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打破常规

作品:《1994:菜农逆袭

    第350章 打破常规
    “由於时间关係,云岭农场的菜苗移栽错过了农时,上市时间比较晚,对產量预估有影响。
    但在座的各位有不少是主动找我的,想必也都发现了特殊之处。
    嫁接苗比普通苗生育期更长,採摘期更长,这在实际生產中是很大的优势,除了產量更高外,
    后期的价格也更好。
    如果云岭农场的嫁接苗能在正常农时移栽,那现在的產量能有多少?效益又该有多高?”
    顿了顿,陈家志沉声道:“拿黄瓜举例,据我们预估,亩產量能提升至少2000斤!”
    此数据一出,会议室就出现了惊呼声,2000斤要多出上千元的亩產值。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两千斤从何而来啊?”
    “其一,由於砧木的选用,黄瓜抗病性、耐寒性得到增强,我们选用的黄瓜砧木可使黄瓜根系低温耐受性提升5c。
    所以,当最近元谋夜间最低温度逼近10c时,我们的露天黄瓜根系没有受到影响,仍能保持正常生长。
    到如今已延长了大半个月的採摘期,且一直保持著较高的產量,並將继续延续下去。
    其二,黄瓜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单株结果数相比实生苗多出了大约28%!
    增產的2000斤黄瓜主要就由这两原因而来,
    但,嫁接苗仅仅只有增產么?”
    再次停顿了下,勾起了眾人的好奇心后,陈家志才说道:“当然不,除了增產,还能节约成本。
    “比如抗病性,由於砧木选用抗土传病害的品种,嫁接后可阻断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至接穗,
    可降低青枯病、枯菱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发生率60%以上。
    这在元谋连作了多年的蔬菜菜地上也是很大的优势,它能大幅减少病害发生,从而减少至少40
    %的农药使用量。
    农药和劳力,这同样是笔不小的成本。”
    台下的王大鑫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明白了,都明白了。
    他是感觉大贵家的菜地哪里不对劲,原来是打药。
    他最近没看到大贵打过农药,黄瓜却一点染病的跡象都没有,原来也是因为种苗。
    虽说台上的陈总给出的数据和他观察大贵家的產量有所出入,但他信了,深信不疑。
    这技术就是有这效果。
    只是听了这么久,有些地方他也听得一知半解,什么砧木、接穗他都没太听懂,便大声问了出来。
    跟著陆续又有其它农民问。
    陈家志抬手压了压,他知道台下肯定也有农民懂嫁接,可能还存了趁机偷学的心思,但这次本来就也抱著培训的目的。
    他也为此准备了不少。
    “在嫁接植株中,被嫁接的部分称为接穗,承接接穗的部分称为砧木,哦,可能有些朋友喜欢把『砧木』读成『zhanmu』,所以才听得云里雾里,其实读『zhenmu』。
    蔬菜嫁接主要利用的是嫁接对蔬菜作物的改良作用,核心是通过砧木与接穗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如通过嫁接,可以增强蔬菜的抗病性、抗旱性、耐盐性及改善根系的吸收功能等等,以达到早熟、增產及增收目的。
    而利用嫁接技术的蔬菜主要是瓜类和茄果类,每一种蔬菜均有多种可供嫁接选择的砧木。
    砧木不同,其特性就不同。
    比如我们的黄瓜,砧木选择的就是云南的黑籽南瓜,其抗枯菱病兼耐低温,用在元谋冬早蔬菜栽培或者越冬栽培上都很合適。
    但若是春夏栽培,则应该选用抗枯菱病兼耐高温的砧木。
    若是土壤线虫较多,应选择抗线虫较多的砧木陈家志站在台上,会议室里的情况一览无余,有人不以为意,但更多人在认真听。
    尤其是那些主动找过来的菜农里,竟还有人找来了纸笔在做笔记。
    这让陈家志很受用,陈老师的感觉又回来了,等陆续讲完了准备的內容后,他又让纪松上台。
    其准备了一盘穴盘苗和砧木,对嫁接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现场演示,並讲解了嫁接后如何管理。
    到这一步时,农场的菜工和外来的菜农都听得很认真。
    这就是真的乾货了。
    插接、靠接、劈接不管是嫁接蔬菜,还是嫁接家里的果树,都可能用得上。
    跟著李明坤也上来分享了黄瓜的种植管理,如何能种的更好,產量更高。
    这些都是菜农们较为感兴趣的內容,即使屋外的肉香味很浓郁了,也有不少人在认真听。
    李明坤也找到了感觉,和菜农们还交流了起来。
    期间有菜农提到了嫁接苗价格贵的问题,李明坤也做了解释,目前工人还不熟练,效率慢,成活率低,等技术水平提上去了,会进行大降价。
    同时也依然会提供定量的免费苗。
    陈家志在台下站著,感觉今天的培训很成功,他注意到有几个工人全程都很投入,平时表现也不错。
    这些都可以作为骨干班底培养。
    此外,也向搞育种科研的课题组展示了农场的技术能力,等条件成熟了,都是潜在的种苗客户。
    还有自行找来的几个菜农,这些人里以后未必不能出现大菜农,大客户。
    等李明坤讲完后,陈家志笑著冲他頜首,又对坐在第一排的华夏农科院蔬菜所的研究员笑道:“张老师,今天有兴趣给我们分享点心得吗?”
