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接连偶遇,送上门的机缘(1w)
作品:《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75章 接连偶遇,送上门的机缘(1w)
“傻柱,你这是想媳妇了吧?”
作为过来人,阎埠贵一眼就看出了傻柱的心思,忍不住调侃了一句后,又开口道:“傻柱,等过了年,你这马上二十一,是时候处对象和找媳妇了。
你在咱们院有两间房,还有间是大正房,隔起来的话,能当成三间用,又有轧钢厂的稳定工作,一个月二十七块的工资,这样的条件,不愁找不到媳妇。
等你爸什么时候从保城回来,或者让你师父出面,帮你张罗张罗,这事保准有戏!”
阎埠贵说的这些,倒不是奉承。
以傻柱的条件,也就长相寒碜了点,稍微有点显老,不过其他方面都是优势,即便是带着雨水一个妹妹,只要眼光不过分挑,找媳妇不是难事。
毕竟厨子这个工作好,不愁吃喝,而且院里那两间房,更是关键加分项。
“阎大爷,您这话说的,我是不想找,但凡想找,早就已经结婚了,比红兵还要快。”
阎埠贵的话,好像在夸他,又有种他找不着媳妇的感觉,傻柱的脸上有些挂不住,直接嘴硬道:“我现在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多逍遥自在,干嘛还多余找个人管着自己?”
“傻柱,什么叫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你家就你一个人吗?”
听到傻柱死要面子还装逼,李红兵直接吐槽了起来。
傻柱身上的毛病不少,其中一个,就是喜欢口嗨。
“呃……,我就是打个比方,我的意思是,以我现在的工资,养我自己和雨水两个人,绰绰有余。”
意识到自己的口误,傻柱有些尴尬,解释了一句后,又开口补充道:“不说天天吃香喝辣,起码隔三差五吃顿肉,没什么问题。”
他倒不是没把自己妹妹雨水给当回事,只是平时吊儿郎当的,习惯性的口嗨,一时说顺嘴了。
找媳妇这事。
傻柱本来也不怎么急,只是现在眼看着比自己小一岁的李红兵,马上都要结婚了,心里才开始有了紧迫感。
至于没了易中海的洗脑,为什么傻柱到现在连对象都没处上。
主要是何大清平时不在身边,而作为师父的董从友倒是帮着张罗了一次,但傻柱嫌对方长得不够漂亮,就没看上。
别看傻柱的外形条件一般,可他却是个实打实的颜控,再加上阎埠贵刚才说的,傻柱自己也觉得自己的条件好,所以眼光比较高。
尤其是在见过秦淮茹和陈雪茹之后,傻柱就有了对比标准,觉得给自己找的媳妇,就是找不着陈雪茹这种既漂亮又有气质的,也起码不能比秦淮茹差多少。
在这个年代,找媳妇的途径,无非就是那么几种。
要么就是长辈亲友或者同事领导给张罗和介绍,要么就是像贾东旭一样,钱找媒婆帮忙安排相亲。
再有一种。
则是像当初的李红梅和赵卫国,或者现在的李红兵和陈雪茹,通过自由恋爱。
自由恋爱的话,傻柱基本没什么戏,虽然他各方面条件还不错,但也没太突出多少。
关键傻柱的长相不出众,一张嘴还毒,容易得罪人,平时喜欢吊儿郎当的,给人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
这些都是减分项。
长得好看,各方面条件又好的姑娘,很难看得上傻柱这种,而长得不好看的,直接被傻柱给自动过滤淘汰了。
至于主动找媒婆安排相亲,那就更不可能。
因为傻柱抹不开面,觉得丢人。
虽然他现在到了处对象和找媳妇的年纪,但还算年轻,自己主动找媒婆,就等于变相承认没人看得上他,或者靠他自己找不着。
“傻柱,找媳妇要趁早,你现在工资是不少,但如果真要找媳妇,将来再生孩子,要钱的地方,可就多了去了。”
面对傻柱的发言,看着他年轻无畏的样子,阎埠贵忍不住摇了摇头,好心的劝了一句。
养孩子这方面,有多么不容易,阎埠贵还是很有发言权的,毕竟他家里现在就已经有四个孩子了。
“阎大爷,就是因为这样,我才不急着找。”
闻言,傻柱禁不住笑了。
傻柱不听自己的劝告,本来阎埠贵也觉得无所谓,可看他散漫的态度,心里便来了劲,直接开口道:“这可不是不找媳妇的理由,你看人家红兵,现在一个月九十一块的工资,接下来结了婚,别说是生一个孩子,就是生一堆,人家也轻松养得起。
你应该多向红兵学学,努力把自己的工资给提上去,到时候找媳妇和养孩子,可就轻松多了。”
“嘿!阎大爷,您好端端的,拿我跟红兵比,这不是存心埋汰人吗?”
