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真正的神朝 仙朝

作品:《人皇天帝

    第118章 真正的神朝 仙朝
    (前面算错了,后离渡过了三会劫,两万多岁才对,已改。)
    明古亲自將其送出大乾,回到宫中,暂时也没让五大军团散去。
    连续不断的下达一些命令,主要是老將们的职位,全面由年轻一代的接掌。
    三天后。
    五位亲王,二十一位老將,一起激动期待的来到乾明宫奉天殿中。
    这些人的年龄,最小的也在六百六十岁之上了,最大的已经七百岁整。
    同来的,还有在京的一眾大將军、丞相们,以及一批年轻些的大臣们在旁观看。
    “臣参见陛下。”眾人齐声行礼道。
    明古大手一挥,示意免礼,威严的自光看向站在下方中间的二十六人,语气微凝道:“此次让眾卿过来的目的,都知晓一二了。
    朕再说一遍,如今我大乾国运不多,无法藉助尔等突破。
    所以,朕从人皇殿购买神源,可以將之封印,维持住其巔峰状態,待来日我大乾国运增长,再解封助其突破。
    神源的价值,一斤二十万亿两银子。
    解封后,所耗多少,皆由自己突破后承担。
    谁可有异议?
    “臣一切听从陛下旨意。”二十六人按耐下激动兴奋的心,毫不犹豫的齐声道。
    一斤二十万亿两银子是多,可是只要能突破至仙神之境,那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十倍、百倍他们都愿意承担。
    以仙神之境的漫长寿命,加上大乾不断的扩张,迟早是能还清的。
    来之前,他们便已经都知晓详细內容,早做好了各种准备。
    “好。”明古不再废话,拿出了被分为三十份的神源。
    神源呈暗金色,所有力量內敛。
    但在场的仙神之境,还是能从中感受到一股浩瀚的力量,暗自心惊。
    不愧是一斤便能让仙神之境增长万鼎之力的神源!
    “臣谢陛下隆恩,祝陛下万劫永昌、祝我大乾万劫永昌!”
    忽然,二十六人仿佛早有商量般,包括老大几人,全部单膝跪了下来,齐声喝道。
    一双双眼睛中,浮现著真挚的感动和敬意。
    不管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想法,他们都清楚,这个机会,是陛下费大代价给他们的。
    陛下本不用给的。
    可这些年,一直到现在,陛下都始终没有拋弃他们这些人。
    周围,所有大臣们皆是露出或多或少的笑容。
    他们明百这二十六人的情绪。
    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其中的一员,或未来將是其中的一员。
    明古心中微证,隨即有些欣慰,但面上並不显,抬手道:“都起来吧。”
    隨后,明古开始使用神源,一个个的將二十六人封印起来。
    老大明昆、老二明仑、老四明山、老五明威、老六明严。
    明英、郭星、廖勇忠、吴真、唐胜祖、周德行、华云龙、耿文兵、俞同源、
    郭应、俞同海·:·
    这批当年意气风发、为大乾征战四方、付出诸多的老一辈,暂时要退出大乾的天下,等待来日。
    不一会,二十六人表面上被一层暗金色的力量包裹住,宛若雕塑,没有一丝一毫的气息瀰漫出来。
    明古亲自带著这些雕塑,前往左殿,將他们放置在一座座宫殿中。
    也只有这里,置於他眼皮底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毕竟那些神源的价值,太大了。
    哪里都不会缺键而走险之人的。
    回到奉天殿。
    眾臣皆在,神色隱隱有些振奋。
    因为他们都知道,解决了亲王、老將这批人后,大乾的发展,將会掀起一个新的开始。
    “大乾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州,是时候改制了。”明古直接向眾人宣布,他的心中同样是有所振奋的。
    大乾,终於到了策马扬鞭、乘风而起之时。
    “五月一日,全面改制。”
    “遵旨。”
    短短几天后,便来到了洪武四百年五月一日。
    一道道圣旨接连下达。
    大乾一百八十州,划分为两道,分別为乾元道、坤元道。
    设道令,执政一道政事,位列正二品。
    设道丞、辅助道令,从二品。
    设道指挥使,执掌一道地方兵,並八万主战军,从二品,
    原丞相於绍堡为乾元道道令。
    原丞相杨薄为坤元道道令。
    二人皆不再为丞相,从正一品降为正二品。
    不止他们降了,除了刘书温外的所有丞相,以及所有州牧、郡守、府尹的品级都降了。
    李百长、胡惟能降为从一品,副丞相职位。
    杨士奇、杨荣、夏元吉、周忱四人降为正二品,担任六部尚书。
    原州牧降为正三品。
    原郡守降为正四品,
    原府尹降为正六品。
    这种降低品级,虽没有明文规定,但也明晃晃的给所有文官划了一道线。
    从现在开始,非亚圣,不可为正一品。
    大贤巔峰可为从一品。
    大贤之境可为正二品。
