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天上掉馅饼

作品:《旧时烟雨

    夕阳下的皇宫金碧辉煌,九重宫阙巍峨森严,座落于山巅之上俯瞰人间。
    戒备森严的御书房内,老皇帝端坐龙椅怡然自得品茶,汪公公小心翼翼在边上伺候着。
    一身金色龙袍的老人家神色轻松,但他再怎么苍老迟暮,依旧是一言可定苍生命运的人间帝王,真龙虽老,龙威更盛。
    在他边上数丈之外,有一张宽大的案几,上面奏折文书堆积如山,太子周尘一丝不苟的处理国事,不时挥毫批阅。
    处理好的奏折文书被太监轻手轻脚快速送走,但很快又有新的送来,仿佛永远都处理不完。
    周尘是如何处理奏折文书的老人家没过目,他也没有询问老人家的意见或者看他脸色,两人仿佛毫不相关。
    若有外人在这里,定会对这里的气氛感到无比古怪,一边轻松,一边严肃,两种气氛同处一室,却意外的和谐,令人心头矛盾,不知道该放松还是庄重。
    老人家近来已经几乎不问国事了,权利下放交给太子处理,只要不是动摇国本的决定,他老人家一般是不会过问的,避免父子理念冲突。
    虽说如今太子几乎已经取代了老皇帝,但到底没有登基,依旧没资格坐上龙椅,只要一天不登基,他就永远是太子。
    老人家主动给他只能受着,不给他不能抢。
    小心翼翼走到今天,眼看就要熬出头了,纵使大权在握,哪怕老人家如今看上去只是个迟暮的老人,太子周尘依旧不敢动任何歪心思,甚至更加小心翼翼了。
    越是这种关头简直如履薄冰,压力很大。
    随着自家父皇的逐渐摊牌,对他深入了解后,太子周尘越发觉得父皇深不可测,至今都搞不清楚他老人家还有些什么底牌,时不时的刺激一下他的神经。
    哪怕如今周尘看似已然掌控了这个国家,但他依旧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熬,熬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天。
    莫说其他,纵使老皇帝孤身一人,只有个皇帝的身份,一想到自家那位妹夫,周尘就熄灭了任何冲动的想法,仅仅还差个流程罢了,忍忍就过去。
    悠闲饮茶的老人家对那左右整个国家运转的案几就当不存在一样,突然放下茶杯对汪公公道:“大伴啊,朕好像有什么事儿忘了安排,只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了,你帮朕捋捋”
    汪公公闻言心念急转,陛下走一步看十步,还能有什么事情是没考虑周全的?
    当然,老人家又不是万能的,总有某些细节忽略了的时候,可陛下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决计是不能的,纵使有那也是周围的人没做好分内之事。
    陛下此时已经开口了,所以还有什么事情是周围的人没做好的?
    国事已经交给太子处理了,陛下几乎不过问,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是他目前最在意的事情了,那还有什么比得上扶摇公主大婚更让他在意?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皇帝身边左膀右臂的重要性了,老人家可以忘了忽略了,但他们不能,若是查遗补漏都做不好,那也走不到今天。
    几乎是老人家话音落下的瞬间,汪公公就想到了什么,当即下跪告罪道:“皇爷恕罪,臣考虑不周,忘了姑爷那边人手稀少,不日便要大婚,人手不够恐难招待宾客”
    还是那句话,皇帝是不可能有错的,错的都是身边人没办好事情。
    得到汪公公提醒,老人家顿时反应过来了,摇摇头笑道:“大伴有什么错,起来吧,这是朕没考虑周全,不关你的事儿”,顿了下他又道:“那孩子,身边就俩侍女丫鬟,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恐怕也没考虑到这么多吧,说起来就来气,还得老夫来给他操心,就不能让人省点心么”
    说到最后,原本还怡然自得的老人家换了一副嫌弃的表情。
    不知为何,这样的老皇帝反而让整个御书房的人们心头一松,就连太子批阅奏折文书的动作都要轻松三分。
    这样的老人家不在是哪个让人噤若寒蝉的帝王,而是有着喜怒哀乐的寻常老人。
    说话之际,老人家暗道自己真的是老了,脑袋不灵光,居然连这点事情都没考虑到,指定是被那臭小子给气糊涂了,都怪他,改天找个由头揍一顿。
    汪公公心头好笑,也就提到姑爷的时候,陛下才会……犯糊涂,当然,这种话没有任何人敢说,情绪都不敢表现在脸上。
    于是他赶紧道:“终究是我等未能为陛下分忧,得亏陛下体现,既然姑爷那边人手不够,陛下您看?”