一听阎埠贵拿自己跟李红兵比,傻柱立马就不乐意了,当即没好气的说道:“我哪比得上红兵啊,您也不去打听打听,整个四九城的厨师圈子,都找不出第二个李红兵。”
到了今时今日,傻柱对李红兵早已没有半点不服,单论厨艺和工资收入,那简直就是仰望的存在。
“这不是对你的一种激励吗?”
看到傻柱郁闷的样子,阎埠贵差点没乐出声。
“阎大爷,我还真是谢谢您嘞!这事犯不着!”
傻柱感觉阎埠贵就是成心的,当场就拒绝了他的这种“激励”。
跟李红兵比,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本来心情还不错,结果刚回来,就一连受了两次打击,他真的有点想骂人。
目送傻柱郁闷的离开,阎埠贵摇了摇头,吐槽道:“这傻柱,连个好赖话都听不出来。”
李红兵见状笑了笑,却没有接话。
以傻柱的情况,如果只是单纯想找媳妇的话,其实并不难,但如果眼光太高,说不定得像原剧一样,把自己拖成大龄光棍。
李红兵知道傻柱大概率是想找漂亮的,只是以他的情况,除非像贾东旭一样,往农村里去找,或者等困难那几年到来,或许才能有希望。
到了困难时期,作为一个吃喝不愁的厨子,想要找一个样貌条件好的城里媳妇,难度显然要比现在低。
只是现在,不太现实,傻柱显然也还看不上农村来的乡下姑娘。
中院。
刚刚从轧钢厂下班回来的易中海和贾东旭师徒俩,也听说了李红兵元旦结婚和在院里摆酒办席的事情,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这李红兵的好事,可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至于要在院里办席面,以两家现在的关系,还有他们对李红兵的了解,不用想都知道,肯定也不会请他们。
看院里这些人,一个个兴高采烈、万分期待的样子,易中海和贾东旭他们,都感到了格格不入,仿佛被孤立了一般。
院里面的住户们,都很现实。
如今李红兵年轻有为,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不说普通住户,就是阎埠贵和杜建国这两个管院大爷,也都上赶着讨好和巴结。
虽然并没有因此而故意针对他们,不过易中海和贾东旭他们,却从中感受到了人情冷暖。
……
几天后。
李红兵休息的日子。
趁着这天,李红兵约上了陈雪茹一起,两人直接到外面的百货商店和各种店铺逛了起来,提前采买接下来结婚和婚后要用的物品,包括像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大件。
趁着这些东西还不用票,李红兵直接给买全了。
至于手表,早在之前的时候,陈雪茹就已经以礼物的形式,送了他一块进口的瑞士表。
而陈雪茹则佩戴着同系列配对的女款,相当于是情侣款。
在这个年代,并不存在什么情侣款的概念,即便是在国外,也得六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开始有这个定位。
自行车李红兵有,不过那一辆是二手组装的,并且骑了好几年,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换辆新的。
陈雪茹专业学过裁缝的,手艺并不比那些老师傅差,以后有一辆缝纫机在家里,不论是自己做衣服,或缝缝补补之类的,都能用得上。
即便李红兵和陈雪茹都不差钱,而李红兵在系统空间,已经囤了不少的布料,不需要像别人家那样缝缝补补又三年,做衣服也可以找自己店里的裁缝老师傅,不自己动手也行。
但可以不用,却不能没有。
两人在外面逛了快一天,直接过足了瘾,李红兵专门雇了个带板车的窝脖,完全的解放了自己的双手。
结束今天的采购之旅时,李红兵直接给窝脖一个地址,让他先把今天买的这些东西送到四合院那边,然后带着新买的自行车和购买票据去附近的派出所上钢印,再骑着新自行车,把陈雪茹给送回了家。
不算这辆自行车,光是那缝纫机和收音机,加起来就已经几百块了,李红兵也不怕窝脖会动歪心思。
在这个年代,这够得上大案了,派出所的公安,可不是吃干饭的。
送陈雪茹回去之后,李红兵很快就在回四合院的半道上,又重新遇上了对方。
毕竟拖着一辆分量不轻的板车,板车上有着贵重大件,窝脖的脚程不快,怕磕碰坏了板车上的缝纫机和收音机,也不敢快,李红兵骑着自行车,速度显然不是对方能比的。
到了四合院外,李红兵直接让窝脖把东西卸下,然后先行推着自行车进去。
“呦!红兵,你买新自行车啦?”
