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年前巡视
作品:《红楼:我是贾璉》 第637章 年前巡视
殿试的题目由皇帝出题,所以恩科的考生乃至於整个文官集团,都被李元打了个冷不防。
事后內阁大臣之间发生了激烈爭执,李清遭到眾人的强烈不满。认为他为了个人私利,配合皇帝搞事情。
李清大呼冤枉,自辩殿试题目素来都是皇帝出题,哪有礼部说话的份。
再说了,印试卷的事情不像以前了,皇帝不用礼部干活,太监系统就能找到印试卷的地方。
这么一说合情合理,眾人只好作罢。
別的不说,民间的报纸那么多,京城就十几份呢。以前是雕版印刷,现在都是铅活字,机器印刷。
报纸也从最初的邸报一个月出一份,进化到如今最慢也是一周一份,快的双日刊都有好几家。
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显而易见,提到印刷技术的进步,又离不开实学的运用和推广。
最熟悉的变化还是马车,以前內阁大臣们都坐轿子,如今都乘四轮马车。
轿夫这个行业,城內还是有的,但已经大不如前了。
改乘马车最主要的原因,居然是现在不缺骏马了。打通了西域之后,大量骏马被运回內地,西域骏马根本不是草原马能比的。
草原马的特点是耐力强,但个头矮小,看上去根本比不了西域大马。军方更看重的是西域马的衝刺能力。
所有的变化,似乎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生產出来的新式步枪,贾璉亲手打造的新式军队,击败了两千年以来北方的威胁。
现在的草原各部,又回到了能歌善舞的状態中。
实学真正带来的变化,还是体现在经济发展上,隨之而来是国家財政的好转。
这些都是能看的见摸的著的,是先帝留下的遗產。
新君李元通过恩科殿试的题目,清楚的告诉天下读书人,今后该朝著哪个方向使劲。
民间会不会闹,当然会,但没有用。读书人就是这么怂,清末取消科举也没见读书人闹出多大的事情来。
任何时代,批判的武器都无法与武器的批判来的更直观更见效。
又是一日上班日,工部衙门里的牛马们,无心工作,凑在一起议论近日最热门的话题,恩科殿试题目。
“《士林报》头版刊登了燕山老叟的文章,再论君子不器。暗讽所谓实学,
不可以道理计。”
“道是千变万化的,这国家那么多人,不能只有一种道吧?”
“对於市井百姓而言,所谓道真没有一斗小米来的要紧。”
“心学是道,实学就不是道了?前者玄而又玄,真的能达到人人皆可以为圣的目的么?”
“圣人也要吃饭的,吃饱了才能研究道。所以啊,研究世间方物的实学乃一切道的基础。”
工部的技术官僚多,所以在议论时,多少有点离经叛道的意思。有人认可,
自然有人反对。
“哈哈,你要拍马屁,还是去当著贾公的面拍。在这说他又听不见。”
“放你娘的屁,老子是真的认可实学。”
“哎哎,別动手啊!”
贾璉站在台阶上,看著院內正在上演的武行,两个官员被同僚们拉开,嘴上还互相问候对方直系女性亲属、
“打啊,继续打!”对著停下来的现场,贾璉似笑非笑的开口。
对峙的双方都缩著脖子低著头,没人敢与贾璉对峙,別看年龄上他们还大几岁。
“都围著干啥?没事干去把厕所扫了。”贾璉一声呵斥,眾人做鸟兽散。
工部的风气变化很大,注重实干成为了主流,这个主要是人事的变动造成的。贾璉对於偷奸耍滑之辈,那真是一点都不客气。
叫来两个侍郎,交代了一番之后,贾璉起身进宫,向皇帝辞行。
接下来有个长时间的巡视活动,年底之前赶回来。
“先生,皇家煤铁集团二期扩建工程的报告朕看了,建成后新增年產七万吨產能,应付日渐扩大的铁路修建的需求。股市募集的资金足够了,看来股市是好东西的。不像以前,想做点啥都要掏內帑。”
李元態度很是亲热,拉看贾璉坐下谈话,贾璉见状扮演一个合格的听眾。
“朕有个想法,皇亲国戚们多数没啥出息,朕也不能不管,是不是给他们找个营生乾乾?”
