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身段灵活的读书人

作品:《红楼:我是贾璉

    第639章 身段灵活的读书人
    技术进步也受木桶理论的影响,火炮的铸造不单单是某一项技术进步就能做到的。
    从贾璉的角度看问题,最合適的发射药倒是发现了,稳定剂没解决,所以不能用,暂时先用黑-药的终极版本栗色药顶-著。
    后装火炮的生產工艺,现在倒是能解决了,但钢材不行。也许研发出合適的钢材,现有的加工工艺又不够了。
    总之是差一点都不行,没法子,只好耐心的等著吧。只要肯投入,总有解决问题的一天。
    至於基础科学,以国人的聪明,只要全面推广实学,有个六十年三代人就能基本追上了。
    关键还要看朝廷的政策改变,这个时空是汉家天下,儘管受到了理学的束缚,思想上的开放比大清要强多了。
    回到馆驛的贾璉,接到了一份刚送达的报告,来自欧洲的军事考察团,通报了反法联盟失败之后,法军进军非洲並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亚歷山大港。后续法军继续向敘利亚进军,未能达到目的后退回埃及,奥斯曼帝国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进行了一次登陆作战,遭到法军反击后溃败。抵达奥斯曼不久的教导团,针对奥斯曼军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向奥斯曼帕夏提出了一系列军队建设的建议並得到了接纳。
    欧洲太远了,看报告发出的时间,应该是去年十一月份,不了解拿破崙战史的贾璉,无从知晓报告的时间后不久,拿破崙冒险回国,发动了雾月政变,解散了督政府,建立了执政府。拿破崙在这一年,实现了事实上的军事独裁,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欧洲战爭史。
    报告中还附上了一封易卜拉欣给贾璉的信,开头自然是一通各种吹捧和友谊,中间露出了狐狸尾巴。易卜拉欣虽然帮助帕夏达成了两国深度友好的合作协议,但是也因此引起了奥斯曼国內诸多贵族的嫉妒。新一轮的利益爭夺之后,迫於贵族们的压力,易卜拉欣並没有得到太多的利益。现在他非常担心兔死狗烹,希望能得到贾璉的支持。最后自然是画饼,表示如果能成为宰相,一定会如何报答,要啥都给。
    这天底下的国家都差不多,越往上斗爭越激烈。也就是中国歷史记载的比较详细,后人能借鑑的地方比较多。
    从陆续传回的报告看,奥斯曼这位新帕夏开启的也是一场变法,只不过一开始他的变法遭到了各种阻力,被迫做出了一些让步后,將精力集中在军事改革,期待於军事改革的成功后,再进行內部的其他改革。
    从歷史上看,改革是最难的,成功的可能性也很低。尤其是奥斯曼这类分封体制的国家。比如说现在的埃及,名义上属於奥斯曼帝国,实际上是马穆鲁克在统治,属於听调不听宣,等同於羈縻。
    被法军打的惨败之后,才想起来找奥斯曼帕夏帮忙。此前不求救,类似於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逼不得已了才求救。
    本来对於奥斯曼帝国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成功的击败法军,就能达到重新控制埃及的目的。奈何奥斯曼军队不是法军的对手。
    这次战败在贾璉看来是好事,没有这次战败,奥斯曼帕夏的军事改革决心未必能坚定下来。
    这份报告在海上漂了一年才送到,可见解决通讯问题之迫切。
    看完报告之后,贾璉確定了未来几年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必须要儘快解决有线电报的技术问题。无线电是不要想了,先解决有线的。
    想要搞出有线电报,有个问题就无法迴避,那就是电缆。现在最合適的材料就是铜,好在与南美的贸易渠道还在,必须加大引进铜锭的力度。
    在本子上记下这个事情后,贾璉在值班的袭人和晴雯的伺候下梳洗睡下。明天还要早起,下一站是济南,这里有一所工程学院要开学。
