时候,这才注意到,就在不远处,还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蒲团,正神色淡然的看着他。
杨宣也不确定这人是太上老君,还是太清圣人。
作为一个穿越者,杨宣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事情。
只见杨宣对着这名老道行了一礼,恭恭敬敬地说道:
“贫道杨宣,见过太清圣人!”
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职务,那就往高处去喊,对方可能是副主任,那就喊主任,如果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喊领导,这准没错!
老道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老道太上,并非太清,你可以叫太上老君,今日叫小友前来,是有一事想要和小友商量一番。”
“不敢不敢。”杨宣急忙摆了摆手,就算面前的老道并非太清圣人,那也是太清圣人的一具三尸所化,远非准圣所能比,他哪里敢指点这种大人物啊。
“老君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贫道来做,尽管吩咐,只要是贫道力所能及之事,定当竭尽全力!”
杨宣再度行了一礼,神色恭敬。
至于这个‘力所能及’的范畴,那就得看太上老君的事情是什么了。
如果太上老君让杨宣直接参与到封神量劫,不管是为截教而战,还是为阐教而战,亦或是为人教而战,杨宣都得好好‘尽力’一番,然而再无能为力。
他已经躲了这么久,躲到姜子牙拜草人,赵公明魂魄入地府,又怎么可能参和到封神量劫当中呢?
有着天机珠傍身,太上老君也不可能看出杨宣的心中所想。
但他对杨宣的行事风格相当了解,也能猜到杨宣不愿,也不可能直接参与到封神量劫之中,他也没有打算让他杨宣直接参与其中。
正如他所说的那般,他这次叫杨宣过来,是有事情想要和杨宣商量。
太上老君缓缓开口,说道:“老道今日叫你前来,并非是要你做什么,而是有一些事情问一下你。”
“不知老君有什么事情,若是贫道知晓,贫道不会有半点隐瞒。”杨宣摆了摆手,一脸严肃,但心中却愈发警惕。
刚刚还在说有一件事情要商量,现在又说有一些事情要问,再等一会,怕不是就要有一些事情要让我去做。
我可得谨守道心,不能中了他的神通。
“不知小友对封神量劫有何看法?”太上老君没有闲聊的打算,直截了当地问出了他的问题。
“封神之事,乃是诸位圣人定下,贫道……”
杨宣是有原则的人,关于封神量劫的事情,他是一点都不想参和,甚至都不想多说,他当即便要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反正封神的事情已经定下,玄门还指望着封神量劫清算因果呢,他一个小小的大罗金仙,又能有什么看法呢?
但他的话还未说完,太上老君便拿起一旁的紫金葫芦,从中倒出一枚金色的丹药。
“此丹名曰九转金丹,最上乘的九转金丹,说来也是奇怪,老道前些时日路过司命神殿的时候丢了一颗,不知小友可曾看见?”
杨宣微微一愣,这不是还在说封神量劫的事情吗,怎么突然又提起九转金丹,这两者有什么直接的来联系吗?
但旋即,杨宣便反应过来了。
九转金丹的确和封神量劫没有关系,但是和他有关系啊。
准确来说,是和杨宣的香火金身有关系。
当初杨宣的修为还在太乙金仙的时候,他的香火金身却莫名其妙突破到了大罗金仙,且根基极为扎实,没有半点虚浮。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他的香火金身金身拥有更加扎实的根底。
后土才能让香火金身承载神道气运,才能让香火金身以香火为食,修炼八九玄功,才能让香火金身成长到如今这个地步,拥有堪比大巫圆满的肉身。
纵观洪荒各地,能够让太乙金仙突破到大罗金仙的灵物,一共也就那么几种。
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通过消耗潜力突破到大罗金仙,今后的修为很难再有长进。
但香火金身不一样,香火金身的根基没有半点虚浮,更是不曾消耗潜力,就只是消耗了大量的香火,虚弱了一段时间罢了。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灵物,大概率就是九转金丹,还得是最珍贵的那种九转金丹。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现在听到太上老君提起九转金丹,杨宣顿时便确定下来,这九转金丹就太上老君给的。
虽然不知道太上老君是出于何种目的,给了香火金身一枚这么珍贵的丹药,但杨宣也明白太上老君的意思。
太上老君这是在告诉杨宣,这个因果,要还!
至于怎么还,太上老君也已经告诉他了。
“果然,圣人的因果可不能随便欠下……”
杨宣心中无奈,但也明白,他的确是欠了太上老君的因果,那一粒九转金丹,给了他相当大的帮助。
他习惯性地摸了摸下巴,如果只是说一下看法,倒也不是什么事。
如果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能了解一部分因果,那更是血赚。
思索再三,杨宣放弃了敷衍了事的想法,决定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过,在此之前,最好还是先确定一下太上老君的立场。
“不知老君问的是阐教还是截教的事情?”
