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此乃我辈领域

作品:《斗罗综武:尘氏仙族,干翻神界!

    第1512章 此乃我辈领域
    求推荐票
    ……
    玄黄唐府·议事厅
    后日
    列席的各房主事与族老们济济一堂,目光沉凝地聚焦于堂下肃立的两人——夏樱与丁琅。
    夏樱步至厅堂中央核心位置,迎向堂上诸多汇聚的审视目光。
    她面容沉静如水,吐字清晰却并不刻意拔高声线,平稳的语音恰好传遍肃穆的厅堂:“诸位唐氏长老、主事,鄙人夏樱,现就尘家拟委托贵家族生产之民用产品类别,简述核心要求。”
    她随之开始条陈,语调不急不缓,极富条理与框架感:“主要委托项目如下:
    基础器具类:如精铁农具改良组件——需强化刃口耐损度及整体重心平衡;标准炊具内胆——材质以精炼熟铁为基础,要求壁厚均匀无砂眼;特定规格轴承件——内径误差严格控制在‘正负半丝’公差以内……”
    她清晰点明,这些皆是锻造坊日常所见的批量制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可靠耐用”与“高标准化”。
    结构器材类:如民用客/货运马车,包含结构强化型纵梁、加长载重底盘大梁及关键加固型悬挂关节件——要求具备高出常规马车的整体结构强度与抗疲劳特性。
    精密部件类:亦有部分较高规格需求,如地源热泵系统专用的特殊动平衡旋转叶片,需同时满足高强度、抗晶蚀及苛刻的微米级动平衡公差要求。
    她言简意赅,无半句虚词赘述,随后微一躬身,无声退归原位落座。
    夏樱坐定,武备部丁琅便沉稳起身。
    这位身材精悍、气息凝练的汉子,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在场所有唐家高层:“诸位,在下丁琅。”
    他声音低沉而有力,蕴含着一种金铁相交的质感,“鄙人所涉,非成品形态介绍,乃聚焦于制造之根本要求——即技术尺度。”
    他目光炯炯,单刀直入,直奔那些关乎核心工艺的硬指标:
    “首要,晶化导魂金属处理精度。冷锻环节,其内部结晶纹路须承受极限值三千七百兆帕之冲击而不产生贯穿性裂缝,此为耐受阈值。”
    “其次,特定关键结构件,需完成万次循环等效载荷实验,结构无任何塑性形变迹象,此为极限疲劳强度合格标准。”
    “再者,部分复合装甲胚料之迭合锻造,其层间熔融渗透率须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且总厚度公差严格限制在‘正负零点零五毫米’区间内,此为不可逾越之工艺公差铁律。”
    “……”
    丁琅的话语如同锤击钢铁,字字铿锵,落在每一个指标上。
    他对最终这些零件用于何种装备、组装为何物,绝口不提一丝一毫细节。
    这份刻意的“只讲尺度,不言用途”的姿态,恰与之前尘章所言“军备产品事涉机密”遥相呼应,无形中增强了其要求的分量与必要性。
    堂上。
    家主唐际根居于主位左次席,神色凝重专注,指尖无意识地在黄梨木的桌沿轻轻划动,仿佛在勾画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值曲线。
    唐煜晟则挺直背脊,目光紧随丁琅讲解的内容急速闪动分析,眼神交汇处,传递出的并非为难踌躇,而是一种深植于血脉中的“此乃我辈熟悉领域”的沉着自信。
    其余各房主事与长老,有屏息凝神者,有微微颔首者,亦有几位技艺卓绝的工坊大匠彼此飞快地对视一眼,眼中掠过了然之色。
    无论是夏樱条列的农具组件、炊具内胆、轴承件等看似平凡的“民生单子”,还是丁琅口中那关乎晶化导魂金属耐受阈值、结构件疲劳强度、复合胚料迭合公差的严苛到近乎“刁钻”的参数——其所蕴含的技术层级与挑战难度,不仅未曾脱出玄黄唐氏数百年所积累的工艺范畴,更准确命中不少房头引以为傲、秘而不宣的核心锻造技艺。
    待到丁琅陈述完毕,堂内陷入短暂的沉静。
    唐际根的目光从丁琅身上收回,缓缓扫视过在场的族人,随后与长桌对面的唐煜晟、以及更高处端坐如山的唐景和有了极其短暂的目光交接。
    三人面上波澜不惊,唯有点头的动作清晰一致。
    ……
    尘章端坐于议事堂客位首席,平静地看着夏樱与丁琅一丝不苟地履行讲解职责。
    他心中了然——此间所有呈现的标准与要求,在递出那份方案之前,早已通过卢笑笑、夏樱、丁琅等人,与唐煜晨,进行过无数轮的碰撞、推演与校准。
    可行性何在,成本压降空间几许,何处可成为撬动唐家心防的支点……桩桩件件,都已刻印在尘家核心几人的脑中。
    此刻这议事堂上看似客观、详尽的技术说明,不过是那些早已达成的、关于“唐家能做到”与“尘家要求在此合理区间内”的双向默契,在公开场合一种水到渠成般的展示罢了。
    ……
    夏樱与丁琅简述完毕,堂内沉肃的气氛稍稍松动。
    各房长老与主事开始轮番提问,声音在偌大的宗祠中或高或低地响起。
    有人细究轴承件公差的具体检测手法,有人询问晶化导魂金属热处理时的最佳火温曲线,亦有人试探着打听部分高规格叶片未来可能的产量需求。
    夏樱与丁琅应对得体,前者思路清晰,条分缕析解答各类制造规范;后者则沉稳如岩,对于超纲的涉密范围毫不松口,只反复强化工艺底限的重要性。
    交流持续了近半个时辰。
    终于,一位坐于中段、须发白的唐氏长老放下手中一直转动的茶盏:“敢问夏部长,贵家族这民生产品的一纸订单,规模……究竟有多大?”
