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案变两案!出乎意料的发展!刘树义出招!

作品:《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第144章 一案变两案!出乎意料的发展!刘树义出招!
    魏谦离开没多久,杜构便带著大理寺官员赶了过来。
    杜构道:“萧寺卿让大理寺全力配合你,在赵主事书簿上的大理寺官员,都被萧寺卿派了过来。”
    萧璃的给力让刘树义略微感到意外,不过想想萧璃那刚正不折的性格,以及萧璃与银案毫无半点关係的情况,在李世民明確表態,以及杜如晦是自己靠山的情况下,萧璃会这样做,倒也正常。
    刘树义道:“代我感谢萧寺卿。”
    杜构点头,又道:“接下来你要怎么问询,依次与他们见面吗?”
    刘树义摇了摇头:“人数太多了,我若挨个都见一面,没有一两天问不完,那样太耽误时间。”
    “杜寺丞—
    刘树义看向杜构,从桌子上拿起了一张纸,道:“我將想要知晓的问题都写了下来,杜寺丞你接下来若没有其他公务要处理,你便与崔员外郎帮我对他们进行问询吧。”
    杜构看了一眼纸张上的问题,没有任何犹豫,点头道:“萧寺卿知晓我与你的关係,也专门吩附,让我不必管大理寺的事,先全力辅佐你。”
    “那就好。”
    刘树义对萧璃印象更好几分,虽然萧璃不这样说,自己有李世民的手諭在,也可直接调用杜构,但萧璃主动將杜构派遣过来,明显是在对自己表达善意。
    “大理寺的人,我只问询一人,其他人就交给你们了。”
    杜构好奇道:“你要问询谁?”
    刘树义看著桌子上铺开的卷宗,缓缓道:“书写卷宗的大理寺主簿,邓慎。”
    半刻钟后。
    年近五十的大理寺主簿邓慎,快步走进了刘树义办公房內。
    一见到刘树义,他便匆忙行礼:“见过刘郎中。”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刘树义打量了邓慎一眼,邓慎鬚髮半白,身体瘦削,背脊僂,若不是身上的官袍,看起来就和一个寻常老翁没有任何区別。
    此时邓慎十分紧张,身体绷紧,拱起的手微微发抖,就仿佛朝拜的刘树义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不过对书写卷宗的邓慎来说,挑出卷宗毛病,直接导致李世民要求餉银案重查的刘树义,也的確和洪水猛兽没什么区別。
    “邓主簿不必多礼,也不必紧张,你只需如实回答本官的问题便可。”
    邓慎忙道:“刘郎中儘管询问,下官一定知无不答。”
    刘树义微微頜首,道:“邓主簿书写卷宗,是自已完整的经歷了整个案子的调查,还是整合了各方的调查结果,然后匯总书写?”
    “下官只负责部分审讯的任务,对案子的情况知晓有限,书写卷宗时,主要是参考了三司的调查结果。”
    这与自己所料差不多,刘树义继续道:“你负责对谁的审讯?”
    邓慎道:“被冯木收买的將土。”
    “將过程详细说一遍。”
    “下官一共审讯了三个將士,可他们嘴都十分的硬,无论下官用刑,还是用他们家人感化,他们都说自己没有偷盗餉银。”
    邓慎看著刘树义,道:“因下官所有手段都用光了,他们也没有鬆口,这让下官一度都怀疑我们得到的线索,会不会有问题。”
    听到这里,刘树义直接道:“所以,在那时,你是倾向於他们可能是无辜的,並非偷盗者?”
    邓慎有些犹豫。
    刘树义嗓音微微抬高,语气严肃:“邓主簿,你该清楚此案陛下有多关注,更应该知道陛下既然要重查,便代表陛下对结果並不信任。”
    “所以,你原本坚信的事情,未必就是正確的,你感到怀疑犹豫的事,反而可能是正確的。”
    “告诉我你当时心中所想,不要去管后面的事,本官只想知道,你身为刑狱体系经验丰富的老人,心中的直觉与感觉。”
    邓慎听著刘树义的话,抿了抿嘴,又犹豫了一下,终是一咬牙,道:“下官確实觉得,他们不是偷盗者。”
    刘树义眸光闪烁:“除了他们不鬆口外,可还有其他缘由?”
    “他们当时的表情,充满了无辜、愤怒和被陷害的无助绝望。”
    邓慎苍老的脸庞上,露出回忆之色,他说道:“正如刘郎中所说,下官在大理寺,经歷过不少案子,见过不少犯人,经验也算丰富·—所以除非他们真的十分善於偽装,能够欺骗到下官,否则,他们便是真的对银丟失之事全然无知。”
    刘树义指尖轻轻磕著书案,沉吟片刻,道:“后来呢?”
