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噁心人
作品:《红楼:我是贾璉》 第626章 噁心人
只能说贾璉没有白努力,也可以说明中后期儒学內部自身的分裂,营造出了一个不错的环境。
后人哀明而恶清,与此有关吧。清朝用屠刀扼杀了一个民族思想的自由。
思想一旦无法自由,认知就被限制在一个局限的范围內。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满清统治者罪莫大焉。
新一次內阁会议上,李元对於內阁的拖咨非常直接的表达了不满。
“实学入科举一事,內阁还是要快一些的,不能一直这么拖著。”
散会前,李元点了一句之后,起身离开。
眾阁臣表情凝重的恭送。
林如海作为首辅,內阁被批评了,无疑要承受最大的压力。
李清遭到林如海沉默的目光长时间注视,分管礼部的阁臣无疑压力也不小。
“我这便去一趟礼部!”李清硬著头皮也要答应下来,拖子决不好用了,否则首先倒霉的是自己。李清可不会为了同僚的利益伤及自身的前途。
內阁的压力来自何处,当然是各级官僚的利益使然,
科举是否公平的问题,不必赘述,各级官员有的是手段作弊,无非就是会不会被爆出来。
现阶段的科举利益链自上而下已经很成熟了,想要改变註定要伤及既得利益者。
所以,反对科举改革的不是內阁,而是从礼部到最底层的县令。
加入实学的內容后,很多事情就不保险了。因为这条利益链上的很多人,自身是不懂实学的。
林如海嘴上不说,回到办公室后,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皇帝是故意在折腾,或者是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与希望平稳的內阁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现任內阁在承辉帝时期,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持稳定。
林如海普级首辅之后,承辉帝已经没多少变革的动力了。皇帝凡事求稳,还能指望內阁求变么?
当內阁与皇帝之间发生矛盾,要么內阁改变,要么皇帝换人。
如何与一个锐意进取的皇帝相处,这是林如海这个首辅必须面对的答卷。
林如海第一时间想到了贾璉,与这个女婿之间的关係,几乎是在成为首辅的同时出现了变化。
一开始是贾璉刻意保持距离,后来是贾璉多次与內阁作对,发展到现在翁婿之间关係不那么和谐了。
毫无疑问,贾璉属於激进的变革派,並且整出了很多新样。承辉帝年间的各种新事物,多数是贾璉一手搞出来的。
从结果看很不错,但是因为利益分配出了问题,贾璉为首的这个团体,在林如海看来危机四伏。贾璉个人乃至贾家,隨时有倾覆的危险。
尤其是在新君登基之后,林如海內心是非常担心贾璉,但凡新君李元表现出哪怕一丁点对贾璉的不满,他都会遭到最凶残最猛烈的围攻。
现实让林如海大跌眼镜,贾璉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稳健,非常丝滑的成为了新君李元倚重的大臣。
並且李元还要藉助贾璉的实学理论,对现有的科举制度发起衝击。
下值之前,林如海派人去通知贾璉,下值后去林府一趟。
贾璉接到通知时並不意外,如果林如海到这个时候还不主动联繫自己,他就不够格坐在首辅的位子上,届时贾璉將带头倒林。
下值后的贾璉派人回家通知一声,自己带著隨从来到林府。
林如海已经先一步回到家里,管家亲自在门口等著,贾璉一到便被领进书房。
“你到底要做到何等程度?”林如海待贾璉落座后,迫不及待的发问。
贾璉笑著反问:“林相以为,当今朝局如何?”
林如海没想到他会如此反问,本能的思索了一番之后才答道:“总体而言,国家安定,朝廷內部基本稳定。”
对於贾璉称呼职务,林如海並没有太在意,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
“我的观点正好相反,无论內外,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贾璉很不客气的反驳林如海的观点林如海並未动怒,反而很冷静道:“愿闻其详!”
