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作品:《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第286章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喔!!!”
    现场,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的前奏起来的那一刻,各种各样的呼声便已经瞬间淹没了整个直播间。
    其实之前好像有人詬病过沈铭恩写的歌,说都是一些个那种一听就特別恢弘大气的——
    可“红歌”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红歌是什么?
    是正能量!
    是奋发图强、积极向上!
    是激励著人们不断向前进的歌曲!
    只有这种恢弘大气的曲调,才能够瞬间將每一个处在消极情绪中的人给拽出来!
    红光照耀之下,一切阴暗,將荡然无存!
    且沈铭恩的作品里,“恢弘大气”的永远不仅仅是曲调—
    还有歌词!
    沈铭恩的歌词就给人一种非常具有“画面感”的感觉,《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是以一个第一人称视角的角度,用“我”来演唱的歌曲,这种视角会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代入感,让人一听就很容易融入其中將自己比作华侨,站在华侨同胞们的视角去詮释这首作品,感觉也的確非常特別。
    这也让沈铭恩演唱时候的口吻,更多了分“情怀”。
    “”
    现场,很多人逐渐安静下来。
    尤其是很多看上去已经不是小年龄的华侨同胞们他们全都默契的闭上了嘴巴,选择静静的去聆听这首,詮释著海外同胞对祖国思念的作品。
    沈铭恩也拎著话筒,轻声唱著:
    ====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依然是中国~”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前面上一段的歌词的结尾,沈铭恩唱了一个“中国心”,这里则加了一个“中国印”,两者在这一刻交相辉映,不断呼应,文化归属感的不可动摇性在这一刻被深度强化!
    更加被强化的,大概还是那种情怀吧—
    “洋装”,外国的装束,象徵西方文化的外在影响;“中国印”,则意在內在的文化坚守,这种强烈的反差生动形象的彰显了华人对文化主体性的坚持。
    “烙上”这个词就比较有意思,暗示被动接受与主动认同的双重意味,揭示中华文化传承的天然型与必然性。
    当然了,与其说这个词比较有意思,倒不如这一整句歌词都很有意思,这句歌词几乎是將个人命运与民族歷史绑定在了一起,暗示华人的文化身份並非后天选择,而是由祖先传承的基因决定,呼应了“落叶归根”的传统价值观,非常的有意义。
    “——”
    当时现场的镜头扫过很多华侨,你都可以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相对“复杂”的神情、目光。
    其中有一位看上去年龄约莫得在六七十左右的老爷子,老爷子穿著一身黑色的羽绒服,戴著一副黑色的帽子,帽檐下多少是有些阴影,阴影下的一双眼睛早已略显浑浊,可饶是如此,一种独特的情感,还是在老爷子身上荡漾开来。
    其实一些个年轻的当地华侨,或者是从小就出生、生长在这边的华人可能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越是那些年轻时候过来,在这边生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怎么回去过的华人同胞,对於沈铭恩这首《我的中国心》的感情越是强烈—.
    虽然他们生活在异国他乡,虽然他们早已习惯身边跟他们不同人种,讲不同语言的人,哪怕他们甚至已经融入到这些人当中了—
    可是他们心底却时时刻刻有一个声音,提醒著他们,他们是一位中国人,他们的祖国,早遥远的东方。
    这可能不是民族自豪感,但绝对是一种民族认同感,越是上了年纪,那种对家乡的思念就越是浓郁。
    “—”
    现场本来还是蛮热闹的,毕竟因为来的很多都是当地的留子哥留子姐们,年轻人嘛,都爱热闹。
    对於留学生们而言,或许《我的中国心》这首歌里面的情怀他们不能完全get到,但是总会有某种共鸣。
    国人嘛,都有很强的“共情力”,作为留学生的他们只是在异国他乡生活那么寥寥几年便深觉度日如年,那当地华侨可是很多已经过来几十年了啊!
    看著身边的那些华侨叔叔阿姨们一下就陷入了沉默,他们也逐渐的变得安静下来,一言不发,保持尊重,去聆听这首作品。
    舞台之上,沈铭恩也在继续唱著: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
    有人说,搞情怀沈铭恩真的是很有一套——.
    这话也对也不对,不对的点在於沈铭恩並没有刻意搞情怀,而是要詮释某些情怀,只能靠某些特定的事物。
    比如歌词里提到的文化地標一般的长城、长江、黄山、黄河!
    这些景象,都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名胜风景,但写在歌词里,却早已脱离了单纯的风景描写的范畴—
    在歌词里,它们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每一位华人內心里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图腾”!
    无论身处何地,看到这些符號,都能够瞬间联想到“故乡”,瞬间唤醒文化记忆!
    歌曲演唱至此,已然过半,《我的中国心》这首作品里面似乎並没有很明显的主歌、
    副歌之分,全程下来都是在用一种演唱者“情绪近乎满溢出来”的方式去演唱的——.
    镜头给到沈铭恩,很多人会发现他的眼睛里闪烁著跟在场很多华侨一样的眼神,都有著同样的对祖国的思念。
    【喔!!!】
    国內那边同步直播的直播间里,评论区在这一刻几乎要刷炸了啊!
