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意气风发

作品:《红楼兵圣

    第313章 意气风发
    大战將起的疑云散布在大同,
    生活在边地的百姓早已麻木,犹如生活在地震带的百姓,並不会把地震的风险放在心上,日常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反而是外地输送来的民兵陷入了恐慌,但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只有一处不同。
    牛心山一带的工厂这段日子变得更加火热起来。
    “许多关外的牧民抢著找商行购买火器。”周世明下了马车,见到王信后,站到王信的身边,
    看著不远处的各类工棚,笑著说道。
    在王信的计划里,整个前套地区至少可以迁移十五万人口。
    有了这十五万人口的扎根,以及构成与內地物资贸易的商业模式,那么这块地区再也不会有失而復得的风险,因为已经有了利益。
    更重要的是还能缓解大同的经济压力,救助更多的灾民,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牧民们懂得钱保护自己,说明他们真正吸取了教训,指望谁都不如指望自己,自己手里有枪,就算是死,至少也能拼死一搏。”
    王信平静地说道。
    持刀砍人需要极大的血性。
    但是扣动扳机却很容易,而且使用火器带来的威力,远远大於使用冷兵器。
    手提一把菜刀,强盗们不但不会畏惧,大多视若无睹,更可能会发出嘲笑。可要是手提一把鸟,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也可以让强盗大惊失色。
    周世明一脸敬佩,“这些都是將军的眼光啊。”
    谁能想到火器也能成为商品。
    在內地的確有风险,可是在关外却不难。
    原本他们就和胡人之间有走私,铁锅这种杀头的买卖都在做,何况如今呢,又有王信的许可,
    所以也是时也命也。
    风口来了。
    “虽然前套地区目前只迁移了不到八万人,不过第一年的时候四五千户,今年已经获得了丰收,往后每年都会增加更多的牧民。
    加上供应军队,不光是每年上万杆鸟的需求,还有火药铅子桐油等各色小件,將军做生意的本事,不比打仗的本事小啊。”
    周世明先是夸了一阵,隨后露出迟疑之色,担心起来。
    “只是战场局势千变万化,那欧彦虎不可小,现在北征是不是急了些?”
    王信肯定道:“现在北征正好合適。”
    “將军说的是极。”周世明说道:“如果大同各军能齐心协力,那小小的欧彦虎並不在话下,
    只怕將军被人骗了。”
    王信打趣道:“周员外是担心我?”
    周世明笑了笑。
    周世明拉拢王信手下不是一件两件,连孙女都舍了出去。
    地方大户千年的做法,別管老不老套,管用就行,什么是阳谋,这就是阳谋。
    实际上周世明为首的大户,巴不得王信离开大同,他们好瓜分王信走后留下的“遗產”
    王信在大同的时候。
    牧民们必须要保障分到多少亩牧地,利息和债务必须要延长到多少年,损失风险不能转嫁给个人,只能由商行承担......
