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重大改革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第223章 重大改革
返回黑河熟门熟路,海关並没有多做检查,事实上苏联的海关人员想要敲竹槓也不会选择林书平等人进行。
毕竟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得到过通知,这次往来运输的货物,兹事体大,任何人都不能进行阻挠与妨碍。
抵达黑河后,林书平与张和生也並没有久留,因为根据早上签约时,雷诺局长带来的消息,第一架图-154民航客机已经在海参崴机场待命,只等第一批轻工业品抵达苏联,检查无误后,飞行员就可以立即驾驶著飞机前往中国。
不过雷诺谨慎起见,还是在签约后才下令起飞,如今第一架民航客机估摸著已经在前往榕城双流机场的路上,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就有將近三千公里,快的话,当天四五个小时就能抵达。
因此林书平与张和生在黑河跟铁路局交接完相关手续后,就直接乘坐最近一次列车的班次,前往哈尔滨机场。
但火车速度到底不比飞机,因此期间费的时间超过十四个小时,两人在火车上睡了一觉,到了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才堪堪抵达哈尔滨。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张和生的帮助了,因此在哈尔滨,林书平与张和生分別,独自一人乘坐早上七点钟的飞机,从哈尔滨直飞成都双流机场。
说实话,在等待的间隙,林书平心底还是稍微有些志芯的。
因为按照雷诺带来的消息,第一架图-154民航客机,只要在签约结束后,就会立即从海参崴国际机场起飞,然后飞往榕城双流机场。
但现在,將近一天一夜的时间过去了,林书平仍未收到任何来自苏联或者川航的消息这让林书平心底逐渐產生不好的感觉。
容不得他不多想,毕竟在前世,川航总经理就在关键时刻摆了牟其中一道,一度想要单方面撕毁合约。
毕竟这是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利润,谁看了都眼馋。
林书平甚至想要在凌晨五六点钟,就拨打电话去询问川航总经理徐彬伟相关状况。
但最终他还是静下心来,选择先行沉住气,登上飞机再说。
四五个小时后,林书平乘坐的航班抵达成都双流机场。
林书平步伐迅速,走下飞机后,就乘坐摆渡车前往机场航站楼,朝著川航总部就快步走了过去。
川航公司前台工作人员对林书平很有印象,当看到林书平时,便主动开口道:“林先生,我们徐总不在办公室,他早上刚离开公司。
“去哪了?”
林书平闻言后,隨口问了一句,然后就拿出大哥大,开始给徐彬伟办公室打电话。、
结果电话真就没人接听。
但林书平有徐彬伟的传呼机號,因此当即就拨打寻呼台號码,呼叫了徐彬伟。
但此时林书平脸色已经沉了下来,心里甚至开始骂娘。
马勒戈壁的,这姓徐的倘若在关键时刻敢摆自己一道,这笔生意他不做了也要整死对方。
但他下意识里还是觉得不太可能,因为这事儿已经提前在国家计委备案,有多个部门参与运作,徐彬伟吃了熊心豹子胆,冒看丟乌纱帽的风险截留自己这笔生意?
而事实上也的確如他所想,当他拨打完寻呼台没多久,手里的大哥大就响了起来。
林书平当即接听道:“徐总?”
徐彬伟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林总,不好意思,我早上九点钟的时候跟你打过行动电话,但你的行动电话在关机状態,接到寻呼机消息后我就立即给你回了电话,你现在在双流机场吗?”
