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作品:《寒门国舅

    第867章 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观察了好一会儿。
    王守仁终于做出判断:“眼前大明人马,并不遵循常理,所用战法简直闻所未闻……面对十倍于己的鞑子来袭,竟放弃马匹,也就是主动放弃了机动和灵活性……莫非他们带来了火炮?”
    “不像是有炮的样子。”
    朱晖用望远镜四下搜索,仔细观察,良久后才道,“不对,好像是有装备,但就算那铁制的圆筒真的是炮,但口径这么小……能干点儿什么?倒是跟以前神机营装备的神铳有些像……还有,他们怎都依托天然的土坑,卧下了呢?卧下怎么使用火器?”
    朱晖脸上满是莫名其妙。
    之前明军装备的火铳,必须要在站立的情况下,完成填装和发射,所以殖民时代纵横世界所向披靡的大英帝国龙虾兵,才会采取“排队枪毙”这种后世人看起来极其落后的战术,就连王守仁和朱晖麾下人马装备的燧发枪,也是这原理,唯一不同的是经过张延龄改良后,这种枪可以在马背上发射,但要射准,还是得屏息静气进行瞄准。
    有鉴于此,朱晖才会觉得,这与他之前了解并一直运用的热兵器知识点截然不同。
    王守仁抚着下巴,摇头道:“我就是弄不明白,鞑子在等什么?”
    朱晖看了下,道:“我想,他们是受尽了火器之苦,哪怕面对的是只有三四百名手持火器的大明军队,也很忌惮,毕竟谁先冲谁就死,这道理不管是谁都明白。更何况还有咱虎视眈眈呢?他们得做两手准备……”
    正说着话,后面有军官凑上来,高声问道:“王参军、小公爷,人马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战……这就上吗?”
    没等王守仁给出指示,朱晖抢先道:“上什么上?没看到鞑子人多势众吗?一个不慎,下一个被围住的就是我们!趁着现在鞑子不敢两边交战,我们先给他们施施压,无须自个儿亲自上。”
    这会儿朱晖心里也在打鼓。
    一旦开打,眼前就算是侥幸取胜,很可能也是一场惨胜,更别说周边可能还有鞑靼主力人马随时会出现……真那样的话,他们很可能再也回不去大明了。
    别人还好说,一了百了,但他作为保国公世子,未来注定要享受荣华富贵之人,可不想莫名其妙死在这种地方。
    此时他心中满是怨怼:
    明明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功,回去后就能享受万众瞩目的荣耀,为何非要在这里打一场看起来胜算不大的糊涂仗,谋求那虚无缥缈的军功呢?
    知足常乐!
    这次出奇的,王守仁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自己也在默默观察对面正在发生的情况。
    ……
    ……
    前方终于开战。
    鞑靼人仍旧对侧翼的王守仁所部无动于衷,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中间被围的不到四百人的大明军队身上。
    鞑靼人似乎已经掌握了跟大明神机营作战的经验,他们整理好队形,从四面八方……倾巢而出……
    大有用一波接着一波的后浪推前浪战术,把中间大明军队一口给吞下。
    按照过往的经验,明军的弹药是有极限的,而且换弹也需要时间,只要在短时间内冲到明军的阵地上,一进入短兵相接的状态,胜负不言自明。
    朱晖咋舌不已,瞪大眼睛道:“乖乖,刚才鞑子还跟个裹脚的老太婆一样,畏畏缩缩,慢慢吞吞,怎么现在突然勇起来了?这是想快刀斩乱麻吗?”
    王守仁一脸警惕:“看这架势,如果我们不上,接下来鞑子就会用这一招对付我们!”
    他不提对面的明军极有可能会被全力以赴的鞑子歼灭,只说接下来将会是自己一方被围,受到鞑子骑兵全面冲击。
    这也是变相告诉身边的明军将士,现在已经没有其他选择,我们并不是在救对面的友军,而是在自救。
    朱晖心想,如果我们马上转身逃跑,还是有机会脱离虎口的……鞑子未必有精力顾得上我们。
    但他还是守住最后的脸面,没把这话说出口。
    朱晖道:“可是……看眼前这架势,就算咱义无反顾地冲过去,也于事无补。鞑子人马数量实在太多了……哎呀,那边……好像还有鞑靼人活动的迹象。”
    王守仁随即顺着朱晖所指方向,往另一侧的山头看了过去,果然发现有旌旗在摇曳。
    这也说明,大明这路人马很可能并不是孤军,当然与之对应的,周边还有更多的鞑靼兵马……双方正在周边进行拉锯战。
    鞑靼人好不容易抓住这么个机会,利用优势兵力,将大明这路只有三四百人的队伍给团团围住。
    “为何会发展到眼下这局面?”
