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宝釵上门

作品:《红楼兵圣

    第374章 宝釵上门
    离开张吉甫的府邸,王信轻鬆了许多。
    还记得张吉甫案几上的红色奏疏。
    所有的奏疏先到司礼监,再有司礼监送到內阁,经过內阁商议批覆后,再由司礼监呈给皇帝——太上皇。
    太上皇很久不看奏疏了。
    也不让皇帝看。
    所以张吉甫的权力非常大,从他的师傅周道丰就是如此,大周的內阁虽然与明朝类似,但权力上远大於前明的內阁。
    各地日常事务的奏疏为白日,高层官员或者重要事务呈黄色,唯独弹劾的奏疏为红色。
    张吉甫见自己,案台上有一封红色的奏疏,大概率是留给自己看的,如果自己没猜错,应该是弹劾自己,不知道张吉甫为何改变了態度,没有拿出来。
    不过这些都是枝节。
    只要张吉甫支持自己,些许的弹劾连个水都掀不起来。
    或者最近弹劾自己的奏疏,背后本就有张吉甫的首肯。
    “回家。”
    史平牵著两匹马,马的屁股掛著粪兜,不让马匹隨地拉屎,京城里牲口,无论是拉车的还是拉人的,大多带著这玩意,否则五城兵马司就要管了。
    不过勛贵文武官员更喜欢坐轿子,像王信这种骑马的反而少。
    史平一脸意外,“不去五军都督府了?”
    王信点了点头,翻身上马,其余亲卫隨后跟上。
    原本打算谈不拢去见朱伟,现在已经没必要见了,见了还容易闹生分,不如不见的好,留有余地。
    回到家里。
    王信也没有再打算去贾府,把京城的首尾搞定,比如河西集市,这些年过去,份额不该只有九千两,河西集市也是薛岩帮忙盯著。
    是该敲打敲打他,大同节度使的身份,足够压死他了,他也会死心塌地下来。
    唯一的意外是贾府那边。
    不过薛家大房归贾府,二房归自己。
    自己只要支持薛岩在大同深耕,薛岩必然会放弃贾府,因为他就算再用心巴结,也不如大房在贾府那边的关係,人家是亲姐妹。
    勛贵之间血缘还是第一位。
    扶持薛家商行,通过薛家商行的扩张,把更多的商人吸收进来,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发展,三五年就能发生巨大的变化,至於这些年京城的变化。
    隨他去吧。
    所以薛岩又要敲打,也要拉拢。
    否则没有一个抓手,自己需要从头再来,不光没有资金,更欠缺渠道和大量的人才。
    培育一个稳健的渠道,这不是钱就能买到。
    特別是大周这种不成熟的市场环境。
    更不提自己没钱。
    张吉甫保证今年的军费不低於去年,那么大同军费的缺口还差几十万两银子呢,自己这个大同节度使,还没上任已经背负了一屁股的债。
    郑昂清理帐册,曾直请了假回辽东老家,王信也想要了解下辽东的事。
    天高皇帝远。
    云南那边到底是谁挑起的纷爭,又是谁具体打了败仗,两年过去了,朝廷仍然还在爭论,各有各的理由,连底兀刺到底有多少军队都还没搞清楚。
    辽东虽看起来比云南到京城要近许多,可只有辽西走廊相连,弯弯绕绕的其实路途也有一二千里。
    “平夫人回来了。”
    府里佣人喊道。
    平儿和晴雯共乘一辆马车,抱著一岁多的婴儿。
    其余几位丫鬟乘坐一辆马车,在四名亲兵和四名男佣的护送下从通州回到了京城,还有两辆马车,两个车厢里装满了行李。
    “怎么突然回来,提前派人来说一声,我去接你才是。”王信笑著迎出来。
    “老爷。”
    “总镇。”
    眾人纷纷行礼。
    王信頷首。
    平儿抱著怀里的婴儿,笑容满面的走过来,晴雯和管家指挥人们搬东西,哪些是外面用的,哪些是內院里用的。
    “小顺想老爷了。”
    平儿找了个理由。
    王信无语。
    连忙接过平儿怀里的婴儿,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好奇的打量陌生面孔。
    “我的小顺,你娘都开始利用你了哦,真可怜的小顺。”王信抱著儿子往里头走去,时不时高高抬起,哄的婴儿咯咯笑,一点也不认生。
    平儿红著脸,心里甜蜜的跟上去。
    小顺是王民安的乳名。
    到了晚上。
    晴雯抱著王民安离开,留下平儿和王信。
    平儿生了孩子后,身材越来越丰韵,腰间系了根粉色丝巾盈盈一握,却把胸衬托的更呼之欲出,令人移不开眼。
    王信见晴雯走了,一把拉过平儿入怀。
    平儿顺从的坐了下去。
    欲迎还拒,又体贴入微。
    半个时辰后。
    王信哆嗦的下来,平儿体贴的贴上来,温柔的给王信擦汗。
    “明明天。”王信平息了气息,说道:“你挑几样適合的礼物,派人去林府递上我的名帖,定个日子带去林府。”
    平儿脸上的潮红还没有退去,瘫软在王信旁边,擦汗的手也软软的,奇怪道:“老爷昨日不是去过林府么,要送给林姑娘?”