    下面的工程学院,在贾链的心目中定位是中专,京城的工程学院定位是大专,高级班是本科。
    通过工程学院的方式,一点一点的蚕食原有的科举体制,这是贾璉正在做的事情。
    这件事情很难,但必须要做。表面上看起来是两条线,取而代之才是贾璉的目的。
    恩科殿试的考试题目,贾璉真心认为李元乾的漂亮,后续的庶吉士考试,想必会很精彩吧。
    贾璉离开天津的这一天,李元再次召开了御前內阁会议。
    “今日的议题,恩科殿试考试成绩过於惨烈,暂停庶吉士考试,恩科进士且先学习一段时间,与明年会试的进士一起参加庶吉士的考试。想必诸公也明白了,朕在明年的会试后的殿试以及庶吉士的考试中,考题以策论加实学为核心。“
    对於李元提出的议题,內阁诸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恩科殿试之后,天下的官绅都知道了李元的心思。
    所有人都分析出了一个结果,新君李元对於理学作为官学的不满非常强烈。
    一心惦记著的做首辅的李清,此刻却没有丝毫想要表態的想法,即便是皇帝的视线落在脸上,他也选择了低头。
    一直高举心学大旗以旗手自居的李清,他反对理学是因为心学的影响大,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者才反对的。
    无论心学和力学多不对付,这两家学问的源头是一致的,都是二程的衣钵。
    实学是什么呢?贾璉提出的实学,【是披著儒学外衣的掺杂了多种学说的怪物。】
    以上的结论,不是李清提出的,而是《士林报》上一个佚名作者的结论,该结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放眼全国,实学影响最大的范围在沿海各省,內陆省份的主流“鸿儒”们,对於实学深恶痛绝,恨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快。
    当然也只能是想一想,连续两位皇帝的放纵和默认之下,实力不说羽翼丰满,至少拥护者很多。
    李元在恩科的殿试上直接考实学这个事情本身就已经是地震了,现在还要暂停恩科的庶吉士考试,等到明年会试后一起考。
    李清恨不得埋头於地下,免得被皇帝点名表態。
    其他人也都沉默不语,大家都认可实学並非儒学的观点,所以不敢冒著被天下文人喷的风险站出来支持李元的主张。
    对此李元早有准备了,他也知道贾璉的实学是借了儒学的皮,还是那种就借了四个字“格物致知”的皮。
    但怎么说呢,歷朝歷代的皇帝只要脑子没坏掉,哪个不是实用主义,哪个不是儒皮法骨?
    摆在面前的事实,实学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从经济上巩固了皇权,暂时没有发现实学会威胁到皇权时,你是皇帝怎么选?
    感受到了皇帝的迫不及待,再看看同僚们们的埋首不语,作为首辅的林如海不得不站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实学的推进,宜缓不宜急。”林如海硬著头皮起来劝一句。
    李元听了微微一笑道:“林卿所言差矣,朕以为不是急了,而是太缓。父皇因为身体不好,所以耽误了几年。朕秉承父皇遗志,登基以来首先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情,一者严抓吏治,惩治贪腐,二者推进实学大兴。你们怕背骂名,朕不怕。”
    谁都没想到李元的態度如此坚决,这个时候再怎么不情愿,林如海也要站在前面。
    “按照惯例,此事应由內阁倡议,陛下覆核。”林如海站出来讲话了,所谓的惯例,自然是承辉帝留下了。
    骂名怎么可能由皇帝来背呢,儘管李元说不在平了,林如海可不敢答应。
    有人认可不能让皇帝背骂名,也有人不愿意背骂名。
    出人预料的是方颂站出来说话:“陛下,臣乞骸骨。”
    作为承辉帝的忠犬,负责咬人的方颂,在官员中间的名声不好是肯定的。