    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下了其他琐碎议论,问题直指那份“委托生产”合作的核心。
    夏樱立于堂中,目光平静地迎向那位长老以及他身后所有隐含评估的眼神,态度落落大方:“单量规模,取决于贵家族自身——贵工坊能投入多少富余产能,我们便能相应配给多少需求。”
    此言一出,不少人面露惊疑,连一直闭目养神的唐景和也撩起了眼皮。
    方才提问的那位长老眉峰紧蹙,语带疑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嗤:“这是何意?莫非贵家族要一口吞下我玄黄唐家所有富余匠力?”
    “贵家族固然财力雄厚,但根基在药材市场,此等农具炊器、马车部件的日常琐碎买卖,又能消化几许?”
    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着某种身为锻造世家一员的骄傲与质疑,“我唐家旗下坐拥数百位精熟技艺的大匠师,十数座遍布郡内各地的大工坊,全力运转起来……”
    夏樱并未因那隐含的质疑而动容,唇角反而勾起一丝浅淡而意味深长的弧度。
    她没有辩解,只是微微扬了扬下颌:“请诸位勿要将我尘家,与别人混为一谈。”
    “我们尘家面向的是全大陆市场,在这里,我就直说了。”
    “就在前几日,我尘家已于长安城东市,开设第一家‘超级大市场’,用于售卖日常生活物件,人声鼎沸。”
    她目光扫过全场:“此超级大市场,也将如药材市场一般,将铺设整座大陆。”
    “此为我族布局新型零售业态之关键一步。”
    ……
    时间回溯至6月18日,长安城东市核心区域。
    一座占地极为广阔、门楣高阔的簇新建筑,在无数目光注视下正式揭幕。
    门楣之上,“长安超级大市场”七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闪耀夺目。
    甫一开营,其内便已是人潮汹涌,沸反盈天。
    不同口音的叫卖询价声、推车滚动声、孩童嬉闹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而持续的嗡鸣。
    宽阔得惊人的主通道两侧,密如森林的货架层层迭迭,堆满了从精巧的厨炊器皿、厚实的农具钢件、成捆的各色布匹,到筐装的新鲜果蔬、成袋的精米白面、瓶罐林立的调味料架……林林总总,包罗万像,且货量极大。
    人头攒动的顾客摩肩接踵,推着特制的宽大推车,其内货物堆迭如山,收银处排成的队伍几乎一眼望不到头。
    这一天,这座名为“超级大市场”的庞大怪物,在日暮盘点时,其结算出的营业额数字,便已赫然跃过百万金币的门槛。
    这数额无疑比平日集市高出许多,源于其开张盛况与大量备货倾售之故。
    然,尘家财政部与经管部,据此番气势与铺开的成本摊算,已然断言:此单一“长安超级大市场”,在未来一个完整的年运营周期内,其最终的总营业额,绝然不会低于5000万金币之巨。
    依据此推断,家族中枢已定策:至明年上半年,此等模式的“超级大市场”,将在全大陆范围遴选的至少十处重要枢纽与人口巨城之中,逐一设立,布点成网。
    ……
    “这样吧,我说个确切数字。”
    夏樱微微一顿,字字千钧:“一年保底采购额,一千万金币。”
    “一……一千万?!”
    “嘶——”
    “仅民生器物订单?!”
    “当真?!”另一位黄袍长老猛地站起,声音嘶哑。
    夏樱勾唇一笑:“自然!此乃关乎长期订单合作之根基,我尘家既出此言,便可在拟定的合作备忘录条款中,白纸黑字写明此保底金额的数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