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金融帝国》 第1章 返城的代价 1980年,北大荒农场…… “陈青峰,你想回沪上,做梦吧你!” “肖主任,我的情况您又不是不清楚,最早一批来咱们农场的沪上知青,这些年也为咱们北大荒贡献了不少了了吧!现在上面的政策允许知青返城,您就照顾照顾,高抬贵手吧!” “高抬贵手?陈青峰同志,別说我难为你,就你的出身,咱们农场的沪上知青就算是全回去了,你也得给我留下。” “肖主任……” “滚滚滚!给我出去,別在这耽误时间……” “肖主任,您听我解释,先看看我写的保证书……” 陈青峰死死的抵著门,这才拦住了肖主任的去路。然后他猛地把一个包裹塞给了肖主任。 “肖主任,您看我的保证书……” 肖主任有些嫌弃的掀开包裹的一角,隨后迟疑了一下,语气一下子鬆懈了下来。 “保证书?我先看看……” “肖主任,我家的情况您还是蛮清楚的,不过有些事情,我一直没有向组织匯报过……” 陈青峰拿起肖主任的水杯,討好的给肖主任沏了一杯热茶,然后凑过去,在肖主任的耳边小时说道: “其实,我跟我的生父根本就没什么感情,我一直是过继给我三伯抚养长大的,我三伯啊,当年在上海的时候,確实是当过洋行的大班,不过他可是给根据地採购过紧俏的药品和布匹,这件事组织上也是知道的……” “还有这事儿,那你们家也算是解放前支援过革命了!” “是呀!就因为这件事,领导特批了我三伯回家,老人家一直在提篮桥住著,身子不好,身边不能没人照顾,三伯算是我的养父,解放之后,我们家的那些亲戚又死的死,逃的逃,眼下这种情况,您说是不是……” 肖主任不是突然有了耐心,只是他手上的中华烟在东北是紧俏货,是可以一根一根拆著卖的,这东西谁家都捨不得抽,都是等著求人办事的时候送礼用的。 所以,陈青峰这份大礼,足以让原本不耐烦的肖主任有了耐心。 “可是,小陈啊!別说我不照顾你,咱们这里这么多知青,各个要回去,那农场的活谁干?” “肖主任,我都想好了,我是人回去,组织关係还在咱们农场,咱们农场不是经常要派人去沪上採购农业机械和物资吗?我家在沪上好歹还有间房,把我放回去,一来不占用知青回城的名额,二来也为咱们农场节省了经费,您说呢?” 肖主任没有搭话,却掂了掂手上的中华烟,隨后说道: “那你这保证书,写的可不够深刻啊!” 陈青峰突然凑过去,在肖主任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这个,不太好吧!” “主任您抽菸,都不容易,帮帮忙吧!” …… 当陈青峰走出肖主任的办公室的时候,他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这个周扒皮,真是难对付。上面的政策都下来两年了,可陈青峰直到现在还困在农场里。 陈青峰是一个星期前重生到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的。 当年他单纯的以为自己真的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才没办法回沪上。 直到多年之后,陈青峰得知当年跟自己一起插队的女知青到底付出了怎样的牺牲,才拿到了回城的机会,陈青峰才知道自己有多傻。 於是,他想办法凑了一份厚礼,硬著头皮去见了肖书记,终於委婉的得到了回沪上的机会。 …… 陈青峰心里计划著回去之后的事情,不由得脚步加快了些。 上一世,一直抚养自己长大的三伯出狱之后,一个人孤独的住在上海,后来自己跑回去,却因为犯了错误进了提篮桥,三伯没等几年就死了。等陈青峰终於出狱的时候,却和从小养大自己的养父阴阳两隔。 可以说,三伯的死是陈青峰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这辈子,陈青峰一定要弥补这个遗憾。 …… 陈青峰迴到了空荡荡的知青点,然后打开了自己的行李,接著他在行李兜夹层里,拿出了那副祖传的象牙象棋。 这副象棋是陈青峰爷爷的最爱。上一辈子,陈青峰迴到沪上之后,一直没有被安排工作,於是他就靠著这副象棋换来的钱,从小生意开始,一点一点的积累身家。 只不过,上辈子他走的都是偏门,看守所和拘留所几进几出,平白无故的多走了许多的弯路。 说实话,看著这幅象棋,陈青峰真是百感交集。看来这幅象棋是留不住了。 …… 第二天,肖主任果然言而有信,一大早,他就让农场的拖拉机来接陈青峰。等到拖拉机离开了知青点,陈青峰看到站在路上的肖主任。