    先把罪责揽在自己身上,然后由陛下做决定,没毛病。
    稍作沉吟,老人家说:“这样,让宫里的御厨领一班去那边做菜吧,不能太过寒酸了,一应食材让尚食监准备,然后安排一些宫女过去招待客人,嗯,再派些禁卫过去充当守卫吧,免得有宵小影响了大喜事”
    闻言在场所有人心头一震,姑爷这待遇没谁了,陛下就差让姑爷把婚礼现场搬宫里来。
    汪公公当即道:“臣尊口谕,这就去安排”
    在他就要转身快速离去之际,老人家突然又道:“等等,还是先过去看看情况吧,如果那小子实在差人手,再按照朕吩咐的来即可”
    “臣明白”,汪公公点点头快速离去。
    此时周尘处理完了一份奏折,抬头笑道:“父皇,妹夫那边若是缺人手的话,儿臣府上还是有些人的,不如让他们过去帮忙如何?”
    如今周尘算是大概摸清楚父皇的路数了,很多事情他老人家不提,最好闭嘴,可若事关妹夫,只要不起坏心思,尽管放心大胆开口,指定能让他老人家开心。
    很多时候周尘都不禁在想,到底谁才是亲儿子?讨好自家老爹还得通过外人,也不能说是外人吧,外戚还差不多。
    老人家当即撇撇嘴道:“要你多事,做好你手头的事情吧”
    “儿臣知错,父皇勿怪”,周尘当即不在提这茬了,但心头明白多此一举并未引起父皇不快,否则就不是要你多事儿几个字了,看似训斥,实则心头高兴着呢,他老人家喜欢的就是这种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感觉,只是没有表现出来丝毫。
    在周尘继续处理国事之后,老人家过了片刻开口嘱咐道:“国事是处理不完的,尘儿你偶尔也要放松一下,你还年轻,别给自己积劳成疾了,这样,你小妹大婚那天就把手头的事情丢下,届时还得你来背她出阁”
    “儿臣谨记”,周尘认真点头,更是心头大喜,背妹妹出嫁啊,这好事儿居然落自己头上了,此举之后,妹夫岂会不知?相当于父皇在给自己拉近妹夫关系的机会啊,如此一来,自己那庆王哥哥若有什么举动,妹夫都不会因为高家这层关系倒想那边了,简直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事到如今,也就庆王让周尘警惕了,哪怕几乎大局已定,可一天没坐上那个位置,会不会发生意外谁知道呢。
    不久后汪公公快速归来,神色轻松压低声音汇报道:“启禀皇爷,臣之前去了解了一下,姑爷那边接来了高大人一家,当下一应琐事高大人一家已经操办起来了,皇爷您看?”
    “哦?这样么,高爱卿他们如何安排的?”老人家笑问。
    自然是做足功课的,汪公公当即道:“高大人亲自出面,不辞辛劳奔波,甚至还发动关系人脉,请去了京城最好几家酒楼大厨为姑爷置办宴席,高氏更是把举家都叫过去帮忙了,甚至还把吕大人一家都叫去了一半,为招待宾客做准备,还从老家把管家叫来总览内外上下”
    听到这些,老人家眉宇间更高兴了,点点头笑道:“看来是朕多虑了,那小子也并非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这样,朕这边安排的就作罢,想来高爱卿一家不会让朕失望的”
    说着老人家看了汪公公一眼,点点头道:“大伴做得不错”
    “是皇爷考虑周全”,汪公公低头不敢居功,心说自己做对了,以皇爷对姑爷的喜爱,这个时候趁机为高家美言几句不过顺水人情而已,简在帝心呐。
    相隔不远,这番话周尘都听在耳中,暗道高家要走运了,但也只能装着没听到。
    高家大小姐高景玉如今是太子那个庆王哥哥的往后,庆王和高家是绑定的,高家越好对庆王当然是好事儿,但周尘能怎么办,他如今还没资格去质疑父皇的任何决定,说句大不敬的话,哪怕有天父皇不在了,有自己那位妹夫在,高家就不能动,甚至还要极力拉拢,庆王只能当他不存在了。
    好在高家是景国的臣子,而非庆王的臣子,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就看自身能耐了。
    果不其然,在周尘脑海中闪过这些念头的时候,因为高家的所作所为,老人家心头高兴,便看似随意的说道:“尘儿啊,父皇这段时间不问世事,你可知那高爱卿去浩洲任刺史多少年了?”
