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资本家哪有慈善,都是被迫的

作品:《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566章 资本家哪有慈善,都是被迫的
    之前经委那位和让卫东强调的也很精准。
    你特么就别再说那个地价的事了,那才是红线。
    起码这时候不提土地,只是群众们掏钱集资购买,土地之上的建筑。
    这事儿就不会触动部分心底防范。
    虽然还是处在个探索阶段,没有正式下文。
    但忽如一夜春风来,好多地方都推出了商品房销售。
    真就像丢进决口里的工程机械那么重磅,瞬间止住市场疯狂的抢购潮。
    买什么柴米油盐,都不如买房。
    同样一栋房,是福利分房那就是巨大的经济包袱,得国家地方掏钱建设,然后维护还要钱,公家的东西糟蹋也不心疼不爱惜。
    建得懒洋洋,住得也脏兮兮。
    如果是商品房,瞬间变成生产型投资,建材、人力立刻被带动起来。
    更别提分的房就跟租的那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房,收回去改变情况,都不敢大价钱去装修。
    人如果对自己家都没有投入装扮的劲儿,还谈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是最朴素最基本的家庭生活经营原理。
    买的房就是自个儿了。
    联播新闻当时传递给全国观众的信息是这个。
    各地反应快的都尽量刨出些房来说我们也有商品房在售。
    不需要是不是电梯房,是不是高楼,甚至都不要新房。
    就像江州去年组织的那批老旧房商品化销售,各地总能找出来些。
    只要有卖商品房的地方,都能让市场上的抢购潮戛然而止!
    谁都会掂量下我现在买这些东西,能比得上买房吗?
    好了,只要心里种下买房的念想了,就会下意识的还是把钱存起来吧。
    让卫东的逻辑本来是大家抢购,把市面上能买的东西价格都炒起来,越抢越疯狂。
    现在直接丢最贵重最庞大的商品,而且这玩意儿现在又没什么私营地产商可以参与炒抬价格。
    砖儿台都公开说了五六百块钱一平米,还是电梯房,如果是老旧的赫鲁晓夫楼,市场价格也就是三百多不到四百块。
    房价的特点就是这样,很难有个衡量比较。
    尤其那些老房,哪怕三百多,动辄也要几万块才能买。
    就像拉肚子止泻一样,全都摁住自己腰包了。
    凡是能买到的真就选择去买房。
    江州直接推出了八百套市地产开发总公司的楼房来卖,动物村实际上早就卖光了,但把池世明之前申请的那片药剂厂地块小区楼盘2300套拿出来预售。
    平京确实把在建还未售的平汽3、4号楼拿出来对全市外售,然后在那个全新地块做预售。
    沪海也列出三千多套五百多元每平方的砖混结构小高层,就在电子产业园附近,算现房,然后蒲东有千多套滞销的四百多元单价。
    但这些必须沪海本地户口才能购买。
    最后打着港资现代社区的即将封顶楼盘,标价1200元,涉外社区宣传就是1500美元左右,还有沪海地产总公司拟开发的高档社区楼盘,也标价1000元。
    这仨不限户口。
    就沪海嘛,哪怕在这时候也是有自己那套运转逻辑,不会守着那个几百块的价格,我们才没涨价,一直都这么贵!
    于是本意是想通过房地产这种最贵的商品,来表达个经济秩序是稳定的,没有物价飞涨。
    结果直接把所有消费需求都转到房地产上面去了。
    半个月左右,本来颇为疯狂的抢购风潮,愣是被全国突然推动的房地产销售给抢走了注意力。
    同时腾出手来的有关方面又狠狠的抓了一批趁机涨价的“奸商”。
    哪怕餐饮食品、衣物面料确实有涨价。
    但绝大部分地方还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肉蛋菜这种涨价,有相当原因是城镇地区的粮油部门也在改制。
    就正好处在私人杀猪卖肉管理混乱,跟国营肉店亏损涨价,自由市场还没建立起来的情况混在一起。
    放大了金融体系的问题。
    现在按住金融,缓过一口气,很多人开始在允许开摆的农产品自由市场买菜,关于衣食住行最切身的敏感价格就消除不少。
    再说喜利来服装的广告都还在强调美丽不涨价呢。
    就像让卫东体验过的抢盐、抢口罩,仅仅半个月后,这股抢购风就突如其来的消失了。
    好像有了房产这个锚点,哪怕物价确实是在涨,也没那么惊惶。
    让卫东跟着都松了一大口气。
