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军改之议

作品:《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54章 军改之议
    华灯初上西苑內早已是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之声悠扬。
    空气中瀰漫著御膳房特製的元宵甜香与名贵薰香的混合气息。
    成国公和苏泽一前一后踏入西苑,见到了西苑张掛的灯,就知道皇太子非常重视本次的宫宴。
    殿门开启,一群年轻的身影步入殿內,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他们正是新近崛起的武监军官们。
    朱时泰看向这群年轻的武监军官们,他们身穿上次皇帝阅兵时候的军礼服,身体挺拔强壮,几名家中有適龄女眷的勛贵重臣们都连连点头。
    人靠衣装,加上武监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气质,这让这群新军官们表现出了和旧勛贵和文官截然不同的气质。
    代父皇主持宴会的皇太子朱翊钧高坐主位,脸上带著孩童般不加掩饰的兴奋。
    他上次错过了武监阅兵的盛况,正遗憾不已,今夜这满殿的新锐军官,在他眼中仿佛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阅兵”,让他看得兴致勃勃。
    成国公朱时泰偷偷看向苏泽,心中也有一分的失落。
    如果苏泽是勛贵的一员,那事情早就成了。
    只可惜他是地地道道的文臣,还是庶吉士出身的文臣,和文臣的核心骨干。
    但是朱时泰也看不透苏泽。
    苏泽提议设立武监,武监培养的还是勛贵世兵子弟,这又和文臣的利益不符。
    兵部打压李如松他们这些禁卫军官,也是在打压苏泽的弟子。
    苏泽上次出手,帮助李如松等武监生通过了国政军策,又和文官不是一条心的。
    他到底在谋划什么?
    朱时泰自詡聪慧,但是也看不透苏泽的用意。
    等到约定的时刻到了,太监宫女们关闭西苑大门。
    皇太子身边的太监张宏,扯著嗓子喊道:
    “今日宫宴,兹为我大明千秋贺,为天下安康庆。”
    “本宴不设定席,珍饈自取,歌舞兴之!”
    苏泽看向宫殿两边,只见桌子上摆著各种食物,殿內却没有和正规宫廷宴会一样设置席位。
    这不是自助餐?
    苏泽看向小胖钧,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子竟然搞出这种东西。
    但是仔细一想,自助餐还確实很適合今天的场合。
    今日说起来是上元宫宴,实际上就是让新军官和勛贵重臣们联姻。
    既然这样,那就需要互相了解。
    原本那种按照职位高低设置席位的做法,就让勛贵重臣们无法接触到这些新军官。
    自助餐的形式,就能让这些勛贵重臣和年轻军官多接触,也方便定下亲事。
    小胖钧是长进了啊。
    因为不是传统的宴会,所以张宏宣布后,再由在场重臣领著向太子行礼,宴会就正式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於这种形式的宴会还有些拘谨。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这种自由取用食物,自由交谈的宴会,要比传统的宴会更有效率。
    年轻的军官们感受到了这非同寻常的关注。
    有人坦然应对,谈笑自若,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自信与魅力;有人则略显拘谨,在勛贵重臣的注视下有些怯场,但还努力维持著军人的沉稳。
    殿內表面一派歌舞昇平,其下却是无数目光的交匯、无声的评估与精心的盘算。
    能否获得勛贵文臣的青睞,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坦途,或者仅仅是一次不成功的展示,都取决於他们在今夜这场无形的“战场”上,如何展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
    小胖钧看著这热闹非凡又暗藏机锋的一幕,只觉得比戏台上的任何一出都精彩。
    苏泽家中也没有適龄需要联姻的女眷,他从宴会开始后就站在角落中,观察宴会会场。
    不得不说,武监教育出来的这批新军官卖相確实不错。
    联姻的时候,形象姿態也是很重要的考察因素,毕竟没有人是纯粹理性的,感性在婚姻中也很重要。
    苏泽甚至看到几个兵部官员,都主动和这些新军官接触。
    反对武將团体是反对,但是不妨碍找个武將做女婿。
    看来朝廷里的聪明人也不少啊。
    苏泽又看向成国公朱时泰。
    只见到这位国公,正在和诚意伯刘世延交谈。
    这位刚復爵的诚意伯脸上掛著討好的笑容,而刘世延身后就站著刘藎臣。
    刘藎臣站在父亲身后,挺直腰板像是个开屏的孔雀,苏泽估计是成国公府要和刘藎臣说亲,或者乾脆就是要和刘藎臣结亲。
    苏泽又看了一圈,却没有看到李如松的身影。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身后突然有人喊道:
    “苏翰林。”
    好久远的称呼,苏泽回头一看,原来是太子身边的太监张宏。
    “苏翰林,殿下请您近身。”
    也只有太子身边的太监,还会喊自己“苏翰林”,苏泽微微点头,跟著张宏来到了小胖钧身边。
    见到苏泽,小胖钧就炫耀的问道:
    “苏师傅,孤这次宴会办的如何?”
