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劫富济贫

作品:《儒道狂书生

    元燾的声音不大,但通过高僧的法力传至各处,让附近的所有人都能听见。
    元燾不紧不慢道:“这些財宝將以诸佛菩萨之名换作钱粮,用来建造善堂,资助魏国地方的穷苦老弱……”
    听到元燾这么解释,魏帝自然无法指责什么了。
    现在將这么一座宝山展示给在场上百万人观看,其实也是在明確一个態度。
    那就是连伽蓝寺都被拆建成了这般模样,规整其它佛门寺庙是势在必行,这乃是诸佛菩萨的意愿,哪个佛门中人敢出面反对?
    连佛祖真意都居於简朴的佛殿,哪个佛门僧人敢比佛祖的档次还高,还要住在豪华辉煌的寺庙里修行?
    真有高僧想倚仗身份继续享受奢华富贵,只怕会闹得个万人唾弃的地步,以至身败名裂。
    別说佛门宗派那些高僧始料未及,连魏国朝廷百官也没想到伽蓝寺的转变这么大。
    眾人得知宝山的来由,不少善信內心震动,一个个变得越发虔诚,感概这真是传说的佛祖下凡了,普渡眾生来了。
    魏帝看著宝山,眼神微微变幻。
    他抬手合十一礼,悠悠道:“诸佛菩萨慈悲至善,我等当以为榜样……”
    魏帝转头侧目,看向百官中的一位。
    “户部杨尚书,等之后回去你带人擬定一份奏疏,取国库之银賑济百姓,適当减免各地方的赋税……”
    “我等以后生活作风,当注重勤俭节约,莫要奢侈浪费……”
    听得魏帝的话语,一眾百官连忙应和。
    还有人在那里开口文縐縐的吹捧佛祖和魏帝一番。
    什么先圣与仁君齐出,大魏当兴为天下之主云云。
    有些话,连魏帝都听得有点受不了。
    就在这时,一个穿著华服的微胖中年人从人群中衝出来。
    他神情激动道:“小人乃太原郡杨万三,颇有家资,而今见诸佛菩萨捨弃金身渡眾生,小人愿出百万两银,以济世民。”
    眾人闻言齐齐侧目,看向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杨万三。
    有达官显贵目露异色,他们可是知晓这个杨万三。
    这位可是號称太原巨富的大富豪,想不到对方一下子捐献出百万两银子,听著实在嚇人。
    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个杨万三可不是如此大方的人物,不然如何积累出海量的財物成为一方巨富?
    什么时候,这位太原巨富这么捨得钱財了,就因为诸佛菩萨?
    他们殊不知,就在前一天,元重带著一队將士和一些证据,去找到来无遮大会观礼的杨万三,很耐心地跟对方讲了些道理,然后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在命和钱之间,这位太原巨富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別看杨万三一副激动又慷慨的模样,其实內心都快要滴血了。
    元燾上前两步,悠悠开口道:“为富而仁,可谓之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会將你贡献记於功德簿上,之后立功德碑,刻汝之名於其上,当有善果福泽你的后人。”
    杨万三连连道谢,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
    他可不敢求有什么善果,只求按照先前答应的那般功罪相抵,能平安无事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而后,元燾目光看向附近的那些达官显贵,眼神饱含深意。
    有些脑子灵光的人迅速反应过来,为富而仁是善,若为富不仁呢?
    这位太子殿下,明显是找由头让他们也出点血啊!
    再然后,就见得元重笑呵呵拿来一本册子,摊开送到一位高官眼前。
    一些来自平城的大人物莫名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元重提笔写下高官的名字,然后又空了点白,再写了“万两银”三字,旋即把笔递与高官。
    那官儿见状眼睛都瞪圆了,哪有这么让人强行捐款的?直接还万两银起步,这种操作他属实生平仅见了。
    元重见对方发楞,轻声道:“李大人快些吧,莫要误了良辰。”
    魏帝见得此幕,欲言又止。
    不过他终究还是什么也没说,转目注视前方,自当什么也没看见。
    毕竟诸佛菩萨都捐了金身,让你们这些人出点钱咋了?
