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我的理想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第210章 我的理想
位於三里河的月坛南街第38號,就是国际计委的办公大楼所在地。
整个办公楼大概有六七层的样子,但占地却足足有六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
说起来,似乎一直到2003年后,国家计委才与体改办、经贸委的部分职能进行合併,最终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不过,儘管机构名称和职能有所变化,但其办公地点却一直未曾改变。
林书平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从乘坐的黑色桑塔纳轿车的车窗向外看去,能清楚的看到街道两旁人影绰绰,人们提著公文包步履匆匆,看起来非常忙碌。
这里许多人的穿著打扮,以及整个街头的布景,都宛如四十年后的朝鲜平壤街头。
人们穿著的服装顏色,大多都是单调的灰、黑、白色。
考虑到附近公务机构比较多,想要像是三里屯酒吧一条街那样多彩多姿,却是绝对不太可能的不过让林书平感到意外的是,在汽车穿过月坛南街,拐进三里河南巷街头时,竞然看到巷子入口处有一些摊位,摊主是双腿截肢的残疾人,职业是补鞋匠。
除此之外,在街巷的另一边,还有一处修车摊,摊主正在勤快的给自行车补胎。
他四肢健全,但耳朵似乎有些不好使,旁人与他交流时,总要提高嗓门去说话。
这些摊贩竟然能在这里摆摊?
这是林书平始料未及的,而且看周围路人的神色,显然是司空见惯,並非是极个別的现象。
在代表著庄严与公权力的高楼大厦之间,竞然有如此不符合场景的一幕出现,这些画面被林书平默默看在眼里,心中感慨万千。
“他们都是早些年抗美援朝时期的抗战老兵。”
开车的司机忽然开口道:“政府对他们是有援助和生活补贴的,但他们不想也不愿被人看不起,所以主动在残联的帮助下,学习就业技能,如今也算是三里河远近闻名的修车工和修鞋匠了。”
“不过却鲜少人听说过他们的事跡,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特地前来捧场,但都被他们骂走了。”
“因为他们总是以居临下的態度,以及有色的眼光看待他们。”
林书平听到这里,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这才发现这位司机一直在后视镜里打量著自己,於是便笑著点头回应道:“他们的心理诉求,应该是正常融入人类社会,若是以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反而会被不喜,所以不用关照,也不用搞特殊,把他们当成一个正常人来对待,或许能相处的不错。”
“是这样的。”
司机露出笑容:“看来林先生是一个很会共情与换位思考的人。”
林书平客气谦让了几句。
此时车子已经驶入了国家计委大院,司机停好车,便带著林书平走进政务服务大厅,服务大厅除了值班人员外,並没有太多工作人员,整个大厅显得有些空旷。
在这里,司机让林书平在来访登记表上填了些资料,然后便带著林书平离开服务大厅,朝后院的办公大楼走去。
他边走边看腕錶上的时间,说道:“林先生,姚主任工作繁忙,而且身兼数职,他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以往,所以只能留给你二十分钟的接待时间。”
“够了。”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林书平连忙回答。
姚主任就是国家计委主任,这是一位传奇人物,林书平在来之前就已经调查过,因此此行堪称是谨小慎微。
到了办公大楼后,司机就离开了,在门口接待林书平的,赫然就是张志林的父亲,张和生。
张和生面色红润,看起来心情不错,见到林书平后便主动握手笑道:“书平,我是真没想到,姚主任在今天刚看过你的计划书,就提出想要见见你,商討计划书的具体事宜,所以我就立即跟你打通了电话,这可是涉及到三万吨轻工业品的贸易,关乎於当下的经济和民生,你做好准备了吗?
千万不要慌张。“
“我时刻都在准备著。”
林书平道:“计划书上的內容,都是我亲手所写,也都是我的真实诉求,我不会因此而慌张。”
“那便好,拿出你的魄力来,让姚主任看到你商业方面的才华。”
张和生低声道:“姚主任祖籍是安徽人,但在香港出生,也是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对经济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共和国发展至今,能有这般成绩,姚主任功不可没。”
林书平心中升起敬意。
隨后,张和生便带著林书平乘坐电梯,前往六楼,姚主任的办公室。
刚从电梯出来,林书平就看到了四名面色严肃、身强体壮的警卫,分別站在办公室外的走廊两旁。
而办公室的门则是敞开著,在被警卫搜身、验明身份后,林书平就跟著张和生进入办公室內。
办公室內,只有一位坐在窗边的老者、
老者穿著深灰色短袖衬衫,有一股学者专家般的风貌,看年龄已至古稀。
虽然满头灰白髮,但精神头却非常好,此时正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戴著一副老镜,默默的看著一份报纸。
等张和生和林书平进来时,姚主任便合上报纸,並收起鼻樑上的老镜,然后动作轻缓的放在衬衫胸口的口袋里,“老了,看一会报纸都感觉到头晕脑胀。”
他说完,便忽然抬头,看向林书平,有些意外的问道:“你就是小林同志?生的好生俊俏。”
“姚主任,您好,我就是小林,全名林书平,至於您说的长相问题,大概是我爸妈基因好,优点都遗传到我身上了。“
林书平连忙笑著回道。
他看起来轻鬆自如,並不胆怯,实则心跳加快,慌得一批。
但他很快,他便想起司机告知的会见时间,仅仅只有二十分钟。
於是便主动打开话匣子,直入主题的说道:“不知道姚主任看了我那份计划书之后,有什么特殊指示——”
“特殊指示倒没有——”
姚主任笑呵呵道:“就是得知你才二十岁不到,有些好奇,就想见你一面。”
“其实啊,你这个小同志,我是很熟悉的,你应该不知道,关於国库券自由交易政策,是由我起草带头,决定下发的文件。“
“今年上半年,关於国库券的新政策刚刚颁布,我们就时刻关注国內经济市场动態。”
“在民间,只有少数的几人,嗅觉敏锐,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这其中,就有你,小林同志。”
“而关於你这半年来的报导——在內参上也是被多次提及的。”
“原本,宣传口是想把你竖立起一个典型来宣传的,但万国证券警告过你,你退出了,我觉得这是谨小慎微,很不错,不过让我失望的是,你竞跑去了琼州的南边囤地炒房.”