“我在双流机场,贵公司前台。”林书平回答道。
他心底稍微平静些许,意识到自己终究还是年轻气盛,一时没有沉住气,好在他的“告状”电话还没有打给张和生,不然恐怕会被张和生等一眾计委领导冠以“心浮气躁、不堪大用”的印象。
徐彬伟那边似乎有点吵闹,他抬高了声音说道:“那你让前台小刘带你直接来0109跑道,苏联的图-154飞机已经抵达机场,正停靠在这里接受检查———”
林书平闻言,直接把电话递给了前台工作人员。
前台人员接听完大哥大后,立即便说道:“林先生,您这边跟我来,我带您乘坐摆渡车去0109跑道。”
片刻后。
林书平再次乘坐摆渡车,前往目的地。
十多分钟后,林书平便看到了一个粉刷看银白涂层的超大號飞机停靠在眼前,单看外表,这架飞机非常崭新,看起来庞大无比,而它的同类机型是美国的波音727、英国的三叉戟客机,都是国际上非常畅销知名的民航飞机。
此时,在这架飞机上,正有专业人员乘坐起降车四处检查,值得一提的是,在飞机的起落架前,正站著四名苏联人,而在他们周围则是十几名年纪在三十岁左右的中国人,正捧著手里的笔记本,跟隨著四名苏联人进行机舱,像是在指导他们如何识別、操作这架飞机的零部件。
林书平乘坐的摆渡车抵达时,引起了这群人的注意,站在人群中央的川航总经理徐彬伟眼尖,立即抽出身来去迎接。
等摆渡车抵达近前,林书平走下车后,一边跟徐彬伟握手,一边看向那架崭新的图-154民航客机,说实话,如此崭新且规模庞大的飞机,近距离观看,给林书平一种颇为震撼的感觉。
倒並非震撼於这架飞机的外形,毕竟他见过的飞机已经算是数不胜数。
他的震撼点,是在於这么庞大的一架飞机,竟然是自己了几百万“以物换物”得来的。
一想到这里,林书平心底竟莫名有了一抹自豪与成就感,他知道,从这架民航客机落地榕城双流机场的这一刻起,自己的名字就將永远铭刻在中国商业史中。
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个人能达成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交易。
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占全才能达到的成就,“这就是苏联的图-154客机,这架飞机在京城有一架,是1985年7月引进过来的,当时是由苏联机组,直接从莫斯科飞抵首都国际机场,然后再由空军机组,飞抵南苑机场,在经过试飞,监测后,便正式投入运营徐彬伟笑眯眯的说道:“如今我们双流机场也有了一架—不,即將拥有四架,最让我想不到的是,苏联民航局竟然派遣来两名飞行员和两名维修师过来亲自教导———”
“除此之外,我听那个苏联飞机维修师说,后续还会有图-154的许多飞机零部件运过来,而且还是苏联民航局免费赠送当真有此事?”
“当真。”
林书平道:“这是我与苏联民航局签约时敲定的协议细节,他们履行的很认真。”
话虽然这么说,但他看向那四名苏联人,总感觉这四名苏联人是过来避难和度假的,毕竟现在苏联整体社会环境有些崩坏,甚至都不能按时拿到福利与薪水。
而在中国,不说吃香的喝辣的,但至少在培训飞行员期间,他们会被川航好吃好喝的招待,绝对不会怠慢了他们。
因为林书平能看得出这四个苏联人在教导学员时,那一张张脸上绽放出的发自內心的笑容.—
接下来,林书平也跟著徐彬伟,参观了这架图-154民航客机的里里外外,並在记者人员的招呼下,被徐彬伟强拉看留了一张集体合影。
而且林书平站在最中央位置,跟川航总经理徐彬伟肩並肩的挨著,在他们旁边和身后,是川航的飞行员和地面工作人员,而那四名苏联人也被安排在前方显眼的位置站立著。
这张照片,根据徐彬伟描述,將会被张贴在川航总部的展览馆里,供后人观瞻。
而川航有了这四架民航客机,其民航运载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未来指日可待。
在这种巨大利好下,当天下午,徐彬伟很爽快的带领著林书平前往川航大楼財务室,亲自帮忙办理结款单。
结款单的办理速度並不慢,毕竟早已做好准备,林书平只需要在薄薄二十几页的协议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按上自己的手印即可。
有了这份结款单,林书平可以直接前往银行提取六千五百万人民幣。
当林书平拿到结款证明的那一刻,林书平都感到自己的汗毛倒竖起来,这是他这近半年来第一次拿到如此巨大的利润分帐,甚至內心已经隱隱有一种直接拿了这笔钱跑路的想法。
但好在这想法转瞬就熄灭,真是太没志气了!