贾璉道:“先说外部,欧洲列强已经看到了工业革命的威力,各国陆续进入工业化。眼下欧洲正在进行一场养蛊似的战爭,必將大大的推动欧洲军事理论和科技的进步。如果我方一成不变,二十年后战爭结束,欧洲在军事方面不难赶上我国甚至超越。届时,有著丰富战爭经验的列强,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註定要与我国爭夺南洋周边的各国。到时候,只要一场战役的失败,先帝所有变法的成果都將付之东流。”
林如海听了面露凝重,还是反驳了一句:“言重了!我天朝决决大国,疆域广阔,即便丟失了海洋,也不至於危及根本。”
贾璉厉声道:“非也,一旦南洋有失,內部矛盾註定要集中爆发。届时朝廷內部党爭必將激烈,非此即彼。底层百姓无以为生揭竿而起,处处烽火。外敌趁机登陆可以想见,有史书为证,贾某並非危言耸听。实际上林相很清楚,先帝的新政並没有触及內部问题的根本,不过是浅尝即止。
先帝是通过对外扩张来缓解內部矛盾,这点非常的肯定。”
林如海被的哑口无言,周帝国內部的问头,他能不清楚么?就是因为太清楚了,所以才不敢去碰触。
“你以为有新君的支持,你的变法就能成功么?大错特错!一旦触及到根本利益,所有人都会联合起来,彻底的打倒你。到时候,包括先帝的变法成果在內,你个人的努力成果在內,都將被吞噬的乾乾净净。你没有了,贾家也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
急眼的林如海,调门突然拉高了许多,眼珠子也瞪圆了。
贾璉淡淡的笑了笑:“一群家中枯骨,在璉看来,即便是联合起来,也不过是乌合之眾,土鸡瓦狗尔。”
林如海听出了端倪,惊悚的站起,指著贾璉的手微微颤抖道:“你到底何意?”
贾璉端坐不动,稳如泰山道:“老泰山,您真当我这些年辛辛苦苦做那么多事情,就没有考虑过后果么?真有人想危及贾家安危,先死的一定是他和他们。老泰山在首辅位置上坐的太安逸了,
已经缺乏对现实情况的敏感。一味的求稳,这个也不敢做,那个也不敢做。当初老泰山在盐道御史的位子上,性格上的缺点就已经暴露无遗。恩师也是如此,两人首辅近三十年,盐道至今还是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只是换了一批人。这个天下的官员也是如此,除了换人之外,一切都没变化。”
这番话对於林如海而言,並没有太多的影响,反而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器,这世道一直如此,我年龄大了,能坐在首辅的位子上已经很知足了,就想著平平稳稳的做到陛下暗示我该退了,
我希望你能了解,说这些也是为了你好。”
贾璉同样当林如海说的话是放屁,笑著起身抱手:“道不同不相为谋!小婿告辞!”
出门前,林如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不送!”
贾璉匆匆而去,贾敏进入书房,看著林如海道:“自己人有什么不能好好说,非要弄的如此僵硬。”
林如海苦笑摇头:“夫人,我与不器,必须站在对立面,如此对他好,对我也好,將来无论谁栽了,总有另外一个人站著。”
贾敏瞬间明了,嘆息道:“一千多年了,一点都没变过。”
林如海道:“不提这些了,当今陛下也不是个省事的主,我这个首辅只能尽力稳定住局面,无论如何不能乱起来。”
贾璉回到家里,径直去了黛玉处,正在看书的黛玉放下手里的书,起身亲自伺候贾璉更衣。
“父亲还好吧,你们没吵起来吧?”黛玉还是最了解贾璉的那个。
“没吵,看似政见不同,实则是老泰山大人在两边下注。贾家林家,不能一起倒咯。陛下是个爱折腾,能折腾的主,以后的事情不好说。”
贾璉当然看出来林如海藏著的心思,对上黛玉时也明说了,並非安慰她。
生了孩子的黛玉,整个人变得丰了一些。对比过去骨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王家那边来信了,凤姐姐让我劝劝你,对王家网开一面吧。”饭桌上,黛玉低声劝了一句。
贾璉摇摇头:“不可,王家挣的钱太丧良心,我可不想同流合污,后世史书上留下骂名。”
黛玉没想到贾璉是这么一个想法,当时也愣住了,好一阵才道:“不至於吧?”