刚一进到前院,眼尖的阎大妈直接被李红兵的新自行车吸引了注意力,忍不住惊呼道。
“是的,阎大妈。”
李红兵点了点头,停下了脚步,对着院里的几个妇女说道:“阎大妈,杨大妈,我买了一些东西回来,现在就在外面,麻烦你们喊几个人,出去帮忙拿进来一下。”
今天买了不少东西回来,李红兵可不想都自己搬,于是找了些帮手。
阎大妈和杨大妈她们应下,还没等开口,其他听到的几人,已经纷纷起身往外走了。
将新买的自行车推进了屋里,当李红兵重新来到外面的时候,阎大妈和杨大妈她们都有些不淡定。
“红兵,你怎么又买这么多东西?”
“这是收音机吧?我们家老阎做梦都想买一台,可惜太贵了。”
“还有刚才的自行车,你不是都已经有了一辆吗?怎么还买啊?”
“我滴乖乖,这一车的东西,得多少钱?”
“红兵,你今天买这这些,都是为接下来结婚准备的吧?”
“自行车和收音机,还有这缝纫机,一出手就直接是三大件啊!”
“……”
众人惊叹之余,已经忍不住艳羡了起来。
只有羡慕,没有嫉妒。
因为她们嫉妒也没有用,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赶上李红兵现在的高度。
从两年前的时候开始,李红兵一个月的工资就已经有五十六,直接超过了院里的绝大部分人。
而前段时间,更是一下飙升到了九十一,成为全院工资最高的存在。
没有人认为李红兵买不起这些东西。
今天买东西的这些钱,对李红兵来说,甚至都动不了筋骨。
过去这几年的时间里,李红兵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全院最好的,钱也随心所欲,但因为收入实在是太高了,怎么都有剩,所以在大家的眼里,李红兵的家底十分丰厚。
实际上,如果不是前段时间,厨艺等级晋升获得的那一千块钱奖励,李红兵现在的兜里可没剩多少。
没有人知道,李红兵这几年长期大量的往系统空间囤各种物资的事情。
这可是一项相当费钱的秘密工程。
等窝脖把板车上的东西都卸了下来,李红兵把今天的工钱结清,对方感恩戴德的离开了。
不怪对方这个反应,毕竟今天这趟活不怎么累人,而且李红兵给的工钱也不小气。
“阎大妈,杨大妈……今天感谢大家的帮忙,这些你们拿着,自己分一分。”
随着东西全部搬完,李红兵直接从今天买的糕点里,拿出了一些,分给了刚才动手帮忙搬东西的阎大妈她们。
“哎呦,不用不用!”
“就一点小忙而已,我们其实也没出什么力。”
“红兵,你这也太客气了。”
“这让我们多不好意思啊!”