他此刻既兴奋又手足无措,好在这一幕他曾在脑海中预设许多遍。
在稳定好激动情绪后,他连半分都没有犹豫,直接按照早前的计划,前往中国银行预约取现。
六千五百万人民幣,想要预约取现是不可能的。
这么庞大的一笔钱,最终还是需要办理可供灵活存取的大额存单,一共办理了五张千万人民幣大额存单,以及三张五百万人民幣大额存单。
这种大额存单可以异地取现,並且免除了异地取现手续费,甚至每日还可以產生利息。
但倘若在异地取现,依然还是要提前预约大额取现,並非是直接可以在市场上当成人民幣使用的,哪怕这些大额存单丟了也无妨,因为除了林书平本人之外,任何人都取不了这笔钱。
而有了这六千五百万人民幣,接下来林书平的运作就会轻鬆许多。
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国家计委,与四省市的各地贸公司取得联繫,並下达了各种轻工业品的订单,这些订单中就包括牛肉罐头、皮大衣等。
但林书平所需要的產能实在太过庞大,所以四省市的地贸公司工厂,都在加班加点生產。
由於有国家计委牵头,多个部门参与筹划与运作,所以四省市的各个国营工厂都没有閒著,纷纷引进原材料製作,但即便是联合了四省市的国营工厂生產,依旧没能达到林书平的订单数量需求。
而当张和生得到消息后,也是立即又引入了京津冀周边的多家工厂投入生產。
在这期间,林书平也没閒著,他通过张和生介绍,亲自前往沪市红口区一家名叫沪市家用化学品的工厂,挑选雷诺需要的十万只雪膏。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刚落地沪市虹桥机场,就在机场出入通道口前,被家化工厂的工作人员热情迎接。
“林总,林总!”
通道口处,一名戴著黑框眼镜、穿著蓝白格子衬衫的年轻人举著手中的名牌,用力的摇晃。
他的口中不时大喊著“林总”二字,但他的眼神飘忽,在通道出入口处的人流中来回挪移,却根本认不出所谓“林总”是哪位。
可这並不妨碍他积极吶喊。
而林书平也成功的被对方吸引。
他稍微沉吟,便提著公文包走过去,笑著打招呼问道:“你好,我是林书平。”
“林总—·林总?”
衬衫青年看到林书平时,愣了有两秒钟,而后才反应过来,迅速一脸热情的问候道:“林总,欢迎您蒞临沪市家化有限公司视察,我们公司得到计委部门的指示,特地派我来机场迎接您,我叫向朋,您叫我小朋就好!”
说著便掏出自己的身份证件,努力向林书平证实著自己的身份。
“你好,小朋。”
听到计委二字,林书平心中便瞭然,这大概是张和生打过招呼,於是便笑著跟向朋握手,然后便跟著对方走出机场,乘坐上一辆白色丰田皇冠,迅速朝沪市家化公司所在的淞江区驶去。
这是他时隔数月后再次抵达沪市,和数月前相比,这里的环境发生了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特別红口区是市中心,在路过这里的时候,他被街道两旁不时出现的一些奔驰、宝马轿车所吸引。
因为在半年前,类似的豪华品牌轿车还並不多见。
而一些市民的穿著打扮,也有些了明显的变化,朝著越来越“洋气”发展。
这样的场景,透露出一些別样的气息,关於浦东新区的开发规划,似乎已经被提上行程,被一些嗅觉灵敏的人闻到,这导致黄浦江对岸的风景,也逐渐开始有了些细微的变化。
林书平知道,关於沪市的重大改革,要来了。
“寧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的歷史,即將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