隨著姚主任跟扒了皮一般的说出林书平最近半年来的动作,林书平额头都差点流汗了。
这位年过古稀的长者,思维和谈吐似乎一点都没有退化,言语之中颇有调侃的味道,让林书平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但你名下的那家深蓝新技术,目前是搞得不错,现在的国內市场,就应该顺应经济浪潮,搞股份制。”
姚主任夸讚了一嘴后,问道:“这样按部就班下去,你的未来,也是不可限量的,到时候,你所积累的原始资金,已经是个惊人的数字,足以让你去发展任何事业,我以为你会就此蛰伏,默默发展,但让我意外的是,你怎么突然就想到去苏联倒卖民航飞机的?”
这一刻,林书平感觉自己在姚主任面前,根本没有任何遮挡,似乎底裤都要被扒乾净了。
他咳嗽一声,訕訕一笑,然后特別认真的说道:“第一,是为了赚钱,就像您老说的,为了积累原始资金,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第二,也是为了缓解一下国內积压的轻工业品..”
“更有意义的事情?”
姚主任直接忽略了第二条,问道:“能详细展开说说吗?”
林书平发觉这一次姚主任喊自己过来,似乎並不打算就计划书上描述的一切刨根问底,反而尤其感兴趣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路线。
他心中有些惊讶,但经过几秒钟的思虑后,他一咬牙,当即便把心中的一部分现阶段看来,非常可笑的理想与远见给说了出来。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全国许多地方都还处於贫困乃至特大贫困之中,那里的文化教育程度远远缺失,哪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基本国策在1985年就已经提出,但却还尚未普及到全国各乡镇地区,更別提是更偏远的大山与农村地带。”
“所以,我想赚更多的钱,成立专项公益资金,去救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与稚童,普及全民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大山与农村,消除我国的文盲率。”
林书平说的大义凛然,但內容却十分符合目前的基本国情。
这让姚主任有些意外,頷首道:“很不错,接著说。”
“这是一项长远的事业,想要消除我国文盲率,普及全民义务教育,任重道远,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林书平认真道:“单单我一个人,哪怕我有巴菲特那么多钱,也可能完不成我心中这个长远的目標,所以我想国家可以適时介入引导,成立一个专门资助农村贫困儿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公益事业——”
面对林书平的侃侃而谈,姚主任从始至终都保持安静,待听完林书平的讲述后,他只问了一句:“这就是你个人认为的更有意义的事情?”
“是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不管哪个国家,教育问题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普及全民义务教育,也是为了发掘更多的人才,帮助我们的国家有更长远的未来,十亿人口,只需要诞生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顶级人才,那对於我们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財富。”
林书平道:“而一旦有了顶级的储备人才,就涉及到我想要赚到更多的钱之后的第二个理想,那就是加快我国初步实现工业化强国的步伐,並缓步过渡到高尖端產业,比如半导体,比如光刻机,比如晶片——”
若干年后,中国高尖端產业被美西方卡脖子的画面至今歷歷在目。
林书平不知道自己能否见证歷史。
但至少要在力所能及之內,提供帮助,並推波助澜,让中美在未来的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碰撞中,不至於如前世那般难受。
虽然这些话,在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口中说出来,有些好笑,但林书平还是说了,甚至不加委婉,肆无忌惮。
“真狂。”
姚主任默默听了一会儿后,最终笑道:“但是狂的可爱,小林同志,今天与你的会面,可能会让我很难忘。”
“如果不是我接下来还有其它工作,我是真的愿意与你促膝长谈。”
他站起身来,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份计划书:“你在这份计划书里所要求的一切,利国利民,计委自然全部答应,相关手续已经进入办理流程,小林同志,你要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不要让我失望,我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我国实现工业化强国的画面,但希望你们这一代人,能替我看到。”
“我同样也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再挨饿,不再贫困,希望所有的少年与稚童,都有字可识,有书可读——”
“毕竟少年强,才是中国强。”
姚主任的声音鏗鏘有力,坚定不移,听起来振聋发聵,让林书平內心產生出了共鸣。
说到底,大家都是中国人,与美西方不同,中国自两千多年前被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之后,便真正实现了大一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归属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
在这种前提下,每一个中国人內心都热切期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富足,更加强大。
哪怕是漂泊在外的华人华侨,心中亦都有如此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