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文庙显圣
作品:《儒道狂书生》 文庙?
元重愣了一下,平城之中确实有一座儒道文庙,里面供奉着一些儒家圣贤,但那座文庙的香火供奉比平城那些佛寺差多了。
元重道:“你想去文庙?那没问题,我给你安排!你打算什么时候过去?我让人去把那边布置一下……”
陆正道:“就今天吧,虽然不是多急的事,但尽量先把事办了……”
陆正又看向妙空等人,介绍道:“这几位是在太平域做客的客人,他们想了解一些魏国这边佛门的情况,王爷能否派一两个人,安排他们去平城游玩一番?”
元重闻言道:“小事而已,好说好说!本王也是信奉佛门,既是陆小友的客人,那也是本王的客人。来人!”
元重直接喊来府中的一名管事,让管事派人去文庙那边做些布置,又安排人带妙空他们去游玩。
妙空等人感觉待在王府中也有点不自在,道谢一番之后,便先行离府。
待其他人走后,陆正开口询问道:“魏国这边还好吧?”
元重抿了一口茶水,幽幽道:“还行……如今平城的那些佛门都老实了,一个个皈依了大乘佛教,还捐出来不少东西,那些寺庙建筑、佛像金身也按照要求整改了一番……”
“好多德行或修行不符合的僧人都让他们改了籍……”
“陛下下旨免除全国百姓的田税,事情也闹得挺大,好在政令下达地方,到处都在改制。”
元重顿了顿,又道,“不过啊,还是有些人觉得自己能和朝廷对着干。本王这段时间都亲手杀了些人,不然还镇不住某些宵小,真是罪过、罪过……”
元重捏着佛珠手串,嘴里还低声念了几声佛号。
陆正微笑道:“除恶积德,便无罪过一说。菩萨慈悲,也有怒目之时。”
元重闻言眼眸闪烁光芒,笑呵呵道:“你说的这些话,我就爱听,听着心里舒坦!”
“哎,你去文庙做什么,方便说吗?”
一想到陆正之前在伽蓝寺干的事情,元重就相当好奇陆正现在要去文庙做什么。
陆正道:“去送点东西。”
说话间,陆正掏出一本期刊递给了元重。
元重好奇接过一看,只是看了一会儿,表情就有点不对劲。
这期刊里的文章可不兴多看啊,多是针砭时弊,批判当下世间的各种现状,传播某种思想觉悟。
换作寻常文人拿出这种书宣传,随随便便都能定几个罪名捉拿入狱了。
但陆正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古之圣人都认可的年轻人,人家拿出这些批判性的文章,只怕那些权贵也只能捏着鼻子受着了。
就好似朝堂上的谏臣,人家身份地位在那里,说的话再怎么戳人心窝子,那一国天子也不好因言治其罪。
“这……”
元重一时不知该怎么评价了。
陆正微笑道:“王爷觉得这些文章不好?”
元重连忙道:“啊?好,好啊,都写得不错,读之令人深省。这是你做的文章?”
陆正摇头道:“都是太平域其他人写的。”
陆正并没有投稿,主要是想看看其他人有什么样的觉悟,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现在看来,第一期发表的这些文章还算让他满意。
元重合上期刊,看着封面上的那些字,心情有点复杂。
这样的书册传至天下,造成的影响怕是会有点大,而且还不止这么一本,以后还有很多期……
陆正缓缓起身,说道:“王爷要去文庙吗?”
