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此计甚妙

作品:《1994:菜农逆袭

    第316章 此计甚妙
    “夏老板,生意很火啊!”
    夏有车才送走一名客人,便又有人来了,他打眼一瞧,就认出是两名同行,其中之一还是合兴的老板王豪。
    “还行,混口饭吃。”
    “你这要是混口饭吃,那我们算什么,你有没有赚钱,我们还能不知道!”
    “额…王老板这是有何贵干?今天的菜给你们送过去了吧。”
    “你的菜心哪里来的。”王豪的跟班点了支烟,隐隐有威胁之意。
    夏有车皱了皱眉,“呵,这就是强人所难了,我菜从哪里来的,还要向你汇报吗?
    而且,我已经签了独家供货协议,你现在来打听已经迟了。”
    “姓夏的,你可不要给脸不要脸啊!”跟班叫嚣道。
    “呵,你还想动手不成,好呀,合兴要想玩玩,我同兴泰也不是摆设!”
    王豪摆了摆手,又摸出两支烟,给了夏有车一支,又给自己点上,唯独没给跟班。
    “夏老板,其实我只是想知道这菜怎么种出来的,又靓又新鲜,最近这种货可不好找,是来自珠三角,还是从其他地方来的?”
    夏有车脸色缓了缓,说:“这倒是可以告诉你,这批菜就来自珠三角。”
    王豪很惊讶,合兴也有菜场,在最近的降雨中,否管菜场有没有被淹,但出的菜都大受影响。
    要品质没品质,要产量没产量,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这也是当下叶菜的普遍现状。
    然而,同兴泰的菜却还能这么靓!
    王豪说:“能不能约菜场的技术负责人见一见?”
    夏有车冷笑了声,认为对方还在打着货源的主意,他可没那么好糊弄。
    “最近太忙了,忙不过来,都没时间,以后再说吧~”
    “也行,过两天再来找你。”
    没得到答案,王豪也不恼,带着人就往回走,跟班说道:“豪哥,和他那么客气干嘛,他抢了我们合兴生意,没直接弄他都算给他脸面了!”
    “你在教我做事?”
    跟班顿时就怂了。
    王豪说道:“凡事动动脑子,有关货源的事,同兴泰可能对外说吗?”
    “那我们过去干什么?”
    “看一看同兴泰的生意到底有多好,现在看,确实抢了我们不少订单。”王豪声音变得低沉,隐隐有着愤怒。
    为了维持部分长期合作的酒楼订单,合兴也从同兴泰进货。
    但还有不少客户直接跳过合兴从同兴泰拿货。
    这也是近几年的现状,合兴菜心的交易量从巅峰期占全港的40%迅速下滑。
    货源放开是最大的原因。
    香江农产品一直很依赖内地,长期由国央企供应,同时内地很需要外汇,80年代前中期香江的金融、娱乐等行业又兴兴向上,生鲜需求也高涨。
    这一时期,合兴过得很滋润。
    但在80年代中后期,随着内地开放菜场投资,做菜心生意的人多了起来。
    同兴泰靠着资金和先发优势,也在内地大肆投资菜场,依然还占绝对主导地位,很多酒楼都与合兴签订了长期的订单合约。
    然而,也每年都会有客户流失,尤其是货源不稳定的时候。
    货源是每个蔬菜批发商都得解决的问题,王豪早认识到了这一点。
    “喂,哪位?”
    “王总,我是何丽,听说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何主任,你好,半个多月前同兴泰的菜心检疫不过关,我想问下当时他的菜来自哪个菜场?”
    “同兴泰?”
    检疫局的主任何丽皱眉思索着,很快便想起来了,当时她为这事前后收了两次钱,一次合兴让她找茬,一次同兴泰让她放行。
    她以为对方是来挑刺的,但心里也压根没当回事。
    “好像是番禺灵山镇的江心菜场,旁边还有家东升农场,由区泰记投资。”
    王豪眉角含笑,说:“好的,何主任,改天请你喝茶。”
    “行啊,喝茶我随时可以,是那菜场又出了什么问题吗?”何丽心中不免有了想法,莫非还能收茶水钱?
    “哦,没什么问题。”
    王豪听出了对方的意思,他也意识到同兴泰也很可能给了何丽茶水费,暗骂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拿了钱不做事。
    就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按他的想法,江心菜场这时还能出菜,在技术上肯定有独到之处。
    口岸检疫局可还有推广和宣传新技术的职能。
    “区泰记~”王豪嘀咕了两声,便又出门。
    时间已到了八九点,很多菜栏都闲了下来,区泰记也不意外。
    只是老板区景泰并没有在菜栏,他只好又通过电话联系,知晓了江心菜场确实有些古怪。
    …
    傍晚时,陈家志也从夏有车口中得知了合兴在寻找他的事。
    陈家志并不是很慌张。
    他前世与合兴没多少接触,了解的不多,印象最深的便是合兴是最早北上宁夏投资菜场的公司之一。
    同时,要不了几年,合兴也会重视内地市场的开拓。
    原因之一是内地市场潜力高,二就是港澳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至于恶性争斗,陈家志决定出门多带点人,市场还是得去,这关系到钱袋子。
    “老板,东乡能坚守到最后一天,每天还能收五六吨菜!”