    大学士之境可为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进士境为正四品到从七品。
    这便是此时的大乾文官划分,毫无疑问,代表著大乾的实力,真正来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不过品阶虽然降低,但每年的国运却没有降低。
    五月一日开始,大乾正七品到从九品的国运不变。
    从六品到正四品的国运,变为五十石、六十石、七十石、八十石、九十石、
    一百石。
    从三品到从二品,变为两千石、五千石、一万石。
    这些,代表著大学士之境、进士之境官员的国运,並没有减少。
    至正二品开始,就大幅度增加了。
    正二品一鼎国运。
    从一品三鼎国运。
    正一品十鼎国运。
    年俸方面也有所变化,正二品及以下不变,从一品涨到一千万石。
    正一品为一亿石。
    文官降低品阶,武將、勛贵、宗室等等当然也都在跟著降低品级,不降待遇。
    武將、宗室变化不大,只是按照实力享受相等的待遇。
    勛贵方面,增加子爵。
    凡是实力不足者,所有勛贵,一律降低一大等爵位。
    国公降一等侯爵,一等侯爵降一等伯爵,一等伯爵降一等子爵,以此类推。
    这一年剩下的时间,大乾朝廷颇为热闹,到处的变化。
    毕竟改制可真不是简单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
    直到洪武四百年的年末,一切才平静下来十二月二十二日,照常的大朝会。
    如今大乾绝大部分的信息,皆整合、宣扬了出来。
    至这一年十二月,大乾疆域为两道、一百八十州之地。
    有百姓二百八十八亿五千三百一十九万八千六百七十四人。
    有田地五千一百九十三亿五千七百六十万亩。
    税收一千零三十八亿七千一百五十一万两银子,藩属国每年上贡约四十八亿两银子。
    李百长一条条的、將很多能公之於眾的大乾信息都宣扬了出来。
    数千名官员,绝大部分都能感受到一种振奋。
    因为大乾正在肉眼可见的越发强大。
    高坐龙椅之上的明古,才是最清楚如今大乾所有情况信息的人。
    一条条数据,不断在他心中流淌。
    至洪武四百年,大乾东西、南北疆域纵横近二十万里,势力范围实控一百三十万里左右,虚控三百万里余。
    国运有199.55鼎左右。
    这其中,皇后、
    五e
    黄工杏武中使自德汉国蓝屠、郑忠、汤鼎和、邓愈德十一人,一共供应了十二鼎。
    还有军队扫荡四方所获的利益,大约有一千亿两银子。
    灵源矿共七处,每年能获得一千万五百斤灵源。
    少府净利润一千亿两银子左右。
    大乾一百八十州,每年本应消耗61.2鼎,因皇后,每年消耗51.2鼎。
    文官集团,不算正二品之上。
    共计三百四十六万两千三百六十人左右,需消耗1980万石,19.8鼎国运,年俸需三十五亿石左右。
    正二品和从一品,需要消耗16鼎国运,年俸6000石左右。
    文官共计约国运35.8鼎,年俸35.6亿石。
    武將集团。
    共计五大军团,还有四个军团正在建立中完成后,不算军团长、副將,预计每年將消耗国运共145.368万石,军餉22.5
    亿石,日常伙食消耗需9.7亿石。
    另有八十个主战军,不算主將,每年共消耗国运72.4万石,军餉11亿石,日常伙食消耗需2.93亿石。
    地方兵,每年共消耗国运190.8万石,军餉8.8亿石,日常伙食消耗需3.1亿石军团共四十位副將,主战军共八十位主將,除了两个从一品、六个正二品之外,其余皆是从二品、正三品。
    共消耗国运990万石,年俸9600万石。
    共计约国运13.98568鼎国运,年俸43.26亿石,日常伙食消耗15.73亿石。
    勛贵集团,不算国公。
    因为二十一位老將,都被封印。
    所以侯一层次的勛贵所耗大减,同样也正是因为他们被封印,武將官位从一品、正二品这两个品级加起来还不到十个。
    不过因为整体的扩张,所以大乾如今勛贵两千五百余家。
    侯爵以下每年的国运消耗还需要4鼎左右,年俸需1.2亿石。
    侯爵这个层次,文武加起来,一共需要16.15鼎,年俸需3500万石。
    共计约16.15鼎,年俸需1.55亿石。
    宗室集团。
    亲王全部被封印,所耗也是大降。
    每年国运消耗约6鼎左右,年俸10亿石督天卫国运160万石、年俸3亿石。
    內厂国运125万石,年俸1.5石。
    两司国运各127万石,年俸各2亿石左右。
    国子监下,人数达到了二百万人左右,16668石。
    共计国运5.407鼎左右,年俸8.5亿石。
    最后,便是皇后、刘书温,徐到、常玉等九位武將。
    按照国公、丞相、大將军皆是正一品,明古將皇后之位提升到超一品,国运为30鼎,年俸2亿石。
    共计230鼎国运,年俸12亿石。
    全部合起来,以后每年应该消耗国运共:358.54鼎左右。
    年俸:126.54亿石左右。
    按照新的制度,这便是今年全部的消耗。
    这还是明古削了地方军三分之一数量,以及停了被封印之亲王、老將们的国运、年俸。
