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大先生的招牌

作品:《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第549章 大先生的招牌
    经过几天的研究確认,大先生决定正式出手。
    参与救市!
    海港是国家经济的龙头,地產行业里却始终都瀰漫著一股负面情绪,对经济大盘造成动盪的不確定性……这可不行!
    必须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周浩然出手了。
    这下可厉害了。
    直接受到了市里领导的重点关注,一二把手都发出了邀请,想请他过去会谈,想积极的全面的了解大先生的策略和想法。
    周浩然也不客气,和盘托出。
    所谓的救市,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救海港。
    隨著分税制的改革,地產经济如今已经成为一方財政的重要支柱,消除海港地產市场里瀰漫的负面情绪,积极的引导海港地產行业全面復甦,是海港经济重振的必要环节。
    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人站出来!
    不能只是喊口號。
    还要真金白银的砸下来,用钱和行动来告诉市场,有人在托底、有人在救市,有人在力挽狂澜。
    第二,救港府。
    別看香江港府紧挨著粤东省,说的也都是粤语。可是,从经济方面来看,海港作为国內经济的龙头,海港才是最靠近港府的地方。
    港府的那些豪门大户,很多祖上都是从海港过去的。
    两地同气连枝。
    现在,港府受到了国际资本的衝击,被华尔街的豺狼们毫无人性的掠夺,让人愤慨。別说现在港府已经回归了,就算没回归,作为一衣带水的同胞,內地都应该有人站出来摇旗吶喊,去帮助港府渡过难关!
    可现在经济危机已经蔓延到香江港府一年了,援手迟迟未到。
    港府独木难支。
    这可不行!
    大先生打算带著一些有实力有底气有情怀有格局的民营企业家,代表海港工商界,出手救市!
    哪怕是螳臂当车,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也得去!
    这是一个態度。
    一个海港和港府手足情深的证明,也是海港工商界和港府工商界彼此接触、相互往来,彼此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举措。
    这两大救市策略一出,当即就秒杀全场。
    堪称无敌。
    本来文艺剧团的那场关於民营企业家的文艺匯报演出,就有人关注了,听说是有人在號召民营企业家群体参与救市……
    很多人还不信呢。
    现在经济下行,很多民营企业连自己都活不下去了,还能去救市?
    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而且,救市不仅是真的,手笔还这么大!
    当局当即就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对大先生近期要推进的海港地產市场的救市行为採取积极配合、全面引导的积极策略。
    要把那些各地烂尾楼盘都整理出来。
    尤其是一些存在著稳定性隱患的烂尾楼,要作为重点项目快速推进,要以最快的速度全面的推进烂尾楼工程的交割,手续上要能快就快、能免就免。
    一路开绿灯,让大先生的团队儘快的参与进来,参与救市!
    第一个救市项目,就是天瑞地產的烂尾楼!
    短短三天。
    签字盖章,合同敲定。
    交易达成。
    臧天瑞放下笔,看著白纸黑字红印的合同文件,真是有了一种救市如救命的恍惚感。
    全靠大先生!
    捧著合同,臧天瑞一时都红了眼睛。
    在他腹背受敌最关键的时候,还是大先生不计前嫌的选择出手帮忙。
    这哪里是接盘?
    分明是救了他一条命。
    一开始,臧天瑞想把这个烂尾楼盘,一分钱不要的白送给周公子,只是希望周公子接盘之后,能够处理好债务纠纷,把欠薪及时发放下去,免得引起一些不好的社会事件。
    可是周公子態度轻蔑而傲慢,对这样一个烂尾楼毫无兴趣。
    直到等来了大先生……
    “臧总,本来我们內部有过討论,有人提议,想要以1块钱象徵性的价格,来全面接管你手里的地產项目。你知道的,这对你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安排!”
    中博地產的董事长李长兴作为代表,来跟臧天瑞进行签约。
    “嗯,明白。”
    臧天瑞连连点头,这本来也是他的想法。只要有人能接盘,能把一切债务都接手,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救命恩人。
    李长兴肃然道:“不过大先生也说了,你运作这个项目一年多,从前期的拿地、准备,申请资质,再到后续的寻找合作商、开工建设,都了不少心思,还个人出资了一大笔钱。大先生认为,应该给你一笔东山再起的资金。”
    “感谢,感谢!”
