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新君
作品:《红楼:我是贾璉》 第610章 新君
“取金箭令来!”承辉帝靠著发话,似乎力气不足了。裘世安早有准备,双手捧著。
承辉帝道:“不器,持令接管九门以及京营各镇,国丧期间,京城安危,交给你了!”
贾璉擦开眼泪,跪下接令:“臣领命!臣告退!”手持箭令的贾璉后退至大殿门口,
这才转身离开。
院子內李元和李亨都看见了贾璉离开,不敢上前说话,贾璉也没看他们,径直而去。
哭泣声一片之中,承辉帝面带微笑,用最后一点力气朗声道:“尔等不必悲戚,朕成就盛世,无愧於先祖。朕之后事,一切从简,孝期三月即可,切记不可耽误民生。民为邦本,民心即天意,民意即天命,后人切记!
1,
说完闭上眼晴,御医上前號脉,微微摇头,大殿內哭作一团。
人非草木,敦能无情,承辉帝对別人如何不管,对贾璉真是恩高义厚。
莫约一刻前后,林如海起身,擦乾眼泪,走到周皇后跟前行礼,大声道:“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节哀,扶持新君上位。”
周皇后摆摆手;“哀家没有心情,皇上遗瞩,林阁老主持照办便是!”
方颂站出道:“不可,陛下固然有遗瞩,依旧需皇后坐镇,扶持新君堂堂正正的上位,以免遭天下猜疑。”
其他阁臣附和道:“方相所言极是!”
宫內如何,贾璉不得而知,只是带了数个內侍隨行传信,在家將的簇拥下抵达九门镇守,亮出金箭令后,接管九门。
贾璉的第一道命令,九门封禁,无令不可通行。隨即传令神机镇上街,负责巡逻以及告示各方,並守备外城各门了,以及火车站。
待神机营出动並就位后,贾璉这才交代一番,令一內侍在护卫下回宫报信。做完这些,贾璉调一营神机镇,护送至火车站,隨后乘车往通州。
通州大营,贾璉亮出金箭令,守门的士兵见后没有立刻放行,而是派人回去通报。
通州镇守备闻讯后,並没有第一时间接令,而是亲率一干部下出来,隔著营门问话:“请问贾公,为何没有兵部將令,根据最新的条令,通州大营之兵,需见兵部调令方可从命!”
手持金箭令的贾璉示意隨从让开,策马挺身上前,高举金箭令:“看清楚了,此乃陛下所赐金箭令,见令如见君。武统制要抗旨么?”
武统制抱手致歉:“没有兵部调令,通州镇不能从命,抱歉了,贾公!”
贾璉看著营內,淡淡道:“诸將听令,通州镇统制武寻抗旨不尊,形同谋反,还不快快与我拿下,难不成尔等欲附逆耶?”
统制武寻闻声惊慌失措,回头看看眾属下,无人上前,这才稍稍心安,再转头对贾璉道:“贾公不好乱讲,卑职————。”
话还没说完,身后一干將佐猛扑上前,按住正负统制二人,以及正负协统四人,附近的士兵非但没有制止,反而把枪口对准了六人所带的隨从。
出手的军官以一个標统为首,余下的都是管带、队官一级,他们人多势眾,没一会就给一干通州镇的主官都拿下了。
营门打开后,贾璉堂而皇之的策马入內,看看一干被按在地上的主官们,贾璉翻身下马,上前低头看著他们道:“谁给你们抗拒金箭圣命的胆子,交代清楚,贾某亲自上奏,
饶尔等家人的性命。”
眾人低头不语,贾璉也不著急,交代道:“把人押下去分开关好,给他们准备纸笔,
让他们写交代材料。”
一干军官轰然应诺,不少人纷纷喊;“是,教官!”教官这个称呼,暴露了通州镇最大的底子。
通州镇作为京营主力镇,標统(团)以下军官,都是皇家军校毕业。即便不是正经的毕业生,也需要去进修一年以上,才有资格在军中为官。
