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343镇抚二州,封王之日
作品:《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334章 343镇抚二州,封王之日
“大王,此人心所向,勿要推辞了!”
“至尊之位,除大王外,何人能居之?”
“父王!”
“义父!”
一不小心被李贤取了头筹,河东將领们心底暗骂,忙齐刷刷跪了一圈。
三辞三让的把戏,对於武人来说本就繁琐。
哪怕知道如今的京师,能称帝者唯有李翼圣,不存在任何意外。
但对方先后两次推辞,还是让人心焦。
毕竟,上司是晋王,他们这帮人最多做將军;
可上司要是皇帝,劝进从龙加上一身战功,却是能封赏王侯的!
然而李翼圣把圣旨取在手中,却没有说话,只是摩挲著上面的“谨择元日,与群臣登坛,受帝璽綬”几个字。
“李宗令,朕方才的问题,你还没回答。”
李贤听到对方的自称,知道自己面对的已经是当今天子,神色越发恭敬。
“陛下,臣其实已经答了。”
“哦?”
“陛下乃圣人皇帝,天下至尊,恩威赏罚,皆出陛下一人。”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想李侍郎也明白这个道理,无论您做出何种安排,他都会鞠躬尽瘁,以报圣心。”
“都是为了陛下,为了朝廷,我们做臣子的,怎么会有怨言呢?”
这一番话说完,李思远和李存孝心中都不由叫好。
其实他们看得出,方才两人的劝说,李翼圣已经有些心动了。
大军出征,劳师动眾,靡费甚多,钱粮丹药,都要见底。
派李存孝去后方坐镇,契此必然隨行,如此正好可以牵制蜀王,保证后方安稳。
顺带著,西南群山多妖魔,还能就地取材,获取丹药,可谓一举两得。
之所以不肯答应,无非是面子上过不去。
但李贤这番话,却是递了一个绝好梯子。
皇帝就是天命,皇帝的命令就是正確,十三太保都是您的忠臣,您只要圣心独运就行了,哪有旁人置喙的地方呢?
“不愧是士族高门,李卿却是比军中的廝杀汉伶俐多了。”
李翼圣终於露出笑意,揶揄的语气,也不知是在敲打何人。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李卿熟知典章,便不要走了,留任礼部尚书吧。”
“族中可再选一人,任秦州刺史,方便与岐王交通。”
李贤顿时大喜,“谢陛下!”
从前陇西李氏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与岐王李正臣往来密切,毕竟大家挨在一起,后者也有意要和太乙真人牵线搭桥。
只不过后来李翼圣成为大宗师,横扫北方,李正臣马上丟掉称王称霸的雄心壮志上步滑跪。
陇西李氏更不用说,变成了附庸的附庸。
原本这样也还能勉力维持,可太乙真人的去世,让其拉拢的价值大大下降。
现在不同了。
尤其是秦州刺史的任命,这地方可就挨著京畿,而且还是让陇西李氏自己选人,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如今跳过中间商,直接抱上了大腿。以后便是岐王,碍著李翼圣的面,在他面前也不能跋扈了。
而这一切,究其根本,却是来自於太乙真人的遗泽,当今的十三太保,李存孝!
『幸好来之前得到了三郎的提点,否则差点误事啊』
李贤心中百转千回,不足为外人道。
而周围的河东军士,眼看一个尚书、一个刺史的官位封出去,顿时个个都红了眼,纷纷山呼万岁,歌功颂德,想要跟著进步一下。
李翼圣虽然是十分受用,但对於名爵却很审慎。
之后只是以李敏“仰协天命,俯顺民心”识趣逊位,封赏安乐公,將其安置在王府旧邸。
太极宫今日就要换主人,不过筹备登基改元肯定不能草率。
將眾人安抚一番后统统打发,这才派人將李存孝叫来。
后者本就时刻关注著晋王府的动静,闻讯立刻赶来。
进了门,看著正堂中气势隱隱不同的李翼圣,他一点不含糊地上前,单膝下跪:
“陛下。”
李翼圣眼底儘是满意,信手一挥,无形之力便將其扶起。
“不必多礼,此番事宜,你有定策之功,朕真不知该如何赏你。”
李存孝知道对方说的是李敏逊位的事,不客气的说,这件事他从头到尾出力,论功劳就是该排第一。
『可功劳这么大,你老小子还恩將仇报,让我做什么都点检,推我出来和老大老三打擂台,亏不亏心啊?』
心里这么想,话出口就变成了“臣不敢居功”“此皆陛下文成武德”“天命所归非下臣所能干预”。
“好了,你也不要太过自谦,先坐下吧,叫你来是有几桩正事。”
他这才起身,半边屁股悬空而坐,隱蔽地往对面扫了一眼。
李贤没说话,给了一个眼神。
李存孝心中的紧张略微放鬆几分。
“朕承续大秦正统,以李贤为宗人令兼礼部尚书。”
“三郎师承太乙真人,同样是出身陇西李氏。”
“朕欲抬举你家族门第,等李宗令编制族谱之时,便列在朕的子侄之位,如何?”