    【绝了!】
    【这歌真绝了!】
    【这个旋律我感觉在我心目中能排得上沈铭恩作品里的前三了!】
    【?为什么是沈铭恩作品?放眼整个华语乐坛,也能排得上前列!】
    【呵,別拿华语乐坛那些流行情歌来比,那都是些什么奥利给啊?】
    【这才是作为一位国人应该听的歌!】
    【噗—忽然有种预感,感觉这歌估计在海外华人群里,应该会很火!】
    【对对!尤其在马莱那边有可能会被拿给当地华人的孩子听!】
    【马莱那边的华人没得说!】
    《我的中国心》延续了沈铭恩一贯以来的风格,其旋律朗朗上口,並且非常的具有辨识度和记忆性。
    这种歌曲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在於你只要听上一遍这首歌,你就会发现这个旋律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烙印”—
    般,深深地刻在了你的脑海里,別说刻意去想能不能一下想起来了,刚听完的那段时间,可能你不去想,脑海里也好像没法儿点“暂停键”一样,不断地来回往復循环这首歌。
    一般来说,这种非常非常“洗脑”的歌曲,都有一个通用的名字,那就是:“口水歌”!
    但是很明显,沈铭恩的作品明显不是口水歌,试问哪一首歌颂祖国正能量的歌曲,有人敢说是“□水歌”呢?
    沈铭恩的作品,一直以“意义深远”为特色,每一首作品单独拎出来都是能够“上教材”的类型,这样的作品首先不可能是口水歌,其次如果有人敢说它是口水歌,那就等著被“口诛笔伐”吧!
    那如果不是口水歌,什么样的歌曲,还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金曲!
    可以永久流传的金曲!
    这样的曲子,是仿佛能够印刻在人们的dna里,被人不断地传承下去的!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沈铭恩的每一首作品,真的就拥有著这样的魅力!
    说来也是搞笑—
    评论区有人在討论沈铭恩这首《我的中国心》“上教材”的事情。
    事实上在很多人眼里,沈铭恩很多作品,尤其是《华语打歌中心·红歌季》时期的那些个军旅歌曲,每一首都是足以上教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无论是教导学生时期的儿童、少年们勿忘国耻还是宣扬民族文化、民族自豪感,都是非常有用的。
    这首《我的中国心》,目前为止的演唱片段,很多观眾都觉得非常的適合在海外华人之间流传,让他们拿给他们的孩子们听,让他们始终记得,无论何时,在遥远的东方,都有著一群跟他们同样肤色、同样人种,说著同样语言的人。
    那是一个大家庭,那个民族,叫做中华民族!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著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舞台之上,沈铭恩將放在话筒支架上的话筒取了下来,开始沿著舞台边缘走动.
    边走边唱,声音具有磁性,且非常的有“压迫感”
    有一说一,晨曦乐团的这个交响乐团水平还是很可以的,《我的中国心》的编曲又非常的满,正常情况下歌手的声音是很难压得住如此“澎湃、汹涌”的伴奏的。
    可在这般情况下,很多人的耳朵里,感觉真就全都是沈铭恩的声音,甭管伴奏再如何澎湃,沈铭恩都给人一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感觉。
    没办法——
    谁让他的演唱,总是那么考究呢?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演唱方式,在演唱《我的中国心》的时候,沈铭恩通过胸腔共鸣强化了衝击力,使得“中华的声音”既指歌声,也暗喻民族觉醒的吶喊。
    加上高潮部分相对“澎湃”的演唱方式,你说伴奏怎么可能压得住他?
    襠燃,这跟歌词深刻的內涵也必不可分—
    歌词里提到了“”,“”,即“脉”,象徵生理基因,歌词还有句“中华的声音”,这句歌词则代表了文化传承整句歌词將“生物遗传”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构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雏形。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来到最后一阶段收尾前后,沈铭恩的嗓音逐渐高昂,乐团那边给到的乐器声音也愈发激盪,本来所有人在聆听这首歌的时候就全都沉入进去了,情绪完全跟著歌曲走,在沈铭恩提高分贝,变转唱腔的时刻,所有人都有种“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的感觉!
    国內那边同步直播的直播间里有个人说:
    【我一个不怎么爱听红歌的,头一次在听一首红歌的时候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年轻的朋友其实很多对这种“家国情怀”是不怎么理解的,但是隨著年龄的增长、阅歷的增长、见到的事情多了、见到的人多了,对国外的各种事情有所了解之后,多多少少的也是会理解一些,身在他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却又不能隨心所欲的想回去就回去的感觉的——
    而对於沈铭恩歌词里写的那句“洋装虽然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很多人也给出了“具象化”的故事。
    比如说当年战爭时期,海外华侨捐款的事情知道国民政府当时为啥那么有钱吗?
    三分之一是海外华侨募捐的!
    在那个年代,他们的捐款金额高达50亿m元,几乎可以养活300万抗日將士!
    有些人甚至是变卖家產,曲线救国!
    老一辈华侨在祖国危难之际同样伸出援手,哪怕人不在国內,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尽一份力—
    每一位华人都有这样的一份“爱国之心”,这是外国人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的东西。
    现场,【丝路繁】剧团的直播镜头扫过台下的很多观眾,你会发现在场的很多来看演出的华侨同胞,脸上都瀰漫著几分“感慨、感动”之情。
    尤其是一些个年龄看上去不小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有几位是真的“老泪纵横”啊!
    镜头扫过去的时二,他们的眼睛里或许充满了浑浊,却也在反欠著晶莹的光芒。
    句“中国,,道尽了多少思念情!
    今天这场演出,沈铭恩歌词里的一句话,仏概会让在场乃至於日后聆听到这首《我的中可心》的每一位海外华人都记住,那就是:
    “卵论何时,卵论何地,中样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