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精密的体系
作品:《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第403章 精密的体系
苏澄的方案是在港岛或开曼,由他们三家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
而这家控股公司將是未来所有利润的最终归集地和分配中心。
同时也是绑定他、保龙集团、大西洋银行的利益核心。
股权分配为:苏澄51%,保龙集团24.5%、大西洋银行24.5%。
苏澄作为这次经济泡沫的主导中心,他吃大头。
保龙集团和大西洋银行负责执行,这两家吃小头。
从作用上来说,大西洋银行可能要更重要一点,但首先要敲定,尹家和许家,要不要跟他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股权什么的隨后都可以再进行微调。
不过苏澄觉得这个比例就挺好,不需要微调,避免后面扯皮內訌。
“那具体都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苏澄详细为他们解释。
保龙集团需要负责在一线、强二线城市的公开市场用旧改、併购以一切手段获取优质土地和项目。
其传统开发利润仍归保龙集团。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但所有通过联盟资源获取的项目,必须让三人的控股公司以“乾股”或“超额利润分成”的形式,享受30%的收益权。
而大西洋银行需要负责为联盟的行动提供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先资金。
尹家自身將会获得所有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对於由他们三人联盟主导、超出常规风控的融资,其获得的超额利息或手续费的50%,需注入控股公司。
而苏澄负责的资本控股公司,將会负责所有项目的资本运作、金融创新、股权投资。
包括最终退出的时间和节点、方式和渠道。
苏澄自身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提成。
但同样的。
所有通过他们三人联盟资源实现的资本增值的50%,同样会注入控股公司。
最后,再按照51%、24.5%、24.5%的方式进行分配。
许寧和尹嘉志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
两人不禁面面相覷,他们完全不敢相信苏澄已经明確了两家具体的职责,以及联盟控股今后的计划。
苏澄甚至连离岸控股的名字都起好了,就叫:三叉戟。
千亿级的土地储备。
百亿级的信贷投放。
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这这这……甚至苏澄最后关於“泡沫顶点”、“周期终结”的论述,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让两人难以置信。
两人一致认为,他们和苏澄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根本性的价值判断分歧。
苏澄早就料到了他们的反应,所以仍然耐心地解释著:
“相信增长,相信模型,相信所处的时代这没有错。”
“但有时候很多人都会忽略一个变量。”
“一个所有经济模型都无法量化的变量。”
“人性。”
苏澄的目光扫过许寧,变得深邃起来。
“一块土地的价值是什么?”
“是它的建筑成本,还是它旁边另一块地昨天拍出的价格?”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后者。
“所以,地產的本质,不是物理,是心理。”
苏澄又看向尹嘉志:“一款金融產品的风险是什么?”
“是它底层资產的质量,还是市场对它未来价值的共识?”
问题的答案当然也是后者。
“所以,金融的本质不是数学,而是共识。”
许寧和尹嘉志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
苏澄正在用一种他们前所未闻的方式,解构著他们所处的世界。
在未来几年,他们將看到一场由天量信贷所点燃的、史无前例的『共识』大爆炸。
苏澄的语调没有丝毫起伏,却让两人感到一阵寒意。
“数以亿计的人,会被捲入一场『资產永远上涨』的集体催眠。”
“这不是经济增长,这是一场全国范围內的、以『財富』为名的心理运动。”
“所有的心理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终点,那就是:清醒。”
“当催眠结束,共识崩塌,支撑这一切的就只剩下债务。”
许寧的嘴唇微微张开,他感觉自己大脑中某个坚固的认知正在崩裂。
他第一次意识到,每天参与的那些百亿级別的土地拍卖,可能真的只是一场的心理游戏。
尹嘉志则感到自己的后背有些发凉。
他那些引以为傲的那些复杂的金融模型,在“集体催眠”和“经济泡沫”这些词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可笑。
模型可以计算违约率,也可以在牌桌上计算对方的底牌。
但是却无法计算疯狂和恐惧这两个的临界点。
苏澄並没有要求他们第一时间答覆。
这个事情有点大。
哪怕对保龙集团和大西洋银行这种规模的財团来说,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內做出决策。
因为苏澄的判断失误,那他们的资產流动性降至负数,每天產生的利息都会让他们亏损,几十年经营的资產会大幅度缩水。
两人来之前可完全没做这种准备啊妈蛋!