    父皇你都这么说了,岂会不知道?心如明镜的周尘起身说:“回禀父皇,高大人任浩洲刺史,算算时日,七年左右了吧”
    当年高景明他爹升官,是在老皇帝七十大寿之后,其中最大的原因不是高景玉,而是高景明献上的那副松鹤延年万寿图,其中的弯弯绕绕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点点头,老人家手指轻轻敲击案几沉吟道:“一晃都这么多年了么,高爱卿还有功夫操持这些琐事,看来很闲呐,一身才学浪费,岂不胡闹?”
    父皇你爱屋及乌想给他升官就明说,和我绕什么弯子。
    周尘心头无语,但却深以为然道:“高大人确实有些不像话,懈怠了”
    “嗯,看来尘儿和朕想的一样,既然如此,那就给他加加担子吧,别把精力浪费在这些小事上面,为国分忧才是最重要的”,老人家一句话定下了基调。
    他们父子俩看似对高景明他爹不干正事儿颇有微词,实则是找个由头给他升官,否则表面上不好看,总得估计一下朝中众人的感受嘛。
    什么不干正事儿,尽心尽力为陈宣操办婚礼,在老人家看来就是最大的正事儿。
    抛开其他不谈,高景明他爹能力还是有的,基调既然已经定下,那就是安排职位的问题了,高了其他人脸上不好看,低了还不如留在那个位置不动,最好是提个半级一级。
    至于高景明这个去年的状元郎,父子俩早就有安排了,如今去舟山郡纯粹是镀金,过后是有大用的,但得在太子登基之后。
    周尘知道高家和庆王的关系,已然敢于重用,除了对自身御下能力有自信外,某种程度也是安抚庆王,个中微操就看自身能耐了,一般人压根玩不转。
    其实周尘也挺为难的,没登基,哪怕庆王是个威胁,但人家安分守己,他找不到理由收拾,而高家呢,有陈宣这个妹夫的缘故,更是不能打压,所以庆王那边暂时视而不见,高家捧起来就是。
    既然老人家已经发话了,周尘自然是要分忧的,心念急转,沉吟道:“父皇既然要给高大人加担子,儿臣觉得辉州是个不错的去处,正好辉州牧秦大人年事已高多次请辞,他为国操劳多年,也是时候休息休息了,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闻言老人家颇有深意的看了周尘一眼,片刻后道:“辉州么,高状元便是在那里的流玉书院苦读多年,颇有渊源呐,如此便这么定下吧,待扶摇大婚之后,便下旨高爱卿赴任辉州,为国牧守一方”
    “儿臣明白”,周尘点点头道,几句话,高景明他老爹的升迁就定下了。
    牧守一方啊,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了,说句实在的,到了这个层次,皇帝都得客气点。
    老人家岂会不知道周尘这么安排的用意,既然没法打压,那就让老高远离南方呗,离庆王远远的,若非更北方没有合适的,估计直接安排去边关。
    其实说起来还有更合适的地方,那就是泉州,也就是万窟山所在的那个地方,前段时间因为牧海王周涛的事情,泉州牧已经受到牵连罢职了,如今海空着的。
    然而周尘怎么会让泉州落入老高手中,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么,难道要让老高翁婿俩联手搞自己啊,再则,泉州事关地底洞天,将是接下来周尘的重点核心,怎会给自己留下隐患。
    但凡那个洞天操作得好,周尘也是有野心的,借着洞天内的资源,他甚至都有信心将整个景国推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再现千年前一统周边各国的辉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那洞天内的本身面积,就已经不知道超过地表周边各国疆域总和多少了,可惜,以那里的情况,想要占领统治发展太难了,只能尽量利用其资源。
    老高却是不知道,自己只是站在长辈的角度帮陈宣操办婚事,莫名其妙的就被天上掉馅饼砸脑袋上了。
    此事敲定,父子俩不在多言,各忙各的。
    华灯初上的时候,老人家在边上摆烂半天,都打算去休息了,而周尘在看到一份加急送来的文书之时脸色微变。
    犹豫了下,他抬头道:“父皇,北方来信,玉华国和霜月国休战了”
    “哦?那条金矿的归属有眉目了?”老人家不以为意道。
    摇摇头,周尘说:“并未有明确归属,而是突然休战了,儿臣分析,两国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共同盯上泉州下面的洞天了”
    “既然尘儿都这么觉得,那么大概不久后他们就会派使臣前来吧,此事尘儿你看着办,朕就不过问了,总之,你妹妹的婚事不容任何闪失”,老人家依旧无比平静道,说完这句话没事儿人一样离开了御书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