这个问题,贾璉没法不回答,但还是选择了反问:“陛下为何不先听听他们的要求呢?”
李元连连冷笑道:“他们要的可多了,要央行的重要职务,还要皇家蔬菜(冬菜)基地,偷了玻璃厂的技术,造不出合格的玻璃,惦记著直接拿下玻璃广。不算央行,单说蔬菜基地和玻璃厂,每年给朕的內帑带回来三百万两的进项。都依著他们,哪有个满足的时候?先生可能不知道,他们还盯上的南洋粮食销售的渠道。如今京城粮价稳定,全靠南洋粮食输入所致。交给他们,百姓得饿肚子。”
贾璉想了想道:“有能力的用还是要用,实在是没能力的,专门弄个衙门养著吧。平时不用他们做事,逢年过节的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皇帝也不好当的,一干皇亲国戚,只要不谋反,还不能苛待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贾璉也是皇亲国戚。只不过是承辉帝时期的。
当然贾也不需要这个身份。
李元嘆息道:“也只能如此了,朕擬弄个皇家政策研究所,没用的人都丟进去吃閒饭,养著他们就是。贾家二房那个宝玉,最近与北静王走挺近,两人张罗著弄个大戏园子,倒是个会享受的。”
“昔日先帝给北静王月俸五万元,一年六十万元,省著点够用的。开戏园子,只要正主不露面,倒也无伤大雅。”
贾璉不明白李元的意思,所以比较隱晦。
李元淡淡道:“戏园子总归是贱业,就怕有人说朕苛待开国勛贵之后。”
贾璉听懂了,呵呵一笑道:“这些王爷每年的俸禄都是有帐目的,他们要瞎折腾,怎么都算不到陛下头上。至於宝玉嘛,臣会问他。”
李元这才展顏笑道:“朕是担心他胡闹,有损贾府顏面。”
確定没有大事,贾璉告辞出宫,明日一早要巡视各地铁路学校以及工程学院的建设情况。
原则上京官不得无故出京,所以要请皇帝批准。
回到贾府,贾璉见了王熙凤便问她:“年底事忙,家里一切可好?”
老夫老妻的,坐在一起说话的时候还真不多,王熙凤挺高兴的陪著坐下说话。
“老爷那边最近又纳了一房妾室,每日喝酒作乐,身子骨还算不错。老太太喜欢热闹,眼瞅著年底了,宝玉给张罗了一个戏班回来,这几日一直在搭戏台子。姑奶奶昨日回府了。”王熙凤与贾璉说起家里的事情,贾璉很有耐心的听她絮叨。
“宝玉现在如何?有一阵没听说他的消息了。”贾璉不动声色的问一句。
王熙凤笑道:“宝玉不愿意出仕,这不在家里帮忙处理外面的事务。方方面面的事情由他出面更方便一些。”
“听说他要建戏园子?”贾璉很直接的问起这个。
王熙凤道:“是有这回事,他也想做点事情,但是不知道做啥好,觉得弄个戏园子不错,我做嫂嫂的可不好拦著他。”
贾璉心道,你的笑容再真诚一点我就信了你的鬼话。好嘛,原来还有你的事情。
二房的少爷从事贱业,可以的。
“戏园子的事情停了,告诉他是我说的。別逼著我带人去封了戏园子。”贾璉冷冷的丟下一句话,眼神不善的看著王熙凤。
王熙凤有点害怕的低头躲开,她没拦著宝玉胡闹,原因也很简单。不就是想看二房出丑么。
“你啊,別总惦记著二房过去那点事情。今非昔比了,如今我的身份,一举一动都得顾忌贾府的顏面。二房住中院怎么了?老太太高兴就好,她还能活几年啊?东跨院那边说的话,你当耳边风即可。快六十的人了,还不知道修身养性。”
贾璉不紧不慢的告诫一番,王熙凤连忙点头,却不是很服气道:“二叔回京后,二房又支棱起来了。”
“家和万事兴,总归是一家人。別学我爹,他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货色,他嘴里能有啥好屁。”