“没什么,也不多,就一点心意。”
“……”
众人嘴里说着不用和不好意思,可实际的动作和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已经出卖了她们内心当中的想法,李红兵笑了笑,倒没有觉得不好。
李红兵不喜欢被人算计和占便宜,但同样也不喜欢占别人便宜,刚才她们帮忙出了力,自然得有来有往。
对于李红兵来说,想要处理好邻里关系,显然并不难。
一点小恩小惠,就足以收买人心。
当然了。
如果把握不好度,或者过于的“好”,那就有可能被得寸进尺了。
不过院里的这些人,都知道李红兵不好惹,显然知道分寸。
晚上。
李红兵吃过了饭,正在屋里练字刷书法经验值的时候,知道李红兵买了新自行车的阎埠贵,主动找了过来。
“红兵,听说你买新自行车了?”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阎埠贵的目光忍不住往屋里瞟,看到屋内停着的那辆新自行车和原来那辆旧的,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羡慕神色。
“这不是马上就要结婚了嘛,新婚新气象,刚好原来那辆已经骑了好几年,就顺便换辆新的。”
看着阎埠贵,李红兵不动声色的回应着。
以阎埠贵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性格,绝对是藏着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目的,否则是不可能因为这事就特地上门的。
通常情况下,阎埠贵都是借着他出门或回来的机会,制造“偶遇”,又或者等他晨练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套近乎。
听着李红兵无比随意的回答,阎埠贵眼里的羡慕色彩,明显浓了几分。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阎埠贵就算脸上不表现出来,也肯定会在心里面进行吐槽,可对于李红兵,他甚至都不觉得是在装逼。
因为李红兵真有这个实力。
现在一辆自行车,一百大几十,普通人要省吃俭用,努力攒上半年,甚至一年两年的积蓄,才能买上一辆,而这不过是李红兵两个月的工资不到。
“红兵,你这买了新的自行车,原来旧的那辆,是不是就用不上了?”
知道李红兵是什么性格的人,阎埠贵也不跟他玩那些弯弯绕绕和心眼子,在试探了一句后,直接开门见山道:“那辆旧的自行车,你开个价,卖给阎大爷,你看怎么样?”
说完,阎埠贵有些期待和忐忑的看着李红兵,等待着他的回答。
换成是别人,阎埠贵绝对不敢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暴露出来,但李红兵明显不差钱,而且不是那种喜欢狮子大开口的人。
对于自行车,阎埠贵早就想买一辆了,只是因为价格太贵的原因,一直舍不得。
如今看到李红兵买了辆新的自行车,原来那辆旧自行车闲置了下来,趁着大家还没盯上,感觉跑过来,准备先下手为强。
尽管是二手组装的自行车,李红兵也骑了三年,但因为配件用料扎实,组装技术过关,整体质量依旧不差。
只要价格不是很贵,买到就是赚到。
对阎埠贵来说,这简直就是个捡漏的好机会。
“阎大爷,这您可能就要失望了,我这辆旧自行车,并没有要出手的打算。”
了解了阎埠贵的想法,李红兵却只能给出一个让对方遗憾的回答。
现在的投机倒把,依旧是以商业行为为主,以及国家管控的一些商品和行业,个人之间的正常私人交易,并不在这个范围。
李红兵倒不是怕这个,主要那辆旧的自行车,是当初赵卫国娶李红梅的聘礼,对李红梅和赵卫国来说,显然是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即便李红兵现在用不着,也不打算卖了,而是打算找个时间,给他们送过去。
刚好他们现在两个人,加上当初李红兵作为陪嫁送的那辆,可以人手一辆,以后出行更加方便。
“红兵,你放心,阎大爷一定给你个公道的价格,不让你吃亏。”
以为是李红兵觉得自己小气,舍不得出钱,阎埠贵连忙表态进行争取。
虽然外面的修车铺,也有卖私人组装的自行车,但质量如何,却不好说。
李红兵那辆旧的,显然不存在这方面问题,而且知根知底,买的放心,哪怕价格上没有比外面便宜太多,阎埠贵也能够接受。
“阎大爷,这不是钱的问题,那辆旧的自行车,我打算送给我姐和我姐夫他们。”
李红兵无奈,只能把自己的这个打算说出来。
那辆旧的自行车,虽然比不上新的和当下的国产大牌,但卖上个大几十,显然没什么问题。
倒也不是李红兵完全看不上这些钱,除了对李红梅和赵卫国有特殊纪念意义以外,主要是接下来元旦结婚的摆酒席面,李红梅已经打定了主意,想要帮他把费用给都包了。
李红兵不愿意占这个便宜,也不想让他们破费,刚好这辆旧自行车闲置了下来,送还给他们,也算是一种“补偿”。
“这样啊!”