    但他也没在这个时候出国。
    因为整个东升贸易确实在这个把月的时间,从五月中下旬出现物价飞涨的抢购潮之后,就旗帜鲜明的强调不涨价,已经被疯狂的拉满了所有产能销售。
    从卫生巾、牛仔服、女装、西装,到小食品、照相机、洗发水、化妆品都产多少发多少卖多少。
    每天门口都排满了全国各地的货车来拉货。
    都是那些脑瓜子机灵的家伙自己租车过来厂家提货。
    让卫东依旧要求主力朝着自家销售体系发货,尽量不接受外部提货。
    就像早期他卖相机时,有部分是通过北方油商给卖出去,但卖价是多少就不由让卫东控制了。
    早期缺乏销售渠道的时候,这也是种尝试。
    后来周产能到三万台,依旧是供不应求的自家销售规模,让卫东就以影响价格体系的理由,停了那边的供货。
    也就计算机可能本就产能不足,冲动消费也不至于千多块来买个不知道干嘛的高科技。
    销量没啥变化。
    其他全部被迫拉满产能,销量提升了大约百分之二十。
    让卫东赶紧把这部分收益,拿去给平京新的汽车工业房地产公司地块建设,江州药剂厂地块的拆迁建设。
    当然这些建设都是前期投入,一旦卖楼又能把资金抽出来去别处。
    总之就是不让自己账上盈余显着发了国难财。
    还很马不停蹄的在鞠躬尽瘁。
    但这时秦羽烨必须要走,本来打算去沪海呆段日子,现在都只能直接飞旗。
    苹果电脑的新发布会要举行了,让卫东不去,她就必须作为相关商务代表到场。
    沪海配合苹果电脑代工生产出来的86年新款,每台电脑里让卫东可以收取10.2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然后从真空电子厂、金陵厂、锡州厂、江州厂各环节,能合计赚150美元的代工生产利润;
    最后“全新”的插拔式卡带,每块销售让卫东要提4.8美元的技术专利费!
    就问这个收益,值不值得去守着。
    要不是怕被人怀疑赚了钱就跑,让卫东绝对请史蒂夫把私人商务机派过来,老子自己给钱的全家再带着心腹、干将们都到米利坚去好好游览一番。
    现在只能请化妆品公司董事长,在抛头露面之余多多关注相关化妆品、保养品领域,这才是让卫东打算主力赚钱的重点。
    房地产那都是坑。
    只要能一直帮着赚外汇,赚美刀,才是国内不至于掀桌子的保险之一。
    让卫东好歹是在税务大院呆了几十年,认知还是跟普通群众不同。
    秦羽烨五六月回来,就是想磨蹭着拉让卫东一起出国玩,就跟去年到东瀛那趟类似。
    又赚钱,又加深感情,还二人世界,多完美。
    谁知道这段出这事儿,无奈的只好自己去。
    当然她也是雀跃的,hk有几个商人有资格去旗大公司收技术专利费呢。
    况且她还知道让卫东手里,甚至同时拿着ibm的大中华区产品代理权,这也是她要去周旋拜访的内容。
    这些日子呆在江州,她都跟让卫东一起天天到计算机研究中心,接受了不少专业常识,不至于像走私佬他们连电脑几大部分都分不清。
    沈翠月就把重点放在恭喜凤雏这:“他还是有心的,明白着就是留在江州照顾你这段日子。”
    董雪晴没好气:“我知道!麻烦你想跟他有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我又没妨碍你,我跟哥是我们自己的事,分清楚些。”
    沈翠月的主题思想是:“他说要跟你结婚办席,现在好多人都在问,我们这情况,肯定是要在美食街请所有员工吃饭,主管高管都到你那边楼顶餐厅宴席的,具体什么时候,是趁着这会儿还能稍微遮掩下办,还是生了办满月酒一起,我总不能绕开你去问他吧,那才是故意背着你挖墙脚。”
    所以说凤雏又不得不放软:“我知道你都是只为着他好,是我是谁都无所谓,我也是,但我还有姐姐……有时候我都羡慕你这么狠,又这么简单。”
    连卓玛和拉姆都只是在白楼照顾孕妇,每天早上去上班,晚上随便留在白楼,去动物园或者药剂厂都行,反正别来打扰这边的家庭生活。
    俩弟弟都踢出去自己独立生活,别来打扰。
    沈老三才不感怀呢,专注办事:“到底什么时候办,我好做准备,还有办证手续,这个我问过他,他说没找到户口本。”
    董雪晴使劲撇嘴扭头,看着在场上龙腾虎跃打球的身影,闷不做声。
    逼急了才嗷嗷叫:“我当然想办证了!可办了姐姐回来怎么办,我不能抢姐姐的,姐姐啥都给我,我不能让姐姐没有……”
    沈翠月斜眼看她:“看来你跟你姐也差不多,心里没把爷们当成所有一切。”
    卧槽,谁能跟你们江湖人士比狠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