处理好通州镇的事情,贾璉继续出发,直奔南苑大营。
这次没那么麻烦了,贾璉一亮箭令,里头的统制为首的军官,立刻开门迎接,表示完全接受將令。
贾璉交代下去,无贾璉的將令,南苑大营不可调动一兵一卒。
西山大营这边也有点麻烦,不过情况要好的多了,贾璉被挡在营门外时,西山镇统制也提出要兵部的调令,贾璉还没说话呢,身后的一干將土就扑上去了,直接给统制以及其亲信全部拿下,打开营门了,迎接贾璉入內。
这一段下来,贾璉真是暗暗苦笑,原本是给自己准备的退路,现在提前用上了,好在自己带著金箭令,动手的军官也都是皇家军校的毕业生,所以问题不大,不会有人怀疑贾璉能调动这些军校毕业生。
控制了局面后,贾璉照例宣布了情况,並发布將令,全镇不可擅离,需待新皇帝詔命或金箭令,方可服从调动。
处置完京营三大镇的事情后,贾璉调转回头,至城门外出示金箭令,守门神机镇军官立刻开门放行。其实就是贾连刷脸进城。
进城后一路畅通无阻,回到宫门外,贾璉顺利进宫,此处早有內侍等候,见了贾璉立刻上前行礼。
贾璉儘管不熟,还是认出他是李元身边的內侍,回礼之后很客气的问:“宫內情况如何?”
內侍答:“一切顺利,二殿下在皇后坐镇,阁臣拥护之下,顺利登基,就等贾大人回来通报城外情况。”
贾璉谢过之后道:“劳驾公公带路!贾某好向陛下復命。”
內侍不敢怠慢,微微勾著身子,在前面领路,贾璉一个人跟著往里走,至正大光明殿,李元高坐大殿之上,內阁诸公,六部、督察院、大理寺、鸿臚寺等主要部门的主官,
以及宗人府、一干外戚,各路勛贵都在现场,所有人安静的肃立,参与到李元登基走流程的仪式之中。李元身后的珠帘后,还有周皇后坐著。
看此刻的阵势,李元登基的流程已经走完了,正在听取內阁关於国丧的若干工作安排。
贾璉的到来,打断了正在说话的礼部尚书,李元看见贾璉也是眼晴一亮,在宫內虽然一直很平静,很顺利,但是迟迟不敢放心。因为城外有三个镇的京营主力,作为拱卫京城安定的主力。不確定三镇被控制,这皇位就不算坐稳了。至於城內的三支武装,九门镇守確实重要,各门守军並非精锐,不足为俱。李元得到的初步回报,神机镇控制九门,並完成了对御马监的监视。
此前可以確定的是城內完全被控制了,没啥太大的问题。现在看见贾璉回来了,知道城外的军队也被控制了。
贾璉大步上前,穿过群臣后,双手捧著金箭令上呈交令。
李元摆手道:“先皇之命,丧期未过,贾公不必交令,京城安危,还需贾公出力。”
贾璉大声回答:“多谢陛下信任,此令依例当交,若陛下有旨意,可命任何一个臣子持令而行,並非唯臣一人。”
一番话说完,非但李元暗暗轻鬆,大殿內的群臣也都跟著鬆了一口气。这可不是闹著玩的东西,它真的能调动军队的。
金箭令留在外面,谁知道会不会有意外发生呢?收回金箭令,新君李元安心了,大臣们也安心了,贾璉也安心了,总捧著这玩意不是个事。
实际上这玩意对於贾璉而言,意义不大。真要造反,没有金箭令,照样能调动军队。
別的不敢保证,神机镇肯定是能调动了,上面的统制或许不听,管带一下的军官,肯定是唯命是从,士兵就更不用说了。
“如此,朕便依例行事!”李元赶紧就著台阶下来,示意身边內侍接过金箭令,这玩意放在外面,睡觉都睡不安稳。
交令之后的贾璉,如实將此行的一举一动奏报清楚,毕竟走哪都带著內侍监督,不说皇帝也知道。
贾璉匯报结束后,珠帘后的周皇后突然咳嗽一声,眾人安静看去,周皇后嗓音沙哑道:“先帝深信不器,委以镇守京师重任,如今丧期未过,京城安危,有赖贾卿,望贾卿不负先帝信重,再辛苦一阵。”