听李红兵这样一说,阎埠贵也意识到自己没机会了,顿时无比失望了起来。
也就是李红兵了,一辆价值大几十的旧自行车,说送就送给别人了,哪怕是自己的亲姐姐,也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个地步。
但这个人是李红兵,一切就都合理了。
“阎大爷,您要是想买自行车的话,不如直接买辆新的,现在的自行车价格,可比四五年前,便宜了不少,正是适合入手的机会。”
知道阎埠贵一直想要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只是阎埠贵抠,舍不得这个钱,要不然这次也不会盯上他的旧自行车。
看在过去这几年相处还不错的份上,李红兵直接给了一个善意的建议。
由于刚建国时,生产原料的紧缺和工业发展薄弱,所以自行车的产量并不高,价格也格外昂贵。
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一五计划的进行,眼下国产自行车的年产量,已经逐渐上来,价格也比以前便宜了不少。
现在这个价格,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贵,但已经没有多少下降空间了。
关键是。
现在全国粮票已经发行,要不了多久,就会全面进入票证时代,到时候想买自行车的话,可就要自行车票了。
眼下这个时间买,显然是最划算的。
阎埠贵不知道这些,所以李红兵才特意提醒。
“这……红兵,你太高看你阎大爷了,现在一辆新的自行车那么贵,我的工资也不算高,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哪有那么多钱买新自行车呦!”
犹豫了一下,差点心动的阎埠贵,直接苦笑了起来,当着李红兵的面,哭起了穷。
“阎大爷,您现在要是不买的话,到时候可千万别后悔。”
见阎埠贵还在自己面前演戏,李红兵无奈的摇了摇头。
也许别人不知道,难道李红兵还不清楚吗?
别看阎埠贵整天哭穷,算计这算计那的,好像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实际只不过是他抠罢了。
原剧中,阎埠贵可是整个四合院当中,最早买电视机的人,后面改諽开放,阎解成和于莉两口子开餐馆的时候,阎埠贵还有偿借了他们一大笔钱,足足有几千块。
八十年代初期,能直接拿出几千块的人,会穷?
这些钱,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攒出来的。
即便现在,阎埠贵的家底还没有那么厚,而且家里四个孩子,加上他和阎大妈两个人,一共六张嘴,开支压力的确不轻。
但阎埠贵作为小学老师的工资,没像大家想的那么低,而且阎埠贵抠,各种想方设法省钱,实际月开销并不算高,即便不是困难时期,也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
不说别的,起码现在买一辆新自行车的钱,阎埠贵肯定是有的。
本来还在心疼钱,可一听到李红兵这样说,阎埠贵就忍不住开口追问道:“红兵,你这话怎么说?为什么现在不买,以后会后悔?”
李红兵在丰泽园工作,那里出入的客人们,基本都是上层人士和政要名流,说不定知道一些他们这些老百姓不知道的消息。
“其实也没啥,现在不是粮食、布和油这些东西,都需要定量和凭票购买了吗?搞不好接下来,其他的一些东西,也会这样操作,包括自行车这种大件。”
李红兵直言道。
现在说这些,李红兵倒不怕会有什么麻烦,毕竟已经好几个行业和物资被国家列入了统购统销的政策,有类似这种猜测的人,并不止他一个人。
“这不能吧?”
听李红兵这样说,阎埠贵却有些不相信,忍不住说道:“别的都还好说,像自行车这种大件,一辆可不便宜,就是不限制,也没几个人能买得起,你这种担忧,明显是多余的。”
“阎大爷,我也只是猜测,倒不是说一定,至于您买不买,全看您自己。”
自己已经提醒到位了,阎埠贵信与不信,那都是他的事情。
再多的,李红兵就懒得说了。
现在买到了,那就是赚到。
没买,就算以后后悔,也跟李红兵没什么关系。
“唉,不管是不是这样,我就是想买,也有心无力啊!”
阎埠贵叹了口气,显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他倒不觉得,李红兵平白无故的,要故意坑自己。
只是未来的事情,谁又能够说得准呢?