於是连忙把一个包袱递了过去。 “主任,留个纪念吧!也算是咱们之间友谊的象徵。” 肖主任打开包袱看了看,这才满意的说道: “陈青峰,那你就去沪上负责给咱们农场採购物资吧!以后记得常回来看看……” “谢谢肖主任……” 陈青峰头也不回的跳上了拖拉机,隨后在拖拉机的黑烟中,消失在了一片白茫茫的黑土平原。 …… 几天之后,沪上提篮桥监狱门外。 隨著铁门打开,一个乾瘦的老头出现在了监狱门外。 “三伯!” 陈青峰挤过人群,来到了三伯面前。 “阿峰,这么大了,领导同意儂回来了……” 阿峰是陈青峰的小名,说起来,上辈子陈青峰最后一次听到三伯叫他阿峰,还是在三伯弥留的时候。 “我回来了,关係还没转过来,我说我是帮单位採购的……“ “儂採购,儂关係没转回来,儂不是还在北大荒?” “算了,我回来照顾三伯,儂身体要紧……” “沪上的工资和北大荒的工资能一样啊,儂拿著北大荒的工资在沪上,儂怎么养活自己,儂连吃饭的粮票都没有!” “所以,三伯,我想倒腾粮票,赚点钱就不担心生活啦!” “儂不要命了,这叫投机倒把,抓住了要进提篮桥的……” “进去正好,跟三伯在提篮桥做同学啦!” “提篮桥是监狱,儂当学校啊?” 第2章 和三伯的赌约 几年都没回家了,房子里杂七杂八的,堆著乱七八糟的东西。 不过和本地人那些三代同堂,却挤一间10平米的房子的家庭比起来。 阿峰家其实还挺宽敞的。 三层楼高的洋房,原本全都是属於阿峰家的。 不过后来运动开始了,他们家就陆续搬进了一些不认识的人。 而阿峰和他三伯也就被挤到了楼上的阁楼里。 现如今,大家已经住了几十年,基本上也算是邻居了。 说实话,如果不能向前看的话,阿峰和他三伯估计早就鬱闷死了。 看到陈青峰迴来了,还带著他已经上了年纪的三伯。 邻居们全都跟看西洋景一样地看著他们。 楼下性格本分的阿庆嫂鼓起勇气,跟阿峰打了个招呼。 “阿峰迴来了!” “回来了,刚好把我三伯也接回来,阿庆嫂,我们家好久没人住了,米缸里能借点大米吗?” “借呀,多大点事儿,一会儿我给你们送一些过去!要不中午饭到我家吃吧!” “不了不了!我从东北带了一些特產回来,等一会儿给五嫂拿一点!” “啊哈!这又怎么好意思呢?” …… 沪上的人说话全是套路,说是不在乎,其实谁家不是一分钱掰成两瓣过日子,这年头吃饭都是凭票供应,粮食也得有借有还才行。 陈青峰把三伯带回了家,看著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来的房子,三伯半天说不出话来。 而陈青峰则在家里收拾著。 …… 午饭的米是从五嫂那里借来的。陈青峰给阿庆嫂送了点儿东北特產的黑木耳。 他们家在这边没有粮票,也没有粮本,只有等三伯的户口办下来之后,这些基本的问题才能解决。 所以两个人中午吃的就是米粥,咸菜。 “三伯!我的户口跟组织关係都在北大荒,在这边连个工作都没有,我想做点小生意!” “儂要做啥?” “生意!” “儂晓得咋做生意吧?现在这种情况,乡下的农民捉捉黄鱔,捡捡野鸭蛋,卖点钱是可以的,儂家里又没有田,儂能做啥子生意!” “搞搞粮票不就好了,地方粮票兑全国粮票,沪上粮票兑地方粮票,过过手,吃饭的粮票就有了,要不然,就去领事馆门口蹲著换美元,那些外国人刚来这边,不晓得这边哪里能换美元,我就赚这个差价总可以了吧?” “儂这样搞,早晚要吃官司的!不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得给我一条活路吧!” “儂的活路,就是把户口迁回来,看看领导能不能帮你安排工作,不行,我卖著这张老脸再帮儂跑一跑!” “不要了!儂一把年纪了,何况以前还在洋行做大班,现在让您去求人,面子上过意不去的呀!” “哎!过去的事情不提了,儂现在就是一个偷跑回来的知青,阿拉现在,就是一个刚出监狱的老头子,不听政府的话,还能咋样?” 陈青峰听著三伯的话,觉得三伯和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比起来,现在確实有一种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感觉。 不过想想也是,这几年这么折腾下来,就算以前胆子再大,现在也得收敛起来了。 最要紧的是,三伯他不想让自己吃他以前吃过的亏。 不过不赚钱就没饭吃,从北大荒回来的知青,还没有安排工作,他这个靠著几包中华一盒象棋回来的傢伙,谁又能记得他? 不过依稀记得,年底的时候就会彻底放开返程的政策。 