交代王熙凤后,贾璉才算是鬆了一口气。这个年代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里的事情处理不好,闹的满城风雨非常丟人,影响声誉的。
一个人的名声如何,在这个时代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了,贾璉在官场的名声可谓毁誉掺半,在民间倒是基本都是好名声。
至於北静王嘛,以前他还小,现在虽然长大了,但早就没有勛贵的政治舞台了。
这里面呢,贾璉的功劳还不小呢。
说实话,贾璉就从没把北静王放在眼里,昔日手握重兵的东平王和西寧王都逼退了,他算个什么。
晚上睡在王熙凤处,得知贾璉要出门巡视,王熙凤自然要他带上几个体己人,免得外人照应不够周详。
其实就是怕贾璉在外面带回来几个人,好在贾璉的案底比较乾净,即便是尤氏姐妹,那也是从东府那边勾搭上的,算不得外面领回来的。
说到女人的事情,王熙凤还是很满意的,说起来贾璉这么大的官,如此显贵的出身,能有这么干净的底子,真是难能可贵。
三十如虎的年龄,躺下后自然比较主动,哼哼唧唧的一番亲热后,躺下休息时,王熙凤又说起贾府的事情。
“昨日蓉哥儿家的过来,还提起爷呢,说有日子爷没去东府做做,蓉哥儿总念叨。”
贾璉嗯了一声,心道,是贾蓉念叻么?不是秦可卿念叻?
哎,这破事,都怪贾蓉。
早晨起来,正在梳洗时,袭人过来问贾璉出门带哪个?
贾璉看看袭人生了姑娘后饱满许多的身段道:“你想跟著就跟著,不怕路上吃苦就行。先说好啊,这次身边最多带四个人。”
正经的情况下,如今的贾璉出远门身边至少要跟几十號人,多带几个丫鬟真不叫事情。
等贾璉出门时,袭人,鸳鸯、晴雯、司琪四个人在门口等著。
说起来她们的年龄在贾府內部没啥优势了,王熙凤也没少提加添几个小点的丫鬟,奈何贾璉不接受。
两辆四轮马车在数十骑马家丁的护送下,贾璉来到火车站,这边一趟专列整装待发。
铁路局的官员等在此处,见贾璉来到,一群人迎上前。
儘管贾璉不喜欢搞排场,此刻的火车站还是被护路队的士兵控制了。说到贾璉的安危,贾党一系的人马比贾璉都上心。
发现护路队土兵更换了后装的纸壳步枪,贾璉倒是知道这个事情的。新式步枪正式量產,財大气粗的铁路局率先列装了。
护路队的编制看著不大,实际上铁路沿线上那么多个点,总人数加起来也有六千。铁路还在继续延伸,未来护路队的规模还会壮大。
军械研究所最先进的步枪其实不是后装纸壳弹步枪,金属弹壳的步枪也研发出来了,这绝对是最高机密,目前没有装备量產,不是没钱而是没必要。贾璉要留著这个,將来一旦有外部战爭,要给对手一个惊喜的。
此番巡视的第一站是天津,登车后的贾璉暂时清閒下来,靠著车窗喝茶看书时,几个昔日的丫鬟都没閒著,身边隨时有人等著伺候。
这个年代所有享受,都是人堆出来的。
看著几个女人,贾璉脑子里浮现的是歷史上的一些事情。如果没有一战,没有白羽毛运动,很多事情的进程都会被大大延缓吧。
工业化现代化是强国的必然之路,隨著衍生的很多社会问题也是必然的。
隨著时间的推移,周帝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爆发是一种必然。
当代的人或许想不到这么远,但是贾璉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从地理位置看,周帝国陆地上的威胁不大,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海上。至於日韩,做炮灰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