    王守仁一时间进退维谷。
    明明应该冲过去,帮这路陷入重围的大明军队解围,就算不成功,甚至把自己所部搭进去,他也觉得无愧于心。
    但问题是……
    明明知道这么冲过去不会有任何效果,只能白白地送掉自己的性命,于大局无益,倒不如从长计议……也就是把自己这路人马,尽可能地带回大明,利用他们对敌的经验,以后再来复仇。
    打仗这回事,毕竟还是要以人为本。
    王守仁道:“我决定,现在按所处位置,本部分成前中后三军……三百前军,听我号令,与我从左翼斜谷的位置杀过去,与对面的明军形成呼应,让鞑靼骑兵两面受敌。”
    “三百人?”
    朱晖很惊讶。
    本来这次带来的兵马数量就不多,你再白送给鞑子三百,真对战局有帮助?
    王守仁一脸凝重地嘱咐:“如果我这边不见任何起色,你就带剩下的人马退回之前的营地,然后再后撤十五里扎营……我会想办法带领幸存下来的人马,与你会合。”
    朱晖听了分外吃惊。
    王守仁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抱着必死的决心发起死亡冲锋?甚至还给他和大多数官兵留下一条活路?但对前军那三百人公平吗?
    朱晖硬着头皮道:“在下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王守仁摇头道:“东阳兄,你不要有心理负担,这是战略上的安排,我们两个中间总得有一个留下来统领剩下的兵马……希望以后你独自领兵时,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你……不要临阵退缩。”
    “那……不会。”
    朱晖拍着胸脯表态,“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带所部人马迎难而上,拼死一战。”
    ……
    ……
    王守仁准备带兵往前冲。
    而此时鞑靼铁骑冲锋时形成的洪流,已经冲了对面大明小队人马几百步范围内。
    就在王守仁觉得自己领兵攻击鞑靼人侧翼恐怕已经来不及的时候,大明的火器开火了……
    “砰砰——”
    闷响声传了过来。
    接二连三,随后是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但见那三四百明军将士,面对强敌可说是不慌不忙,用一种他们从来没见过的方式,朝鞑靼人的骑兵队伍“丢”炮弹。
    类似于“臼炮”,就是发射石头的那种,只是这种火炮直接把炮弹放进炮筒里,就可以直接发射出去……很像后世那种有撞针可以直接完成点火发射的迫击炮,再简便点儿就是侵华日军普遍装备的掷弹筒。
    本来王守仁军中有部分子母炮,也就是佛郎机炮,已经算比较轻便的了,但要说轻巧灵活,跟眼前明军装备的迫击炮相比,还是属于小巫见大巫。
    且迫击炮的射击距离更远,虽然准确性并不占优,但要的就是这种大范围覆盖杀伤的特性。
    鞑靼人马数量越多,在冲击时越是集中,越能发挥这种投射性武器的威力。
    “轰轰轰……”
    随着迫击炮的炮弹接二连三落地,用黄火药制造的炮弹相继炸开,激飞而出的弹片形成的范围杀伤,绝非一般发射个石头或是铁疙瘩能比拟。
    因为炮弹是开弹,里面灌入了铅、铁等金属碎片,在爆炸的瞬间足可以覆盖半径十几米的面积,且就算是二三十米之外,都会形成一定的有效杀伤。
    而这恰恰……是鞑靼骑兵最为忌惮的东西。
    人可以不受影响,但马匹却很容易为其扰乱,再加上密集冲锋时兵马拥堵在一起,后军很容易为前军所阻,一旦某个区域发生混乱,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大批骑兵在未被击中的情况下不能完成既定的战略意图。
    如此一来,王守仁及其麾下人马,都顾不上往前冲了。
    光看热闹……就足以让他们忘却死亡的威胁,忘记自己是来干嘛的。
    鞑靼人似乎早就了解对面可能会采取什么战术,尽可能把大批人马分散开来,然后再急速冲锋,但还是连人带马被从天而降的炮弹炸得四分五裂,各种找不到北。
    这还不算完……
    毕竟大明军队的数量很少,只有三四百人,且迫击炮无法做到全方位覆盖,还是有大批鞑靼骑兵冲到了大明军队中短距离交战范围。