到时候,自己回到沪上,应该是分分钟的事情。 只是,即便如此,他也得给自己找一个赚钱的营生。 陈青峰上辈子靠著自己的打拼,也算是事业有成,后来生意出了问题惹了官司,出狱之后就一直住在国外,但那是因为他的亲人全都不在了,去哪儿都是一样的。想一想那几十年,其实有得也有失。 三伯虽然对目前的形势还看不清,但有一句话说的对。 倒腾粮票这件事儿確实不靠谱,毕竟前两年才刚刚重申了关於投机倒把的相关规定。 陈青峰脑海里想著谋生的事情,吃完饭之后,他和三伯一起收拾家当。 家里的贵重东西都被他们藏在了地板下的隔间里。 两个人打开之后,陈青峰看著里面的东西,三伯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小心地擦乾净。 “这就是家谱,以后大概率是要传给你的!” “家谱!当年抄家的时候,这东西居然还能留下来?” “金银財宝可以丟,家谱可不能丟!” “誒,三伯!这还有一台照相机呢,要不,我去给別人照相吧!” “照相?” “三伯,你说换粮票是投机倒把,那我给人家照相帮忙洗出来,人家给我点辛苦费那就是应该的了吧!” 三伯看著陈青峰,这些年他在监狱里面一直在观察外面的情况。出来之前他也知道了,政策上確实有了一些鬆动。但人老成精的三伯当然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一切就像报纸上说的那样,大家都在摸著石头过河,谁要是一脚踩错了,那就有可能栽个大跟头。 “阿峰!儂真想做生意吗?” “嗯!我都想好了,从东北回来,上面不可能给我安排工作的,更何况我们两个,也永远不能拿一碗粥就当午餐了,人总要越活越好的!” “別说这些大话,儂晓得怎么做生意吧?相机是自己的,但胶捲呢?洗一张照片的成本是多少?定价是多少?儂每天要帮別人拍多少张照片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啊……这个……” “等儂先赚个一千块钱,再跟我说做生意的事情吧!” 三伯的意思是想让陈青峰知难而退。 这年头普通工人家庭的工资一个月也就30块钱。 1000块钱就等於是人家家三年不吃不喝的总收入。 不过让三伯意外的是,陈青峰好像对这个目標並不在意。 “好,儂讲的,1000就1000,等我把1000块钱拿回家,儂就教我怎么做生意,好吧!” “哎……” 三伯无奈的嘆了口气,然后起身去洗碗了。 陈青峰则拿著手中的相机,看了又看,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年头要说什么生意最安全,恐怕没什么比拍照片更安全的了! 第3章 降低成本靠白嫖 “儂搞不定的,趁早放弃吧,赶紧回北大荒,想办法考上大学是正经,我一个老头子还不需要別人伺候!” “三伯,考大学这件事不著急的!不过赚钱做生意才是正经事情,我爷爷当年就是资本家!” “是啊,儂爷爷是资本家,儂外公是地主,所以儂才会吃尽苦头!” 三伯被陈青峰缠的,没办法,最后只能依照他的要求,给陈青峰写了一个拍拍乐的招牌。 陈青峰拿著纸,把纸贴在三合板上,然后做了个牌子掛在胸前。 三伯看著顿时就想起了那几年的事情,於是一副看不惯眼的样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现在相机有了,但胶片这东西很贵。 陈青峰想了想,很快他就拿出自己初中时的同学录,然后翻看了起来。 果然一个名字映入了他的眼睛。 …… 陈青峰把相机收好,装进背包之后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阁楼。 三伯就站在阁楼的顶上,看著跑向远处的陈青峰。 隨后默默的嘀咕了一句。 “也不知道这孩子將来是福是祸!” 陈青峰一路坐著公交车来到了沪上电影製片厂。 他站在厂门口给这里传达室的同志说了几句。 “老师傅,我同学小李在吧!” “小李,厂子里姓李的,没有800也有1000,你叫哪个小李?” “李卫红,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个外號叫胶片李!” “儂讲李卫红阿拉不晓得,儂讲胶片李阿拉就晓得了!” 门卫的师傅帮著陈青峰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一个小胖子就从里面跑了出来,身上还穿著电影製片厂的制服,手上还戴著一副白手套。 “啥人找我!” “胶片李,儂忘恩负义,不认识我这个老同学了?” “誒,阿峰!儂回沪上了!” 胶片李看著陈青峰,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陈青峰先是问他到底忙不忙?得知胶片李昨天晚上上夜班,正要下班回去的时候,陈青峰当即提出要请胶片李一起出去吃一顿。 於是陈青峰就骑著他的自行车,后面驮著胶片李,两人一路来到了曹家渡。 点上一锅羊肉,热气腾腾的羊肉,放进滚烫的汤水里,两人用筷子珍惜的夹起一遍,慢慢的放进嘴里咀嚼,没有油水的胃口就这么被馋的口舌生津。 “胶片李,我刚回来,有点事情想请你帮忙啊!” “都是自家兄弟,儂儘管开口好了。” 陈青峰说著,於是就凑过去压低声音,小声说道: “儂在电影厂工作,有没有办法帮我搞到135的胶片?” “儂要胶片做啥?” “我打算在外滩那边替人拍照,赚几个吃饭的钱,不过手头有点紧,暂时买不起胶片,我知道儂一家都在电影厂工作,能不能想想办法?” “想办法?儂要多少?” “这个?儂有多少!” 电影的胶片买来之后,並不是直接就用的!而是通常需要裁剪重新连接。再加上其他的原因,有一些胶片天长日久没有使用就过期了,所以库存那边总有些报废的胶片。 那些照片拿来拍电影可能会有问题,但当做普通的照相机胶片来使用,如果是给別人照相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胶片李想了想,然后就痛快的轻鬆答应了下来。 不过陈青峰想要白嫖的,不仅仅是胶片,还有电影厂的洗印设备。 “胶片的问题解决了,洗照片也是要成本的,儂能不能帮帮我?” “这个……虽然厂里也有人这么干,但人家顶多就洗几张,儂要是量大的话,领导会批判我的……” “胶片有报废的,那显影水应该也有吧!” “儂有办法自己弄?” “想想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放心吧小李,赚了钱之后我不会亏待你的!” 胶片李以为这顿饭是陈青峰请客。 结果等到结帐的时候,陈青峰说自己刚回来,没有钱,还从胶片李这里借走了20块钱。 “阿峰,儂真是够兄弟!” “好嘞,知道伯母的身体不好,我带了一对雪蛤回来,儂给伯母补补身体吧!” “这还差不多……” 陈青峰搞定了胶片李。 隨后他就返回工厂那边,跟著胶片李去捡了一些已经报废的胶片,还有一些过期的显影药水和相纸之类的。 一番操作下来,两人也算是拿了个七七八八。 两个人就这样推著一自行车的东西往陈青峰的家里走。 来到陈青峰家,三伯正坐在那里写著什么东西? 胶片李看到这栋老房子,知道这是陈青峰小时候家里的老宅,不过现在却都被一些不相干的人占用了。 “阿峰!儂就这么让別人住在你家里,儂就不生气!” “生气有啥用?还不如跟邻居好好相处……三伯,我回来了,我同学胶片李!” “爷叔!” “啊……好!晚上在这里吃饭吧!” “不用了,爷叔!” “客气啥,晚上做红烧划水!” 陈青峰小声说道,胶片李立刻就改口了。 “哦!那我留下来好了!” 陈青峰拿起三伯桌子上的墨盒,隨后来到了自己的小屋,紧接著他就把墨盒的墨全都涂到了贴玻璃的纸上。 然后他又杵了杵胶片李,胶片李见状连忙也拿起刷子,帮著陈青峰把屋子里的玻璃窗子全部盖住。 洗照片需要在暗房里进行,陈青峰家里就这么大的地方,不过好在还是能隔出一间暗房的。 两个人忙活了一下午,这才把各种器材和设备全都摆好。 一切就等著开业了。 “胶片李,儂明天不上班是吧!跟著我一块去吧!” 陈青峰用借来的钱买了一尾鲜鱼,鱼头做汤,鱼尾做了红烧划水。 三个老爷们一起坐在桌子旁,安静的吃著饭。 而三伯,则坐在那里安静的听著两个人商量做生意的事情。 …… 晚上胶片李待到八九点钟才回去,而陈青峰则用胶水和木头,给自己安了一个木箱。 “儂真要去外滩给人照相啊!” “是啊三伯!我要是赚到了一千块,別忘了儂答应教我做生意的事情。” “儂还是当心公安吧!弄不好,阿拉还得去提篮桥看你……” 第4章 一上午赚了半年的工资 三伯有一句话说的对,这年头想要做生意,就得好好的读读新闻报纸,研究一下政策。 倒腾粮票这种事情虽然利润大,但是风险也很大。 所以如果陈青峰真的胆子够大,去倒腾粮票,那就只能祈祷自己一直走狗屎运了。 那么这个时代有没有什么靠谱的商业模式呢? 如果非要说的话,其实服务行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里指的服务业並不包括金融行业,而是指修锅,理髮,照相,裁缝这种直接的服务行业。 