    邓慎道:“因下官始终问不出有用的口供,时任大理寺卿的沐寺卿等待不及,便亲自去审讯。”
    “下官不知道沐寺卿是如何审讯的,在他审讯之后,那些將士便突然招了。”
    刘树义眼眸眯起:“沐寺卿审讯了多少人?”
    邓慎想了想:“得有十来个吧。”
    “全都招了?”
    “是,沐寺卿比下官厉害的多,只要是他审讯的,最后都招了。”
    凡审讯,必招供.真是够厉害的。
    “任兴呢?”
    刘树义又道:“他在此案里,都做了什么?”
    邓慎道:“餉银案的转折,就是任少卿带来的,若非任少卿识破冯木的踪跡问题,让冯木暴露,餉银案不可能进展的如此顺畅。”
    “而除了找到冯木外,任少卿也参与了审讯,如沐寺卿一样,任少卿参与的审讯,也基本上都招供了。”
    刘树义想到了一件事,道:“本官见卷宗记载,很多人都参与了审讯,但最后於卷宗上留下名字和功劳的,只有沐寺卿等十几人而已—是不是其他人也都如你一般,没有让他们招供,最后只得让沐寺卿等人出手,才最终招供。”
    “因此,功劳只集中在沐寺卿等人身上?”
    邓慎没想到刘树义能如此快的察觉到这一点,他点头道:“是。”
    果然—
    刘树义眯著眼睛,他就说为何最后功劳,全部集中於高层身上,中下层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原来不是没给中下层机会,而是他们太不中用。
    这样的话,功劳集中於沐平等人身上,中下层也不会有太多不满。
    只是是不是有些太巧了。
    所有的中下层,都无法让冯木的手下招供。
    而沐平等高层一出手,那些原本嘴硬的厉害的將士,就仿佛看到了天敌,再也不坚持.—
    一个两个倒也正常,可所有人都如此.
    刘树义眼中闪过思索之色,他看著卷宗上的供词,忽地呵了一声。
    意味深长道:“真不愧是三司的高层,本事就是比下面的人厉害。”
    邓慎低著头,不敢附和刘树义的话。
    刘树义看了邓慎一眼,继续道:“你可见过冯木?”
    邓慎摇头:“没有,冯木因是押送银大军的最高將领,自被抓起来后,就只由沐寺卿他们几人负责,我们这些地位低下的,只负责普通將土。”
    “也就是说,从冯木被抓,到你们发现冯木就是偷盗者,以及最后冯木被斩首整个过程,你们普通官员,都没机会与冯木接触?”
    邓慎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冯木最后被斩首时,我们见到了冯木,但冯木只是喊冤,只是喊不公,只是喊——”
    他犹豫了一下,声音降低,道:“只是喊太上皇眼瞎,看不出忠奸善恶。”
    隨著邓慎的讲述,刘树义脑海里浮现出当时的画面。
    菜市口,行刑台上。
    上百人被强迫跪在地上,剑子手的屠刀高高举起,沐平等三司大官冷冷看著冯木等人,义正言辞的痛斥著冯木等人的累累罪行,將他们骂的体无完肤。
    而冯木等人,有人绝望,有人悲愤,有人不甘,有人如冯木一样破口大骂。
    可最终,所有的声音,隨著那一声“斩”,全部消失。
    上百颗头颅高高飞起,滚落在地,於鲜血之中,瞪著眼睛,不甘的看著皇宫的方向,死不目看著这些死不目的头颅,邓慎等普通官吏摇头感慨,沐平等立功之人则笑语相庆,谈论著今夜要去哪个酒楼或者青楼庆贺。
    而冯木等人那最后的喊冤,最终,也无一人在意。
    刘树义轻轻吐出一口气,平復心间的思绪,他重新看向邓慎:“卷宗缺少一些细节,你在书写时,是不知道这些细节,还是自已粗心大意,给遗忘了?”
    接著,刘树义就將自己发现的几个问题,一一指出。
    邓慎心中一紧,连忙道:“下官在大理寺多年,岂会犯下这等粗心之错?”
