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339智刚到来,宗师示好

作品:《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330章 339智刚到来,宗师示好
    天、地、水三官,名为仙神,实为三元。
    人之所有,精、气、神。
    精者重浊为地,神者轻清为天,气者充塞乎二者之间,湍湍而流,氤氤而氳。
    人之三元合为元胎,天地之三元合为道场、洞天,名为“三坛世界”。
    功法文字於心神流淌,李存孝茅塞顿开,只觉前路光明,毫无迷茫。
    第七境玄关的修行,以內景的构筑为线索贯穿始终。
    而第八境元胎,三元合一,胎化链形之后,则要將內景化为神府。
    所谓神府,即以灵气、魔气分別凝练天罡地煞之神魔,好似人间王侯开府,徵辟僚属,使各司其职,运转顺畅。
    这一境界,便不再区分什么小关卡,只看天罡地煞之数。
    神府之神,其数以“九”为一部,一天罡九数配两地煞九数,便成一神府。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一罡煞二十七神魔为入门,二罡煞五十四神魔为小成,三罡煞八十一神魔为大成,四罡煞一百零八神魔为圆满。
    法相本尊居於其外,乃“遁去的一”,为神魔托举,便能超然物外,绵长寿元,获得种种不可思议之神通。
    李存孝听契此说过,他自己是元胎圆满境界,玉华寺的智刚、智恆师兄弟则是元胎大成。
    李思远成名十几年,境界或许是小成;
    而李存旭去年才突破,八成是元胎入门。
    “师父说,神府之间,入门与小成,小成与大成之间的差距,有时比玄关和元胎的差距还要大。”
    “也不知將来我的『三坛世界』,能否抹平二者差距?”
    推演功法的目標达成,至少大宗师之前都不愁没功可练,李存孝一身轻鬆,也不由得浮想联翩。
    『三坛世界』道场,是以佛、道二法相的內景神府为依託,以海承陆,以陆承天。
    这法门最厉害的地方就在於,不一定非要是《十方救苦妙经》和《西方广目天王经》。
    只要是以《昊天上帝》为主,任意两门功法都可以组合,最后都能凝聚出道场『三坛世界』。
    当然,用於融合的素材不同,最后得到的道场强弱也不同。
    《十方救苦妙经》本身已经是神功中的极品,后续只要补足完全就好。
    但对於《西方广目天王经》,若是有机会,李存孝还是想再强化一番。
    毕竟,天王再厉害,终究还是有情眾生,没能超脱世俗。
    法相与法相之间,也是有著差距。
    密宗功法以大日如来为教主,但这位本尊的化身、法身同样繁多。
    天鼓雷音如来、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如来、甘露王如来、树根王如来.
    佛也好,如来也罢,终究都是觉者至高境界的代称罢了。
    不过这些问题,到底是成为宗师之后的事情了。
    完成了功法的小目標,李存孝一边处理政务,一边仍然不动声色地吸取煞气。
    只不过一来大佛当中的剩余不多,二来智刚將至,他也不敢太过放肆,引发猜疑。
    时间如流水逝去。
    “老十三,军需筹备得如何?我和你七哥什么时候才能出征?”
    李嗣本浑身酒气,抓著一个水晶壶便闯进了衙署,里面紫红色的葡萄酿翻滚摇晃,恰似琼浆。
    秦人饮酒,有奶酿、果酿等种种,然而葡萄酿的原料,中原稀少。
    王公贵族喝的葡萄酿,大都是从陇右边远之地运来,说一句液体黄金都不为过。
    十三太保位极人臣,自然不缺这些享受。
    但能把一个玄关武者喝得熏熏然,李存孝怀疑李嗣本是否这几天全都泡在酒罈子里。
    衙署里的官吏见李嗣本满脸醉意,纷纷躲开。
    上次在京师,可就有人为此挨了鞭子。
    “快了,就在这一两日。”
    “还要一两日?”
    李嗣本嘟囔了几句,拿起酒壶又要往嘴里灌。
    李存孝皱了皱眉,心中实在不喜对方这副作態,伸手把对方胳膊抓住。
    “六哥既然要出征,这几日便少喝些吧,也多约束约束手下的兵马。”
    “尤其是华阴城这边,近日被我抓到不少私闯民宅的军士.”
    李嗣本好像一下子醒了酒,眼神锐利起来。
    “老十三,你怎么处置的?”