元重眼眸一亮,兴冲冲道:“好啊,走走走,我让人备车!我也有一段时间没去文庙祭拜了,正好今天也是吉时……”
抛开其它的不论,元重还是很乐意去文庙凑个热闹,看看陆正又能闹出什么动静来。
于是乎,陆正和元重乘车去往文庙。
途中,陆正还遇到了负责在平城这边传教的胡晴,顺便也让对方跟着过去,还问了些佛门的详细状况。
不过短短时间不见,陆正发现胡晴越来越一个正儿八经的修佛者了。
胡晴正襟危坐在陆正的对面,幽幽道:“这平城有些老狐狸心思藏得深,可惜他们低估了我。之前得青婉姑娘传授佛法,他们那点心思可隐藏不住,装得再好也是假的。只等之后时机成熟……”
胡晴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显而易见,为了维护佛门正统,那些死性不改的人迟早得清理掉。
至于青婉传给胡晴的佛法,自然是来自佛祖那里的真法。
……
平城的文庙,位于一座官办的学府之内。
学府中先生主要教授佛学,也涉及儒学和道学等学说。
能在其中读书的学子,几乎都是本地权贵大族的子弟,根本没有什么寒门或普通学子。
这里算是给大族子弟们的一个交流平台,能学到多少真东西并不重要。
毕竟这些人倚仗自己的家世就能去为官或修行,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哪里需要费尽心力去学那么多。
此时书院还没有正式开学,因为受到规整佛门的影响,各地方有关于佛学的教授也受到了影响。
以后该教什么样的佛经,都要经过官府的重新报备。
乘坐元重的马车,一路畅通无阻的入了书院,然后来到文庙之外。
刚才元重让人在文庙中布置了一番,文庙里外已经洒扫干净,还换了些装饰,变得整洁一新。
魏国没有儒家文圣,庙中便只是供奉着儒家一些古圣先贤,给人瞻仰祭拜之用。
虽然魏国主张佛学,但国内不乏一些儒家弟子存在,立这样的文庙也是有这其中的原故。
陆正几人下车走入文庙。
来到文庙之内,陆正感受到有儒道文气的存在,气息不算浓郁,只是萦绕在几座殿宇周围。
进入文庙主殿,映入眼帘的便是儒家几位古圣,玉石雕像栩栩如生。
不过这些圣像并不存在什么圣人念头,毕竟古圣的意志要在人世间维持长久是很耗香火和文气,这里可没有条件供养哪怕一缕圣人意。
当年陆正在开阳县祭拜文圣,那也是县令帮忙走了一道程序,让安国那位半圣的香火念头有了一点反应,可没有惊动到儒家大道中的古圣先贤们。
至于后来开启浩然文宫,那则是另外的一回事。
跟在陆正旁边的元重下意识抬手,双手合十想要行了个礼。
忽地,元重又很快反应过来,动作顿了一下。
以前拜佛像形成了习惯,但这似乎不符合儒家之礼……
元重放下手,忍不住小声好奇道:“话说你们安国是怎么祭拜圣人的?”
说实话,元重也没有来过几次文庙,毕竟他是修佛的,没事跑来这么干什么?又得不到文气赐福。
说是有一段时间没来文庙,那时间间隔可有些长了,上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的这里,元重都忘记了……
陆正闻言想了想,微笑道:“王爷心诚就好,不必在意那些繁文缛节。”
元重不禁哈哈一笑,掩饰内心的一丝尴尬:“啊,是嘛?我的心还是很虔诚的,毕竟都是我人族先圣,理当敬之……”
陆正拿出香点上,又对着殿中的诸圣拜了拜,以示尊敬。
之后,陆正将一份期刊放置在香火案台上,体内有浩然文气喷薄而出,瞬间就笼罩了整座大殿。
仙家道门请神的时候会搭建祭台,以便更容易将天地间存在的神灵力量请下来。
而这座文庙中虽没有香火念头,但也算得上一座巨大的祭祀台。
只要条件满足,同样能请动某些特殊的意志降临或者做些非常之事。
感受到殿中充斥的文道气息,元重和胡晴都忍不住退到一边,离陆正稍微远一些。
元重面露惊异之色,他还是第一次从陆正身上见到这么磅礴的浩然文气,这怕不是已经达到了大学士的境界标准。
