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小心为上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第222章 小心为上
雪膏在当下大陆是非常常见的护肤用品,而且极为受欢迎,它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由於涂在皮肤上,可以如雪般溶入皮肤中消失,所以称之为雪膏。
这种护肤膏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皮肤与外界乾燥空气隔离,从而节制表皮水分的蒸发,保护皮肤不致乾燥、开裂或粗糙,它现如今在大陆每瓶零售价在三十五元,但这只是零售价,全国各地的小批发市场,不同品牌的雪膏实际售价大致在10元到30元左右。
比如沪市城隍庙,经常会有小摊贩拿著喇叭大喊“雪膏,10元一盒”,如果买的多了买五送一,买十送二,由此可见其利润之可观。
但如果是本地人去买,大抵能砍到三到五元一盒。
总的来说,雪膏的製作、包装、营销和运输等各方面的成本加在一起,大概维持在2元到8元之间。
如果进货量大,从厂家直销,那价格甚至可以再压低一些,批发价1.5元甚至都大有可为。
不过雷诺局长手中的这盒沪牌雪膏明显是高端货,不管是包装还是味道都可圈可点,成本不会低到哪里去。
“苏联还流行雪膏?”
林书平接过这盒沪牌雪膏,打开来闻了一下,有一股好闻的桂香味,非但不油腻,反而很清爽。
他隱约间记得半年前在沪市金陵南路步行街看到过一家化妆品商铺张贴的雪膏gg牌,上面写著一家號称英国名牌產品“夏士莲”雪膏,每瓶写著六元四角,而且购买一瓶,赠送“夏士莲”塑料装饰袋一只。
这种国外名牌的价格,一瓶相抵普通两瓶国產雪膏,但销路其实还不错的,单就金陵南路步行街那里,每天都可售卖五百多瓶,每逢节假日游客多了,销量甚至可以翻倍。
近几年,因为“夏士莲”等国外雪膏的入侵,导致国產物美价廉的雪膏品牌销量遇冷,它们的价格低到只有一两元,但销量依旧不及国外雪膏的三分之一。
在当下,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的理念深入人心,只要是进口的,哪怕是贴牌的,也在大陆市场上被受追捧。
国货崛起任重道远。
“中国產的雪膏在苏联很受欢迎,尤其是在中產阶级,和皮衣一样,备受追捧。”
雷诺露出笑容道:“我相信林先生可以弄到雪膏,我要的不多,十万盒就已经足够十万盒雪膏,进货价撑死了也不到一百万,但关键是这小盒子只有婴孩巴掌大小,把它们装满一个火车皮都够呛,但林书平並未拒绝,因为相比较皮大衣,沪牌雪膏的价值真的低了太多,他高兴还来不及。
只是让他没想的是,苏联中產阶层竟然喜欢沪牌雪膏,或许是雪膏包装盒上的两名穿看旗袍的东方美人比较有特色吧。
严格来说,雪膏也算苏联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除了润肤之外,也有防止皮肤乾裂的作用,在寒冷的远东地区畅销一些也不为过。
但雷诺这般私下找来索要这十万盒雪膏,显然这些雪膏並非是要上缴公用,大概率会被这位雷诺局长私下扣留,毕竟雪膏在苏联的中產阶级里很受欢迎,不管是送礼还是贩卖兜售都是不错的选择。
林书平笑著答应下来,把手中的雪膏还回去,並主动说道:“十万盒雪膏,就当我个人赠送给雷诺局长的礼物,不在“以物易物”的名单中,下一次,他们会隨著一百火车皮一同拉过来。”
“真的吗?”
