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打开心扉

作品:《大导演从80末开始

    同时郑老师的话也触动了沈院长,从大的方面来讲,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家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更不能节外生枝,给国家添乱。
    从小的方面来讲,赵坤已经进入了欧洲主流电影节的视线,就如同当年凯子哥的《黄土地》获得瑞士洛加诺电影节的银豹奖之后,他执导的《孩子王》立刻引来了柏林和坎城的关注,力邀参展。虽说后来《孩子王》在坎城鎩羽而归,甚至还被嘲讽的不轻,但依旧不影响柏林在第二年邀请他出任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
    虽然这次赵坤入围的是短片,但赵坤仅仅才二十出头,势必会引来更高的关注,甚至不排除主办方为了鼓励年轻人,给他颁一个奖。
    如此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难道就眼睁睁地把他放跑?
    沈院长沉吟了良久,才开口道:“这样,你再劝劝赵坤,年轻人嘛,难免好高騖远,需要正確的引导。如果还是说不通的话……”
    沈院长看了一眼手里的剧本,闪过一丝无奈之色,“等我看完剧本再说吧。”
    郑老师一听有门,心中不由一阵窃喜,忙站起身来道:“老师,给您添麻烦了。”
    从院长到老师,郑老师明显是在打感情牌:您是我老师,我的学生就是您徒孙,一门传承,大家都是自己人。
    至於劝嘛,再说了。
    赵坤这小子以前不声不响的,现在虽然性格变化很大,但越是这种人脾气越犟,还是等年后见了面再说。
    ……
    《穆稜河畔》的主要角色就俩,高启盛和高晓晨。王志闻演高启盛,那高晓晨呢?
    赵坤想到上回在涮肉小馆遇到的表演系87班的张小童和刘民,但很快又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两个人。
    虽说两人面相挺嫩,出演一个高中生毫无违和感,但张小童的面相看起来过於忠厚老实,而刘民一看就是一个奶油小生,两人都缺少高晓晨那种桀驁不驯的攻击性。
    正当赵坤在头疼高晓晨的演员人选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
    他以为是王志闻打来的,接起电话便道:“喂,志文哥……”
    但听筒里却传来一个声音:“喂,是赵坤吗?”
    赵坤这才意识到自己搞错了,连忙道:“对,我是赵坤,请问您是……”
    刚说了一半,他突然想起来这个听起来有点熟悉的声音是谁,马上道:“哎哟妈呀,秦奋吶,我说你怎么才打电话过来?”
    话筒里传来一阵长长的呼气声,对方似乎正在长出一口气,但语气依旧拘束道:“赵坤,对不起啊,前几天正好和文工团一起到矿区去慰问演出了,这不今天刚刚回来,所以才打电话给你。呃……赵坤,这一晃,咱俩好几年没见了。”
    “可不是嘛,自从你去当兵后咱俩就没再见过面。方便不,来我家,咱俩好好嘮嘮。”赵坤热情道。
    “你家我就不来了,等过年的时候,我再过来给赵矿长和郭处长拜年。那啥,赵坤,我就是想约你一下,就是你明天中午有空吗,我想请你吃个饭,好久没见了,那啥……呃,聚一聚。”
    听到秦奋磕磕巴巴的邀请,赵坤立刻爽快道:“没问题啊,你说地方,明天中午我一准到。”
    秦奋说了一个劳动路上饭店的名字,並且约好了时间明天中午十一点半。
    掛了电话之后,赵坤不由笑著摇了摇头。
    电话里秦奋让他很难和记忆里那个混不吝的儿时伙伴联繫起来。
    语气拘束,说话客气,曾经的赵叔、郭姨变成了赵矿长和郭处长,不贸然登门,吃饭提前预约……
    不过也正常,几年的军旅生涯,足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毕竟人总是要成长的。
    赵坤很理解秦奋的变化,只是內心或多或少有点遗憾吧。
    本来他打算年前去一趟省城尔滨,到尔滨话剧院找找合適的演员。记忆中尔滨话剧院实力蛮强的,后世走出了不少著名的演技派演员,比如《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悬崖》里的高科长,《二炮手》中的李大棒子,还有著名的和珅和大人、张毅等等,其中不少人他还合作过。
    不过刚刚通话时,秦奋的一句话提醒了他,都差点忘了,煤矿还有文工团呢。
    说起来鸡西煤矿的这个文工团源远流长,还是国家煤矿文工团的诞生地,就是后世靳东当团长的那个煤矿文工团。
    赵坤决定明天吃饭的时候找秦奋打听打听,最好是去看一看,看看有没有合適的演员,这样就不必千里迢迢跑省城尔滨了,这年头的交通,说起来实在感人。
    “叮铃铃……”
    电话再次响起,这次赵坤不敢贸然叫志文哥,不过他敢肯定电话大概率是打给自己的。因为平时赵矿长和郭处长都上班,工作时间要找他们,不会打家里的电话,都会打去单位。
    “喂!”
    “坤导,你好呀!”
    “陈虹女士,你也好呀!”
    “討厌,都把人家叫老了。”
    “那我该叫你什么呢?陈虹小妹妹!”
    “切!”
    “陈虹小姐,你好!”
    “哼,这才差不多。”
    好吧,这年头“小姐”还不是贬义的。
    陈虹接著道:“电话幸亏你接的,刚刚我还在想会不会是你父母接电话。”
    “不会,除了星期天休息,平时这个时候他们都在上班。”
    之前在京城的时候,赵坤和陈虹就通过bb机,联繫很频繁。但回了老家,京城买的bb机就成了摆设,这玩意儿根本没法漫游,於是就把家里的电话告知了对方。
    赵坤问道:“你这是在上海呢,还是回老家了?”
    “学校放假了,我今天早上才刚刚到家。”
    “怪不得,难怪今天才接到你的电话。”
    掐指一算,赵坤回家也有四五天了,按照以前的联繫频率,这次间隔的时间算很长了。
    “哎呀,要放假了人家事情多嘛,抱歉啊!”
    许是在上海待久了,陈虹偶尔也会露出一些上海女人的嗲味。
    “坤导,这几天在老家忙什么呢?”
    “没忙啥,就是到处看看,挑选一些合適的景儿。”
    “咦,你真的打算要拍《穆稜河畔》了?”陈虹惊讶道。
    赵坤也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的货色,在之前的通话中,为了显摆,他把自己创作的剧本和內容都跟陈虹聊过。
    八十年代是个文学鼎盛的年代,作为文艺女青年的陈虹哪里听得如此淒离、悲伤的故事,眼泪汪汪的同时,对坤导的才华又有了新的认识。
    “是啊!”
    “真的还是假的?”
    陈虹实在有点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我打算自己拍。”
    自己拍?
    嚯,那得多有钱啊!
    陈虹是个聪明的女人,人一旦太聪明了,就会想多。
    一个男人如果既有才华又有钱,那么其它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赵坤年轻,高大,还长的特別精神。
    陈虹那原本早已鬆动的心扉开始慢慢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