贾璉也没多解释,人是很难相信自己没见过的事情,即便是黛玉,半信半疑也很正常。
“回头你告诉凤儿,王家的事情少掺和。现在安南是王家的封地不假,朝廷收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我在,王家的封地就在,我若不在,王家多半也就不在了,更別想什么封地之类的好事。”
黛玉道:“你还是亲自去说吧,我说了怕她误会。”
贾璉点点头:“行,我亲自手书一封,告诫王家一番,最后做点努力吧。”
官做大了,贾璉对於孩子的关心也就没太多时间了,好在贾璉比较注意,早晨起来巧姐带著弟弟妹妹们过来请安时,贾璉仔细的与每个孩子都说了一番话,甚至还蹲下挨个抱了抱孩子们,让他们能感受到父亲的爱意。
贾璉上班之后一个小时,黛玉才懒洋洋的起来,口中不断的对紫鹃抱怨:“说的好听,好姐妹,好姐妹,昨晚上躲那么远作甚?”
紫鹃也不辩解,只是淡淡道:“嗓子都喊哑了,省两句吧,別伤著嗓子。”
“咬死了你!”
只能说,生了孩子就是不一样,奔放多了,以前都会往嘴里塞手帕。
內阁,李清早早起来,与林如海照面后,匯报在礼部那边的情况,
“眼下反对最激烈的是各省的提学、府、县,礼部方面也反对改的太过激进。我强行压制后,
他们同意先在乡试实行,时间还有几个月来得及。如此,各级学官不至於措手不及。”
林如海听了点点头:“让大家议一议,可以的话就这么提交御前。”
李清道:“没必要了,他们躲都来不及呢。”
沉默,沉默,沉默了好一会的林如海点头:“那便由你我署名上呈!”
李清从袖口里掏出准备好的条陈递过去,林如海接过仔细的看完,没有啥陷阱便提笔署名附议。
转呈御前后,李元看了很不满意的想,还是在拖!不过內阁应该尽力了。
“李相先回去吧,朕仔细想想。”就这么答应了,李元心有不甘,但又没啥好法子反击一下。
毕竟都到这个程度了,已经很难得了。
李清没想到皇帝还不满意,也没辩解便告退下来,回到內阁说明了情况,林如海一时也是忧心仲仲。
这位陛下都三十多了,怎么还如此的喜欢折腾?
李元让人传了贾璉,待贾璉来到后,拿出最新一款条陈给贾璉看了。
“朕这个皇帝当的没啥趣味,说的话內阁那边都过不去。”李元似乎在诉苦,又不像在诉苦。
贾璉飞快的看完后,淡淡道:“陛下可以先换一个吏部尚书,再换一个礼部尚书。看看群臣的反应再做决定!”
李元先是微微错愣,隨即又露出思索状,拿起条陈在手里摆了摆:“这个呢?还有恩科呢?”
“这个条陈可以先过嘛,恩科也应该开,毕竟是陛下对天下读书人施恩。只是大赦天下的事情,微臣以为大可不必。陛下可以特赦一些人,总要让大家看看,分出个先后高下来。”贾璉依旧极为淡定的建议,似乎此事与自己无关。
“朕还是不甘心!”李元非常直接的道明想法。
贾璉这次不能不给个明確的说法了,这皇帝还真是,这口气有点咽不下,毕竟是登基之后,推出的第一个举措。
“陛下可以提前擬殿试题目了,看看恩科进士们的实学功底,成绩好的可以直接六部观政,不及格的从进士,要求他们补上短板,安排考试及格了,再去六部观政,等候安排。”要说噁心人,
贾璉是很有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