如果太上老君的立场是站在截教,杨宣就说一些对于截教的看法。
如果太上老君的立场是站在阐教,他就说一些阐教的事情,虽然他和阐教的太乙真人、南极仙翁的关系都不太好,但他的对于阐教也是有所了解。
在他的看来,太上老君的立场,大概率会站在阐教这边。
按照后世的传闻,通天教主布下诛仙剑阵之后,太清圣人可是帮助元始天尊一同破阵,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站在截教这边的样子。
然而,太上老君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杨宣的预料。
只见太上老君摇了摇头,神色依旧没有变化。
“我不是问阐教,也不是问截教,而是问玄门,这封神量劫对于玄门来说,可以是一场机遇,也可以是一场危机,
若是处理得当,通过这次封神量劫,就能清算玄门所欠下的因果,今后更加逍遥自在,可要是处理不当……”
太上老君的语气微微一顿,向来淡然的脸上,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担忧,继续说道:
“若是处理不当,阐教和截教必定损失惨重,甚至会给玄门带来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
“或许你会觉得老道小题大做,但这就是老道所看到的一个未来,若是小友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来听听。”
杨宣:……
不,我可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小题大做,如果处理不好,今后洪荒的第一大教可就不是玄门,而是脱胎于西方教的佛门!
“如果太上老君的立场是整个玄门,这事情就简单了。”
“有太上老君从中制衡,或许就能避开末法时代这个潜在的危机,或者将其延后到下个量劫。”
沉默片刻之后,杨宣轻轻敲了敲手指,沉声说道:
“关于玄门封神之事,贫道的确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在贫道看来,玄门封神的危机,不在阐教弟子和截教弟子的身上。”
“阐教弟子所采取的应对之法,应当收徒挡灾,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阐教十二金仙有半数渡过量劫应当不成问题,倒也算不得元气大伤。”
“截教看样子也像是采用了替劫挡灾的样子,用业力厚重的弟子,来代替业力较少,品行端正的弟子应劫。”
“截教号称万仙来朝,此战过后,必定损失惨重,十不存一也有可能,但清除掉这些蛀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正因如此,贫道觉得,阐教和截教再怎么打,损失很有限,不会元气大伤。”
太上老君的目光微微一闪,看了杨宣一眼,露出一抹赞赏之色。
杨宣对于封神之事能够看得这么透彻,着实是超出他的意料,甚至有些地方,看得比他还要更加透彻。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叫做旁观者清,但太上老君却不这么认为。
他敢肯定,就算是把镇元子、鲲鹏这些准圣拉过来,恐怕也难以看得这么透彻,至于阐教和截教的弟子,那就更不可能了。
尤其是截教替劫挡灾的事情,如果杨宣不说,太上老君还真的没有注意到。
毕竟截教来到九州的弟子那么多,其中也有不少品行端正的弟子死去,太上老君没有注意到也很正常。
如今听杨宣这么一说,他这才注意到,截教死掉的这些弟子,绝大部分都是业力深厚,本就该死之人。
但品行端正的弟子,却并未死去太多。
石矶、金光圣母、秦完、赵公明这四个功德加身,福源不俗的截教弟子,也全都活了下来。
而且,这些人能够活下来,或多或少都和杨宣有些关联。
这四人都可以说是截教的底蕴,如果死了,可就要伤及截教的元气。
“这小家伙也是厉害,待在地府不出来,却给截教带来这么多生机,若是不看修为,倒也有几分圣人的做派。”
“举手投足,便可影响玄门封神,心思转动间,便能让洪荒百鬼夜行,当真是厉害!”
太上老君是越看越满意,像杨宣这样的人,说是洪荒独一份也不为过。
“只可惜,他是不太可能入我人教门下了……”
太上老君心中无奈,当初在司命神殿弄丢了一颗九转金丹,原本是想着借此因果,邀请杨宣拜入人教。
但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让他明白过来,杨宣是一个有志气,想要走出一条全新道路的人,是不可能拜入人教门下。
他也渐渐放弃这个心思,想着和杨宣结下善缘,让玄门在天庭和地府可以占据更多位置,提升玄门的气运。
他这些年所炼的那枚丹药,便是为此而准备。
现在听着杨宣一针见血的话,太上老君对杨宣愈发重视。
沉默片刻后,太上老君点了点头,示意杨宣继续说。
前面所说的这些,是杨宣对封神大势的看法,接下来的这些话,想来就是对封神隐患的分析。
杨宣看到了太上老君的赞赏,心中松了一口气,对于太上老君的态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他少了几分顾忌。
整理了一番思绪后,杨宣继续说道:
“在贫道看来,如果玄门真的有灭顶之灾,应当是来自于那两位圣人。”
“若是贫道没有猜错的话,两位圣人所走的道路相悖,将会有一场大道之争。”
“如果他们将这场封神量劫,用作大道之争,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封神量劫就不再是阐教和截教弟子之间的争斗,而是两位圣人之间的大道之争。”
“到了那时,封神量劫将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