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布国搅屎棍的大手笔
作品:《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第105章 布国搅屎棍的大手笔
意呆利人最终对奥国宣战的新闻,在德玛尼亚内部,着实造成了不少人的震惊。
因为上自皇帝,下到各部大臣,包括外交方面的大臣,都没有料到意呆利人的眼皮子会这么浅。也没料到布列颠尼亚人究竟下了多大的血本,去拉拢意呆利人。
但意呆利人毕竟宣战了,这就让当初预言意呆利人肯定经不住诱惑的少数派大大刷了一波声望,被视为“有远见”。
鲁路修背后的巴里亚王储、鲁普雷希特公爵,自然也在其列。柏林政坛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国会议员,都开始将鲁普雷希特公爵视为“有开明远见潜力”的王室代表。
连带着鲁路修自己,也再次刷到了一小波知名度。
但要想彻底搞明白整件事情的原委,还得回头看一下不列颠尼亚人近期的骚操作。
……
时间线且回溯半个多月,回到1915年的3月底。
视野也暂且挪到南方千里之外的罗马。
布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伯爵,在连续两个月的穿梭搅屎之后,终于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这天,就是布国和意呆利签订“分赃密约”的日子了。
这位贝尔福阁下,是个著名的老骗子,也是一位闪金教派人士。
地球历史上那位贝尔福阁下,最有名的事迹就是签了一堆瓜分其他国家领土的分赃协议,如《贝尔福宣言》,在中东地区乱画了一堆国界线,造成了后来中东百年的乱局。
本位面的贝尔福,跟地球上那位行事细节肯定略有不同,但本性是一样的。
经过此前多日的磋商,这份密约的正式内容如下:
“布列颠尼亚帝国愿与意呆利王国订立密约:承诺将马耳他岛赠予意呆利王国。并将埃及境内的姆苏斯、梅奇尼等据点,以及马特鲁港分批赠予意呆利王国。
意呆利王国承诺对奥利奥、奥斯曼宣战,并全力攻取斯洛文尼亚地区,阿尔巴尼亚地区。
一旦顺利攻取上述领土,协约各国即承诺意呆利王国可以永久合法占有上述土地,视为意呆利本土。
前述赠予马耳他之条件,在意呆利对两奥宣战之日起,便立刻兑现。
其余赠予姆苏斯、梅奇尼、马特鲁港等条件,将视意呆利王国攻取斯洛文尼亚及阿尔巴尼亚的实际进度,逐步交付……
另,为协助意呆利海军围攻奥海军母港、的里雅斯特港,及渡亚得里亚海登陆阿尔巴尼亚。
布列颠尼亚人承诺支援意海军三艘'老人星级'战列舰,'老人星号'、'光荣号'、'怨仇号',以及5艘装甲巡洋舰。
上述舰艇在上述战役期间,配合意海军作战。战役结束、战役目标达成后赠予意海军……”
亚瑟.贝尔福大臣的想法很刁钻,虽然许了很多好处,画了很多大饼,但也不是一下子都送出去的。
最开始送出去的就只是一个马耳他岛,还得以意呆利人正式宣战为条件。
也难怪后来意呆利人那么沉不住气,准备工作都没做好,就先仓促宣战了。就是想看看布列颠尼亚人到底守不守约,能不能真的把马耳他岛的控制权移交给自己。
如果意呆利人做得够好的话,那么最终他们将在埃及北岸推进到距离亚历山大港只剩260公里左右的位置——马特鲁港再往东150公里,就是阿拉曼,中间都是无法立足的沙漠。阿拉曼再往东110公里,就是亚历山大港。
不列颠尼亚人这次开出的条件,就等于是在埃及一路割到只剩亚历山大港的最后门户阿拉曼死捏着不放手,其他都可以放手。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优厚了。
而他提到的赠送海军舰艇协同作战的附加条件,也是为了进一步加码劝诱意呆利人上钩。
这些条件都是原本地球历史上不存在的,地球历史上布国只拿了敌人的土地画饼许诺。
谁让如今布国在西线打得那么惨呢,意呆利对跟布国结盟有了更多的疑虑,这就需要大得多的血本才能拉拢。
好在密约里许诺的战列舰、装甲巡洋舰也都是15年舰龄以上的老家伙,不太值钱。
“老人星级”是典型的前无畏舰,在99-02年期间入役,之前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全球部署用的,所以从未用于布国本土作战。世界大战爆发后,也是全部拉到了地中海舰队。
……
亚瑟.贝尔福大臣与意呆利人达成密约后,距离意呆利人最终正式对两奥宣战,其实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差。
这大半个月的时间差,不仅是意呆利人自己的期待,想等一等。也是亚瑟.贝尔福的期待,因为他还指望趁着这个时间差,趁热打铁把罗马尼亚和希腊也拿下。
离开罗马后,贝尔福第一时间先在希腊登陆,然后就准备通过希腊陆路北上塞尔维亚,再陆路转向正东、进入罗马尼亚。
因为奥斯曼和保加利亚都已经加入了德玛尼亚一方,封锁了海峡。布列颠尼亚人是不可能通过海路抵达罗马尼亚的,只能走陆路慢慢绕。
希腊本不是布列颠尼亚人眼下最急迫要拉拢的,因为希腊只跟奥斯曼接壤,不跟奥利奥接壤。
而布国至今还无力组织起达达尼尔海峡登陆战,暂时没打到奥斯曼本土,也就没必要让希腊的亲布派过早暴露。
不过来都来了,贝尔福这样的外交大臣跑一趟不容易,就顺便跟希腊高层再聊聊,加深一下感情。
在雅典近郊的比雷埃夫斯港登陆后,亚瑟.贝尔福首先想见到的,当然是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
大家都很清楚,按照希腊的宪制,外交宣战权和媾和权始终都捏在国王手上。
布国想要拉拢希腊,最好还是直接找国王。
结果,亚瑟.贝尔福也毫不意外地被拒绝了。
康斯坦丁国王压根儿不见他,借口是身体不适,还算给布国人留了点面子。
贝尔福想尽办法也难以改变这一点,最后只能退求其次,跟选上来的希国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私下秘密会晤了一下。
韦尼泽洛斯倒是很给贝尔福面子,他很殷切地接待了对方,双方还密谈了很久。
最后韦尼泽洛斯向贝尔福私下里承诺,如果国王不肯加入布国阵营,必要的情况下,他愿意以首相和人民的名义,邀请布军进入希腊,帮人民推翻暴君。
贝尔福得了如此承诺,自然是大喜。作为交换,他也许给韦尼泽洛斯马其顿的土地,外加色雷斯地区。
他甚至还许诺,如果将来能以希腊军队为主力,收复君士坦丁堡,那就把君士坦丁堡也割让为希腊的国土!