    苏泽立刻说道:
    “殿下此宴別开生面,却又让群臣有了交流的机会,让臣也开了眼界。”
    听到苏泽这么夸,小胖钧的脸上笑开了。
    他在宫中侍奉父皇实在无聊,好不容易得了这次机会,苦思冥想了数日才想出这个方案。
    这期间他又亲自督办,甚至连宴会现场都是他亲自指挥布置的。
    得到了苏泽的认可,小胖钧更高兴了。
    小胖钧又说道:
    “苏师傅你那武监教出来的李如松是个人才。”
    “父皇让他详述东北局势,那李如松照著一张地图就讲清楚了,连孤都听的明白,父皇十分喜爱他,將他留在身边,今日未能来赴宴。”
    原来是这样,不过这样也好,苏泽正准备给李如松介绍亲事,如果在宴会上被人看上反而不好。
    苏泽也没想到,李如松这么快就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要知道隆庆皇帝失语之后,很少见外臣。
    能够让皇帝亲自见,並且在皇帝面前讲课,说明李如松已经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苏师傅,原来这陆地上作战也很有意思啊,和海战也不遑多让啊!”
    苏泽看向小胖钧。
    在原时空,这位万历皇帝虽然在政务上懒惰,但是还是很喜欢军事的。
    万历三大征的结果也都是取得胜利的。
    这也说明小胖钧在军事上还是有天分的。
    看著弟子对陆军產生了兴趣,苏泽想到了刚刚和朱时泰的交谈。
    大明的军队体系要怎么改,身为穿越者的苏泽自然清楚。
    任何近代国家的军事体系改革都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军事指挥系统的集权化,军事机关的专业化。
    指挥集权化並非是政治因素,而是生產力的原因。
    古代战爭虽然动輒號称百万,但实际上真正由將领亲自指挥的人数並不多。
    比如歷史上那些几千击溃几十万的战役,那几十万人中,大部分都是手持农具的平民,被大军裹挟的壮丁。
    实际上几千精锐,在古代战爭中就能决定胜负了。
    几万人对几万人的战爭,在古代歷史上就算是大战役了。
    这並不是说古代的帝王將相不愿意爆兵,而是真的没办法承担这么多的军队。
    一个脱產的士兵,需要十户农民供养,这还是在能保证正常生產並且风调雨顺的时候。
    在一些黑暗的时代,当兵就和当劫匪差不多,补给都是要靠烧杀抢掠的。
    原时空真正开始百万人大战的,还是要等到工业时代以后。
    同样是生產力发展,农业技术的发展让粮食產量增加。
    工业技术的发展,让更少的农民就能耕种更多的土地,这也让更多的人脱离了土地束缚。
    工业带来了工业人口,工业人口也是上好的预备役兵员。
    然后就是管理学和官僚系统的发展,让动员这么多人作战成为可能。
    这才有了上百万人参加的一战,以及规模更大更惨烈的二战。
    正是生產力的发展,让战爭的规模扩大,战爭规模的扩大,指挥战爭的难度也指数级的变大。
    一个集权高效的指挥系统,才能满足现代战爭的需要。
    否则几十万上百万的的军队挤在一起作战,还没遇到敌人自己就火併光了。
    另一个方向,就是军事机关的专业化。
    这也是赵贞吉看到的问题。
    如此庞大的军队,以及越来越大的军需补给,这已经让军队管理成为了一个专业问题。
    就拿东北的安东都护府为例。
    今年入冬以来,朝廷向安东都护府累计调拨了过冬的冬衣五万套,各类肉罐头几十万罐,取暖用的煤炭不知道多少。
    还有火炮、火枪、火药、医疗物资、建筑材料等等,光是帐本就看得眼。