    这些成本,如果王信不在了,那么就是商人们直接多出来的纯利润。
    挣了一万块钱的人,绝不会只满足挣一万块。
    至於別人日子好过还是难过。
    关他什么事。
    何况別人日子难过,他用人的成本更低,权力才更大。
    否则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他还能奴役谁。
    “將军如果被打败了,商行会直面欧彦虎,风险会更大。”周世明诚恳道。
    “我不会被打败。”
    王信没有在乎周世明的实话实说,这说明了周世明的確不希望自己失败,起码现在不是。
    “欧彦虎並不鲁莽,不光能隱忍,而且能征善战,多有胜绩。將军可知欧彦虎已在整顿兵马,
    而且还派人联络大同的一些人?”周世明说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大局观,很多人乐意看到將军失败。”
    “张文锦,还是胡立勇?”王信皱眉问道。
    周世明摇了摇头。
    “张巡抚虽然贪婪,却不敢误了战事,胡总兵虽然嫉妒將军,也懂得战场凶险。”周世明继续说道:“以將军的见识,应该懂得有时候事情往往是下面人决定的。”
    “来就来吧。”王信晒道:“我曾经在东南抗倭,局势同样复杂,我灭倭越多,不知多少人越恨我。”
    跟在周世明身后的张辉下意识地看了王信一眼,似乎確认王信是真有自信,还是在说大话。
    关於北征的事,很多士兵不愿意打,將领也不愿意多事。
    反观欧彦虎不同。
    欧彦虎为了自己的性命一定会拼命的。
    所以哪怕大同不主动北征,欧彦虎也会卷土归来,只不过到时候他可能先统一了生胡诸部,那么王信的想法也有道理。
    可有道理归有道理,並不代表大家支持。
    在来的路上他们曾经商议过。
    张文锦只想要捞钱,熬过这一二年,屁股一拍高升去別的地方了,肯定是不愿意任內发生大的战事的。
    至於胡立勇。
    他是八十岁老头挑水,心有余而力不足,真要是有本事,冯胖子也不会留他这些年。
    之所以留住他,主要是因为此人才能不大,又能减少朝廷的猜忌,所以冯胖子才没有对胡立勇下手。
    真正能依靠的还是大同西军。
    只不过是打出去,还是留守下来,以谈为主,两种方式而已。
    “將军手里虽有三千精兵,可数量太少,难道要靠那些民兵?”周世明问道。
    王信指了指前方。
    不远处的那些工厂。
    周世明不明所以,王信笑道:“靠的是这些。”
    几人一脸茫然。
    见王信主意已定,眾人只能无功而返。
    王信没有太过在意。
    爭夺的无非是对大同西部的主导权。
    商人和官员都是人,所以做事的思想是一致的,没有谁比谁高尚。
    张文锦为了自己任內的稳定,希望稳住胡人,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样希望稳住胡人,他们都不会在乎与胡人合作,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
    在他们的心里,与胡人那边是可以谈的。
    这么多年不都是如此过来的么。
    总比一锤子买卖强,打贏了还好,打输了满盘皆输。
    他们本来就过得好日子,打贏了无非还是继续过好日子,打输了可就惨了,当然不愿意妄动兵戈。
    穷人其实最不怕打仗。
    穷到活得没有意思了,怎么不是个死,打仗说不定还有翻身的机会。
    至於输。
    那就双输唄。
    除非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形下,商人才会有强烈的战爭思想,否则更多考虑的是用谈判的方式,各种压力逼迫来达成目的。
    哪种方式好,要看时机。
    王信现在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养活灾民,所以儘快消灭欧彦虎,才是王信需要的。
    双方的利益並不一致。
    一门一门的佛郎机运去了归化城。
    从牛心山到归化城数百里地,如果是临时运输,需要动用不可计数的民力,但是提前运输,把运输时间拉长,那么就能减轻民力负担了。
    这也是军事基地的重要性。
    后世老美在全球军事基地积累了无数的军事物资,所以能做到在全球隨时开打。
    也更说明归化城的重要性。
    有了归化城这座桥头堡,为王信省了至少一半的精力,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保障,怎么打胜仗,这就是打胜仗。
    按照以前老领导的话说。
    时刻准备著。
    轻飘飘的五个字,就是打胜仗的关键。
    “轰隆隆。”
    牛心山下也没有閒著。
    许多民兵会来牛心山脚下集训半个月,半个月里操练火器的强度直线上升。
    把物资运出去需要费人力物力,那么先把民兵调来牛心山就近操练,这样就省了下来。
    不光是操练火器,还有操练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同样搬运到归化城,
    四面土墙专门修建了一段厚实的砖墙,用来放置红夷大炮,有了这些红夷大炮的存在,归化城被攻克的风险更加渺小。
    红夷大炮用来守城,佛郎机则用来野战。
    佛郎机分为两种。
    一种是铅弹炮,一炮可以射出许多小铅弹,一种是大铅弹炮,威力比红夷大炮小一些,优势是射速快,更加轻便,能用马车拖著走。
    为了此次北征,王信將九千民兵分为二十小营。
    三千精兵分为五精兵营和一炮兵营。
    精兵营分为前后左中右军营。
    除了中军营携五小营外,其余四军营各携三小营。
    秋。
    阳光明媚的一天。
    “鸣—”
    角声响起,旗帜招展。
    每一回的打仗,王信都会对军队做出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分配,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敌人,军队组成和战术自然也会不一样,没有一招鲜打遍天下的战术,除非是西方那种小国,出门没多久就到了別人的国界。
    “咚咚咚——”
    鼓声响起。
    各营依次入阵。
    列阵和行军是大同西军的老传统,从王信起家开始,最初的扬州营就开始操练,如今多年下来,许多校官已经融入到了骨子里。
    王信看得满意,已经很有那股子味道。
    大军全员披甲。
    铁甲、甲、布甲等等。
    加上刀盾、长矛、鸟、佛郎机、虎蹲炮......周边柵栏处沿著军营一圈的各色战车。
    “鸣——
    角声第二次响起。
    各营已全部入列,校场上鸦雀无声。
    “呜一一角声第三次响起。
    “张灿出列!”
