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是伏家的人!
作品:《唐功(已改名:隋唐上将军)》 第112章 是伏家的人!
蓨县,朝阳初升。
数不清的房屋之下,是一条条大街小巷,街道上,车轮滚滚,一辆辆马车碾过青石板,发出吱呀之声,行人如织,男子肩挑货物,穿梭於人群之中,杂货铺、茶肆、布店依次排开,无不透出一股子热闹劲儿。
“听说了吗?北边上谷郡十余万贼寇,全都去往太原郡了……”
“这都是多久之前的消息了,如今谁不知道,那魏刀儿是衝著那些太原郡,奔著称帝去的,听说那些人马,全副甲衣,还有攻城……”
街道上的行人中,依旧不乏有些人在小声议论。
张氏、邰氏走在街道上,各自拿著的竹篮里,都装著东西,听著那些人的议论声,脸色都不怎么好看,默默的回到家中。
伏家住宅內。
伏瑞与伏志、刘老正在合力摁著一只羊儿,看著不断奋力挣脱的羊儿,陶氏趁机迅速將其双腿绑住,一番功夫之下,才总算把羊儿制服。
“走吧!”
阿翁看到大儿媳张氏,还有孙媳邰氏回来,便慢慢起身,对著眾人说道。
伏瑞闻言从前院里找来一根粗棍,与刘老抬起羊儿,便走出家门,伏志则挑起一担扁担。
“弟妹!走!”
张氏来到陶氏身旁,看著这段时日弟妹陶氏明显消瘦不少,张氏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安慰弟妹,只能与儿媳一直陪在陶氏左右。
李家府邸內。
这一日,李府格外热闹,不仅仅府邸僕人、侍女忙里忙外,就是李府的族人子嗣,除去在平遥县的李承智,在其他地方的李家族人,也都纷纷回到李府。
“信都冯氏,冯仁义,隨礼一金!”
“清河房氏,房仁裕,隨礼一金!”
“琅琊顏氏,顏师古,隨礼一金!”
“清河房氏,崔禹哲,隨礼十金!”
阿翁与伏瑞一家人,来到李府大门之时,就看到李府院外长长的空旷街道,如今早已陈列一辆辆马车,人来人往皆是氏族家僕、马夫,宛如闹市。
见此情形,別说张氏、陶氏、邰氏三个妇人面色不安,就是伏瑞与伏志,甚至是刘老,也好不到哪里去。
阿翁也有些紧张,可看著家人,还是摆摆手,示意朝著李府走去。
今日是李老夫人大寿,伏家就是比不上其他家族,但这李府,伏家就是顶著別人的目光,都要进去。
“伏阿翁!”
一直在李府大门接客的李承高、李凌川兄弟二人,看到伏家人到来,连忙上前迎接。
“你父亲还有叔父他们呢?”
阿翁看著李凌川问道,这来客那么多,仅有李承高、李凌川二人,忙得过来吗?
“父亲与叔父都在里面!今日人多,不仅仅其他世家都过来,武阳郡丞元大人今日也过来,父亲与四叔父、五叔父都抽不开身!”
李凌川对著阿翁解释道。
阿翁闻言点点头,此刻见到不少人也都疑惑的看向这里,更有其他名门氏族纷纷走来,也不想耽搁著兄弟二人,於是便带著伏瑞、伏志等人,朝著李府內走去。
“淮阳伏氏,伏子厚!十金、十绸、十宝!”
阿翁来到登记的僕人面前,对著登记的僕人说道,一旁的张氏、邰氏这时候也提著竹篮走来,掀开盖布,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还有伏瑞、刘老抬著的羊儿,伏志挑著的担子,掀开布盖后,上面全都是绸缎。
看到这一幕。
別说登记的僕人,就是其他四周的名门世家,也全都纷纷吸口凉气,被这份手笔有些惊嘆道。
这不过是一个寿宴,甚至听说一开始,李老与李老夫人都不想设宴,但最后似乎是有人劝说李老与李老夫人,李老夫人这才改口。
这一家,怕是隨礼头筹!
一个个世家名门之人,对视一眼,都在心中想道。
然而想到登记册上的名字,是伏子厚三字,眾人这时候才隱约想起,这不就是数月前,统领囚徒迎战贼寇张金称,为清河县解围的人!后面被皇帝杨广,赐封为奋武尉,太原鹰扬府校尉。
不过这段时日听说,那少年郎將,被十余万贼寇围困在晋阳,並且还是孤立无援的晋阳东城。
可惜了!
眾人想到这里,不由得纷纷摇摇头。
那少年郎倒是一个英雄,可惜啊!怕是此番难逃一劫!
听说在晋阳东城毫无地势险要可守,面对十余万贼寇大军围攻,恐怕最好的结果,也是弃城而降!
没想到那一家人,都是那少年的族人。
可怜~!