    王信摇了摇头,“你托给黛玉丫头,请她请去贾府,就说是我送给三姑娘的。”
    平儿满眼迷糊。
    王信嘆了一声,最对不起的是贾探春。
    其实探春这姑娘,王信內心是很佩服的。
    无论是对局势的瞭然,做事的审时度势,以及出手的果断等等,这小姑娘別看年纪小,手段却很厉害,也是贾府的姑娘们中结局最好的。
    因人成事。
    很多人处於逆境,最后反而崛起。
    如原时空的三娘子。
    像她这样被人掳走的汉人女子歷来不知多少。
    无论是关外的台吉们,又或者內地的土司们,这些大权在握的奴隶主们,看到內地漂亮的女子,当然想办法抢到手里,朝廷也管不来。
    而三娘子做出的伟业,不就是她从逆境中反败为胜么。
    这样的奇女子寥寥无几。
    但是王信认为探春就是这样的奇女子。
    大周战败求和,和亲送去的贵族庶女,又不是正经的公主,有几个能落得好下场的,好的结局也不过是没有被欺负。
    至於指望台吉土司们和抢去的女奴隶谈情说爱。
    那才是上脑。
    人家脑海里可没有这样的东西。
    最后贾探春不光风光回京,那架势和举手投足间的气势,让被皇权打压人而心惶惶的贾府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而探春丝毫没有露怯。
    竟然成了个不得了的藩外王妃。
    无论用的什么本事,王信都不得不嘆服。
    自己的举止,林如海很快就会明白,他明白后,贾政也就明白了,整个四大家也很快瞭然,无论怎么样,很快会做出调整。
    至於自己和探春的婚事。
    王信没打算毁约。
    但是贾政还能不能接受,四大家能不能接受,自己就不得而知了。
    不改变。
    探春在贾府的地位会受到影响。
    改变。
    探春在贾府的地位更会受到影响。
    一个庶出的女儿,政治联姻失败,原本不多的价值,立马所剩无几,就算还有和亲这种倒霉的事,都轮不到探春身上了,因为不够格。
    送礼的举动,不光是告诉林如海,也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贾府的婚事,自己没有改变主意。
    平儿明白后惊呆了。
    “三三姑娘从小就难,好不容易安生了些,这可如何是好啊。”平儿语无伦次,换做是自己,平儿脸都白了,心生怜悯,“爷表明了態度,贾府老爷一心心善爷,不会就此终止婚约吧?”
    “唉。”
    王信嘆了一声,“只怕有人认为我是想要两头討好。”
    平儿是个精明的丫头,王信许多事也不瞒她,她一下懂了,心里更不是滋味。
    “可怜三姑娘那样一个人。”
    平儿用心去挑选礼物,过了两天,带著晴雯去了林府。
    王信则去了通州。
    如果没有意外,自己几年里都不会再回京城,除非是三年后外派武將大员归京述职的传统,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每三年都要回京述职一次。
    右路军很可能要交出去,虽然可惜,但是值的。
    愿意留下的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就去大同。
    如果自己离开了京营,河西集市的份子想要多要就更难了。
    忙完了官面上的事,薛蝌带来了一个消息。
    “张德辉老掌柜回京了。”
    “嗯?”
    王信抬起头一脸意外。
    他不是在大同主持薛家的生意么,薛家大房在大同关外的生意起步晚,需要一个能当家的人亲自坐镇,至少像薛岩一样,长期呆在大同两三年,摊子铺开了之后,才陆续减少呆在大同的日子。
    “听说是因为十万两银子的事。”薛蝌低著头小声道。
    这件事他不好解释。
    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告知,可关於自己的父亲,自己不好多说什么,怎么说都是错,如果总镇不信自己,反正自己问心无愧罢了。
    “薛蟠?”王信冷然问道。
    薛蝌点了点头。
    “烂泥扶不上墙。”王信內心厌恶。
    自己与薛家大房的合作是双贏,但凡有点眼里的人都清楚,虽然自己如今拿得多,看上去薛家大房吃亏,可大揽总张德辉心里有数。
    唯独短视的人看不见。
    薛蟠是短视的人吗?