“不胜荣幸之至”,李存孝赶紧站起来谢恩。
李翼圣的意思很简单,反正皇帝都认了我这个叔叔,现在我也认你这个侄儿。
以后大家都是血连著筋的陇西李氏、大秦皇族,这是抬举你家族门楣的大好事。
至於怎么操作,有陇西李氏的族长在,重编族谱,也就是一句话。
反正安乐公李敏是不敢反对。
不过老实说,李存孝作为现代人,亲戚关係看得淡,这辈子中元节也就是供一供父母牌位而已。
多一堆牛逼哄哄的祖宗对他不算荣耀,也没什么所谓。
但俗话说胡萝卜加大棒,李翼圣这么施恩,肯定就是要加担子了。
“再者,之前朕欲以你为三衙禁军之首,任职殿前司都点检,转头细想,的確容易招致非议。”
“你年纪太小,在此关节位置,必然为人嫉恨,如此並非加恩,反倒是加害了。”
“陛下关怀备至,臣铭感五內。”
李存孝心中大石顿时放下一半,但还没有完全放鬆,因为接下来肯定有新的任命,万一又是坑怎么办?
“存孝,你觉得文州、抚州如何?”
李翼圣隨手一抓,旁边绘製著大秦十六道的屏风便自动飘了过来。
李存孝一心外放,近来对大秦的山川地理很是下了一番苦功,闻言立刻有所明悟。
他躬身一礼,才走到屏风前,以手指点:
“陛下一战定乾坤,驱朱贼於东都之外,如今天下十六道,我大秦据河东、关內、陇右、剑南、黔中。”
“朱贼狂悖,必会再起战端,当务之急,是收服诸镇,掌控兵马钱粮,以充实中央。”
“河东、关內、陇右地接京畿,陛下神威所至,自然顺服。”
“黔中多生番蛮夷,山多地少人贫,如一鸡肋,可日后再议。”
“然剑南道则不同。虽群山环绕,但商贾繁荣,沃野千里,十分富庶。”
“蜀王王建,志大才疏。虽萤火无损皓月之光,但若在背后兴风作浪,也是一块恶疮。”
李存孝手指游移,落在了剑南道以北、陇右道以南的狭小交界地。
“文州、抚州,在蜀地群山之外围,控扼剑门关咽喉。”
“若有一宗师在此,足以震慑王建,还能顺手把雪山上的生番敲打,使其上贡称臣。”
“唯一可虑者,是群山之中多妖魔,大军难以铺开。”
“不过若有精兵镇守,再有一批精熟丹师,那反而能以妖魔为资粮,向京畿源源不断输送丹药.”
李存孝说到此处,似乎一下子“恍然大悟”,主动请命道:
“陛下若首肯,臣愿镇守文州抚州,牵制蜀中,除魔製药”
“不可”,李翼圣看对方一点就通,心中越发满意,嘴里还是推辞。
“此次大战,你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功莫大焉,正该以美官封赏。”
“如何反配蛮荒之地,与被毛戴角的畜生混跡?这不是善待功臣的道理。”
李存孝看对方推辞,反而知道这把稳了。
一边再三请求,一边朝李贤使眼色,后者立刻丝滑插入,两人一同恳求,李翼圣才勉强答应下来。
“既然你再三坚持,朕就从你所请。等年末登基改元之后,我让契此法师与你一道前往文州抚州。”
“多谢陛下!”