李红兵说的,他并不太信。
而且现在自行车的价格,可比五六年前,刚建国那会儿,降的不止一点点。
那段时间,价格最高的时候,一辆自行车就要四五百,眼下只需要一百几十,都不到两百。
看到几年时间降了那么多,阎埠贵心里想着,如果要买新自行车的话,等再过个几年,到时候自行车的价格,说不定还能继续再往下降降,所以并不急着买。
见阎埠贵这番发言,李红兵已然知道了他的想法,便没再多言。
机会给了,阎埠贵抓不住,也没什么办法。
这世上有些事情,总归是要一些缘法。
如果不是因为李红兵了解这些历史,没有足够认知和对时局的了解与判断,恐怕也和阎埠贵一样,未必会相信。
……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也一天天转冷。
冬季的四九城,外面逐渐下起了雪。
这天晚上。
李红兵下了班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打算去陈雪茹的绸缎庄坐坐,顺便送她回家。
殊不料,却在路上碰到了大着肚子、倚着墙柱子,正在街边上和三轮车车夫讲价的徐慧真。
“三轮车,三轮车……”
“去哪呢您嘞?”
“协和医院。”
“去协和两毛。”
“你抢钱呐?”
“下这么大的雪,两毛还多呀?”
“……”
看到都这个时候了,已经火烧眉头,徐慧真还有心思跟着三轮车车夫讲价和较劲,李红兵有点无语。
平时从这到协和医院,三轮车正常的价格是一毛五,不过今天下着雪,所以三轮车都涨了价,可徐慧真却不愿意接受这个价格。
不是徐慧真缺这五分钱,而是她这个人和她的名字一样,喜欢较真,不愿意掏这个“冤枉钱”。
李红兵上前,无奈的吐槽道:“徐慧真,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计较这几分钱的事情,心也是够大的。”
遇到这种情况,别说徐慧真现在和陈雪茹是好朋友和闺蜜,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一名普通孕妇,李红兵也没办法坐视不管。
事关人命,而且真就举手之劳。
在这个年代,社会信任还没有出现危机,几乎不存在什么“扶不扶”的问题。
“是你啊?”
徐慧真抬起头,发现是李红兵,不由松了口气。
视线落在李红兵手上推着的那辆自行车,徐慧真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说道:“李红兵,你能不能帮忙把我送到医院去?”
“这可不行。”
面对徐慧真的这个请求,李红兵却是摇了摇头,直接拒绝道:“下雪天路滑,两个轮的自行车不安全,要是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就是对你的安全和你肚子里的孩子不负责任。”
在徐慧真失望的时候,却听见李红兵喊道:“三轮车!”
徐慧真转过头,刚好见李红兵招着手,把一辆刚好经过的三轮车给拦了下来,不由愣住。
然而。
在徐慧真愣住的时候,李红兵也愣了一下。
因为他发现,眼前这个骑三轮车的人,跟何大清长得十分相像。
蔡全无?
意识到这一点,李红兵反而松了口气。
“协和医院。”
将徐慧真给扶上了车,李红兵对着蔡全无说道:“麻烦你把人送过去,先帮忙照顾一下,这是钱。”
“您不一起过去?”
看着李红兵递过来的钱,明显不止两毛车费,还有他说的话,蔡全无不由愣住。
“我还有点事,先接个人,待会儿再过去。”
李红兵解释了一句。
徐慧真这种情况,如果陈雪茹知道了的话,肯定会跑到医院去看的,而且她现在还在店里等着自己,李红兵自然不能直接把她一个人扔在店里不管,陪着徐慧真去医院。
尽管徐慧真的情况比较紧急,可在李红兵的心里面,显然陈雪茹更重要。
而且。
虽然素未谋面,但对于蔡全无的人品,李红兵还是比较信得过的。
“走吧!”