看那一家人的打扮,原本这一家人应以那少年为荣,恐怕日后,要么那少年死,要么就因那少年而为人耻笑。
无论如何,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李府內。
伏家眾人,搀扶著阿翁,来到院子中,隨即便见到院內全都是交谈的人。
一些年轻的士人彼此交谈,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则都有李府之人陪同,这一幕让伏家眾人不由得感觉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好在得知伏家到来,李立言亲自出来,迎接阿翁、伏瑞、伏志、刘老去正堂,而没一会,长孙弄珪也牵著李奼来到前院,迎接伏家张氏、陶氏、邰氏,要带三人去后院。
在交谈之中,张氏、陶氏、伏志,全都看到李奼脖颈的裹布,不由得有些疑惑。
“这丫头,之前想不开,差点没救回来!这些时日,我都不敢让她离开身边!”
长孙弄珪对著陶氏三人说道。
闻言,陶氏三人一直不敢抬头的李奼,全都有些错愕。
这李奼居然想要自杀?
“你们看,她就是李府六女,听说从小就剋死她自己母亲,而后就是李府三郎,外面很多人都说,这次那奋武尉伏子厚,也是因为与她有婚约,方才被克,最终被困在晋阳东城……”
“我也听说了!当真是晦气、不详之人……”
听到隱约传来的议论声,李奼本就通红愧疚的双眼,更是默默流泪,攥著的手指,把手掌都刺破,隱约流出一些血水。
一直以来,想要自杀的心思,在这一刻,再次浮现心头。
最⊥新⊥小⊥说⊥在⊥⊥⊥首⊥发!
如果不是自己。
或许他,就不会陷入危险!
李奼害怕有一天,心里的那道身影,会与母亲,会与三叔一样,突然离开。
“谁说的?”
陶氏停下脚步,双眼怒视亭子下那些年轻士人。
“我们伏家人都没开口,怎么你们说三道四?你们是哪家的人?谁教你们读书识字?站出来,当面说清楚!一个个背后咬文嚼字,怎么现在,连我这个妇人都不如?”
张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生过气,而眼下,消失已久的脾气,也是瞬间復现在脸上,挽起两手袖子就站出来,指著那些士人。
“在李府,你们敢说李家人,李府顾及顏面不会如何,但她也是我们伏家儿媳,说她?谁给你们脸了?”
论骂街,陶氏比不上张氏,论护短,伏家里面更是没有人比得上张氏。
面对言语犀利,势有说不清楚这事没完的张氏,亭子下一个个士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敢作声,面色有些心虚。
前院之內。
隨著陶氏生气的话,四周其他人自然也看到这一幕,听到张氏的话,眾人也都很快想到什么。
长孙弄珪作为李府儿媳,这一次没有再出现做和事佬,抬手摸了摸哭泣的李奼脑袋,望著那些士人,用沉默不言来表明立场。
最终还是有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还有几个中年男子出来和事,所有人都不敢再议论李奼,这才平息下来。
看到陶氏、张氏护短的模样,前院里面的人,谁都害怕。
毕竟闹到李老与正堂內其他氏族之人、官员出来,到时候丟人的,可不知道是谁。
…………………………
李府正堂之中。
崔禹哲整个人都浑浑噩噩,站在自己族伯身后。
妹妹失踪了!
小妹崔文瑾压根没去过洛阳李氏府邸,李幻竹从未见过人。
崔文瑾一想到这里,仿佛天都要塌下来,父亲、母亲、族人,甚至已经出嫁的长姐都动用夫家的人脉,四处打探消息,可一直毫无所获。
“小妹到底在哪?”
崔禹哲此刻最害怕的,便是小妹被人绑走杀害。
一张木桌后。
崔履行正跪坐著,因为博陵崔氏的关係,加之並未在竇公军中任职,故而在李老夫人的寿宴上,崔履行便可以代替竇公来到李府,並不需要太过害怕其他隋朝官员、將领。
此番隨著李老归来,在李老夫人的寿宴上,不少大人物都来到李府恭贺,特別是武阳郡丞元宝藏。
对於竇公而言。
如今有渤海高氏、兰陵萧氏、范阳卢氏在暗地里支持,剩下的,便是领兵攻城掠地。
攻城、交战可没那么容易,若是能说服元宝藏,那武阳郡便唾手可得。
对此,以竇公如今的实力、威望,崔履行有把握能说服元宝藏。
正当崔履行看著李少植与元宝藏交谈,看著上方一脸嫌弃的李老与不断说话的伏老,想到领兵交战,心里暗暗惋惜那个叫做伏子厚的少年时,突然见到自己的僕人急匆匆的走来。
“大人!这是南边传来的消息!”
僕人匆匆把一张纸条,交给崔履行。
崔履行听到是南边传来的消息,立即接过纸条,打开看著里面的內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