    显然,如今的大乾臣子,尤其是仙神之境的数量,有些过於穷兵武了。
    导致如今的大乾每年诞生的国运,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庞大的国运支出。
    但一百多年內,大乾的这些仙神之境,都不会有国运加持,他们要还债。
    加上接下来大乾的仙神之境数量增加,会大幅度减慢。
    以及大乾迅速扩张。
    所以,明古並不担心国运不够。
    就比如今年,皇后等人皆不使用国运加持,所以还剩下了69鼎国运左右。
    改制之后,那些文武顶层官员,都有了足够的国运,不用明古再每年给他们。
    明古自己也没有使用国运的想法,因此他將这69鼎左右的国运,全部积蓄了下来。
    他打定了主意,从这一年起,除去必要的消耗之外,大乾要儘快积蓄起万鼎国运。
    那时,大乾方才算是成为了真正的仙神之朝。
    改制之后,从洪武四百零一年开始,大乾仿佛是甩脱了所有的负担,轻装上阵。
    在明古的意志下,一心扩张、发展。
    內政方面,在內阁的主持下,大乾不断的向周围扩张,一个又一个州被建立起来。
    从內部到边境的移民,几乎时刻都在进行,从未停止。
    军事方面,几大军团为主,在前开路,大略扫荡,同时寻找舆图上那些人族运朝和妖人国。
    主战军为辅,在后地毯式的查漏补缺,要將大乾势力范围內全部探查一遍。
    热火朝天、勃勃生机的景象,出现在大乾各地。
    洪武四百三十三年六月,老一辈中、除却被封印之外,唯一还没有突破的李百长,终於突破了。
    大乾第二位亚圣之境出现。
    明古升其为正一品的丞相,一等侯爵暂未提升到国公,等一段时间再说。
    此时的大乾,发展到了二百一十一州,人口三百三十亿左右,每年的国运达到了二百一十四鼎左右。
    九大军团,已经全部组建完成,正在一点点的向外探去,且不断变强。
    洪武四百四十五年,炼器司尚书胡元澄炼製出了五十万里的通信法器。
    明古喜,赏之三鼎国运。
    洪武四百七十九年,炼器司再出好消息。
    炼製出了王兵层次的战船,一船可容纳万人,增强五成血气。
    这对於大乾海军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这更是神兵层次战船的基础,
    神兵层次的战船,就將不再局限於水域中,可飞天遁地。
    到那时,不仅仅是海军,陆军也可以使用。
    明古又再次大赏了炼器司。
    也是在这一年,明古的三大神通第四层,终於入门了。
    武道境界:初神、初仙(11261鼎之力)
    功法:天乾经第六层(254年/4000)
    武道神通:天乾拳第四层(小成:0年/800年)追星逐月第四层(小成:0
    年/800年)明神双瞳第四层(小成:0年/800年)
    兵道:85点【第五境】(第五境巔峰:277年/1200年)一一113倍之力兵器法宝:天乾斧(中等神兵:370年/10000年)帝王冕服(初等神兵:449
    年/790年)大乾国璽(初等法宝:449年/1185年)
    这是明古如今的实力。
    最大的变化,便是兵道正式步入了第五境。
    然后是三大神通第四层入门,这代表著他的三大神通,真正步入了仙神大神通的层次。
    天乾拳第四层入门,可以增强明古三成的出手威力。
    追星逐月第四层入门,一息十万里。
    明神双瞳第四层入门,其它功能皆是大增,也能让明古看到百万里之外的景象。
    这三大神通第四层入门,对他的战力提升,显而易见。
    洪武五百年。
    大乾成立了第三道,共计二百七十五州。
    共计四百三十亿人口,耕地面积达到七千七百四十亿亩。
    每年国运二百六十三鼎左右,积蓄国运达到了九千八百九十鼎,距离万鼎已然不远。
    洪武五百零二年四月。
    大乾的国运,正式达到万鼎。
    “轰~!”
    这一天,乾京城上空那无形的大乾国运,发出了轰鸣声。
    仙神之下无法看到,但仙神之境却能看到,宛若化虚为实,一汪宛若金色海洋的国运,直径有万丈左右,浮现在万里高空上。
    它散发出一层淡淡的金光,笼罩著整个大乾疆域这层金光还犹如阳光,照耀在每一个大乾百姓的身上,让他们有一丝温暖的感觉。
    国运海洋最深处,还有一把国运形成的数十丈高龙椅,一道有些模糊的十数丈伟岸身影坐於其上,俯视整个大乾。
    明古、朱秀英、两位丞相、在京的三位大將军,纷纷露出笑容的看著这种变化。
    从今天起,大乾才算是真正的神朝、仙朝。
    明古细细感受著国运照耀而下的金光,以及更深处的变化。
    不一会,便弄清楚了。
    眉宇间勾起笑意,皆是好事。
    首先是这国运金光,正如仙神之朝的记载,它照耀著每一个大乾百姓。
    每年可以让所有的大乾百姓,都有加持一毫国运的效果。
    一斤等於十两,一两等於十钱,一钱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毫。
    (第一章,晚上还有第二章,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