    如今大庭广眾之下,百万人盯著呢,谁有脸拒绝吗?
    於是乎,某位李大人抖著手写了一个数。
    元重满脸笑意,又去向另一个人。
    一眾百官贵人看著元重,好似见到了拿生死簿的阎王一般,让人心中惊悚。
    早知如此,那就该称病不来。
    他们甚至怀疑这是被魏帝和佛门合伙做局了。
    他们只是来陪魏帝礼佛,结果门槛费这么高……
    高?对於劫富济贫而言,劫多少都不算高。
    不远处,云逍看得嘖嘖称奇,心想陆正他们的办法还真是相当有效,这种操作都做得出来,简直让他长见识了。
    片刻之后,元重心满意足地拿著名册退到一边。
    当然,这还没有完,等礼佛之后,他还会去找另外的有钱人物。
    元燾悠悠道:“诸君所捐之钱財,皆会用之於民、兴农业、修道路、建水利……此利国利民,亦能福泽后世子孙……”
    元燾一番说辞,却也难让某些人再有来时的笑脸。
    不过元燾也不在意这些,他说的这些话,又不是只说给一小部分人听的。
    元燾又示意了一下,那一座宝山转眼被高人搬走。
    之后,元燾又请魏帝先行,去往伽蓝寺主殿礼佛。
    在百万人的瞩目之下,一行人来到佛殿之中。
    如今的寺庙主殿与几天前完全不同,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诸佛菩萨像立在那里,不再辉煌高大,也没有什么珠光宝气。
    一尊尊古佛菩萨皆慈眉善目,神態亲和视人。
    这么一看,魏帝感觉这样的佛殿確实更能让人接受一些。
    他连忙上前,以往常的礼仪拜佛上香,以示虔诚敬意。
    据说当年大魏开国皇帝便是梦见了佛祖,才扶持立兴佛教……
    至於那位皇帝到底是梦到了真佛,还是出於某种政治原因,实在不好论说。
    不过如今……魏帝眼中闪烁光芒,他能感受得到,眼前的佛祖像中確实真存有一丝佛意。
    但见殿中的佛祖石像闪烁光彩,一道朦朧的身影浮现出来。
    眾人微微垂头,以眼眸的余光而视。
    发现正是佛祖意念,与前几天在天上显圣的佛祖无二。
    魏帝再次得见佛祖,再行礼一拜。
    隨魏帝从洛阳过来的百官显贵们、还有那些从各地赶来的人们见状,再无一丝怀疑,是真有佛祖念头留在了伽蓝寺。
    一时间,上百万人齐齐朝圣礼佛。
    无形之中,有无数念力从四面八方匯聚於伽蓝寺,涌向佛祖真意。
    与此同时,在眾人不可知之处,陆正的小天地之中。
    太平法典泛起波动,其上一枚莲印记出现,有眾生愿力化作的天地伟力喷涌,转而归於法典之中。
    我助诸佛,诸佛助我。
    陆正不动声色,接受著佛祖给予他的帮助。
    佛殿之中,佛祖真意逐渐消散,沉寂於石像里面。
    魏帝有心请教佛祖,但看对方无意和他说什么,如今这么多人眼观,有些话也不好直说。
    魏帝又给其他诸佛菩萨上了香火,转而带人出了佛殿。
    他先让一些跟来的人先回洛阳,自己再在伽蓝寺里逛逛,看看这座新的伽蓝寺。
    一些洛阳的贵人们心中鬱闷不已,虽说確实见到了佛祖,但这钱得实在憋屈……
    魏帝来到一座偏殿,发现偏殿也和以前大不一样,好些供奉的存在都给换了。
    魏帝不禁道:“朕记得这里不是供奉著几位……他们去哪里了?”
    旁边的元燾闻言低声道:“都在一座偏殿,得经过仔细查证之后,確定他们有功於社稷佛门,才准许他们继续享受香火。”
    “嗯?谁……佛祖的意思?”
    魏帝眼眸泛起一丝波动。
    元燾点头道:“以后的佛门,不再供奉无用之诸佛菩萨罗汉。”
    魏帝想了想,不禁道:“那这也算是好事了。”
    魏帝挥手支开他人,转而又道:“你最近的一些手段,倒是让朕刮目相看,他是不是来这里了?”