雷诺闻言,当即眼晴放光,快速走过去,一双大手重重拍在林书平肩膀上:“亲爱的达瓦里氏,你永远是我最亲密无间的中国兄弟。”
林书平笑了笑,一边用餐,一边恭维著雷诺,由於允诺了十万盒雪膏,雷诺看待林书平的眼神真的就如同亲人一般,甚至自掏腰包,让酒店侍应生拿来了一瓶法国產的红酒,热情的宴请林书平。
这让林书平感慨,果然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不管是国与国之间也好,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好,向来如此。
到了最后,雷诺有些微的拍著林书平的肩膀,哈著酒气说道:“亲爱的达瓦里氏,我知道你有跨国飞行经营证,如果你不介意的话,等明日签了合约后,你就乘坐那辆图-154客机直接前往中国川渝省吧,这样更方便,也更节省时间一些。”
林书平闻言,惊讶道:“苏联民航总部不是在莫斯科么?”
雷诺笑道:“民航部的確在莫斯科,不过第一架图-154客机却已经先行抵达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机场,它现在就停在机场里待命,等第一笔交易完成,飞行员收到指令,就会立即起飞,前往中国。”
林书平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名字觉得有些耳熟,旋即便想起来,这大概就是记忆中的海参崴了,是远东的第二大城市。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不过海参崴距离布市有上千公里,虽然可以乘坐飞机可以直达榕城双流机场,但林书平还是选择婉拒人生地不熟的,他可不想把自己的小命安排在这里,只想等签约结束后就立即返回黑河,然后乘坐黑河的火车直达哈尔滨,从哈尔滨乘坐飞机前往榕城双流机场。
雷诺闻言还是非常遗憾的,他说道:“我明日签约过后,会启程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回莫斯科匯报详情,我个人很想与林先生一同前往。”
“真不好意思,雷诺局长,我的一切个人行程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无法临时进行更改,很抱歉,但您放心,十万盒沪牌雪膏,下一趟一定会完整无损的带到布市。”
林书平打了个哈哈,隨口带过这个话题。
雷诺的表情似乎依旧有些遗憾,他感觉自己与这位小林同志是酒中知己,別看对方年纪不大,但却太合自己胃口了,可为忘年交,只可惜啊,是个中国人。
酒足饭饱后,雷诺起身离开,而林书平也回到酒店休息。
当下的苏联时局不稳,尤其远东地区,山高皇帝远,更是乱的不成样子,在来之前,黑河铁路局的同志就告诫过他,入夜后千万別在街上溜达,现阶段的苏联,整体排华风潮还是有些严重的。
许多华人商店基本上天还没黑就直接拉闸关门,街道上很少见到当地华人的身影。
林书平听在耳里,记在心里,甚至更加谨慎,从入住酒店后,就从未踏出过酒店一步翌日一早,用过早餐后,市政厅的工作人员敲响了林书平的房门,林书平穿戴整齐,与张和生、叶戈尔、武兆四人匯合,然后便一起前往酒店四楼会议室里签订合约。
会议室里,此时已经有不少官方媒体在场,他们架好了摄影机,许多人身上也都持有相机,在林书平等人入场后,就开始拍照,但却没有大声喧譁。
林书平等人入座后,又等了十分钟不到,以卡拉市长、雷诺局长为首的一群苏联人便走进了会议室,他们的到来也伴隨著一片闪光灯的亮起。
在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卡拉市长和雷诺局长先后在会议室发表了讲话,而中方这边,林书平只冒头简单讲了两句俄语,便结束了讲话,相当之低调。
但即便如此,那熟练的俄语发音也是让不少苏联人面露惊讶。
当时间来到十点钟,签约仪式正式开始,林书平和雷诺局长分別代表著中苏双方,签署了这笔跨国交易合约,合约一式两份,签完之后,雷诺局长便握著林书平的手,笑容满面的在媒体摄影面前站立。
一片菲林过后,这个画面被永远定格在中苏贸易史上。
儘管林书平看起来是代表著个人来签订这份协议,但其实不管林书平还是雷诺,內心都知道,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普通商人能够左右得了的。
双方各取所需,一切势在必行。
等签约结束后,雷诺再次走过来跟林书平握手,笑著说道:“亲爱的达瓦里氏,恭喜我们签约成功,我稍后会乘坐火车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此去一別,希望以后我们还能再见。”
林书平也堆起笑容:“一定会再见,雷诺局长,我永远记著你我的约定。”
“那可太好了!小林同志,再见!”