    “处置?六哥这话我听不懂,你手下的兵,我怎么敢处置?那不是越俎代庖吗。”
    “人被我看押起来了,六哥自去提回军营,至於怎么处置,那就是您的事了。”
    李存孝鬆开对方的手,自顾自回到座位上,翻开公文批阅。
    李嗣本鬆了口气,自知理亏,也不好再纠缠,赶紧跑去衙署的监牢,一边打骂手下,一边就叫官吏放人。
    那些官吏不敢阻拦,只能任由对方把人带走。
    一刻钟后,李光义敲响了公房的门。
    “怎么样?”
    李存孝头也不抬,运笔如飞。
    玄关武者,体魄非人,元神强大,不仅武力过人,处理公文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六太保打骂了几句,就把人带走了。我提前散出了消息,围观的百姓都很气愤。”
    “有人埋怨我徇私枉法吗?”
    “有,但多数人觉得大哥能抓人已经尽力了,是那帮兵匪太过蛮横。”
    “嗯”,李存孝把毛笔搁在架子上,点了点头。
    “大哥,我有些不明白。”
    “觉得我的安排是无用功?”
    “.是。百姓过得苦,根本是因为武者太强,为所欲为,无所顾忌。”
    “民心有用,但也有限。大哥一日不成宗师,就一日不能杜绝鱼肉百姓的乱象”
    李存孝摇头,“就算是宗师,也不能杜绝鱼肉百姓的乱象。”
    “光义,有些事,眼下是看不到作用的,你要把目光放长远。”
    “五年、十年之后,你会明白大哥的意思。”
    今生不是前世,不通武艺的老百姓造反是很难成事的,而武学则垄断在高层手中。
    以前这些高层是门阀贵族和宗派,如今前者则变成了各地藩镇节度使。
    所以武者们往往会轻视民心,因为弱者的想法无关紧要。
    但李存孝明白,便是大宗师,也不是生来如此,遑论作为中坚的天梯、玄关武者?
    武者,终究也是从百姓中诞生的。
    他要爭的不是现在,而是將来。
    只不过这份野心,还未曾告诉过別人,李光义感到疑惑,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还是不明白。但大哥的吩咐,我会一丝不苟地执行。”
    李光义行礼告退,只是刚出正门,远方苍穹中忽然传来一声沉闷象鸣。
    他骇然抬头,却见有一尊百丈明王,座下六牙白象,威严殊胜。
    正待回头呼唤李存孝,耳边已经响起熟悉嗓音。
    “別慌,是玉华寺的智刚法师来了。”
    “你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去就回。”
    说完,凤鸟啼鸣,风火轮化作流星直衝云霄。
    华阴城外的军营中,也有一道遁光飞起,只是速度比李存孝就要慢了一截。
    等到抵达弥勒大佛的所在,大佛脚下的一群人中,赫然多出了一个陌生的僧人。
    这僧人极为高大,身高接近一丈,立在那里好似一堵城门。
    月白色布僧袍外裹著黑色袈裟,筋骨粗壮,五官好似金刚,见之便觉威猛过人。
    “徒儿,来,这位是智刚法师。”
    “智刚师叔”
    法號与外表如出一辙的僧人闻言,也同样合十点头。
    “李师侄。”
    说完这句,刚猛僧人便不再言语,立在原地。
    玉华寺的僧眾们似乎也习以为常,和自家住持见礼之后,又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了,看得李存孝颇为惊奇。
    契此脸上难得掛著些笑意,悄悄传音道:
    “智刚早年修闭口禪,虽然没练成天鼓雷音的绝学,却养成惜字如金的性子。”
    “一件事,凡能动手,绝不动口;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绝不多讲半个字。”
    “比起你师父我,他才是个怪人哩。”
    我倒是没看出来,您老人家也爱说长短。
    李存孝瞥了眼大和尚,等了半刻钟,李嗣本姍姍来迟。
    果然,哪怕换了一个人,智刚也还是闷闷的。
    任凭李嗣本怎么问候,嘴里只有“嗯”“好”“可”几个字。
    等李嗣本闭了嘴,才说出到此之后最长的一句话:
    “剩下的事交给我,师弟和契此道兄可以去东都了。”
    “李师侄,劳烦在衙署给我腾一间屋子。”
    李存孝被对方的乾脆搞得一愣。
    “您不坐镇京师?”
