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需要人才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追妻啊

    第226章 需要人才
    赵胜军眼里满满的都是期翼。
    但林书平可对购买化妆品没什么兴趣,因为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內,在化妆品行业国货一贯是被日韩吊看打的,整个行业的资金盘子也较低,不值得林书平过於关注。
    哪怕沪市家化厂两年后的“六神露水”小火一把,但依旧没在林书平心中的最佳可投资选项。
    他草草敷衍几句,最后给赵胜军画了个大饼,说道:“如果日后苏联那边有需要,我可以跟赵总提前联繫。”
    赵胜军大喜,连忙道:“感谢林总,这一杯,我先干为敬。”
    赵胜军喝酒也是真的猛,將近二两白酒,咕嘟咕嘟一口下肚,看的林书平是倒吸一口凉气,生怕给对方喝出事儿来,在吃完饭后就立即乘坐计程车前往下塌酒店。
    翌日一早,林书平换了身乾净的衣服,就乘坐计程车前往日化二厂。
    而此时的沪市日化二厂,正在大开早会。
    至於昨日两个前往接机的工作人员,此刻已经是被当成了批斗的典型,被领导们骂的狗血喷头。
    好在厂长有些人脉关係,昨日在得到接机时被人截胡的消息后,就立即调动关係,托人去要林总的行动电话號码,开会时,厂长贾璋询问起此事时,立即便有人拿著一个纸条走过来,“厂长,这就是林总的联繫方式,刚刚王处长亲自回復到您办公室的。”
    贾璋脸色一喜,问道:“怎么样?林总的电话打通了吗?”
    “现在还不到九点钟,我担心打扰林总休息,就没有——”
    “打,立即给我打!”
    贾璋快被气疯了,都什么时候了,还要担心林总休息不休息?
    那可是十万盒雪膏订单,现在的市场环境,订单本就不好做,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大单子,竟然还被人给截胡了,贾璋昨日一晚上都几乎没合眼,现在眼晴里都布满血丝。
    那名工作人员在眾目之下被贾厂长吼的一哆嗦,忙不选的准备去拿座机电话拨打,结果刚走没两步,又被贾厂长叫住,大吼道:“把號码给我,用我的电话打!”
    贾璋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一个大哥大,接过那张纸条后,就立即拨打起上面的电话號码。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虽然刚刚吼自己员工比较大声,但面对电话那头的林总,贾璋的声音瞬间就变得和声细语,他先是朗声一笑,然后客客气气的问道:“请问是林总吗?”
    “我是,你哪位?”
    “林总,儂好儂好,我是沪市日化二厂厂长贾璋,哎哟都是阿拉的错,昨日阿拉厂里的两个小赤佬做事太蠢了,在机场竟然没接到林总,天哦——
    贾璋接通电话后,一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他一边挥手散会,一边夹著手提包迅速朝厂外面走去,然后他忽然顿住脚步,惊讶的说道:“什么呀?林总就在阿拉厂门口的啦?”
    言毕他立即捂住话筒,朝身后的眾人大吼一声:“快去迎接林总!!”
    然后贾璋身先士卒,一边跟林书平沟通,一边小跑著去工厂大门口去迎接。
    与此同时,林书平正一边用肩膀和耳朵夹著大哥大,一边微微弯腰,一笔一划的在工厂保安严格的注视下,书写著来访者登记表,“对,我就在厂门口,我没有预约,需要现场登记一下,什么?好吧,保安大哥?”
    林书平顿了顿,而后顺手把大哥大递给保安:“你们贾厂长的电话。”
    “贾厂长?”
    保安原本正一脸认真的盯梢,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脑袋有点发懵,下意识的用双手接过大哥大,放在耳边,“餵?喂喂?”
    “你脑袋秀逗了伐,人家拿著大哥大,你还让人家登记,有没有点眼力见贾璋一阵吐槽过后,又立即说道:“对林总要保持恭敬,我马上就到!”
    很快,年轻的保安听著电话里的忙音,渐渐反应过来后,立即就对林书平点头哈腰,略有些紧张的赔笑道:“林总是吧?真是对不住,我、我是新来的———””
    “您別写了,您的身份不用写这个———
    “我们贾厂长马上就到这里来接您—.
