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火了

作品:《大导演从80末开始

    “哇哦,说得太棒了!”
    “哗哗哗……”
    在西方世界,尤其是老欧洲,那些媒体记者和爱好文艺的人都是天然的zuo派,就是后世俗称的“白zuo”,他们对赵坤用短片反映出来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刚刚那一番心灵鸡汤的灌输,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尤其是德国人最喜欢听演讲了,热情地鼓掌欢呼,让那位不怀好意的舰队街老炮不得不闭嘴。
    面对台下热情洋溢的观眾们,让赵坤情不自禁地想举起右手。
    台下的於大姐同样十分激动,长期往返於国內外,她太清楚某些老外对中国充满著各种各样的偏见,同时也不得不饱受歧视,但今天赵坤在面对非议时这有理有节的反击,尤其还受到广大观眾的支持,感觉特別扬眉吐气。
    其实刚刚当那位英国记者不怀好意地提问时,於大姐就神情凝重,深深地为赵坤捏一把汗,担心年纪轻轻的赵坤一旦陷入到对方的陷阱,不但会適得其反,就连个人前途说不定也要蒙上一层浓浓的阴影。
    好在这小伙子从容应对,有理有节,最后贏得了满堂喝彩,让於大姐激动之余也是长长地鬆了一口气。
    谢飞老师和姜闻同样在鼓掌,他们虽然听不懂赵坤和那位记者说了什么,但通过於大姐的翻译,了解了事情的全貌。
    作为一个成熟的二代,谢飞老师满是欣慰,而一向以聪明、冷静、客观自詡的姜闻一边鼓掌,一边在心里暗暗嘀咕:嗨,这小子还真特么鸡贼!
    当散场时,几位媒体记者和一些热情的观眾纷纷走过来和赵坤握手。
    “amazing,我想说,这真是一部精彩的短片,希望未来能再次看到你的作品!”
    “你会看到的。”
    “感谢你带来一部伟大的作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谢谢!”
    “so crazy……”
    赵坤一一跟他们握手,同时非常有礼貌地回答、道谢。
    扫了一眼一旁的於大姐和谢老师他们,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你说现场怎么就没有国內媒体呢?要是放在三十年后,自己刚刚的高光时刻,保准能够上热搜,一举成名了。
    “小赵,说的太好了。回去后我一定向领导匯报!”
    於大姐跑过来,没有跟他握手,而是用西方礼节拥抱了他一下。
    本来赵坤还略微有些尷尬,毕竟来这边时间久了,越来越融入到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但听到於大姐这番话,顿时眼睛一亮,什么三十年后的热搜,让领导知道才是王道,厂標、编制还会遥远吗?
    “说的好!”
    谢飞老师一如既往的面带微笑跟他握手,眼中充满了浓浓的欣赏。
    “坤儿,行啊!”
    姜闻则冲他挤眉弄眼了一番。
    一般来说,短片在电影节上掀不起多少波澜,但《黑洞》却是个明显的例外。这个还真的要感谢那位不怀好意的英国记者给了赵坤发挥的机会。
    虽然前年的《红高粱》斩获金熊,去年的《晚钟》荣获评委会大奖,让柏林掀起了一个小小的中国电影热,但大部分老外对中国人都怀有那种刻板的印象,比如拘谨、磕磕巴巴,纵然有像於大姐这种长袖善舞的,他们也会归类於是受了西方教育的结果。
    如今突然冒出来一个顛覆他们传统印象的年轻人,让他们感到十分新奇。
    新奇產生新闻。
    现场的媒体记者们对这位来自中国,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年轻人,没有任何拘束,如同西方人一般侃侃而谈都充满了兴趣,纷纷提问,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年轻的导演。
    有记者甚至还怀疑他是不是受过西方教育。
    “no,no,no,我是来自中国东北,那是一片美丽且资源丰富的土地,也是我们国家的工业基地,呃,相当於是德国的鲁尔区吧,用你们德国人的说法,我大概就是一个来自埃森的孩子……”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最早学习的是中国的水墨画,后来我又对西方的油画產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我特別希望考上中央美院,哦,这是中国最高等级的美术学院,相当於柏林艺术大学或者维也纳艺术学院这种级別的,那里曾经诞生了很多大师,但遗憾的是我没有考上……”
    咦?
    正当赵坤大谈特谈自己的成长经歷时,猛然发现周围居然一下子变的十分安静。
    他立马反应过来,连忙道:“你们知道绘画和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比如色彩、构图、美学等等。我毕业於京城电影学院,这是一所非常非常专业的电影学院,我不敢说全世界,但放眼整个亚洲都是一流的,顶尖的。张一谋导演、吴子牛导演都是我的师兄,还有这次入围主竞赛单元《本命年》的谢飞导演,这是我的老师……”
    为了缓解尷尬,赵坤將自己的母校大吹特吹了一番,顺便还介绍了一下现场的谢飞老师。
    谢飞老师虽然曾在死板鸭的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过堂吉訶德奖,但那个奖项说白了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奖,根本得不到什么关注,来到柏林妥妥的新人一枚。
    经过赵坤的介绍,现场的媒体记者才发现那位戴著眼镜的斯文中年男子竟然是入围主竞赛单元的长片导演。
    有眼尖的记者马上又发现站在导演身边的不正是《红高粱》的男主角吗?
    於是乎有几个挤不到赵坤跟前提问的记者瞬间把目標对准了谢飞老师和姜闻,幸好於大姐就在他们旁边,很自然地当起了翻译。
    当然媒体记者们的主要採访对象依旧是赵坤。
    ……
    第二天早上,赵坤、姜闻和谢飞老师正在楼下餐厅吃早饭的时候,就见於大姐和翻译周晓冬拿著一沓报纸快步走过来。
    以往於大姐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但今天却无法顾及,最后几步几乎小跑著衝过来,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道:“火了火了,小赵,你火了!”
    高翻译將自己手里的报纸递过来。
    “这上面写的啥呀?”
    因为是德文,赵坤压根就看不懂。
    周翻译连忙帮著翻译道:“这上面的標题是『三分半钟的短片《黑洞》惊艷亮相柏林』;还有这张,『赵坤导演,来自中国的神奇小子』;还有,还有这张,上面还登著你的照片呢……”
    赵坤对自己在报纸上的照片很感兴趣,连忙拿过来看了看,版面虽然不大,但依旧能看到自己帅气的模样,尤其面对一眾记者时的慷慨激昂,瞧著有点眼熟。
    不得不说抓拍这张照片的记者有点东西。
    拢共七八份报纸都刊登了昨天《黑洞》首映的消息,以及对他的採访內容。
    於大姐坐下喝了一杯水,让自己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復了一些,但依旧眉飞色舞道:“我来参加电影节十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一部短片能够引起这么多的关注。而且就算是前年《红高粱》首映,也没有如此轰动。小赵,你看看这么多的报导,说明媒体和观眾都认可你,你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