他们的权限很大,但又不代表有这么大的权限。
这可是压上全部的身家。
尹嘉志和许寧虽说已经是家族企业里的实权派,可是……
他俩的老爹还没死呢。
做不了这样的主啊。
而且这件事情上还有矛盾的地方。
因为来之前家里已经说过了,如果苏澄真的要跟他们谈生意,不管是什么生意,都要答应下来。
压力一下子就给到了尹嘉志和许寧。
因为按照苏澄的计划,无论是保龙集团还是大西洋银行,都能从这次苏澄口中所谓的“泡沫”中收穫颇为可观的利润。
如果撤离的及时,一下子翻几倍都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现在还涉及到一个態度的问题。
如果他们现在不答应,回去考虑几天的话,那再回来可能就不是这个股权分配了,可能会更少。
別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资本就这样,他们两家也没少在商业洽谈中玩这种心理战术。
並且还涉及到一个较为重要的点。
那就是……
无论是保龙集团还是大西洋银行,在这个计划开始之前都是可以替代的。
九州的房地產商,除了保龙集团,还有万科、碧桂园、恆大、万达等等。
银行那就更多了。
渣打银行、旗银行、滙丰银行,以及各种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实力不比他们低多少。
为什么选中他们呢?
帝豪集团也有房地產公司和金融財团啊……
但这个问题尹嘉志和许寧都不敢问,因为问题可能会冒犯到苏澄。
选你就选你了,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没选帝豪集团的人,肯定有人家自己的考虑。
他们现在只需要在同意参与、回去考虑,否定苏澄的提议,这三个回答里面选一个回答就可以了。
如果没有直接答应,苏澄有换人的可能性。
其实。
尹嘉志和许寧都想多了。
苏澄其实没给两人这么大的压力。
他可没那么大本事接洽各种银行和地產公司。
如果接洽其他的商业银行,那人家肯定也是衝著帝豪集团的名头来的,而不是他苏澄。
而且,苏澄也不想让帝豪的人参与进来,那样就不是自己在主导了,老头隨时都能夺走控制权,容易崩盘。
要知道。
苏澄手上可不只是2亿资金啊,他自己就是一支小型舰队。
苏澄是真的会给两人一些时间考虑,但不能超过一周。
现在泡沫已经开始了。
拖得越久,他们入场的时间就越晚,收益就越小。
越早入场,收益越庞大。
“对了,我还要强调一件事情。”
“这个事情跟帝豪集团不沾边,帝豪集团不会为这次战役兜底。”
这让尹嘉志和许寧的压力更大了。
也就是说。
要是失败了,那就真失败了。
崩盘以后,帝豪连出手救他们都不会。
两人这会儿才理解刚刚苏澄所说的,认他还是认帝豪。
合著这事儿真是苏澄自己“独立”主导的?
什么意思?
苏家是有家族內斗吗?
苏澄要发展自己的势力?
许寧稍加思索,他立马就给出了答案:“苏总,保龙集团愿意参与这次的战役,自愿成为您三叉戟的其中一戟,100%执行您的决策,配合您的行动。”
许寧的想法没那么复杂。
他此时已经把什么经济分析,市场分析,金融大模型之类的东西全部拋在了脑后。
许寧把目光聚焦在了帝豪集团內部,苏澄的这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上。
在许寧看来。
苏澄今后就是要接班的。
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亲自出来带队创业了。
这个事儿就很值得考量。
不管是输,还是贏,其实保龙集团都不亏。
贏了,保龙集团的资產规模翻个几倍,成为超级大厂。
输了,那也没关係。
他们保龙能贏得苏澄的信任和人情。
有帝豪集团太子爷在,那他们怕个鸡毛啊。
这会儿的態度最重要!