    保安一边殷勤的赔笑,一边双手把大哥大还回去,“您稍等哈!”
    “规矩不能坏,该登记还是得登记。”
    林书平笑著说,然后就认认真真的把来访者信息表登记完毕。
    此时保安脸上已经呈现出哭相,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后悔,甚至忍不住想要给自己两巴掌,让自己的大脑清醒清醒。
    就在刚刚,他看到对方从计程车里下来,一眼看到这廝穿的人五人六,还这么年轻俊俏,心中顿时妒忌横生,忽然就提了提裤子,直接拦住对方,准备运用一下自己手中的权力刁难几句,要两根好烟抽抽。
    但他是真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好说话。
    更没想到正交谈间,对方的公文包里竟然响起了铃声,然后在他目不转晴之下,掏出了一个大哥大!
    最离谱的是,打电话的人,竟然是贾璋贾厂长!
    听贾厂长的语气,这位年纪轻轻的林总,绝对是厂里的高层,甚至是大客户!
    不是吧!
    我又送礼又托关係找来的国营单位铁饭碗,会不会就这么没啦?
    一时心中志忑,脸上更是紧张不已。
    但林书平却並没有多说什么,填好登记表后,听到保安这么说,便笑著点头,然后收拾了一下,便安静站在门口等候。
    保安愣在原地,有些手足无措了。
    然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一边赔笑著,一边快速转身去门卫亭里搬来一张太师椅:“林总,您坐,您坐。”
    “不用,谢谢你。”
    林书平笑著摆手道,“你不用紧张,你所做的都是职责所在,我不仅不会怪你,等会儿还要向你们贾厂长表扬你。”
    他这是真心话,但年轻的保安闻言,却是脸色一变,內心一度產生了巨大的暴击,甚至嘴唇都开始哆哆嗦嗦起来,“不、不是、林总———.”
    他话还没说完,远处便传来动静,回头一看,便见乌决决走来一群人,以贾厂长为首的十几位日化二厂职工正快步向大门口走来。
    保安腿有点软,哆哆嗦嗦的离远了点。
    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而贾璋走到大门口后,一眼就看到了年轻的林书平。
    儘管早已从计委那里提前得到了林书平的资料,但看到如此年轻的林总,依旧让贾璋惊疑不定,他顿住脚步后,察觉到四周再没有其他人,便堆起笑容走过去,主动伸出双手迎接道:“林总!欢迎林总蒞临日化二厂指导———””
    林书平伸手相握,笑道:“指导不敢当,贾厂长,我来贵厂是来谈一笔生意的。”
    “我懂,我懂的,来来,林总,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徐副厂长这位是陈主任—
    贾璋听到林书平如此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之后,说话间也开始拿捏起腔调来,甚至一度有了cctv主播腔,然后也不顾林书平愿不愿意,就开始帮忙介绍起工厂里的职干来。
    林书平有些疲於应付,这时候他心底已经渐渐有所明悟。
    以往他都习惯了单打独斗,不管是上次来沪市操作的国库券买卖,还是后来的鹿城囤地和深蓝汉卡的发行,实际上差不多都是他以一已之力完成,所有的生意细节,都需要他事必亲躬。
    包括这次的“罐头换飞机”,也一贯如此。
    但是,到了他现在这个阶段,像是来日化二厂下订单拿货这种事情,虽然数额巨大,价值几十上百万,但跟现在的林书平身价相比,似乎也不值一提,也不值得他来亲自商权。
    好像,是时候要组建一个自己的创业班底了?
    冯仑能成功,除了信息差和专业优势,也有万通其它五君子的合力帮扶,而自己这一贯单打独斗,前期还好些,可一旦生意做得大了,似乎就有些无暇分神了。
    林书平一边被眾星捧月般的被一群人簇拥进工厂內部,一边在內心下了一个决定。
    此行沪市,除了办好主要的三件事之外,他还需要挖掘人才!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人才,还是特么的人才!
