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杨广的惊慌

作品:《唐功(已改名:隋唐上将军)

    第91章 杨广的惊慌
    洛阳城外,一名隋朝士卒,骑马飞快奔跑著。
    等来到洛阳城外时,看守城门的士卒正准备阻拦,隨后就看到那名隋朝士卒高举通函,嘴里还高喊著八百里加急。
    见状,守城將士纷纷让路。
    不仅仅守城將士,进出洛阳的百姓,以及一辆辆马车上的大官权贵,也纷纷好奇的看向士族一眼,不明白又发生何事。
    洛阳紫微城,也就是隋朝的王宫之中,文武百官正在大殿內上朝。
    十年前,杨广下令迁都洛阳,便下令徵召七十万人造围墙,一百万人建城,比古时候秦国徵召七十万人,还要多出一百万。
    彼时宇文愷知道杨广喜欢奢靡享乐,更是下令,把紫薇城弄得穷极壮丽,不仅要超过以往所有朝代的都城,更要成为全天下最辉煌壮丽的宫殿。
    而这背后,是为了建造这座规模庞大的紫薇城,一百七十万民夫之中,死者近半。
    宫殿之中。
    杨广正坐在皇位上,头戴皇冠,听著大殿下的百官奏言。
    来护儿,李渊、崔君肃、虞世基、封德彝,裴蕴、宇文述、裴矩,段达、元文都、韦津、韦匡伯、卢楚、赵长文……
    百官之中,所有人看著大殿上的杨广,有人欢喜有人愁。
    杨广如今时时刻刻想要迁去江都,这对於关中郡望而言,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对於南方的官员,可就是一件喜事。
    一国之都背后,可代表著天下权利。
    “报!!!”
    突然大殿外,一名士卒火急火燎的跑到大殿內,看到这场景,文武百官纷纷各有表情,不过都很疑惑。
    都是隋朝官员,都很清楚今日这一个小小的士卒能来到大殿,背后定是不简单,若是放在平常时日,几乎任何奏呈都会落在虞世基那些官员手里,由虞世基亲自稟报杨广。
    而这一次,那士卒却能直接到来大殿。
    大殿上。
    杨广坐在皇位上,正摸著自己的美须,还想著日后江都自己的宫殿,里面的奇珍异宝,会不会比洛阳更多。
    看到一名士卒急匆匆的到来,杨广顿时皱起眉头,有些不满。
    现在看守宫卫的將领是谁来著?
    杨广已经决定,等下朝后,就让人把那將领带到自己面前。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报!陛下,太原八百里急报!將军潘长文战死,贼寇甄翟儿率领十余万大军正在攻打太原郡!贼寇声势浩大,衣甲兵器皆配,更有诸多大型攻城器械……”
    士卒气喘吁吁的跪在地上,当著文武百官的面,看向大殿上的杨广。
    “什么?”
    杨广听到士卒的话,两眼一震,瞬间惊慌失措的站起身,也顾不得抚摸自己的美须。
    潘长文死了?
    十余万大军在攻打太原郡!
    还有诸多攻城器械!
    “十余万贼寇兵马攻打太原?”
    “这可如何是好?太原郡乃是北边重镇,潘长文被杀,若是太原失守,贼寇便可南下!”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此刻听到士卒的稟报,也纷纷惊慌的彼此议论起来。
    “攻打太原!”
    崔君肃、虞世基、封德彝,裴蕴、宇文述等一眾隋朝大臣,此刻也好不到那里去,都明白太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有汾河直通关中,若是落入贼寇手里,长安、洛阳,都有危险。
    而听著百官的喧嚷声,最震惊的莫过於李渊。
    此刻李渊听到超过十万贼寇在攻打太原郡,脑海里除了想到太原对整个隋朝的影响,以及落入贼寇手里的后果外,还想起另一件事。
    一个与二郎、二儿媳有关係的校尉!
    他就在太原郡!
    並且此前那个年轻的校尉,还因为方才抵达晋阳,就下令固城、调粮,而被諫言!
    昔日李渊还暗暗可惜,以为那年轻的校尉,会被丟官降罪。
    而眼下得知十余万贼寇在攻打太原,李渊不由得在脑海里,想起那日,二儿媳的那番话。
    “爹,我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在蓨县李府时,我曾听到竇建德麾下谋士崔履行说过宛丘一事,当时在宛丘,那伏子厚便通过在城门观察,加之谢氏酒宴,便推断出有贼人要趁著谢氏酒宴而攻城,並且猜到其贼首,便是消失一年之久的卢明月!”
    李渊想起那日二儿媳说话的场景,想起二儿媳相信那叫伏子厚的年轻校尉,与自己说话时的模样。
    “伏子厚!”
    李渊终於正视起这个名字,终於体会到这少年校尉的不一样。
    李渊十分清楚,若是自己真要谋划大事,那么这个叫做伏子厚的少年,必將会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陛下,贼寇势眾,按照如今太原郡的兵马,恐难应对!臣请陛下下令,调集兵马於霍邑,固守南下咽喉,防止贼寇兵马南下!”