    “德海呀,你还真是一点都不肯浪费。”陈家志笑了笑,“早点收尾过来,这边还有300亩地等着开荒呢!”
    “好的,老板。”
    东乡菜场也进入了尾声,部分青菜也赶上了6月末的行情,也贡献了近20万元的销售收入。
    扣除各种成本,也有15万进了陈家志的个人账户。
    但大头还是在江心菜场。
    行情启动的这5天,江心菜场销售额达到了341万元。
    除了第一天只有十几万,此后4天都发了疯似的狂飙,一天更比一天高。
    将累积的弹药全打了出去。
    但也有遗憾的地方。
    冷库修的不够大,储藏300吨青菜就已是极限,导致倒掉的菜也有上百吨,如今都还在那几块荒地里堆着呢。
    倒掉这一百吨菜心如果存放到现在卖,完全够再修一个同样大小的冷库。
    “冷库还得修啊!”
    “种菜靠设施,生鲜靠冷藏,大胆地干就对了!”
    领先的时代眼光赋予了陈家志敢于投资的魄力,种菜的设施和储藏的冷库都是很好的投资方向。
    这次赚了不少,又得思考怎么钱了。
    冷库肯定还要继续建,但不一定要建在菜场,也可以在市场。
    另外,建分场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再一想到可能将会上门的合兴,陈家志又冒出了个想法。
    这一战,江心菜场应当是彻底出名了,以后到访的人可能少不了。
    菜场的设施技术可能会快速推广开~
    想到这,陈家志拿出大哥大,拨给了洪中。
    “老洪,在哪儿?”
    “就在友谊呢。”
    “来我办公室一趟。”
    “你现在谱还真够大的哈。”
    “赚钱的事。”
    “三分钟到。”
    楼梯间里很快便传来了砰砰砰的脚步声,洪中喘着气到了办公室,摩拳擦掌,极为期待。
    “陈老板,是不是要买防虫网了?最近菜场赚了钱,个几十百来万投资防虫网,对你来说压力也不大。”
    “你在做什么美梦!”
    陈家志直翻白眼,防虫网的确能发挥作用,但也有欠缺,同时又麻烦又贵,大规模用不划算。
    “小拱棚推广得怎么样了?”
    “一般,都是些小散户尝试买,最近又遭了灾,很多菜农更没钱买了。”
    “东升农场呢?”陈家志问道:“这下他们应该意识到小拱棚的作用了吧?”
    “我这两天没去东升。”
    “这多好的机会,怎么不去?”
    “我想着不能往人伤口上撒盐,等过几天再去。”
    陈家志眨了眨眼,感觉自己秒懂了洪中的意思,“好像也有道理。”
    “哈哈哈……”
    两人都大笑了起来。
    半个月前,区景泰和李继勇常来江心菜场,可没少当着菜场的人对着倒掉的‘菜山’指指点点,说了不少风凉话。
    陈家志也常有耳闻。
    只是近来少了。
    虽说他也没有刻意去关注东升农场,但也知道东升损失惨重,原因就不例举了。
    但对比之下,肯定能发现小拱棚的作用明显。
    “除了东升,最近可能还有其他菜场的人来考察,我觉得这是一个开拓订单的机会。”
    陈家志详细说了因果。
    “鞭长莫及啊,大菜场想买农资在哪里买不到?”
    “有点志气行不行!”陈家志沉吟道:“我们主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比如可以用玻璃纤维杆替代竹片,小拱棚的潜力你应该知道,肯定会被大力推广,而玻璃纤维杆比竹片方便多了。”
    如今国内的玻璃纤维行业发展也很快,产能扩大,成本下降,但实际在农业上的应用却很少。
    陈家志一说,洪中便记在了心上。
    此外便是种子,好的种子一经验证永远不会缺买家。
    而陈家志记住不少好用的种子,国内外都有,如今洪中也引入了一些。
    还有农药等物资~
    虽说和进口种子一样有高关税的影响,但对某些优秀产品来说,价格并不是最大的阻碍~
    借着江心菜场露脸的机会,陈家志在无形之中便可以为友谊农资打广告,拉客户,还都是优质的大客户。
    推广的效果应该不错。
    至少洪中直呼此计甚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