“再见!”
雷诺笑著鬆开手,然后利索的转身,快步带著一群工作人员离开。
其它布市市政厅的工作人员,包括卡拉市长,也都在跟林书平握手之后,转身离去,相比较雷诺局长的热情,卡拉市长对於这次的跨国贸易似乎並不很感冒。
如果不是雷诺这位民航局副局长抵达,他甚至都不会在现场出现。
“苏联这边够效率的,一晚上的时间,一百个火车皮里的轻工业品,已经全部卸装完毕。”
张和生此时走过来,对林书平道:“我听铁路部门的同志说,那些货物,已经连夜发往莫斯科了。”
“莫斯科距离布市有四五千公里,全程要运行54个小时。”
林书平平静道:“他们比我们更著急。』
张和生点头道:“的確,看来现在的苏联已经快要撑不住了,放在十年前,谁都不敢想像,那一百个火车皮里的轻工业品,能够换来一架大飞机.”
1988年的苏联,已经像是一个快要被戳破的皮球,到处都是破烂不堪。
等国有资產变卖的差不多了,也就到了这个巨大的北极熊四分五裂的时候了。
接下来,林书平等人返回车站,准备乘车离开,但让林书平想不到的是,武兆和叶戈尔竟然留了下来。
“林老大。”
车站前,武兆跟林书平用力握手,脸上闪过一抹兴奋:“我准备在布市多待几天,叶戈尔先生会陪我一起,我们会在伯力、海参崴和布市进行考察””
伯力、海参崴和布市,是苏联远东前三大城市,武兆想要在这里考察走私车,依託叶戈尔的人脉在这里建立汽车转运仓,这一点在之前武兆就跟林书平坦白过。
而叶戈尔对这次的走私生意也非常上心,毕竟他只需要负责帮忙寻找卖家,就能拿到三成利润,这换了谁都得负责任一些,以便更快促成此事。
林书平微微眉,但最终还是点头道:“那你要谨慎一些,这里不比燕京,异国他乡,小心为上。”
武兆笑道:“我明白,林老大,祝顺风!”
张和生也走过来道:“小四,注意安全。”
“张叔,您放心吧,我一切有谱。”武兆拍著胸口保证道。
布市的空气一如既往的寒冷,几人说话间到处都是从口中哈出来的雾气。
这时候,叶戈尔快步从附近的商店里拎来了几杯热腾腾的奶茶,据说是一位蒙古妇人开的茶饮店,但除了叶戈尔之外,其他几人却半口都没尝试,这让叶戈尔哭笑不得。
而等短暂的告別过后,林书平和张和生便乘坐火车返回黑河。
“那个叫叶戈尔的苏联人靠谱吗?”
张和生看著手里的奶茶杯,皱眉道:“小四跟著他,会不会出事?”
“他在鹅城有產业,应该不会这么短视,而且这次苏联的生意,就是叶戈尔帮忙牵线,目前来看,一切都还算顺利,没有掉链子的地方。”
林书平把奶茶丟进垃圾桶:“但小心为上吧,您觉得呢?”
张和生也顺手把奶茶丟进垃圾桶,嘆息道:“小四这孩子挺上进的,他父亲早亡,只留下孤儿寡母的不容易,虽然有几个老战友一同帮忙照看著这孩子,但终归有照看不周的地方,不过,如今在计委大院儿里,小四还算是比较有主见的,但就怕他太有主见,一旦走了岔路,那就不好回头了。”
林书平觉得张和生这句话是在点自己,虽然张和生不太清楚四哥现在乾的是什么生意,但很显然已经有了预感。
但他也无能为力,只能期盼四哥別越陷越深了,在风暴来临前,小赚一笔就赶紧金盆洗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