见蔡全无愣了下,显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李红兵直接催促道。
目送蔡全无骑着三轮车送徐慧真去医院,李红兵便推着自行车,准备去陈雪茹的店里,把这件事情告诉她。
只不过。
当李红兵到前门大街的时候,却是又遇到了熟人。
这个熟人不是别人,而是之前丰泽园的公方经理谷建良,也是李红兵的老领导。
之前谷建良调职的时候,李红兵只猜到了对方是升官,但并不知道被调到了什么部门,以及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但看到他现在身边那几个人,并且把他簇拥在中间,显然是以他为主,而且在这个时间点,在这个地方,他们一副视察的模样,李红兵显然已经猜到些了什么。
在谷建良的身边,李红兵只认识两个人,一个是这边街道的街道办主任,还有一个就是居委会主任。
之前丰泽园作为公私合营的早期试点和成功案例,谷建良可是主抓这一切的改諽主导人,而在公私合营马上就要进入全行业覆盖的前夕,谷建良突然调任升职,现在身边跟着街道办和居委会的负责人,大晚上的到前门大街视察,并且讨论着什么东西,种种指向性都太明显了。
以谷建良的级别和履历,显然还成为不了主导这次四九城全行业公私合营改諽的高层负责人,但作为改諽小组的关键成员,甚至是小领导,显然不是问题。
最起码,也是高于这里街道办和居委会主任的。
意识到这个情况,李红兵连忙推着自行车上前,并且取下自行车上的那把伞,主动打开,递到了谷建良的手里,笑着说道:“老领导,这大晚上的,外面下着雪,您出来也不打把伞?”
“欸?是红兵你啊!”
面对这个突然的情况,谷建良显然愣了一下,发现来人是李红兵后,便主动接过了伞,同时笑着寒暄道:“今天外面下雪,饭庄生意还那么好,这么晚下班?”
“嗐!老领导,这不是托您的福,之前把丰泽园经营的好嘛!咱们现在丰泽园的生意和口碑,可谓是更上一层楼。”
李红兵闻言,直接送上了个彩虹屁。
“你小子……我现在已经不是你的领导了,拍我马屁可没用。”
谷建良直接大笑出声,笑骂了一句后,又主动跟身边的人介绍道:“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李红兵同志,你们别看人家年纪轻轻年轻,虽然只有十九岁,可现在已经是高级炊事员了。
三年的时间,从一名学徒成长到了高级炊事员的地步,我看是前无古人,也难有后来者,了不起的一名小同志……”
刚才李红兵的话,纵然有吹捧的痕迹,混迹政场的谷建良不可能听不出来,不过李红兵说的也是事实。
之前在丰泽园的种种改諽,如果不是得到了上面的认可和肯定,这个试点改革的成功,为公私合营的整体改諽提供了有效经验,他现在也到不了这个位置。
同时。
李红兵也是他在丰泽园任职期间的“政绩”之一。
某种程度上,李红兵就是他在丰泽园任职的工作期间,致力于人才培养改諽的主要成果。
没办法。
时间太短,除了李红兵这个“天才”,也没有几个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速成。
学手艺这种事情,有时候光入门,就要个三年五载的时间。
“原来是这位小同志,就是最近丰泽园声名鹊起的小厨神啊?”
“真是年轻有为!”
“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真是了不得。”
“李红兵……这个名字我听过,当初是不是还见义勇为,在护城河那边救过一个小女孩?”
“好同志啊!”
“……”
谷建良的寥寥两句话,显然已经让身边众人意识到了他对李红兵的重视和欣赏,当即纷纷发言“表态”。
至于小厨神的说法,则是外面流传的过程中,一些好事之人,给他取的一个称呼。
毕竟他这个年纪,取得现在的成就,而且丰泽园后厨的众多老师傅,也对他表扬有加,导致他在整个四九城的厨子圈里,迅速的名声大噪了起来。
李红兵谦虚了两句,故意装作不知道他们一行人出现在这里的目的,直接邀请道:“老领导,还有各位老领导的朋友,我对象在这边开了家绸缎庄,就在前面不远,外面天这么冷,还下着雪,不如到里面去坐坐,喝杯茶,暖暖身子?”
这个时间点,显然早就过了上班时间。
他们主动“加班”是他们的事情,李红兵可“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工作状态,只当是谷建良和他的“朋友们”,在这边散步。
公私合营是势在必行的,有着谷建良这个老领导的香火情,陈雪茹的绸缎庄,以后也能少些人使绊子,让过程顺利一些。
“这……”
就在众人犹豫的时候,谷建良笑了笑,主动拍板道:“那行,我们就叨扰了。”
“老领导,各位,这边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