    元燾闻言一愣,“父皇说的是?”
    魏帝笑了笑,说道:“那个陆正,把他带来吧,朕想与他单独谈谈。”
    自己的儿子以往是个什么样子,魏帝岂能不清楚?
    若非背后有高人指点,他可不觉得元燾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佛祖自然是不可能点拨这些世俗手段。
    至於跟隨在元燾身边的那些幕僚下属,显然不可能出这种过於得罪人的主意。
    直觉告诉魏帝,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有陆正的参与。
    毕竟他早前就听闻陆正对付那些显贵人物很有一套。
    元燾听魏帝这么说,顿了顿道:“孩儿去请陆先生过来。”
    说罢,元燾快步离开。
    陆正得知魏帝要见自己,倒也没有感到惊讶和意外。
    见识过不少大人物的他,早已习以为常。
    等魏帝见陆正,忍不住上下打量一番。
    “你比朕看过的画面还要年轻些,但也瘦了些,看来你最近这段时间劳累过度了?”
    陆正微笑以对,“还好。”
    魏帝笑了笑,悠悠开口道:“年轻人有能力、有干劲,確实值得表扬。不过你作为一介儒生,能注佛门真经,引得佛祖重视,倒是让朕相当意外,闻所未闻。”
    陆正轻声道:“真要论起来,我並非一个纯粹的儒生。”
    “哦?”
    魏帝眼睛眨了眨,笑呵呵道,“何出此言?”
    陆正不紧不慢道:“圣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之所学,不止儒学一道。诸圣之道,我有学,世人百姓的生存之法,我也曾有诸多了解……”
    魏帝闻言道:“看来你在佛法一道,学得了精髓。”
    陆正道:“其实呢,我能注真经得佛祖认可,也不是我有多懂佛法。”
    魏帝挑眉道:“那是为何?”
    陆正轻声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而且人无完人,或许在这伽蓝,都有很多人比我懂的道理多。但学到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能把所学做到什么程度……所以,佛祖认可了我。”
    魏帝眼眸泛过一丝光彩,幽幽道:“此言有理,此言有理啊!”
    有时候实践一些道理,可远比理解一些道理难上千百倍。
    魏帝自认为饱读圣贤经典,但即便作为一国之君,要想遵循圣人之言行事,也是难得很。
    比如魏国的诸多弊病他都清楚,但实在难以去改正,牵一髮而动全身,那些治世之道实践起来很难。
    传闻陆正在北域的行事,魏帝觉得佛祖显灵还真是理所应当了。
    魏帝心中感慨一阵,转而又问道:“如今佛祖意念降世,大乘佛教立为佛门正统,你觉得魏国会兴盛起来吗?”
    要知道,这些事都与陆正有联繫,魏帝想在陆正这里得到一个答覆,一个能让他安心的答覆。
    毕竟佛门和魏国的关係太过密切,这一次佛门的巨大变革,让他都难以判断好坏。
    陆正闻言想了想,摇头道:“连真仙人也无法清楚预知未来之事,我又怎么能知晓呢?”
    魏帝眼眸微眯,“连佛祖也不可知么?”
    陆正道:“佛祖……大家都期望以后的世间太平繁荣,这样的事情是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努力,特別是像陛下身居高位,更应该全力以赴……”
    魏帝沉吟片刻,忽地笑著道:“说实话,早前朕以为你此举有乱我大魏之意,不过见了你,听了你的这些话,看来是我有些多虑了。你说的有理,这大魏如何,朕还是有些能力去改变些什么,是祸是福,尚未可知。”
    而后,魏帝又与陆正聊了一番对於魏国和佛门的看法。
    陆正倒也没有含糊其词,把很多事情都说得很透彻。
    魏帝听到了一些新奇的见解,一时心中感到惊异。
    他没想到一个年轻人能把很多事看得这么明白,比朝堂上的一些文官武將还懂得治国了。
    魏帝感嘆道:“你的一些见解和想法,让朕都觉得不一般,真不知道你从何处学来这些。”
    陆正只是笑了笑,“旁观者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