    巧了不是。
    无能之辈,紈絝子弟的代表人物。
    风流成性,贪慕享受,一事无成的贾璉都比他强多了。
    看在薛蝌的面子上,王信没有提起薛岩。
    这其中没有薛岩的手笔,王信敢把自己的姓倒过来写。
    自己才向薛家大房要了十万两银子,然后张德辉就被半路调回京,哪里有如此巧的事,薛岩果然是商人习性,终归名头上少了个皇商的招牌,多了丝江南风气。
    至於怨恨却谈不上。
    因为明亡的缘故,莫名其妙的把责任全部推给商人。
    崇禎朝的税赋收的比前面的皇帝高多了。
    根子在官员,而不是商人,又是商人背锅,商人有几个兵啊。
    官商那是官,不是商。
    就像最先进火器军队的精锐士兵沦落到要偷食物为生,为了填饱肚子最后被打残,还要游街示眾,把最新式火器新军逼到了大清手里。
    这是谁的责任?
    这是士农工商里的商人能办到的?这是权力才可以办到的。
    薛岩的举动,追求利益的极致,只要不违法,王信倒是没有太多的意见,至於自己的利益受损,那也是两人之间的事,真要是伤害了社会,那就立法作出规定。
    比如。
    他在大同关外毫不动摇的规定借贷上限,保证牧户的利益,甚至给牧户发抢,以军队保护牧户不被欺负。
    犹如把李自成逼到造反的也不是商人,而是乡绅。
    军队在关外的作用,其中还有个最大的目的,那就是防止大同的大户们靠著实力压榨牧户,把最初的约定渐渐挖空形同虚设。
    这才是无形的毒药。
    虽然不敌视,但是生气啊。
    王信气呼呼的。
    薛岩此人太特么不懂事了,还不如他儿子明辨是非。
    不过王信没有急。
    先等等看。
    薛蝌走的一头雾水,总镇就算不怀疑自己,为何一点气也不生呢?
    第二日。
    朝廷突然下发明文。
    卸任王信京营东军右路总兵一职,升任大同军镇节度使,犒赏其功,萌其子王民安为三品中书舍人
    公文下发的突然。
    许多人都被震惊,包括林如海也明悟,难怪王信这小子变卦,“张吉甫疯了啊。”
    林如海向贾政嘆道:“不能和疯子斗了。”
    贾政黑著脸。
    一旁的薛岩惊呆了,心里惊涛骇浪,肠子都快悔青了。
    早知道就不如此了。
    自己说动蠢侄儿,王信能猜不透?不过是仗著王信目前更离不开自己,相比较去拉拢大同的大户们,自己不过是想多要点银子罢了。
    可大同节度使啊。
    哪里是大家认为的永兴军总兵呢,这就出了错。
    “林公,政公,在下先告辞了,还请多多包涵。”薛岩不敢再呆,急匆匆的告辞。
    王信已经离开了通州。
    彻底搬回了自己的三进小院。
    节度使与总兵不同。
    利益纷爭太大。
    王信开始制定新的规则,总兵是十二名亲兵的话,那么节度使的亲兵肯定要更多,对家人的保护更要著重考虑,多少亲兵合適呢?
    “节帅!”
    史平在门口大声喊道,声音里极度自豪,聋子都能听出来。
    “什么事?”
    “薛家大小姐门外请见。”
    王信愣住了。
    这倒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了。
    “请进。”王信下意识说道,不等史平出门,又慎重道:“喊人去请晴雯出来陪客。”
    门外。
    得到允许的后。
    薛宝釵扶著丫头的手,踩著矮几从马车下来。
    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圆纂儿,簪一支赤金点翠小金釵,穿一件蜜合色暗云锦袄,外罩一件玫瑰紫二色金妆缎镶银鼠毛比肩褂,下系葱黄织金缠枝莲纹裙。
    庸人们纷纷低头。
    府里规矩大,但是给的工钱高,每个月一两银子呢。
    管吃管住。
    一户十亩地的农户,哪怕在江南,风吹日晒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吃苦,风调雨顺,一年到头也不过六两二钱五分银子,吃喝用度到头看不到钱影子。
    所以庸人们很自觉,向来小心翼翼做事。
    “噗通”。
    一个男子忍不住抬起头偷看,见到宝釵那天女似的容顏和气质,一下子酥倒在地。
    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呆呆的望著薛宝釵。
    引起了慌乱。
    晴雯已经带著丫鬟们出来迎接,连忙请了宝釵进去,过了一会儿,史平骂了一句,地上的那男子才恢復了清明,心里又愧又慌。
    “他也没坏心思。”石敢当看不过眼,为他说道:“有几人能不惊。”
    史平看了眼其他人,个个都心有余悸,也才没有了话说。
    王信表示尊重,选在了书房。
    “信爷。”
    薛宝釵进屋后褪去比肩褂,抬起头来。
    光线映衬下,面如满月,莹润生光,眸如点漆,唇色天然红润。
    “薛姑娘。”王信露出笑容。
    这丫头几年不见,越发光彩照人,难怪是红楼里大江南北,各家姑娘小姐中,仅有的两三个可以比拼黛玉的人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