    这句话在二十世纪末的现在也依然有效。
    不过林书平记忆中的人才似乎並不活跃於这个年代,尤其在90年代前后,国家一度穷的举办不起亚运会。
    而因为各种事情突发,这个时候的人才,也大多都跟“骗子”离不开关係,比如牟其中,比如华晨的仰勇。
    再比如万科的王石,或者是吉利的李书福,但这些人都属於梟雄式人物,根本不可能屈居人下。
    像是求伯君这种人才,根本就是可遇不可求,能挖到一个,就算林书平赚翻了。
    而如雷军、小马哥这样的时代先锋,现在都是莘莘学子。
    至於老马,现在估摸著正在西湖边给外国人充当翻译,穷的叮噹响。
    但林书平並不大愿意跟老马接触,他有些看不惯这个人。
    所有一切在后来国內各行各业呼风唤雨的人物,几乎都是在九十年代后才诞生的,在八十年代末,反而像杨百万、牟其中这种靠投机发財的人物名气更大一些。
    只因为现在国家的发展还摸不清正確的方向,规则较为模糊,牟其中几度入狱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一直盘旋在所有人的头顶。
    直到浦东开始正式发展后,一切才逐渐步入正轨,发展特色道路的大方向,也才开始正式明確。
    届时就是拨开迷雾见彩虹的时刻,而这段迷雾中摸爬滚打的阶段,林书平没打算奉陪。
    因为他现在感觉自己几乎成了活靶子,时刻被人关注,搞不好在明年就会被点名。
    而他既不愿意把辛苦创立的事业拱手让人,也不愿意被万人睡骂。
    所以去香港暂避一段时间,应该是林书平接下来唯一的出路。
    “林总—这就是您要的沪牌雪霜。”
    日化二厂厂长贾璋拿著一盒刚开拆的雪膏递给林书平,笑著说道:“我们建议零售价,每盒35元,但林总来拿货,我们是要给成本价的,五元一盒。”
    林书平接过雪膏,看到了熟悉的图案,两个穿著旗袍的曼妙女子,撑著油纸伞,优雅的出现在包装盒上,包装盒的下方写著一些信息,比如“120g”的克重,以及生產厂家等等。
    而且承载雪膏的是一个小铁盒,除了小铁盒之外,最外面还有一个精美盒装。
    说实话,跟雅霜相比,这沪牌雪膏无论是从触感还是观感上,都要高档的多,一看就价值不菲。
    成本能控制在五元,並且还有毛利,却建议零售价35元,在偏远地区,这都相当於普通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了。
    显然雪膏生意价值利润也是相当巨大的。
    “五元一盒,十万盒就是五十万——””
    这个价格,是在林书平可接受的范围之內的,不过他进货量巨大,自然是有谈价的空间。
    而贾璋早前听说过林书平的事跡,他要的当然不只是眼前的这十万盒雪膏的销路,而是指望著林书平拿完这批货后,后续还能再来拿货。
    雪膏是消耗品,120g用的快一些,一家三口半个月就能用完,后续肯定还要再拿货的。
    所以在稍稍对工厂利润一番诉苦之后,贾璋最终给出了4.5元一盒的批发价格。
    林书平敢肯定,即便4.5元一盒,日化二厂也能拿到至少三分之一的利润,甚至更多但他没有再降价,怎么说也要让人赚一些。
    於是在稍稍参观了工厂环境和生產方式之后,林书平便在工厂財务室里签订了合约,並当场给了十万块定金。
    这批货將会通过火车运往黑河专区,工厂会派人一同前往,待林书平结付尾款后,这批货才会给予交付。
    贾璋最近也听说了许多关於这位林总的事跡,他其实也眼馋苏联的生意,可单单只是外贸经营权一条,就足以把日化二厂的发展脚步牢牢拴在国內,所以他和家化厂的赵胜军一样,都只能通过结交林书平,去狂揽苏联的生意。
    林书平目前手握外贸经营权和航空经营权两大杀器,在日后他能做的事情有很多。
    办完了十万盒雪膏一事,林书平便在接下来一周,先去考察了浦东目前发展状况重点关注未来迪士尼的落地区。
    而后又特地去浦东中国银行,想去找大户室经理曹斌,去打听打听沪市证券交易所成立一事。
    谁知刚刚抵达中行门口,就看到大名鼎鼎的“杨百万”杨焕东,正志得意满的接受记者採访。
    而旁边,则聚集了数十位沪市市民,如狂热的信徒一般,欢呼雀跃,各自爭相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