    来楷这时候从百官之中站出来,作为大將军来护儿的长子,也是授通议大夫,眼下自然为杨广解忧。
    听到来楷的话,段达与其他將军,甚至百官,都没有反对。
    来楷从小习读兵书,素有文武之才,如今提出的建议,的確没错。
    霍邑是太原郡兵马南下的咽喉,只要守住霍邑,贼人就无法南下洛阳,也去不了关中。
    “准!”
    大殿上,杨广因为十余万大军攻打太原,已经有些慌神,听到来楷的话,连忙醒悟过来。
    “令虎賁郎將宋老生!统领五万兵马,前往霍邑驻守!”
    杨广看著大殿下的武將行列,扫视间,最终想到什么,对著一名中年男子下令道。
    文武百官听到杨广的话,全都有些不解的对视一眼。
    虎賁郎將宋老生?
    此人能力別说与大將军来护儿相比,就是李渊都远远不及,为何陛下明知道太原郡已经危急,却还要派遣宋老生去霍邑。
    “喏!”
    宋老生从武將行列中走出来,对著杨广拱手领命,眼神看向大殿上的杨广,满是决心。
    最⊥新⊥小⊥说⊥在⊥⊥⊥首⊥发!
    宋老生不是看不到文武百官那些眼神,但杨广依旧选择他,这份信任与器重,足够让宋老生在心里发誓,誓死也要守住霍邑。
    “传寡人旨意,令王世充加紧筹备龙舟,江都皇宫也要儘快建造,寡人要儘快前往江都!”
    杨广看著宋老生领命,隨即脸色这才好一些,但想到太原有十多万装备精良的贼寇,不仅仅是表情,就是內心,依旧很不安,迫切想要儘早迁都。
    “陛下!”
    崔君肃这时候从百官中站出来,抬手对著大殿上的杨广行礼。
    “此前微臣记得,陛下特封的奋武尉伏子厚,曾在抵达晋阳时,便下令固城!臣以为,奋武尉此前在淮阳宛丘,便有料敌之举,而后在清河郡,又招募囚徒大败贼人张金称,如今又在晋阳固城……”
    崔君肃说到这里,行礼间,看向杨广。
    “陛下尚有如此有勇有谋之臣在晋阳,或可派遣將军,统领兵马,於太原里应外合,大破贼寇!”
    崔君肃开口建议道。
    崔溉、崔弘峻、崔弘寿、崔弘舟等一眾崔氏官员,这时候也纷纷站出来,对著杨广附议。
    像崔溉、崔弘舟都是清河崔氏出身的官员,清河崔氏虽然如今比不上博陵崔氏,但在朝中也有官员。
    “奋武尉!”
    杨广听到崔君肃的话,慌乱之中,这时候也才记起,早前自己亲赐的奋武尉,因为抵达晋阳后,固守城池,做出龟缩之態,还有不少官员諫言其有损大隋顏面。
    如今想起。
    杨广心中满是愤怒,恨不得把那些呈书的官员全都拉出来鞭笞一遍。
    为何不给朕亲赐的奋武尉调集粮草,调集武器?
    为何?
    那些臣子,当真是奸臣!误我大隋!!!
    想要害朕!
    “陛下!”
    正当杨广看向大殿,准备把昔日那些諫言的官员,全部找出来时,就看到虞世基突然站出来。
    “臣以为!如今將军潘长文被杀,仅凭太原兵马,面对十余万贼寇大军,根本无济於事,何况晋阳如今失去主將,城邑被围,何来里应外合之说!臣以为,若是派兵前往太原,一但出现闪失,洛阳危已!当是固守霍邑才是!”
    虞世基抬手对著杨广建议道,並不赞同出兵前往太原郡。
    听到虞世基的话,一时间很多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支持虞世基的看法。
    太原如今群龙无首,面对十几万大军的包围,以晋阳两城的兵马,恐怕只有死守的份,特別是晋阳东城,能晚一些失城就已经很不错。
    “陛下……”
    崔氏一眾官员,正准备继续劝说杨广。
    然而被虞世基说到心坎的杨广,又怎会还愿意听那些崔氏官员的话。
    如今天下大乱,杨广不是不知道宋老生的能力,比不上其他將军,但对於杨广而言,需要的是不让贼寇南下,洛阳没有危险。
    宋老生能力或许不强,但能確定宋老生一定不会投降贼寇,这在杨广眼里,比什么都重要。
    洛阳城內。
    李渊走下马车,隨后回到府邸之中。
    询问僕人,得知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都不在府邸里,李渊立即让僕人去把李建成与李世民喊回来。
    府邸中。
    观音婢也正跪坐在屋子內,一边烤火,一边为丈夫李世民刺绣。
    长孙无忌也在一旁喋喋不休的与观音婢抱怨,这段时日找都找不到李世民的影子,想见一面都难。
    这万物开春,正是打猎的最佳季节,以往酷爱狩猎的李世民,常常会带他一起去打猎,可眼下,也不知道李世民成天去哪里,连最爱的狩猎,都丟到一边。
    自己在这洛阳待著,当真有些无趣!
    註:清河崔氏的资料要查疯了,大多都是博陵崔氏的人,清河崔氏在隋末唐初很少,带刀都不知道翻找多少个崔氏的墓志铭,更让人崩溃的是,好不容易找到清河崔氏的人,很多还都在各地担任要职,不在朝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