韦尼泽洛斯简直想都不敢想这么好的条件。
君士坦丁堡!这要是拿回来了,希腊可就恢复到当年拜占庭时代的荣光了!这历史倒车可开得有够远了。
能够建立如此功勋,他将来就是希腊史书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头号伟大人物,区区弑君都不算个事儿了。
……
在希腊稍微盘桓数日,拉拢到一个愿意弑君的首相后。贝尔福的最后一站,在四月初如期抵达了布加勒斯特。
在罗马尼亚,贝尔福面对的情况,显然比希腊更好一些。
罗马尼亚的前任国王,是非常亲德玛尼亚的。但前任国王死时没留下儿子。
当今国王是前任国王的二侄儿,他当年就是靠自己的亲爹和亲大哥(先王的二弟和大侄儿)不愿意放弃亲德玛尼亚立场,被下面那些亲露沙的人反对,才轮到他这个第三顺位继承人当国王。
所以现任罗马尼亚国王是跟亲露沙立场绑定的,没得选择,这是他上位的根基。
露沙和布列颠尼亚在同一阵营内,现在继续和布国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番谈判后,贝尔福最终也正式签订了一个密约:
“允许罗马尼亚在意呆利对奥利奥宣战、并取得进展后,再对奥利奥宣战,最晚也必须在意呆利对奥利奥取得优势后宣战。
同时,允许罗马尼亚始终不对奥斯曼宣战,避免两线作战。
最后,布国正式承诺战后将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以及保加利亚的除希属色雷斯部分以外的国土,全部割让给罗马尼亚。”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条约,如果协约一方赢了,保加利亚是彻底亡国不复存在的,其全部国土都由南边的希腊和北边的罗马尼亚彻底瓜分干净,一寸不留。
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的条件,罗马尼亚也未必敢铤而走险。
所以,布国还承诺给了罗马尼亚一批武器装备和军备物资。
由于海峡被奥斯曼封锁,没法走海路运输。所以这批物资和军火也是通过希腊经塞维亚陆路转运到罗马尼亚的。
沿途的运输损耗和成本会非常大。
罗马尼亚方面开出的条件,是至少需要10个师的现代装备,才能参战。
贝尔福只好捏着鼻子,承诺给20万支李恩菲尔德步枪、1200挺维克斯重机枪、2亿发子弹,120门18磅炮、6万发3吋炮弹,40门60磅炮、2万发5吋炮弹,外加600辆卡车,换取罗马尼亚人最终参战。
这个数字,步枪给得比10个师还多一些,但大炮赔得比较缩水,只有布军自己三分之一的规模,另外还给了些卡车和其他物资。
而要运输这些物资,就得先在希腊的萨洛尼卡港卸货,再偷偷摸摸走萨洛尼卡到贝尔格莱德的铁路转运,最后翻越边境山区前往布加勒斯特。
贝尔福没能说服希腊国王公开倒戈助布,他就只能利用希腊的亲布首相韦尼泽洛斯私下里帮忙、瞒天过海偷运。
韦尼泽洛斯也不可能给贝尔福打白工,那么大批物资过境,他承担了风险,也要问贝尔福要5个师的装备,以帮他们组建亲首相的私兵,以便真被国王发现、撕破脸的时候,首相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和国王抗衡。
(注:希腊的宪制规定,国王才是军队统帅,军队也是忠于国王的。历史上韦尼泽洛斯后来造反,靠的就是自己另筹新军,用布国给的武器。)
布国为了这笔大买卖,足足送出去15个最低配陆军师的装备。
这些物资里,有5个师的装备,布国原本是打算用来发动南亚的阿三兵组建新军用的。被希腊人截胡后,就导致殖民地军队动员减慢了5个师。
还有10个师的装备,得加班加点额外生产,占用的资源至少导致海军少造50艘驱逐舰,或是数百艘运输船。对于皇家海军对抗德玛尼亚方面的潜艇战,必然会造成恶劣后果。
但布列颠尼亚人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能指望拼命多拉拢几个盟友来换取东线战场优势。
——
ps:明天就回到主角视角破局了。
这一章有点流水账,介绍各方条件开价,这也是没办法,因为一战历史背景知道的人太少了。
布国方面做了哪些搅屎操作,必须提一句,否则剧情就显得没头没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