没办法,现在太复杂的商业模式还无法被理解,而且就算是这一类的生意其实私人干也是有风险的。 当然,阻力总比贩运商品要安全一些。 不过陈青峰依稀记得1980年,全国001號的个体饭馆——悦宾饭店,就要在首都的翠胡同正式开始营业了,据说开业初期只有四张桌子,十二把椅子,这是全国第一家办下了个体营业工商执照的私人餐馆。 由此也揭开了私营经济的序幕。 从这一点来说,陈青峰给人照相,靠这一点挣钱,正常商业行为。 陈青峰忙碌了一晚上,终於还是在自己阁楼上的房间里,弄出了一个洗胶片的暗室。 不过由於他们没有放大机,所以洗的照片只能是固定的正常格式。 但这年头也没什么人愿意多钱去洗一些尺寸较大的照片。 …… 陈青峰一直忙活了半夜,第二天早上,他就著昨晚剩下的米饭,给三伯和自己做了一碗泡饭,草草的吃过之后。 他就推著从胶片李那里借来的自行车出了门。 陈青峰一路骑著车来到了外滩附近。 上辈子他没有走摆摊经营的这条路,那时候等他回到沪上的时候,已经是几年之后了,各种商业途径早已经被打开了。 陈青峰当时只能鋌而走险,跟著別人一起当倒爷,不过后来他的发家史其实並不光荣。 而这辈子,陈青峰既然有著穿越者的先天优势,自然也就不屑於去干那些容易把自己绕进去的生意。 沪上不愧是现在国內最大的城市,每天来来往往的人流川流不息。 而来到这边之后,有人要总要逛一逛外滩,看一看这里的风景。 陈青峰把自行车支在了人来人往的广场上,然后他就拿起车上的牌子,掛在了自行车上。 拍拍乐的牌子一立起来,立刻就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陈青峰则把相机掛在脖子上。 热情的给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 …… 不过他在这里傻站著半天,看热闹的人不少,愿意来照相的,却一个也没有。 这让陈青峰觉得有些纳闷。 不都说这年头,只要胆子大,傻子都能赚到钱吗? 可为什么? 就在陈青峰疑惑的时候,突然之间胶片李不知道什么时候鬼鬼祟祟的跑了过来。 “阿峰,生意怎么样?” “別提了,一单生意都没有!” “不会不行吧?” “不行,不行,那我可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 陈青峰看著周围围观的人群,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或许自己缺的就是第1个吃螃蟹的人。 这年头人们普遍比较靦腆,以至於刚才周围围了一群人,可一个上前要照相的都没有。 陈青峰想了想,乾脆就拉著小胖子走到了黄浦江边。 “这位同志一表人才,一看以后就是能干大事的呀,黄浦江,道不尽的黄浦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这位同志,你是哪里人呀?” “阿拉……” 胶片李正要如实回答,陈青峰突然轻轻的踢了他小腿肚子一下。 “阿拉寧波银!” “哦,寧波来的同志,儂是来出差的吧?” “嗯,早就听说外滩这边的风景美如画,所以特地过来看看!” “你看这位同志,来都来了,不如照一张相,我们这边两块钱一位,照完之后,您要是赶时间,下午过来找我,我保证把照片给您洗好,您要是不赶时间,等到了晚上您留个地址,我给您把照片送过去……” 胶片李不知道陈青峰到底搞什么鬼? 不过陈青峰就让他站在那儿,然后还提醒著他调整姿势,紧接著陈青峰单膝跪地,故作一副专业的样子。 “对,就这样,要展现我们80年代青年人的风采……” 隨著相机咔嚓一声,胶片里疑惑的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两块钱,陈青峰收好之后,立刻就说道: “同志,你可以回去了?等到下午再来找我,我帮你把照片洗好!” 胶片李疑惑的就往外走。 二与此同时,一直围著他们看热闹的人群中终於走出来一个勇敢的姑娘。 “这位女同志,儂也要照相啊!” “是啊,我也要照相!” 对方说得上北方口音的普通话,所以陈青峰也换成了普通话。 “能不能请问你一下?看到外滩的景色,感觉我们沪上怎么样?” “太美了……” 就这样,陈青峰终於接到了自己的第一单生意。 拍完照之后,姑娘很快留下了地址,原来人家是出差来沪上,就住在锦江饭店。 