    这么多的物资,还需要运输到指定的位置,物资调配还不能出错,从工厂出產到运输到每个士兵手上,这条后勤线路都快要將兵部的官员折磨疯了。
    而安东都护府还可以通过海运,直接从港口装货运输到辽河口,有很长一段路程都可以用海运。
    如果单纯是用陆运来运输,估计兵部官员早就疯了。
    刺探敌情,搜集东北山川地理的信息,考察军官的军功晋升,处理违反军法军纪的官兵。
    这是在西南战事平息,西北无战事,朝廷全部精力都放在东北的前提下,兵部已经不堪重负了。
    如果还有其他战事,兵部就要过载了。
    专业的部门做专业的事情,军事机关专业化,是歷史发展的必然需求。
    但是这个新的军事系统要怎么搭建?
    这才是苏泽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军事系统的改革太敏感了。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局势下,隆庆皇帝身体不好,太子又年幼,这个时候提议进行军事改革,会引起皇帝的敏感,从而推进不下去。
    但是苏泽转念一想,现在也是实行军事改革的好时机。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指挥体系集权化,这是军事系统改革的目標之一。
    在皇帝这个时期,將军事指挥权集中到皇权上,正好可以让皇帝安心。
    集中到皇权並不是代表集中到皇帝本人身上。
    皇权只是一个象徵,集中到皇权上就是一个口號。
    中华文明的皇帝本身就是军政的最高领导者,苏泽的想法是围绕皇权打造一个集权的军事机关。
    这个军事机关再从兵部去分走一部分军事专业的权力,就能满足集权化和专业化的改革要求了。
    苏泽打定了主意,又看向小胖钧。
    如果能得到了皇太子的支持,自己的军改方案应该会更容易通过一些。
    苏泽对著小胖钧说道:
    “殿下,臣还有一件事要说。”
    说完,苏泽將自己的军改对著自己的好弟子说了出来,小胖钧的眼睛是越来越亮,他看向苏泽,呼吸急促的问道:
    “苏师傅,父皇能准吗?”
    苏泽说道:
    “事在人为,此事在外朝早有风向。”
    小胖钧说道:
    “苏师傅要孤做什么?”
    苏泽说道:
    “殿下现在什么都不用做,但若是陛下垂询殿下的时候,还请殿下表明態度。”
    “这个自然!”
    小胖钧拍著胸脯保证道。
    听完了这件事,再看宴会,小胖钧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熬到了宴会结束,眾人再次向皇太子行礼,这场上元宫宴落下帷幕。
    ——
    上元节后,內阁就开始正式办公了。
    苏泽这个检正中书门下五房公事,也领著整个中书门下五房去拜见了內阁,正是宣布假期结束。
    苏泽不由的怀念起在詹事府的日子,那时候他可以摸鱼到正月结束。
    上班第一天,苏泽喊来了兵房主司宋纁。
    “宋主司,赵阁老对於兵部改革有什么具体方策吗?”
    兵房主司宋纁有些疑惑,但是苏泽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既然苏泽过问这件事,宋纁一五一十地將赵贞吉的改革方略讲给苏泽听:
    “赵阁老是要在兵部再设四个清吏司,其中三个专门负责九边、辽东和西南的军务,另外一个则负责水师事务,將其他各司有关军务的部分,都拨入这四个清吏司中来。”
    “那兵部的態度呢?”
    宋纁嘆息道:
    “兵部曹尚书反对增设清吏司,认为赵阁老这是侵夺部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