    “实因下官书写时,不知具体情况,下官也曾询问过任少卿,他为何会突然发现冯木的行踪有问题,可任少卿说,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冯木的行踪有大问题,他让下官只需写出结果便可。”
    “还有冯木收买那些將士的事,当时三司已经派人去找,可只找到些许,还有很多人藏匿的钱財都没有找到,而太上皇给的截止日期已经到了,沐寺卿等人商议后,认为找到一些,便可確认那些將士所言,可直接结案。”
    “不过沐寺卿告诉我,说书写卷宗时,可將这一部分空下,待以后若找全了冯木收买將士的全部钱財,再补上便可。”
    刘树义皱了下眉,按魏谦所说,任兴是因为自己的经歷,他亲眼见到过冯木,所以判断出冯木行踪有问题的。
    这对任兴来说,並不算什么大事,他为何不如实告知邓慎?反而让邓慎略过那些?
    还有收买將士的结果——
    他向邓慎道:“后来你们可曾找到那些钱財?”
    邓慎摇头:“此案结束后,下官就回到正常的公务之中,未曾再关注餉银案的后续,不清楚是否找到。”
    “不过—
    他偷偷看了一眼书案上的卷宗,道:“若是卷宗没有补上这些细节,可能没有找到吧,否则沐寺卿应会安排人补上的。”
    刘树义眼眸眯起,眸中精芒闪烁。
    邓慎的话,与魏谦的话,在此刻,终於有了不同。
    魏谦说,后来找到了那些钱財,可因为案子已经结束,卷宗已经归档,所以没有记录到卷宗上可邓慎却说,沐平让他专门空下,还说如果找到,再补全——而最后,也没有补上。
    如果真的如魏谦所言,钱財找到了,沐平就应该补上。
    所以..
    魏谦的话,与沐平的行为,出现了矛盾!
    那谁有问题?
    或者说..都有问题?
    刘树义指尖轻轻划过卷宗,沉吟些许,道:“你与我兄长可相熟?”
    邓慎道:“同为大理寺同僚,自是相熟。”
    “我兄长在案子里的表现,你觉得如何?”
    “英明睿智,若无刘评事,可能根本无法找到冯木与杨文干之间的罪证,无法確认他的动机。”
    刘树义深深看著邓慎,声音加重:“说实话!”
    邓慎脸色一变,连忙道:“下官此言发自內心,並未因刘郎中的缘故奉承刘评事。”
    “刘评事为人沉稳,思维敏捷,在大理寺处理案件时,往往能发现我们发现不了的细节,下官有幸与刘评事多次配合,所以对刘评事的本事最为清楚。”
    “故此刘评事在餉银案里的表现,下官认为十分正常,这就是刘评事该有的表现。”
    刘树义没想到邓慎对刘树忠的评价如此之高。
    而邓慎刚刚解释时,语调急促,逻辑却不混乱,且无丝毫说谎的细微动作与反应——如果他不是厉害到能够瞒过自己的双眼,就是说的心里话。
    所以,邓慎认为,刘树忠就该发现暗格可刘树忠却不愿让家人知道这件事,难道刘树忠的问题,不是因为那暗格有问题,而是其他..
    刘树义想了想,道:“若让你评价任少卿在餉银案里的表现,你会如何评价?”
    “这—
    邓慎犹豫了一下,还未开口,刘树义双眼便锐利的盯著他,声音低沉:“我想我不需要再告诉你一次,你说谎的后果。”
    邓慎心中一颤,本就佝僂的背脊弯的更深。
    他忙道:“下官觉得,任少卿的表现,出乎了我的意料。”
    不用刘树义追问,邓慎便主动解释道:“任少卿能够成为大理寺正,自然不会是酒囊饭袋,可他真正的本事,不在查案上,至少下官没有发现他在查案上有什么出色的表现。”
    “故此,在餉银案,所有人都被难住的关头,任少卿竟能成为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下官著实意外。”
    如邓慎所言,任兴没有成为关键转折之人的本事和能耐,反观刘树忠,在邓慎看来,表现正常·——
    而刘树忠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流外官,虽然发现了暗格,可那也是在任兴的带领下,也就是说,如果任兴愿意,刘树忠的功劳將会直接属於任兴,以刘树忠的地位,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这也正好与银案最后的功劳,全部都属於三司高层相吻合。
    可是刘树忠愣是得到了这个极高的功劳是任兴真的公正无私,不想贪下刘树忠这个小人物的功劳?
    还是说.任兴不能贪墨?
    或者,已经贪墨了,不好贪墨更多?