紧接著第2个,第3个, 很快这里就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陈青峰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调整好最好的角度,照相这种事情,说有技术也算是有技术,说没技术会按快门就行了。 而胶片李,从人群中混出来之后,很快就没有人记得他的长相了。 不一会儿,他们的客人就换了一波又一波。 然后胶片李就看到陈青峰冲他招手。 “老陈,拍了多少了?” “md,我都换了三卷胶片了……” “什么?” “你自己算,应该赚了有142块钱吧!” “你这……” “这三个胶捲赶紧拿回去洗了,我还等著给人家送呢!” 陈青峰说著从口袋里掏出了三个胶捲,而此时正在等著照相的姑娘还在催促。 其实想想也是,这年头大家的口袋確实不宽裕。 可是有机会来沪上出差或者旅游的人,谁又会在乎上两块钱在黄浦江边照上一张外滩的风景照呢? 不拿著照片回去,谁知道你来过沪上啊! 胶片李骑著自行车,双腿转的跟发动机似的。 没办法,谁让陈青峰这一上午赚的,就比他半年的工资还多呢。 第5章 一千块达成 “三伯!” “阿峰,儂过来!” 下午5点多,外面的天色逐渐暗了下来,陈青峰的照相机没有闪光灯,拍不了夜景,所以只能草草收摊。 不过刚一回家,三伯就叫住了他。 “今天我去派出所把户口办好了,正好,这两天有时间你就陪我去把粮本办了!” 80年代,买粮食要到粮食局下属的供销社,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粮本,除了两本之外还有粮票,这些都是家家户户,买米买面必须的东西。 “晓得了,不过,三伯,今天晚上咱们有好东西吃了!” 陈青峰正说著,突然楼下传来了胶片李那爽朗的笑声。 紧接著就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爷叔,今天晚上可有口福了,正宗的金华火腿,新鲜的五肉,还有早上刚刚送来的杭州雷笋。” 三伯看著,顿时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就猜到应该是阿峰赚钱了。 於是三个男人就在屋子里支开小灶,陈青峰拿起菜刀,熟练的剥去笋皮,把嫩笋切成小块,焯水,然后和切成大片的金华火腿一起下锅去煮,接著又把新鲜的猪肉放进了汤锅里。 不一会儿,屋子里都飘荡著金华火腿那鲜美的味道。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三个人不由的食指大动,起锅的时候,陈青峰撒了一勺雕酒进去。 然后就把锅端到了家里的小饭桌上,三个大人拿著碗伸著筷子,大口大口的吃著肉,满脸都是满足的感觉。 “爷叔,儂晓得阿峰今天赚了多少吧?” “看样子应该是赚钱了,不过,还没有达到咱们打赌的那个数字吧?” “哈哈,努努力的话,也许明天,或者后天就赚到了,到时候,三伯,儂要教我如何做生意啊?” “等你赚到了再说吧!阿拉也想每天吃醃篤鲜,包括胶片李,下次不要扛著金华火腿就往楼上冲,邻居看到了,搞不好要眼红得嘞!” 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三伯提点了一句,胶片李立刻就意识到自己刚才差点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虽然之前的风声已经过去了,但看不得別人过得好,爱打小报告的人,可是比比皆是。 这种小人还是不得不防。 陈青峰没有沪上的户口,不过吃粮食也不是问题,只要有钱,大不了去黑市换一些沪上粮票,一样可以买到商品粮。 当然,这样一来,他生活的成本要比一般的沪上人高出不少。 …… 陈青峰第二天照旧出摊,有了第一天的经验,他今天赚的更多,而胶片李,则窝在家里,一张又一张的冲洗著照片。 白嫖著已经过期的电影胶片做成的胶捲,然后相纸则是从国营商店买来的,两块钱就有厚厚的一大叠,不过做成照片的话,一张就可以卖两块钱。 不过今天陈青峰在外滩上捡到了一本杂誌,无意之中却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那就是《庐山之恋》! 晚上,胶片李又没有回家,陈青峰家的金华火腿还没有吃完,他怎么可能这时候回去? 不过吃晚饭的时候,陈青峰却把白天时捡的那本杂誌放在了桌子上。 “照片李,儂在电影製片厂工作,《庐山之恋》的胶片搞的到吧!” “搞得到啊!电影就是我们厂拍的……我还吃过张玉送过来的水果嘞!” “洗几张女主角的照片可以吧?