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年轻人总想搞个大新闻!上天做实验
作品:《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47章 年轻人总想搞个大新闻!上天做实验!震惊华夏的壮举!
光阴如梭,转眼就进入了1926年。
当西方还在庆祝新年到来,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时。
属于华夏的新年,还要等到2月份。
南洋数百万的华人,依然保持着过春节的传统习惯,而不是洋人的新年。
因此,古晋城里,除了殖民者住的地方举行聚会,其余各处倒还算比较平静。
然而,物理研究所内,却出了一个劲爆新闻。
“什么?”
“你要上天?”
“开什么玩笑?”
邓怀宁哗啦一下站了起来,满脸不可思议。
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搞科研都这么拼了吗?
赵忠尧尴尬地挠了挠头,笑着说道:
“邓老师,我有不得不上天的理由啊。”
“地面射线我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现在需要研究高空射线。”
“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区别。”
“而且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人在高空研究宇宙射线了。”
接着,赵忠尧为了说服导师,开始科普一些相关的事例。
真实历史上,早在1903年,卢瑟福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在地面做放射性实验时,哪怕移走所有的放射源,电离室内依然会出现微弱的电离现象。
物理学中的电离,指的是不带电粒子在高压或者高能射线的作用下,变成带电粒子的过程。
显然,这说明空间中还存在一种未知的高能辐射。
它的穿透力很强,即便电离室被铅块盖住,也挡不住。
而当电离室中产生电离现象后,此时再加入电压,就会产生电流。
根据电流的大小,就能判断出辐射的强度。
辐射越强,电离率越高,带电粒子越多,则电流越大。
当时,贝克勒尔刚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没多久。
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这种空间中的辐射应该就是地球泥土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
又或者是空间中的放射性气体(氡)产生的辐射。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对此进行研究。
1909年,科学家在加拿大的安大略冰湖上重复卢瑟福的实验。
他们认为卢瑟福的实验室内可能放射性物质太多,容易对实验产生干扰。
而安大略冰湖周围几十里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非常适合实验。
最后发现,电离室中依然产生了电离现象,只是相比卢瑟福的数据略微降低。
这个结果表明,空间辐射确实存在,而且地球的任何一处都有。
1910年,法国科学家在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顶上进行电离室实验。
他发现塔顶的电离率和地面的电离率有区别。
这个结果表明,空间辐射在地球表面是不均匀分布的。
紧接着,瑞士科学家用气球将电离室带到了4500米的高空,记录气球下降过程中不同高度的电离情况。
得出的结论是:电离率随着高度的减小而变低。
根据这些实验现象,传统的“泥土说”和“气体说”有些站不住脚了。
因为如果这些辐射真的来自地面的放射性物质,那为什么越高的空间辐射反而越强呢?
此外,地球的大气层也是越往上越稀薄,放射性气体对辐射的贡献也应该是随高度降低而增大才对。
空间辐射或许另有隐情!
1911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做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决定!
他带着电离室,亲自乘坐气球飞到5000多米的高空,想要当场观测辐射情况,排除任何意外因素。
经过他的精细测量,赫斯发现5000米高空的辐射强度竟然是地面辐射强度的9倍。
此外,他还分别在白天和黑夜进行对比,发现结果是相同的。
这说明,这种空间辐射不是来自于太阳的辐射,而是宇宙空间自带的。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
“这种迄今为止尚不为人知的辐射主要在高空发现,它可能是来自太空的穿透辐射。”
1912年,赫斯发表了论文,立刻引起科学界的巨大轰动。
一开始,人们把这种辐射称为“赫斯辐射”,后来又改为了“宇宙射线”。
随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间中的辐射并不是来自地球本身,而是来自外太空。
赫斯的假说是对的。
后来,他也因此获得了1936年的物理诺奖。
宇宙射线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火热的研究领域。
很多科学家都想搞清楚研究它的组成和来源。
此刻,听完了赵忠尧的叙述,邓怀宁也不得不感叹。
科学之路果然凝聚了无数前辈的心血。
不过,他还是劝道:
“忠尧,你刚刚也说了,赫斯既然已经做过了类似的实验,你为什么还要上去?”
“高空辐射和地面辐射应该只是强度不同吧?”
“你要找新粒子,没必要非去高空。”
邓怀宁主要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
赵忠尧是华夏为数不多的物理天才,要是有个意外,绝对是巨大的损失。
他作为导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也要为对方的人身安全负责。
赵忠尧嘿嘿一笑,说道:
“老师,那是因为现在关于宇宙射线的研究还非常浅薄。”
“我们甚至连它的组成成分都还没搞清楚呢。”
“有人认为是电磁波,有人认为是粒子流,还有人认为是二者合一。”
“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我想要寻找的新粒子在宇宙射线中的含量非常少,那么它很有可能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就被挡住了。”
“如此一来,我在地面上怎么也不可能发现。”
“另外,现在的云室等各种仪器远远比十几年前的电离室更先进。”
“说不定就能发现不少全新的现象。”
“所以,老师,您就同意了吧!”
听完对方的解释,邓怀宁纠结万分。
他很能理解小伙子的心情,也从心底感到敬佩。
现在实验物理领域极其火爆,欧洲那边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原子研究所刚刚又诞生了中子这个振奋人心的成果。
有谁能不羡慕和渴望呢?
来婆罗洲求学的华夏学子们可不是来度假的,而是要在科学界扬名立万!
“下一个成功的人会不会是我?”