    张博打趣道:“你们准备得这么充分,技术介绍很到位,还做了现场嫁接演示,我还能分享什么,要说也只能说育种,那还不如早点去吃肉。”
    “嘿呀,我看张老师就是想去吃羊肉了。”有人在会议室后方笑道,顿时引起了一片鬨笑。
    陈家志也跟著笑了笑,“那今天就先这样,以后有机会再交流,走,乾饭!”
    “乾饭乾饭!”
    “乾饭这个词用的妙啊!”
    工人、专家、菜农纷纷走出会议室,劲头比开会时还足上数倍。
    陈家志忙看著,莫非都是衝著吃肉来的?
    这时,有落在后面的菜农向他走来,“陈总,我想问一下,明年的种苗什么时候可以预订?”
    “六七月份应该就可以了。”陈家志笑道:“具体交付时间得看你订的什么时候。”
    王大鑫点了点头,说:“这下我就放心了,今年要是早点种,黄瓜產量应该会很嚇人。”
    陈家志说:“的確如此,嫁接苗在元谋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不会让你失望的。”
    王大鑫也確实看好嫁接黄瓜苗,產量高,抗性足,增加的收入可轻鬆覆盖种苗成本,更何况还能节省农药。
    这嫁接苗,他要尝尝鲜。
    会后就接到了潜在的预订订单,也让陈家志念头通达了,没白忙活。
    聚餐时的气氛也很热闹,现在吃顿肉虽说没以前那么难,但能这么开吃的时候也少。
    不管是育种家,还是农民,都端著羊肉尽情的享受。
    酒足饭饱,陈家志美滋滋的点了一根饭后烟,和核心团队在一起吹牛。
    “老李,元旦我要回广州,云岭农场就交给你了。”
    “要不要再给你杀头羊欢送下?”
    “別,老乡的羊都快被你杀光了,让我安安静静的回去就行。”
    “嘿嘿,年轻人就是火气旺,这是憋不住了,想回去泻火了。”
    “哈哈哈——”
    “滚蛋,老子天天在地里忙,哪像你还有精力想这些。”
    “陈总你就是嫉妒李场长。”
    “永祥,你可別挑事哈,小心我申请把你调到广州或者上海去。”
    “好撒,我也想出去看看世界。”
    “你..
    “哈哈,永祥,踏实的在云岭农场干。”陈家志吹著烟圈,“早晚带你们出去。”
    元谋12月的气温很稳定,白天25c左右,晚上10c以上。
    如此天气,让嫁接了黑籽南瓜的黄瓜在露天也维持住了生长。
    番茄更是如此。
    只有茄子和青椒倒下了,然而,没人在意这俩『配角”。
    在那场培训会后,更多人关注起了以云岭农场为代表的露天黄瓜的情况,期待著后续。
    就连县里也投来了关注,马明又来考察了两次,颇为提气。
    种子经营部的周金辉可让他受了不少窝囊气,时至今日,周金辉仍然高高在上,坚持嫁接苗成本太高,对他的种子经营不会有任何影响。
    马明很希望陈家志能狼狼扇他一耳光。
    陈家志其实不是特別在意周金辉,更想做好自身的事,但能顺手扇周金辉一耳光时,他也不会有任何留手。
    他认为这一天嗯,最多再等三五年。
    虽然如今的表现已经很亮眼,但从王永祥等科技助理员的经歷来看,元谋很多地区的农民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很低。
    想大范围推广並不容易。
    只能以点带面逐年破局。
    然而,卖苗虽然不行,但在种菜方面,连陈家志都不得不感慨一句:真牛逼!
    从日收破万后,跟著云岭农场的產量就有所下跌,但日收却稳住了。
    茄子和青椒虽然隔屁了,但黄瓜和番茄还很坚挺。
    尤其番茄,看似不显山显水,其实后劲更足。
    很快到了12月下旬,能禹蔬菜批发市场又传出来一个很明显的讯號。
    冬早蔬菜少了,价格全面开始攀升。
    农业局、乡镇政府、仲家凯、以王大鑫为代表的菜农等关注著云岭农场的眾人惊喜的发现,云岭农场还在稳定出菜。
    除了理所当然的大棚蔬菜,露天蔬菜也未有明显减產。
    这在当下季节的元谋是为极少见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