    “你觉得任少卿这个人如何?”刘树义突然向邓慎询问。
    邓慎抿了抿嘴:“很认真负责,就是有时,会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和能力,对下属略有严格,而且喜欢锻炼下属,让下属积累经验。”
    刘树义看著邓慎艰难想出的评价,心中瞭然。
    邓慎身为大理寺主簿,自是不敢说贵为少卿的任兴坏话,所以邓慎说的很隱晦。
    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对属下略有严格,指的应是任兴喜欢要官威。
    喜欢锻炼下属·-应是很多任务都交给下属去做,而结果是让下属积累经验,不是积累功劳,便意味著功劳都被任兴占据了。
    这样的任兴,怎么会愿意將找到暗格,发现铁证这么大的功劳,拱手让给小小的流外官刘树忠?
    这里面,果然有问题。
    能力不足,喜欢抢下属功劳,却没有抢,明明是自己发现了冯木的踪跡,却不让邓慎写进卷宗任兴在银案里,简直就如同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处处都很矛盾。
    任兴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应?
    刘树义眸光闪烁,沉思半响后,长长吐出一口气。
    “还是要找到任兴啊—
    不出意外,任兴就是一切的关键,若能找到任兴,就能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重新看向邓慎,道:“最后一个问题,任兴与我兄长关係如何?”
    “关係如何?”
    邓慎想了想,猜测道:“不算太好?”
    “不算太好?”刘树义挑眉:“为何这样说?”
    赵文忠明明说两人平时没机会接触,没法说好坏,不过因为刘树忠是任兴提拔的,所以他认为刘树忠与任兴关係应该很好。
    可邓慎却说,两人关係不好。
    “下官也是猜测邓慎道:“任少卿喜欢锻炼下属,但从刘评事晋升后,任少卿从未锻炼过刘评事。”
    “而且有一次刘评事立功,很多人都称讚刘评事,下官却发现任少卿听到这些讚美之词后,脸色不好了起来。”
    “当然——这只是下官自身的感觉而已,按理说,刘评事是任少卿提拔的,任少卿还是第一次如此提拔一个人,任少卿应该很看好刘评事才是,所以下官可能感觉错了吧。”
    正所谓人老成精,邓慎年近五十,摸爬滚打数十年,虽然品级不高,可人生的阅歷和经验,足以让他拥有年轻人难以媲美的第六感。
    还有他给出的两个理由刘树义对邓慎的话,比赵文忠的话,要更加相信。
    而如果真如邓慎所言,刘树忠与任兴关係不佳,或者说任兴不喜刘树忠那任兴不抢刘树忠的功劳,还反而主动提起给刘树忠普升,甚至之后原身参加考核也可能是任兴的手笔—
    这是否意味著,刘树忠掌握任兴的某个把柄?让任兴不得不为之?
    亦或者,两人有过交易,而交易结果,任兴並不满意?
    结合刘树忠后续的怪异行为,刘树义觉得第二种可能性很高。
    否则刘树忠若正常立功,没必要隱瞒原身。
    所以·
    刘树义眼中神色剧烈闪烁,心里忽然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他忽然起身,道:“邓主簿,本官的问题结束了,你可以去休息了。”
    说完,他没有等邓慎回话,直接快步离开了办公房。
    “崔员外郎!”
    刘树义找到了崔麟,没有与崔麟废话,道:“我有几件事,需要你帮我去做。”
    崔麟没有任何废话,当即道:“刘郎中请吩咐。”
    刘树义左右看了看,旋即俯身在崔麟耳边低声说出了自己的需要。
    崔麟听过后,沉思了片刻,道:“刘郎中能给我多长时间?”
    刘树义看著他:“越快越好,我需要確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崔麟双手握了握,旋即咬牙道:“最多两个时辰。”
    “这么快?”刘树义有些异。
    崔麟双眼直视刘树义:“刘郎中对我有恩,这是我晋升后,刘郎中亲自让我帮的第一个忙,无论如何,我都得办的漂亮!”
    “我会动用一部分崔家的力量,再加上刑部的力量—两个时辰应该能够。”
    崔麟真是给了自己很大的惊喜,刘树义重重点头:“那就辛苦你了。”
    刘树义与崔麟分开,刚回到办公房,还没来得及喝口水,赵锋就快步走了进来。
    “刘郎中,御史台的人都到了。”
    刘树义端著水杯的手一顿:“都?”