当今世间估计都没有这么年轻的六境儒士,元重感觉人和人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只见源源不断的浩然气息灌注到文庙大殿,周威竖立的圣像和那本期刊也绽放出光彩。
一股无形的气势从文庙直冲天穹。
不过一会儿,便有一抹彩色光华从天而降。
光辉之中,一道朦胧的身影若隐若现,散发着神圣的道韵气息。
身影透过朦胧看了陆正一眼,旋即微微抬手,香火案台上的期刊化作丝丝缕缕的文气。
紧接着,文庙中的文气尽数汇集一处,连同那道飘渺的身影又化作一道光束没入九天。
整座文庙转眼恢复平静,一切异象都消失无踪。
元重看着刚才那道身影原本站立的位置,忍不住吞咽了一口唾沫,低声道:“那位是……”
刚才出现的那道虚影太过模糊,连身形轮廓都朦胧一片,更不论相貌五官。
元重和胡晴也没敢用神识细看,不知晓到底是谁降临而来。
陆正开口道:“儒家至圣先师,孔圣。”
“嘶……”
元重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脸惊讶地看向陆正。
他怎么感觉陆正请圣就那么容易呢?轻轻松松就能让那些开辟修行大道的古圣意志显圣。
若不是实在没有什么前例证实,元重都快怀疑陆正是不是什么圣人转世了。
其实对于孔圣的露面,陆正也有些意外,他只是想借用文庙把期刊传达至其它大国的高级文庙中去。
还有一缕圣人意志降临来看了他一下,算得上是额外的收获了。
仅是一个眼神,陆正已经从中看懂了很多含义。
比如只要他敢于去做某些事,便会得到某些存在的支持。
陆正看着眼前的诸圣之像,再次行礼拜了一下。
“发生什么事了?”
外面,有几个人出现。
文庙这边引起的异动,让平城不少强者都有所觉察。
一些人直接飞速赶来查看情况。
元重不紧不慢笑呵呵走了出去,开口道:“是本王来这里祭拜一下儒家圣贤,没出什么事情,倒是惊扰到诸位了……”
众人见到是怀阳王元重,倒也没有多想。
毕竟刚才的异象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还没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这里尚存的气息也不见有什么特别之处,只道是元重搞了什么名堂。
至于殿中的陆正和胡晴,这些人也没有太在意。
断断续续有人过来,又陆陆续续地离开。
一人来到元重的身边,忍不住传音道:“我听闻太子那边有意重用儒生,王爷是不是在筹备什么……”
“啥?”
元重愣了一下,这种事情确实以前有传言,但太子元焘那边并没有那样的举措,没想到还有人能把这里发生的事给联想起来。
元重表情略显古怪,连忙摆手道:“没有的事,你别瞎说!我大魏立佛门正统,怎会偏向儒学,这种事情别乱说啊!本王都一心向佛的!”
弃佛尊儒,那可比规整佛门更加动摇大魏国本,这种事情可不能乱传。
那人不禁低声道:“王爷啊,咱们这关系,你给透个底,我家里还有些晚辈天赋不错,要是合适的话,让他们去修儒也不是不行。”
元重忍不住直翻白眼,你这是在炫耀还是怎么的?想把鸡蛋放几个篮子里面?
元重淡淡道:“晚辈们天赋好,那他们乐意干嘛就让他们干嘛,你问本王这些,本王可给不了你什么答复……本王还要回去礼佛呢,你让他们修道,我也管不着……”
元重懒得多解释,感觉越解释反而越解释不清,便带着陆正和胡晴离开文庙。
等回到马车上,元重好奇问道:“事情妥了?”
陆正道:“应该没什么问题,刚才有所感应,估计要不了多久,诸国顶级学府的文庙之中,就能收到那份期刊了。”
元重啧啧道:“出了你这么个人物,以后天下的儒家也不……不太平咯。”
元重觉得就凭陆正拿出来的期刊,在儒家内部就得闹出不少争辩来。
陆正闻言微微一笑,轻声道:“这世间的儒家,也该归于它本来的样子,要不了多久了。”
元重心中一动,不过实在无法想象归于本来模样的儒家是什么个情况。(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