    王信在点將台手扶腰间宝剑,大声喝道,
    身边令兵摇旗。
    下方远处从一方阵之中,张灿穿著盔甲,大踏步往点將台赶来,身上的铁片“哗哗”作响。
    到了点將台,单膝跪地,拱手道:“末將在。”
    “任你为前军將军。”
    “喏!”
    张灿大手应诺,接过將军手里的令旗。
    隨后转身面对自己的军阵,大手一挥,前军军旗就盪了开,挥舞了几圈,嫻熟的扬起。
    那一边的数个方阵,在队长哨官们的带动下,发出了巨大的声音。
    “彩。”
    “彩。”
    “彩。”
    一连三声,声势惊人。
    不光是提升士气,也是当著大家的面,让士兵们认清楚自家的旗帜,这些都是细节,外行人不得而知。
    王信带兵多年,更不提戚家兵法,很多细微处不知不觉间,让一处处顺畅的磨合,无形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等校场安静。
    张灿捲起令旗收好,回身向王信行了军礼,然后下台归阵。
    “刘通出列!”
    王信继续喊道。
    同样。
    刘通不久来到点將台,被委任为中军將军。
    这些个前军將军,中军將军等等,不代表他们就是將军了,属於军中的杂號將军。
    先后任命诸將。
    王信才来到前面。
    此时,整个校场一点声音也没有,只听得见旗帜的声音。
    这些年里,王信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
    虽然比较別人而言,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人不是傻子。
    大家都想过好生活。
    一个严苛又宽鬆的环境,一个痛苦又欢乐的环境,一个不能发財,却能让家人吃饱的环境。
    最对不起的是民兵。
    哪怕在后世也分义务兵和职业兵,待遇也是不同的。
    王信惭愧的是给予民兵的实在是太少。
    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
    哪怕是民兵们看到自家將军走到台前,谁都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连大气也不敢喘,生怕耽误听到將军的话。
    人一上万无边无际。
    王信没有多言,缓缓高举胳膊。
    “大周无敌。”
    四个字犹如重鼓。
    “大周无敌!”
    “大周无敌!”
    很快。
    台下的士兵们高呼,脸红脖子粗的吶喊,甚至青筋都狞出来。
    这是对將军的回应。
    呼声震天。
    很远很远的骤方都仿佛被震业。
    这是对自己的认可,王信却感到伤感。
    诗云:夕乍村落解鞍。不知征战几人还,
    这次兵戈凶险,连商人们都感到忧虑,想要墙谈为主。
    大同军镇三路出击,街的是互为椅角,实为各有心思,总共五六万大军,看上去不比欧彦虎差多少,根据探子们打探来的消息,欧彦虎最多能凑出八万兵。
    六万兵对八万兵。
    优势在我。
    不过谁都知道最危险的不是敌人,而是队友。
    “有没有信心!”
    王信个过头,露出笑容,看向史平笑道。
    史平愣了愣。
    將军的亻答莫名其妙,不过史平很快露出笑容,那种年轻人自信的面面孔,张扬的街道:“我们必胜!”
    成亲两个月的史平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