    方颂寧愿背著酷吏的名声退休,也不愿意背著支持实学的名声继续做阁臣。更深层次原因,方颂看不到成为首辅的希望,不如混个好名声、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方颂是个传统的读书人,他身上完美的体现了读书人的软弱性。
    本以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绝对不会是方颂,没想到出了意外。
    李元稍稍错愕之际,第二个站出来的是潘季驯:“陛下,微臣年迈,请乞骸骨。”
    剩下的李清和岳齐互相看看,李清先站出来:“陛下,臣以为林相所言极是,既然有惯例,那便依例行事。”
    岳齐也跟著站出来:“微臣也是这个意思。”
    无论谁都可以请乞骸骨,唯独岳齐不能,因为他代表的是武將集团作为阁臣的唯一。
    无论如何也是要钉死在內阁大臣的位子上,否则他以乞骸骨的方式请辞了,武將还能不能进內阁,那就不好说了。
    至於李清嘛,很简单,他要做首辅,这是执念。为了这个执念,骂名就骂名吧。再说了,实学都进乡试了,再坚持也没太大的意义。
    潘季驯是真的老了干不动了。
    “方卿、潘卿,请辞,朕不准。”李元当然不能立刻就接受这两人的辞职,无论如何,也要等明年任期满了。
    在李元的强力推动下,內阁出了一份公文,確定了今年恩科的庶吉士考试暂停,明年的会试之后,两届进士一起考。
    確定了此事后,会议结束。但是岳齐却没有立刻走人,而是再上了一份奏摺,还是关於军事改革的。
    这次的报告,岳齐充分考虑了经费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各省的经济情况,编制大小不同的镇,分別为甲乙丙三个级別。
    李元没有立刻表態,而是表示看完再说。
    对於岳齐孜孜不倦的要高军改的態度,李元判断是他担心內阁位置不稳的缘故。
    主要原因还是皇家海军直属皇帝的方案出台后,兵部丟了一块肉,岳齐的威信遭到重创。
    军队之中钱最多的一直都是海军,经费多了油水多,兵部丟了这一块肥肉后,上上下下都非常的不满。
    水师衙门改成海军衙门,彻底的成为了新旧勛贵的地盘,尤其是南洋舰队,在海军內部的实力强大,基本压制了旧勛贵的声势。
    最近关於海军大臣的人选问题,新旧勛贵內部的斗爭非常激烈。奈何南洋之外的其他海军,实在拿不出手。
    李元迟迟没有表態,因为他此前没有確定是否坐稳了皇位。
    现在通过一系列事件后,李元认识到皇位稳固了,在朝廷里態度变得渐渐的强势。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岳齐,必须做出点態度了,强化一下他在军方的领导地位。
    这次军改方案,一旦通过了,肯定要拨款,別管改的如何,一大笔款子下来,上下都能沾好处。
    李元回到宫里,很认真的看了岳齐的军改方案,看完后没有批覆,而是让人誉抄一份,快速送到贾璉处,问问他的看法。
    在李元看来,军改是必须的。旧式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被证明基本烂掉了,否则也不会有郧阳、济寧之乱,更別提草原之乱。
    过去那种兵为將有的模式,在李元看来绝对不能接受。父皇没有著急去改,就是留给自己来改的,並藉此立威。
    但怎么说呢,上次岳齐的方案,给李元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还好没通过,不然就是一个巨大的財政坑。
    贾璉这边收到新版军改方案时,人已经到了济南,並且视察了工程学院。已经开学並招募了一期生的济南工程学院,招生情况不算顺利,非常艰难的招募了一百多人。最近出了新情况,就是山东学子们,通过提学大人的关係,提出开一个举人实学培训班的要求。
    对此,校方还没来得及决定呢,贾璉就到了济南。
    很明显,事情的起因是恩科的考试,济南离得近,消息来的快,得知殿试內容全是实学时,举人们固然义愤填膺,集体去提学大人那里闹了一阵,得知无法改变后,立刻做出了灵活的调整,这才有了实学培训班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