李元顿时恍然大悟,赶紧道:“母后所言极是,爱卿还需再辛苦一阵。”
贾璉赶紧抱手回话:“微臣定当竭尽全力,確保京城万无一失。何时圣意至,何时微臣交令。只是微臣不过一人,难以面面俱到,还请陛下派员相助,以免微臣顾此失彼。”
当著群臣的面,贾璉说这番话,就是在给一个保证,给一个態度。
现在是个非常敏感的时刻,安全感还不强的李元,那真是谁都不敢全信。贾璉必须让他放心,否则难免无事生非了。
“贾卿所言极是!”不自觉的,李元称呼又变了,或者说他觉得位子又稳当了一些。
隨后,李元陆续做出了一些安排,点了几个臣子的名字,让他们配合贾璉,控制京城的安全。
贾璉再次告辞出来,身后多了几个新任命的武將,都是昔日的勛贵,只不过名声不显,地位不高而已。
这些勛贵拿著圣旨,出城后接管京营三镇,贾璉则前往九门镇守坐镇,等候皇帝的下一步命令。
新君登基,自有一套流程,这就不是贾璉该操心的事情了。
实际上在九门镇守的贾璉,也不怎么管事,无非就是坐在正堂上,一本书,一杯茶,
不紧不慢的,如此就如一根定海神针。
外城封禁三日后,全城素,外城洞开,內阁发布告示,新君登基,改元正乾。当今有感於先帝之仁,秉承先帝遗志,新君不敢耽误京城民生,特开城禁,恢復民生。国丧期间,民间禁止娱乐,余者不禁。
总而言之,李元没那么多讲究,也知道是不是受了贾链的影响。
礼部方面倒是强调了一套一套的,李元没听他们废话,坚持一切从简,高举承辉帝留下的遗嘱大旗。
內阁方面非常的配合,李元非常顺利的坐上皇帝的位子,至於李亨这个竞爭对手,则直接回家呆著,无旨意不得出门。
承辉帝最信任的人是裘世安,向李元身边的內侍交接了龙禁尉大权之后,裘世安整日呆在灵堂,並向李元表示,要给承辉帝殉葬。
交代完一切之后,裘世安在居所內饮而亡。
李元闻讯后,感其忠义,葬其於先帝陵寢之侧,以全其意。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登基之后的李元,短期內却没有任何动作,除了安排一些將令,接管京营、御马监、九门镇守的兵权之外,其他的动作一概没有。至於贾璉,七七四十九天之內,一直坐镇九门镇守,每日就是在大堂上喝茶看书。
按照承辉帝遗瞩,国丧一共四十九天,然后就恢復了正常,宣布结束。
此举的影响力,主要还在於民间,此后民间所谓的丧期,没人敢超过四十九天。孝期也没人敢再提所谓是三年,就三个月。
这一系列遗瞩,说实话贾璉才是最震惊的那个,从遗嘱中贾璉看到的东西最多。承辉帝可真不简单,他是真的在改变,
遵循先帝遗嘱的李元,不是说他没想法,而是承辉帝威望太高了,他想坐稳皇位,就必须乖乖的遵命,不敢有任何件逆。
李元就一个目的,顺利的度过前期,先坐稳皇位,然后再谈其他。
同样是因为承辉帝威望太高了,留下的遗瞩群臣无有不从者。所以,李元登基之后,
一切都非常的顺利。
四十九日丧期之后,贾璉入宫见,李元第一时间接见,贾璉参拜之后表示,申请外放。
李元激动的从龙椅上起来,拉著贾璉的手,语气诚恳道:“先生不在京城,朕心难安啊!”
这话看你怎么理解了,贾只好放弃请求外放,表示后续等著圣旨的安排。並请求孝期內在家读书,李元答应。
告退之后,贾璉回家休息,这段时间一直在九门镇守衙门呆著,面对家人们,恍如隔世。
三个月孝期之间,贾璉足不出户,安心在家呆著。每日就是陪著老婆孩子们。
孝期过后,贾璉不见圣旨下来,只好上奏一封,请求进宫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