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物理大佬们的直觉!“这种武器不可

作品:《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02章 物理大佬们的直觉!“这种武器不可能被造出来!”婆罗新生代!
    美国,伯克利。
    奥本海默和劳伦斯从罗马返回后,便又继续投入到研究当中。
    铀核裂变的发现震惊了学术界,关于它的一切都成为最火热的话题。
    然而,奥本海默却想到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应用。
    “劳伦斯,你过来看。”
    “基于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或许能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新型炸弹。”
    劳伦斯只是扫了图纸一眼,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确实有这种可能。”
    “根据质能方程,仅仅只需要1g的铀转化为能量,就能产生近2万吨tnt爆炸的威力。”
    “这简直太可怕了!”
    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下来,因为这个构想有一个致命的难点。
    “但是能发生链式反应的只有铀235,它的丰度实在太低了。”
    “要想制成你构想的炸弹,必须需要提纯到极高的丰度,这恐怕很难。”
    奥本海默轻轻点头。
    同位素分离一直都是化学领域的难点。
    而铀的三种同位素性质太接近了,更是难上加难。
    “除非动用举国之力去制造铀235。”
    奥本海默苦笑一声,他觉得自己有点异想天开。
    他连申请制造一台回旋加速器的钱都这么费劲,怎么可能有人会制造这种新型炸弹。
    而且这只是理论上成立,仔细去想,会存在很多问题。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把这个想法提供给军方吧。”
    “如果哪一天美国到了危急的时刻,说不定可以靠这种武器逆转局势。”
    劳伦斯不在意地笑道:
    “美国南北无强国,东西两大洋,怎么可能有危险。”
    二人相视一笑。
    于是,奥本海默随便写下构想,不再考虑此事。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草图确实受到了白宫和军方高层的关注。
    但就和当初的核聚变一样,仅仅是作为机密材料封存。
    美国在去年刚刚开始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哪里有什么闲心制造武器。
    参谋部甚至预言:
    “十年之内不可能发生大型战争!”
    所以奥本海默构思的武器再厉害,现在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
    德国。
    西拉德知道铀核裂变的消息后,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天啊!”
    “我当初的构想可以实现!”
    “基于铀核裂变或许能制造出威力巨大的炸弹!”
    “不行,这件事我必须要保密。”
    “对了,我之前写的那份专利还在审批中,我要赶紧撤回,防止泄密。”
    西拉德虽然性格跳脱,但最近的局势让他明白,德国已经不是以前的德国了。
    他受到的排挤越来越严重。
    要不是劳厄导师一直在保护他,他的处境不会太好。
    “一定不能让德国抢先制造这种武器。”
    西拉德下定决心,要是有人发表相关的论文,他第一时间就会联系对方。
    这种灭世武器一定不能出现。
    否则被邪恶势力所掌控,后果不堪设想。
    再过几天,他就要去婆罗洲交流一段时间,正好摆脱德国政府的监控,秘密进行自己的计划。
    ——
    丹麦。
    弗里施也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基于铀核裂变的武器构想。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最敬重的人,那就是玻尔。
    对此,玻尔说道:
    “不可能有任何国家能造出这种武器。”
    “我计算过了,要想实现瞬间的链式反应,铀235的丰度必须达到90%以上。”
    “天然的铀235的丰度只有低到可怜的0.7%。”
    “所以,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若是举全球之力,用蛮力硬生生提纯铀235,或许有那么一丝可能。”
    “但,你知道的,这比制造这种武器本身更难。”
    弗里施尴尬一笑。
    仅仅一个欧洲就散乱的不成样子,怎么可能合力。
    ——
    此刻,有很多物理大佬都想到了基于链式反应的武器构想。
    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巧合,大家都没有在意。
    美国正忙着解决金融危机,德国的小胡子即将趁着这股金融危机一飞冲天,樱族正对大陆的东北地区虎视眈眈.
    此时没有谁能提前意识到,这种新型炸弹将会如何改变世界局势。
    李奇维分析的没有错,这个时间点对于他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将比所有国家都提前制造出原子弹,一举奠定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的繁荣!
    盘古计划明明在暗处进行,而整个婆罗洲却出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当然都是李奇维故意营造出来的烟雾弹。
    在盛景然的忽悠下,英国特使萨默斯和维纳国王一开始确实很疑惑,但很快就逐渐放松警惕。
    毕竟那些工厂每天都在生产出各种工业产品。
    阿尔法实验室。
    李奇维和吴有训二人相对而坐。
    “有训,盘古计划的任务我没有让你参与进来,你心里是否有怨言?”
    吴有训闻言,连忙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
    “院长,有训绝无二心!”
    “我能有今天的一切,全靠院长您的栽培,没齿难忘!”
    “您做任何事,一定有超越常人的谋划。”
    李奇维微微一笑,十分满意。
    他站起身,拉住吴有训的手坐下。
    接着,他详细地介绍了盘古计划的主要内容和人员分工。
    吴有训听的热血沸腾!
    这是何等庞大的计划!
    “你一直都是盘古计划的核心人员。”
    “这一点,在未来论功行赏的时候,我不会忘了你。”
    哗!
    此话一出,吴有训顿时肝脑涂地。
    李奇维解释道:
    “你和五师他们不一样。”
    “他们几个是局限在科学领域。”
    “就算偶尔几年没什么动静,也不会有人在意。”
    “但你执掌阿尔法实验室这个庞然大物,与整个工业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你不能表现出任何异样。”
    “相反,你更应该带领团队发明更多的高科技产品,成功吸引所有人的眼球,让盘古计划顺利进行。”
    吴有训瞬间就理解了。
    简单来说,就是他在明,钱五师等人在暗。
    通过阿尔法实验室的各种科技成果,让大家不要太关注钱五师等人。
    “院长,我明白了!”