    不过马上,鞑靼人更大的痛苦来了。
    大明军队在土坑里进行卧射的士兵,通过连续扣动扳机的方式,将他们装备的制式火铳弹仓里的子弹给打出去。
    且是那种……
    七发内不用装填子弹的类型。
    也就是说,这火铳已经进步到后世步枪级别,能接连射出七发子弹,稳定性很高,很少出现卡壳的状态。
    就算是发射结束,再行装填也很方便。
    更何况,这批大明士兵人手配备两杆火器……
    ……
    ……
    王守仁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枪林弹雨。
    也是他第一次看到什么叫迫击炮,什么叫战场火力压制,同时又深刻地意识到,大明跟鞑靼人的作战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已不再局限于一场战事的胜负,而是通过这么一场大战,让他敏锐地意识到,时代变了,以后鞑靼人再想拥有超过大明的军事实力,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鞑靼人也能造出比大明更优秀的火器……
    但以他读书人的身份,自然非常清楚,草原上资源极度匮乏,以造火器这件事来说,鞑靼人既没有钢铁也没有合格的铁匠,根本就不可能超过大明。
    此时战局很明显,鞑靼人已自乱阵脚。
    从人数和气势上来说,鞑靼人这边可说全面占据上风,但就是战况的进展……那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王守仁本来还想领兵突击驰援。
    但他发现,自己冲上去很可能只会给友军添乱。
    对面明军那三四百人并没有组织什么反击,只是在那儿以逸待劳,等待鞑靼人朝他们的阵地冲锋,他们直接以火器还击,把鞑靼人打得满地找牙。
    每当鞑靼人冲锋势头稍微减弱,他们就去完成换弹等工作,随后又继续射击。
    一连串的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这说明眼前的大明官兵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早已是训练有素。
    鞑靼人随着冲锋的三板斧结束,他们不得不选择避退,因为他们……的确经不起那种如摧枯拉朽般的巨大人员损失……场面太过于凄惨,遍地的残肢断臂以及弥漫的血腥气息,让鞑靼人觉得,这跟末日景象没什么区别。
    “好像,战斗结束了!”
    朱晖没有退走,带着剩下的官兵增援上来,出现在王守仁身后。
    这会儿如果还看不清楚战场局势,不知道哪边占优势,身经百战的朱晖也不用出来混了。
    什么三四百人打十倍于己的敌人没胜算?
    压根儿不存在的事情!
    或者说,这场战事从一开始好像就没什么悬念,负隅顽抗的倒像是鞑靼人自己。
    王守仁脸色显得很平静,摇头道:“现在知道为何之前鞑靼人发现了我们,宁可选择避退,也不与我们交战了?”
    “哎呀!”
    朱晖幽幽地叹了口气,道,“他们是把咱当成眼前这支精锐之师一样的队伍了……嘿,这到底是哪来的人马?手上那是火器吗?这般大杀器上哪儿找寻去?为何朝廷不给我们装备?”
    王守仁道:“连我们都没见过的新式火器,鞑靼人更是闻所未闻,所以才会在战场上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地上这些人死得不冤啊!”
    朱晖道:“鞑靼人连自己人都隐瞒不报吗?不然明知道火器厉害,为何不避开……等等,战斗已经结束了?”
    “是的。”
    王守仁放眼望去,战场上留下大量鞑靼人死尸和伤员。
    此时的鞑靼人,压根儿就顾不上收拾战场,因为剩下的人更惧怕大明两路人马夹击他们。
    也就是说……
    王守仁这路人马至少给了鞑靼人一定的威慑,让其意识到,其实大明军队并不单纯只是一些看似散兵游勇的小股人马,还是有成建制的千人队伍存在,而且很可能就是那支三四百人明军的中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