    臧天瑞说著说著,就有些哽咽。
    因为合同里明確说了,对方会以300万元的价格,接盘他手里的这个已经成为负资產的烂尾楼盘。
    李长兴摇摇头,“你要感谢的不是我,而是大先生。要是按照我的意思,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是大先生力排眾议,他要给你300万元。”
    “大先生……”臧天瑞深吸了一口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便是再生父母,也不过如此了。”
    李长兴一听,有点想吐。
    你想给大先生当儿子?
    想的美!
    李长兴道:“大先生说了,有了这300万的启动资金,希望你能做一些擅长的生意,別一腔热血的去碰你不懂的东西了。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他最擅长的领域。”
    “明白,我都明白。”臧天瑞连连点头,“我这辈子都不会再碰地產生意了。”
    李长兴“嗯”了一声,“把生意做好,重新开始、重头出发,300万的启动资金,足够你在熟悉的领域大展拳脚了。这是大先生对你的期待,希望你不要让大先生失望。”
    臧天瑞眼眶微红,“我知道,我一定不辜负大先生的嘱託!”
    李长兴对这路人没什么好印象。
    叛徒而已!
    这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点,別说他现在还一无是处,就算他以后真的把生意做起来了,做到了復星集团郭总的级別,那他身上的叛徒標籤,在学生团里也会是一个洗刷不掉的耻辱。
    签好了合同,回去交差。
    李长兴还有些不情不愿,“要我说,就应该一分钱都別给他。免费接盘,就已经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300万也不算多。”
    周浩然此时坐在中博地產总经理的办公室的主位上。
    那里本来是李长兴的座位。
    大先生来了,李长兴自然就坐在了下手位,笑著说:“相比於整个项目,300万是不算太多。”
    周浩然缓缓道:“这个烂尾楼盘,预期收入1.5亿,去掉各类运营负债4000万,至少也能有1亿多的收益。只要能把烂尾楼完工,只要能顺利的按照原计划重新施工。”
    “都好办!”
    李长兴对这些就比较拿手了。
    先是发薪。
    把欠薪给补上,然后去找银行贷款,把现金流给活跃起来,让楼盘都封顶。
    只要封顶了,就不再是预售房了。
    就是现房交易了。
    进入了现房交易市场,就可以卖出价了,就有了比较广泛的客户。
    李长兴笑道:“这个项目,我们只需要投入300万。后续的所有资金,都可以『以战养战』,以楼盘的名义去借债。就这么点钱,中博地產独立运作就够了。”
    周浩然哼道:“海港的烂尾楼盘,少说也有几十个、上百个,你管得过来吗?”
    “也是,嘿嘿!”李长兴搓了搓手,很是积极,“四方合作,中博地產、復兴地產和清风地產,各占股三成,那个王新河,占股一成。强强联手,筹到几个亿的现金,足以把海港的烂尾楼市都给救活!”
    “记住,不仅要赚钱,还要漂漂亮亮的赚钱!”
    周浩然说出了他赚钱的核心理念。
    他想赚钱,那可太容易了。
    他有太多的路子了。
    他现在的赚钱思路,都是要站在大义的制高点上去运作……他不是在赚钱,他是在帮忙,他是在毁家紓难,救人於水火!
    “就像这次的交易,像你说的,我们完全可以一分钱不的把烂尾楼接过来。普通人可以这么干,大先生不能这么干。”周浩然语气严厉的告诫,“这个项目,就是一个標杆。以后跟別的烂尾楼对接,都要这么来。连抢劫的还要给土地公留点买路財呢,咱们做生意,得给人留条活路!”
    李长兴正色道:“我知道,大先生是一块招牌!300万换来了良好的业內声誉,比什么都强。”
    “嗯。”
    周浩然见他听懂了,就比较安心。
    李长兴轻轻一嘆,“我看了天瑞地產的帐,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此前说好的银行2000万的贷款下来,整个项目就活了。哪怕没有2000万,只谈下来了1000万,也不至於就这样烂尾。没想到,就一纸贷款审批没过,就能导致这一两个亿的地產项目烂尾。”
    “很正常,民营企业缺乏兜底的机制,一点风吹草动可能就会万劫不復。別说这小小的民营小地產公司了,就算是做到了世界五百强,也很容易就因为遇到一点现金流的筹措不开,导致整个企业的崩盘。”
    周浩然对此有很深刻的认识,到了网际网路时代,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理念。
    一家公司赚钱再多,也可能一夜塌方。
    每年亏损几十亿,也未必有风险。
    只要现金流有保证,那就是希望。
    “嗯,现金流。”
    李长兴脸色严肃,虚心学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