还有男主角的,对了,两个人同框的照片也多来几张!” “搞这个做啥?” “儂不懂,山人自有妙计!” …… 今天晚上陈青峰做的是响油鱔丝,油用的是昨天从猪肉上耗下来的猪油,黄鱔则是在黑市上找贩卖水產的农民买的! 隨著厨房里传来了一生油烹的滋滋声。楼道里不少邻居都探头探脑。 “搞什么?刚从提篮桥出来,整天吃这么好?” …… 鱔鱼这东西,这老年人也算是大补,晚上的时候三伯低头吃饭。 而陈青峰则跟胶片李接著商量做生意的事情。 於是到了第3天,陈青峰的照相摊子上又多了一样商品,那就是《庐山之恋》男女主角的电影照片。 这部电影自从7月份开始上映,上映之后就热议不断,而且男女主角在电影中大胆亲吻的镜头,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討论。 以至於女主角张玉登上了《大眾电影》杂誌的封面。 至於陈青峰在外滩这边,上午的时候刚刚摆出几张张玉的照片,立刻就被游客抢光了。 5块钱的一张的照片,游客们付起钱来,毫不在意。 以至於晚上回来的时候,陈青峰身上斜挎的绿色军用背包,里面塞的鼓鼓囊囊的。 “三伯!1000块钱,我已经赚到了!” “滑头!儂两个人做生意,不需要跟兄弟明算帐啊?” 胶片李·见状,连忙摆摆手,然后十分信任的对三伯说道: “爷叔,阿峰带我发財,我的钱就是他的,钱怎么用,也是阿峰说了算……” 听到这句话,陈青峰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三伯看看胶片李,此时却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陈青峰赚到了1000块钱。 “儂在外滩,做小生意做了几天了。” “三天了!” “三天,別人又不是没脑筋,看到儂赚钱了,別人不会去学吗?” “那……” “1000块钱,儂可以去配个闪光灯了,不过晚上出摊子也不是长久之计……” “那三伯你的意思是?” “別人做拍照的生意,儂就不要做了,想办法去弄一些更便宜的胶片回来,阿拉要是没猜错,明天外滩上做拍照生意的,就不止你们一家人嘍!” 陈青峰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也知道自己的生意摆在明面,沪上这么多回城的知青找不到工作,看到自己赚到钱,估计眼热的也有不少。 “阿峰,儂敢不敢再打个赌,看看你用多少天时间能把这1000块钱的本钱,翻到1万块!” “三伯,我要是贏了呢?” “你要是贏了,阿拉就教儂,怎么让別人帮儂赚钱?” 听到这句话,陈青峰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后世曾经有个统计,这年头的万元户,1万元的购买力相当於270万! 按照现在人均30多块钱的工资来算,想要赚到1万块钱,无疑就像是痴人说梦一般! 不过陈青峰知道,这个时代就是把梦想变现的时代! 第6章 上游產业 外滩摆摊第四天…… 这一天,大街上出现了很多和陈青峰做同样生意的人。 陈青峰一大早骑著胶片李的自行车来到了外滩,却发现他们之前占著的地方今天却被另一伙人给占了。 “阿峰,爷叔神了,居然说对了!” “昨天生意赚大了,那么多人围著,人家眼睛又不瞎,不来抢生意才奇怪,是我我也抢!” “阿峰,咋弄啊!” “走,先过去会一会!” …… 陈青峰和胶片李两人一起朝前走,很快站在那里的人也发现了他们。不等陈青峰走近,掛著照相机的那个,顿时吹了一声口哨。为首一个五大三粗的人就走了过来。 “儂啥来头……” “昨天阿拉在这边拍照,儂要讲先来后到……” “我讲先来后到,今天是我先来,儂在这里刻名字了?” 胶片李不服气,可是这些人看起来一看就不是善茬。 陈青峰一看,立刻就站出来,把胶片李护在了身后。 “朋友,外滩这么大,儂虽然有一帮兄弟,但是有钱大家赚,每天这么多人来外滩,来沪上,钱是赚不完的……” “儂讲得好,以后外滩跟我吴阿根,儂去別的地方发財吧!” 对方说著,转身就要走,身后的一群人则用嘲弄的眼神看著陈青峰。 不过,陈青峰两世为人,早就知道,做生意是不能跟人置气的。 谁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谁就是自己的生意伙伴。 於是,就在吴阿根以为自己就要把外滩的生意独占的时候,陈青峰却突然开口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瞬间就让吴阿根停住了脚步。 “《庐山之恋》的照片儂搞得到吧!” “啥?” “《庐山之恋》儂没看过啊!这几天卖得最好的就是里面女演员张玉的照片,隨便一张都比照相赚得多多了……” “儂有《庐山之恋》的照片?” “有,我昨天还在这里卖,五块钱一张……” “拿来……” “儂这是求人的態度吧?” “我吴阿根从来不求人……” “那就算了,今天外滩多个吴阿根,明天又多个张阿根,后天又来个李阿根,拍照片从两块变成一块五,再从一块五变成一块,再往后,大家全都没得做了……没意思啦!” …… 陈青峰转身就走,吴阿根还站在那里,可是一旁的小弟们却一个个面露难色。 吴阿根也是回城的知青,现在一个大男人在家吃白饭,没有工作,就只能跟著狐朋狗友出来找办法了。 看著陈青峰转身离开,吴阿根一跺脚,最后终於还是说了一句软话。 “兄弟,留步,我请儂喝瓶橘子汽水……” …… 炎热的天气,一瓶橘子汽水下肚,真是说不出的舒服。 此时坐在供销社旁边的小巷子里,在吴阿根期待的眼神下,陈青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张早就洗好的照片。 《庐山之恋》这部电影开创了一个先河,那就是老百姓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了亲吻的镜头。这部电影中的女演员张玉,现在更是凭藉著这部电影,成为了这个时代男性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朋友的形象。据胶片李说,光是这几天,从天南海北寄给张同志的信,就堆满了沪上电影製片厂的传达室。 只可惜,比起美女,陈青峰现在更需要钱,所以他要好好的借著这波荷尔蒙的热潮狠狠地赚上一笔。 “吴阿根看到陈青峰拿出照片伸手就要去拿,结果陈青峰却把东西又塞回了包里!” “先讲价钱,再拿货……” “儂要多少……” “四块钱一张,不讲价,儂要是一次性拿200张,每张三块五!” “啥?儂不如去抢好嘞!” “外滩只此一家,別无分店,另外,儂拍好的照片也可以交给阿拉去洗,阿拉保证比国营照相馆便宜……” …… 在小小的巷子里,陈青峰和社会青年吴阿根进行了重生之后的第一次商业谈判,最终,陈青峰以洗一张照片一块钱,一张女演员张玉的照片四块钱的代价,做成了这笔生意,当然条件就是他要退出外滩的摄影市场。 …… “阿峰,儂就这么让了?” 今天没有出摊,可是陈青峰却赚的比出摊还多。光是三百多张张玉的照片,就让陈青峰赚了1000块。更不用说,吴阿根还被陈青峰说服了,以后把照片送到他这边来洗。 “不用晒太阳,还能赚到1000块,儂还有啥不知足的!” “可是,给人家照相也蛮赚钱的……” “搞搞清楚,只要待在屋子里,就有钱赚,喝喝茶不用受累,难道不如去外面晒太阳?儂要不跟单位请假吧!” “请假?师傅知道了要告诉我父母的……” “儂不请假,那么多照片谁去洗啊,等我赚够了钱,买一套自动胶片洗印机回来,儂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吹牛吧!还自动胶片洗印机,电影厂倒是有一台,价格起码几万块,儂哪有钱啊!” …… 虽然这些天,陈青峰带著胶片李赚了不少钱,但是胶片李还是不看好陈青峰。 不过想想也是,这年头个体户被人看不起还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观念恐怕要等到十年之后,真正出现第一批下海的贏家之后,人们才会开始羡慕他们这些人。 只不过,那时候,赚大钱的门槛就更高了。 …… 上午,陈青峰和胶片李早早的回来了,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三伯正坐在那里看报纸。 “三伯!” “爷叔!” “儂今天回来这么早?” “今天赚到钱啦,往后我和小李不做零售,改做批发了……” “啥?我看儂是想进提篮桥了!” “爷叔,不是阿峰说的那样子,我们跟外滩那边几个开照相摊子的讲好了,以后他们照相,我洗照片,洗一张照片,我拿的比外面的照相馆洗照片低一毛钱!阿峰讲这叫上游產业……” 三伯听到胶片李的解释,这才放心,隨后继续举起了报纸,而陈青峰则拿起桌子上的大茶壶,痛快的喝了起来。 只不过,谁也没有注意到,三伯嘴角上此时却掛著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