    智刚的回答一板一眼。
    “法事做完再回京师。”
    说完,便腾云驾雾,往华阴城飞去。
    “师兄他做事就是如此直接,师侄习惯就好。”
    智恆解释了一句,又和契此回到大佛头顶,主持变相图。
    虽然智刚说剩下的交给他,但眼下河东前线形势正好,也不急著立刻前往。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好歹把今天过完。
    李存孝见状,也就踩著风火轮又回到城中,智刚已经在衙署门外站著,並不进去。
    来往百姓看见这金刚铁塔似的僧人,都好奇打量。
    衙门里的书吏虽然不认得这人,但都有眼力,知道这人不是普通角色,都不敢冒犯。
    “李师侄把华阴治理得不错。”
    智刚打量著周围,若有所思。
    “何以见得?”
    李存孝让吏员去收拾屋子,先將其人带到自己的书房落座。
    “百姓面无菜色,视官吏无敬爱,却也无怨憎,眼下世道,已经难能可贵。”
    智刚点评了一句,总结道:
    “师侄做官有法度,晋王麾下少有人及。”
    “不敢当,循吏而已。”
    李存孝见对方没有接话的意思,乾脆也不客套,回到书桌前,继续处理政务。
    所谓的后勤管家,不是只伺候军队就可以。
    粮食布匹兵器药品,都是人生產的。
    之前朱全忠带兵肆虐京畿,不少县令知府,逃的逃死的死,留下一地烂摊子。
    无论是收纳流民、恢復生產,还是派遣军队剿匪缉盗,李存孝都得一一过问。
    在工作的过程中,他好几次感受到智刚的视线,都只当没看到。
    书吏早就把屋子收拾了出来,但这僧人都没有挪窝的意思,就这么从白天一直看到日落西山,屋中点起烛火。
    “法师,明日我师父他们就要离开,六太保设下宴会,即为接风,也为送行,同去如何?”
    “宗师於天地中攫取灵气,不必进食。”
    智刚解释了一句,便闭目转动念珠。
    李存孝沉默,只好独自赴宴。
    契此本来就看不上李嗣本,宴会上只顾叮嘱李存孝,智恆也是象徵性地喝了杯素酒,就起身离席,去找智刚。
    李嗣本对此也不意外,说到底他只是个玄关武者。十三太保说出去威风,对宗师来说,却也和马夫没什么区別。
    除了李思远和李存旭,这两位高僧还不曾对他人表现出多少重视。
    次日一早,李存孝送別契此和智恆,与李嗣本分开后,依旧回衙署坐班。
    路上却想著怎么和智刚开口,好让自己接下来依旧能参与到法事中。
    大佛中的煞气已经不多,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如果能让他主持地狱变相图,那至少能加速“十方地狱”內景构建,把时间从原本的两三年,缩短到一年半载。
    但要说服智刚,李存孝並不抱什么希望,反正试试不亏。
    推开书房大门,金铁塔似的身影依然坐在那里,像是一夜不曾离开。
    李存孝心头疑惑,未曾开口,智刚已经睁眼,问道:
    “人走了?”
    “走了。”
    “好。”
    “.”
    “李师侄。”
    “?”
    “你缺丹药吗?”
    李存孝一愣,隨即含蓄道:
    “家师太乙擅长炼丹,不才,也有几分手段。”
    “我想也是”,智刚若有所思,又问:
    “你缺神兵吗?”
    李存孝心想我还真不缺。
    风火轮、青鸞甲、玄螭大枪、混天綾、乾坤弓、照骨镜就算现出三头八臂,空著的手也只有两只。
    哪怕已经交感天地,六件神兵对他也是溢出状態,再多无用。
    但关键是,智刚什么意思?
    “李师侄是天骄,有慧根亦有慈悲,玉华寺想和你结个善缘。”
    智刚似乎也知道自己言语唐突,主动解释了一句。
    “为何不找其他太保?”
    “找过了。但除了大太保和三太保,其余皆虎狼之辈,与我佛无缘。”
    李存孝闻言顿生警惕,这话听著怎么像是攛掇他去爭储位啊?
    “我与佛有缘?您怎么看得出来?”
    智刚摇头,从袖里掏出一座巴掌大的小山,其中有近百个微缩洞窟,內有佛像。
    现身的剎那,其中几十座佛像统统大放光明。
    李存孝对此再熟悉不过,这是神兵的宝光!
    “我看不出来。”
    “祖师看得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