    这一刻,吴有训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同样有千斤重。
    “对了,院长,我们的初代计算机终于研发出来了!”
    “它的计算能力可以达到每秒1万次的加法,这远远超越了人类。”
    “我认为它对于盘古计划有重要的帮助。”
    李奇维拍拍吴有训的肩膀,笑道:
    “好!”
    “你真是立了大功!”
    “五师他们已经开始向我抱怨计算太困难了。”
    “有了计算机,盘古计划的进度将会加快。”
    每秒5万次的算力,在李奇维看来,简直和蜗牛差不多。
    后世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达到了千万亿次的级别。
    这个千万亿可不是两个数字,而是千万个亿。
    即一秒可以算几十千万亿次加减法。
    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恐怖的计算能力。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5万次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
    计算机的出现彻底将人类从纷繁复杂的数字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更本质的问题。
    李奇维忽然又想到马誉澄发来的电报。
    对方已经在东北区域找到了青霉菌高产株。
    但是马誉澄担心来回长途跋涉,容易出意外,所以暂时留在那边,等培养稳定后再回来。
    “这件事将比计算机更加震惊世界!”
    随着盘古计划秘密进行,婆罗洲的科学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钱五师、于隐、何育杰等初代大佬逐渐低调起来,很少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现在活跃的是新生代们。
    原子研究所。
    饶敏泰坐在办公室内,正在处理所内的大小事宜。
    在导师于隐不在的情况下,他这个副所长开始扛起大旗。
    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比如,颜任光成为黄埔理工大学的校长;赵忠尧成为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主持日常事务;周培源成为力学研究所的副所长,等等。
    他们这些人同样参加盘古计划,但不是核心人员,只知道院长等人正在谋划一件大事。
    至于具体是什么,没有人清楚。
    不过对此,没有任何人觉得不满,大家都老老实实完成自己的任务,绝不多嘴。
    何育杰和众人的谈话取得了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奇维本人的威望。
    开玩笑,以他如今在华夏科学界的地位,可不是当初奥本海默能比的。
    后者需要通过情商协调诸多大佬,而李奇维甚至不需要解释一个字。
    他的意志将被无条件执行!
    盘古计划对于饶敏泰这样的高层次研发人员约束较少,毕竟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黄埔理工毕业生,忠诚毋庸置疑。
    因此,他在每周工作结束后,还要回到原子研究所办公。
    “嗯?”
    “《使用回旋加速器加速中子轰击铀元素的实验》?”
    “这是谁的研究申请?”
    “很有意思啊。”
    原子研究所对于新人的培养和后世类似。
    都是导师先给几个课题试一试,看看学生对哪个感兴趣或者能做下去,然后确定为自己的毕业课题。
    而目前所内只有一台回旋加速器,采用的是申请制。
    饶敏泰打开申请书,顿时一惊。
    这个课题非常有创新性。
    轰击铀实验本身目前依然是大火的领域。
    虽然铀核裂变已经被发现了,但也许还有其它的未知现象。
    所以继续轰击是对的。
    但改用回旋加速器加速中子,和天然放射的中子,有什么区别呢?
    不都是中子吗?
    “最重要的一点,中子要怎么加速?”
    饶敏泰轻轻摇头。
    不过当他看到申请人名字时,又是一惊。
    “竟然是李承仁的课题?”
    “而且还是老师给他的题目!”
    哗!
    那还用说啥,直接通过。
    自家导师是原子学领域的超级大佬,他给的课题肯定不会错。
    而且李承仁可是院长的孩子呀。
    李家终将成为科学世家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
    ——
    今年刚毕业的李承仁顺理成章地来到原子研究所攻读博士,他的导师正是于隐。
    只不过令他蛋疼的是,他连一个月见一次于隐的机会都没有。
    “我这是直接被散养了?”
    不过,他毕竟是李奇维的孩子,当然了解一二,所以并不在意。
    当初的五人小队现在开始真正踏入物理研究之路。
    王淦昌和他一样,也在原子研究所,研究课题是关于中微子的。
    当时引起众人一阵惊呼。
    “这个课题牛逼!”
    “要是真能发现中微子的踪迹,绝对是诺奖级别的。”
    吴大猷去了物理研究所,课题是原子分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赵九章和束星北则去了国内。
    没办法,国内那边来人,声泪俱下地卖惨,想要从婆罗洲挖一些精英回国。
    “不然以后没人愿意在国内深造了。”
    于是,二人就同意了。
    五人虽然分开两地,但大家经常书信交流,丝毫不影响感情。
    此刻,李承仁正在和王淦昌讨论自己的课题。
    后者眉头微皱,说道:
    “你说的第一种方法我能理解。”
    “用高速质子撞击中子,通过动量守恒,使中子获得质子的速度。”
    “但是第二种方法,让一个带电粒子带着中子加速,然后再把中子单独分离出来,这要怎么办到?”
    李承仁挠挠头,说道:
    “我也不知道。”
    “这是之前于隐教授告诉我的。”
    “我想不到第二种要如何进行。”
    “反正我决定先试试第一种方法了。”
    王淦昌点点头。
    “第一种方法可行性很高,应该能获得稳定速度的中子轰击源。”
    “老李,未来可期啊!”
    真实历史上,到了后期,可控的中子源都是通过核反应来获得。
    因为中子只能通过间接加速,这大大降低了加速效率。
    它不可能达到质子、电子那样的速度。
    所以,物理学家们考虑通过核反应直接产生中子。
    核反应的狂暴能量足以将中子加速到一个很高的地步。
    此刻,李承仁信心满满,他打趣道:
    “老王,你的课题也牛皮。”
    “到时候发现中微子,诺奖手到擒来。”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