李翼圣摸著络腮鬍,显得心情极好,说话又恢復了往日的隨意。
“皇帝不差饿兵,你有什么需要的,无所不允。”
李存孝自然不会傻乎乎地狮子大开口,闻言思索片刻方道:
“臣之前与陛下约定,请募华阴之民为兵,这话还算数吗?”
“君无戏言”,李翼圣大手一挥。
“赴任地方之前,你在兵部和户部的差遣都给你留著。”
“只要不过一军之数,招募多少,你看著办。”
李存孝赶紧谢恩,心里却想,人当了皇帝,就爱试探臣下。
一都两千人,五都为一军万人。
但李翼圣夸得下海口,华阴县一个县城却不可能找出这么多青壮,尤其是在之前半年战爭中数次增补兵力钱粮的前提下。
他自己就是后勤大管家,哪能不知道朝廷的家底?
据李存孝估计,至多招募两都四千人战兵,了不起再募一都两千人为辅兵、工兵,就达到极限。
这既是朝廷府库的安全线,也是大爷党和三爷党等人的安全线。
让一位宗师,以及一位有望宗师的丹师,独领一万大军?
大饼罢了。
“你出身圣地,培养道兵的法门想必不缺,但习武离不开丹药。”
“舍利塔中还有一批妖魔,也给你一併处理。”
李翼圣说著,五指摊开,一道宝塔的光影在掌中扭曲,化为钥匙。
“有此物在,你在京师任何地方,都能够出入舍利塔。”
说著,金色的钥匙便自动飞到李存孝的蹀躞带上掛住。
李存孝对此自然满意。他之前就想过要改良道兵和配套秘药,只是还差一笔煞气,这来得倒是很及时。
估摸著李翼圣的封赏到此为止,李存孝就要行礼告辞。
然而就在此时,犹如实质的目光好似群山压在肩头,他仰头而视,只见独眼中似乎有诸佛安坐,自须弥垂眸:
“其他太保跟隨我,都各有所求。”
“封王裂土,位极人臣所求不能满足,自然生嗔恨,无非多少而已。”
“你跟隨我不过半年,事事尽心竭力,就算发配蛮荒之地也毫无怨言。”
“是得了道门三昧,別无所求;还是所求甚大,权且隱忍?”
“李存孝,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低沉之声,似佛陀大雷音,直达心中最深处。
有那么一个剎那,李存孝生出一种和盘托出的衝动。
然而泥丸之中,昊天灵相忽然震动。
天地海三坛勾连,似一三角,自成天地,顿时將元神中的悸动平復下来。
『靠!老傢伙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个小辈。』
李存孝回过神,看著那双似乎勘破轮迴的眼睛,惊出了一身冷汗。
李翼圣使出这种手段,若不能让他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考验就还没结束。
在大宗师面前说假话的风险太高,只能选择性地说一些真话。
“留在中枢固然权势炽盛,但我更想早日成为宗师、大宗师,以报师仇。”
“外放地方,磨礪武道,本就是我渴望的,就算陛下不说,我也会主动提起。”
李翼圣一愣,眼中异象消散,隨后哑然失笑。
在他看来,这回答可以说十分符合对方身份。
但凡天骄,哪个不是自命不凡?
才二十岁,已经想著打破罡煞,成为宗师、地仙。
可修行如登山,一步一重天,哪有这么简单?
等李存孝成为宗师,只怕他都已经一统天下,朱全忠坟头草都有一丈高了。
不管怎么说,少年心性,加上李思远和李存旭越发明显的针对,李存孝想要外放,的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契此本人也不是野心之辈,让其坐镇西南,至少几年之內,不会有什么动盪。
“你倒是性情”,李翼圣放鬆了警惕,看著冷汗岑岑、艰难通过考验的李存孝,终於给出了最后的封赏:
“王建既然是大秦臣子,那每年也该上缴赋税,这件事我交给你来办。”
“无论收上来多少,我都允许你截留一部分自用。”
“存孝,你天资横溢,我不会让你埋没在蛮荒之地。”
“等下一次回京,我必封你为宋王。”
“三郎当为前锋,为我收回两河腹心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