犹豫的越久,他在苏澄心中那份初始信任就越低,今后的上限可能也会卡住。
回去考虑就更別提了,他们可能直接就会被苏澄pass掉。
这次邀请他们来,就是给他们很大的脸面了。
许寧自己都觉得,如果自己回去考虑,那就是不识好歹。
这个事儿如果回去跟老爹商量,老爹的態度可能跟自己是一样的。
所以。
许寧立即代表保龙集团给出了肯定的答覆。
嗯?
苏澄微微惊讶。
他没想到许寧这么快就给出了他的答覆。
自己和许寧的关係一般吧,在牌桌上还闹过小矛盾。
苏澄一直以为先前在澳岛合作过的尹嘉志会先给出答覆呢。
“尹公子,你呢?”
尹嘉志这会儿还懵逼著呢。
不是……你他妈的!
你答应的这么快显得我在人家太子爷面前给脸不要脸啊。
这个事情確实有风险,而且风险还很大。
可如果没有风险,苏澄还会找他们吗?
那人家自己干不就行了?
要考虑就一起回去考虑啊,你答应的这么爽快干鸡毛!
完蛋。
尹嘉志感觉,自己这会儿就答应也有点晚了。
他多拖一秒钟,在苏澄心里的信任就下降一分。
但这可关係到尹家全部身家。
不只是尹家。
还有【大西洋银行】这个招牌多少年来累积的荣誉。
尹嘉志不想看到自家银行破產清算,然后登上全球新闻头条。
“没关係的尹公子,你如果勉强的话,可以回去跟你们家族以及智囊们再商议一下。”
“我可以给你一周时间。”
苏澄索性就挑明了,他让尹嘉志不要这么紧张。
尹嘉志立刻表態:“不不不。”
“我们也同意参与这次的战役。”
“但苏总我有一点想要强调,我刚刚只不过还沦陷在您宏大的计划里面没缓过来,所以反应有些迟钝。”
“您的计划简直绝妙!”
“苏总,我真的不是犹豫,请您千万不要多想。”
苏澄:???
尹嘉志还是紧张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就著手开始准备?”
“可以的苏总。”
“苏总,我们没问题!”
“嗯……不用答应的这么快。”苏澄想了想,“我还是给你们一周时间吧,这一周之內你们隨时可以反悔,我不会怪罪你们。”
“如果一周之后再反悔,那就別怪我以后翻旧帐,追究你们的责任了。”
苏澄还是很开明的。
这事儿勉强不来。
光是用帝豪集团的威压没用。
如果两家不是心甘情愿配合,而是保守执行,或者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的话,那苏澄也没招儿。
所以得是他们自愿的才行。
苏澄今天也没想著要个准確的答覆,他只是为了保密,老头那边能瞒多少瞒多少,所以才搞了一次约见。
跟叶黎一起唱红白脸,也是让两人搞清楚他苏澄和帝豪集团的区別和概念。
苏澄+房地產集团+银行,这三个角色协同作战,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没有这两个角色,那就需要凭藉苏澄自己的智慧和运气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抓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
是的。
即便知道有经济泡沫,在併购的时候也得有运气。
而且这种模式很累,层级比较低,是在规则下玩到极致的成功。
假设保龙集团和大西洋银行全力配合参与,那苏澄就不需要再去寻找机会了。
他自己就可以创造机会。
苏澄不需要再適应规则,他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规则。
苏澄完全可以不再依赖於市场,建立一套能够內部循环的精密体系。
“保密这个事儿不用我再跟你们强调了吧?”
“哪怕是反悔,也不要往外透露半个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