毕竟,研究原子物理,可不需要有校长那样惊世骇俗的智慧。
只要胆大心细运气好,研究生也能创造奇迹。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
乘着气球飞到几千米的高空实在太危险了。
有人能成功,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成功。
邓怀宁神色凝重,思考了一会儿,下定决心,说道:
“这样吧,我带你一起去找校长。”
“如果他同意了,我就同意!”
赵忠尧闻言大喜。
“谢谢老师。”
“希望您能在李教授面前为我多说几句好话。”
事已至此,邓怀宁也看开了,叹道:
“你呀!”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你以后要是不成功,那真是没天理喽。”
赵忠尧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
无涯馆内。
李奇维正在会见从英国来的婆罗洲特使萨默斯。
几天前,维纳在自己的王宫内举行了盛大的元旦庆祝仪式。
李奇维和萨默斯都收到了邀请。
在聚会上,萨默斯向李奇维提出了改天登门拜访的请求。
理由是讨论婆罗洲开发事宜。
办公室内,萨默斯喝了一口茶后,笑着说道:
“布鲁斯教授,我非常敬佩您!”
“您只用了短短的时间,就将这片不毛之地打造成了整个亚洲的科学中心。”
“科学之城更是吸引了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学者。”
“您创建的阿尔法实验室,更是接连发明了好几个划时代的科技产品。”
“我对于婆罗洲的未来充满信心。”
萨默斯不愧是特使,说话水平就是高,马屁拍的润物细无声。
不过,李奇维叱咤天下二十多年,早已比老狐狸还老狐狸。
他瞬间就听出了对方的言外之意。
“我对婆罗洲的一切了如指掌。”
“你没有违背约定,目前确实是在发展科学技术。”
于是,他笑着说道:
“哪里。”
“我的目标就是一心发展科学。”
“科学之城现在还没有吸引到最顶级的科学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所以,我也需要英国的大力支持,多多宣传一下我们婆罗洲的好处。”
萨默斯打了个哈哈,心中非常震惊。
传说中的布鲁斯教授果然非同一般。
他打过交道的科学家们,几乎都有种书呆子的气息,哪懂得这些弯弯绕绕。
然而,对方不仅明白了他的潜台词,甚至还顺手将了一军,更有利于接下来的谈判了。
萨默斯连忙转移话题道:
“哈哈,布鲁斯教授您说笑了。”
“我听说原子研究所最近发表了一个重大成果。”
“这说明,您的投入和布局已经开始发力了。”
李奇维呵呵一笑。
两人你来我往,进行着一场科学外的交锋。
会谈结束之后,萨默斯满意地离开了。
这时,王正阳走了进来。
“校长,邓教授带着赵忠尧想要见您,是关于实验问题。”
李奇维刚刚秀完萨默斯,心情还不错,说道:
“让他们过来吧。”
很快,二人就来到他的面前。
当邓怀宁讲完赵忠尧的请求后,李奇维一脸懵逼。
“啥?”
“你要上天?”
乖乖,他给赵忠尧的课题可不需要上天啊。
在地面研究宇宙射线同样能得出结果。
没想到对方竟然对自己要求这么高,冒着巨大的危险,只为研究完整的宇宙射线。
这绝对称得上献身科学事业了。
李奇维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安全问题。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连飞机都不稳定呢,更别说气球了。
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对于婆罗洲的所有研究人员来说,也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一个展示华夏科学底蕴和年轻学者勇气的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赵忠尧成功在5000米的高空之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并因此发现了震惊学界的成果。
那会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
整个华夏都会因此而骄傲!
这是华夏科学界的伟大壮举!
尤其是对于科学素养缺乏的华夏普通人,上天的含义更充满了传奇色彩。
爱迪生研究个灯泡试验上万次都能被吹成楷模,那赵忠尧的事迹则更值得大书特书。
李奇维甚至自己都想上去了。
但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也只能想想了,周围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刚刚萨默斯的试探,其实对他也是一种提醒。
他必须时不时搞出一些声势浩大的科学事件,以此来麻痹英国人。
“看吧,布鲁斯教授为了科学事业已经疯狂了。”
“他的境界和我们不一样。”
一时间,李奇维的眼中越来越明亮。
他忽然看向赵忠尧,脸上全是满意的表情,豪放地说道:
“好!”
“既然忠尧你有这份勇气和决心!”
“我说什么也要支持你!”
赵忠尧大喜,他没想到李教授如此支持。
“不过,有信心是好事。”
“实验其次,安全才是最重要。”
“我会向高鲁会长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气球驾驶员,对你进行系统的培训。”
“另外,我还会让胡喜忠给你安排跳伞专业人士,教你高空如何处理意外情况。”
“到时候,连你在内,三个人一起升空,确保万无一失。”
赵忠尧心中无比感动,李教授为他想的实在太周到了。
这就体现出资源的重要性了。
他如果留在国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行这样的实验。
李奇维找的跳伞专业人士,其实就是山河集团旗下飞机公司的专业人员。
现在国内这样的人才还是较少的。
一旁的邓怀宁听完,心中彻底放心。
有了校长的安排,只要不是运气差到一定程度,赵忠尧就不会出问题。
他笑着提醒道:
“忠尧,你前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啊!”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你可不要轻易想着还有第二次。”
赵忠尧说道:
“放心吧,老师,我懂。”
“我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整个实验的内容我都想好了。”
邓怀宁满意地点点头。
李奇维看着赵忠尧,心中无限感慨。
华夏科学界从来就不缺乏真正的天才和求道者。
他们缺的只是一个机遇。
幸好。
“这一世,有我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