    赵锋点头道:“魏大夫听闻刘郎中要见当年参与餉银案的御史台官员,当即大手一挥,命他们与下官前来刑部,所以这些人便一起来了。”
    刘树义抬起手,敲了下脑袋,无奈道:“亏我还想通过他们前来的速度,判断他们的態度,结果萧寺卿也罢,魏大夫也罢,都太配合了,使得所有人都一起抵达,我的计划也落空了。”
    赵锋回到刑部后,也见到了大理寺的人,知晓了情况,此刻闻言,也不由苦笑:“下官也没想到平时不苟言笑,让人望而生畏的魏大夫,会如此配合。”
    刘树义笑了笑,虽然说魏微让他的计划落空,但魏微对自己的支持,这个情自己还是要承的。
    赵锋看向刘树义,道:“接下来怎么办?依次与他们见面吗?”
    刘树义轻轻晃了晃水杯,旋即抿了口温热的水,摇头道:“我不见,你们去见。”
    “刘郎中不见?”赵锋一愜。
    刘树义看向书案上的卷宗,道:“该知道的情况,我已经大体清楚,接下来我需要確认一些事情。”
    “待我確认后,我便能清楚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到那时,再见他们,我便可以有目的的与之交锋“所以,你先带人对他们进行问询,我会给你询问的问题。”
    说著,刘树义放下水杯,拿起毛笔,迅速在纸张上將自己需要知晓的问题写了出来。
    而后他將纸张递给赵锋。
    赵锋看了一眼纸张上的问题,点头道:“下官询问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御史台的御史脾气都不算好,下官怕刘郎中一直不见他们,会惹他们不快。”
    他转头向外瞧了瞧,压低声音道:“特別是御史中丞吴辰阳,他是裴寂的学生,在来刑部的路上,脸色就不是太好,下官担心他会对刘郎中发难。”
    裴老狗的学生?
    刘树义差点忘了这个傢伙。
    他说道:“若是他,那就更应该等我收到结果再见他。”
    见刘树义心里有数,赵锋便也放下心来:“下官明白了。”
    刘树义重新端起水杯,又喝了口水,道:“戴飞与沐平可通知到了?”
    “陆副尉去通知的他们,沐平就在长安,但现在是閒散官,不用去衙门点卯,找他的踪跡需要费点时间,戴飞丁忧守孝,在商州,但好在商州距离长安不算远,可通知下来,估计也得天黑甚至明天了。”
    刘树义点了点头,想了想崔麟的消息传来,也得天黑了,道:“倒也不急,你先去问询御史台的人吧,若真的有人不满,你扛不住,就来找我。”
    赵锋当即点头:“下官这就去做。”
    说完,他便快步离去。
    刘树义长出一口气,从与赵文忠见面,寻找卷宗开始,他便一刻也不得停歇。
    现在终是可以忙中偷閒一二。
    他身体向后仰去,双眼缓缓闭合,开始休息。
    他知道,一旦崔麟的消息传回,若真如他所料,那今夜就註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趁此间隙,当养精蓄锐。
    这一闭眼,就是两个多时辰。
    当刘树义睁开眼睛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灯笼悬掛,暖光穿过门缝窗纸,驱散了办公房的黑暗。
    刘树义伸了个懒腰,拿起火摺子点燃了烛火。
    刚要准备出去询问什么时辰,房门突然被敲响。
    咚咚咚。
    “刘郎中,下官回来了。”
    这是崔麟的声音。
    刘树义眸光一闪,迅速清醒了过来。
    他直接来到门前,將门打开。
    “如何?”他询问。
    崔麟咧嘴一笑:“有些消息打探起来费些力气,因此超出了两个时辰,但好在——下官都打探清楚了。”
    刘树义精神一振,当即让崔麟进入办公房。
    他亲自给崔麟倒了杯水,道:“说说看。”
    崔麟知道刘树义对这些消息的急迫性,因此语速很快,没多久就將所有打探到的消息一一说出刘树义听后,沉默了片刻,旋即长出一口气。
    嘴角勾起。
    果然—
    果然如他所料!
    眼下的案子,根本就不是一个案子!
    什么银案·分明是冯木案与银案两个案子!
    “刘郎中—
    这时,房门又被敲响。
    赵锋的声音传了进来:“刘郎中,下官撑不住了,吴中丞说他还有重要公务需要去处理,若是刘郎中再晾著他,他就回御史台了。”
    “而他若走了,御史台其他人,恐怕也会有人跟隨,到那时,下官担心局势会无法掌控。”
    裴老狗的学生果然不想配合自己!
    若是之前,刘树义还要想办法如何与之相斗。
    但现在.—
    他冷呵一声,直接道:“既然吴中丞这么想见本官,就让他过来吧,正好本官得到了一些有趣的消息,要与他这个当年立下大功的功臣,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