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总参谋部

作品:《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55章 总参谋部
    苏泽暗暗点头,赵贞吉这还是大明官员传统的做法。
    正如户部的清吏司一样,兵部的事情忙不过来,就按需求增设清吏司,將新的工作一股脑儿交给这些新的清吏司。
    这就类似於面多了加水的操作一样,並不是在决策框架上改变兵部,而是从人事上处理新增的问题。
    兵部自然认为这是赵贞吉在玩弄权术,要在兵部安插自己的人手,架空原来兵部的职能。
    这就是身在中书门下五房的好处了。
    这是距离內阁最近的部门,也是消息最灵通的部门,苏泽可以很轻易的了解到六部九卿衙门的动態。
    苏泽让宋纁回去之后,掏出一份空白的奏疏,开始起草奏疏。
    ——
    次日,苏泽又喊来宋纁,对著他说道:
    “本官这里有一份奏疏,事关兵部改革的,宋主司先回去看一看。”
    宋纁一凛,这是苏检正要出手了?
    其实宋纁也有些抱怨,身为赵贞吉的政治秘书,宋纁明白赵阁老在兵部的改革事关重大。
    只可惜整个內阁之中无人重视。
    前面的军事改革都是苏泽提出来的,后面苏泽也没有再將精力放在军务上,导致大明的军策核心没有能跟得上基层军队的建设,闹出了不少的问题。
    (请记住 101 看书网超好用,101???????????.??????隨时享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宋纁明白上司的暗示,就是让他和赵贞吉通气。
    如果赵阁老也能同意这份改革方案,那这件事就有可能推动下去。
    宋纁小心翼翼的接过了苏泽的奏疏,向苏泽告辞后回到了自己的公房。
    他打开苏泽的奏疏,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但是他越看越是心惊!
    他本来认为,赵阁老的改革方案算是比较激进的了。
    但是看完苏泽的方案,才知道什么叫做激进!
    《奏请釐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
    宋纁又认认真真的读了两遍这份奏疏,更是觉得精妙异常!
    高,实在是太高了!
    比起苏泽的改革方案,赵阁老的改革方案就像是过家家一样!
    宋纁是懂得军务的文臣,他很明白一旦这项改革完成,大明的军事指挥系统將会產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苏泽开宗明义,先讲了赵贞吉改革遇到的困难:
    “伏惟圣上睿鉴,臣窃见兵部之务日繁,常循旧法以应之。如户部增设清吏司之例,事务冗积则添设新司,委以新增之责,此非决策框架之更张,实为权宜人事之调度也。”
    宋纁也点头,增设清吏司,实属权宜之计,赵阁老自己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兵部更是认为这是赵贞吉使用权术,不肯配合。
    在面对兵部不肯放权的前提下,苏泽拿出了一套儒家无法迴避的方法——尊皇。
    “今当务之急,非在人事更迭,而在框架重构。臣愚昧,敢陈改革三策,以固国防:”
    “圣上亲掌,內阁辅之。专司军国大略、征伐宣导及粮秣分拨,月御前会议以督核,不涉细务。如是,则权归天听,杜佞臣弄术。”
    简单的说,苏泽將军事指挥权收回到皇帝手上。
    这並不是简单的收拢名义上的指挥权,而是要求地方上的部队,每半个月,要將整个部队的具体情况,比如驻防记录、军事编制、军官和士兵的变化、后勤问题,全部编纂成一份手册。
    苏泽提议,这项政策可以先从戚继光的大同军队、李成梁的安东都护府,广西的安南军,以及驻扎在京师的克虏军中试行。
    有武监出身的军官参谋,编纂《形势报告》,递交到內阁,再由內阁处理这些军情,形成《形势报告摘要》,上报给皇帝。
    苏泽在奏疏中又说,由於这种报告是从下往上,一层一级的形成匯报的,有可能会出现数据失真。
    所以苏泽还提议,在锦衣卫设置军情司,专门负责地方军情匯报,同时定期从六科都察院派遣巡边御史,通过锦衣卫和科道两条线路,抽查地方军队的具体情况。
    通过这一套系统,皇帝就可以了解地方上军队的具体情况,真正掌握指挥权。
    自古以来,皇帝都想要掌控所有的军队。
    在今日之前,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新军的体系变化,让军队中有了熟悉军务的武监生,这些经过系统性军事训练的武监生,可以完成苏泽要求的文书工作要求,逐级匯报军中的情况。
    大明日益强大的行政中枢,也能够处理这些事务。
    虽然不是实时,但能每半个月就掌握全国重要军队的动態,这已经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指挥权归於皇帝,苏泽又提出第二项改革:
    “总参谋部立于禁卫营,简拔参谋精干,专责战守机宜、训练教阅、边情侦伺。其职独立於兵部,免俗吏干预。”
    但是苏泽提出设立的这个总参谋部,限定为一个参谋机关,只有顾问权没有实际的指挥权。
    总参谋部下设三个司,分別是:
    作战司:负责战略规划和实战演练。
    训练司:统一全军训练標准,避免兵部干预。
    情报后勤司:整合边关情报,制定各军队的后勤补给计划。
    总参谋部仅仅向皇帝本人负责,负责专业的军事工作。
    第三项改革就是针对兵部的了。
    苏泽没有选择增设清吏司,而是更改了原本四个清吏司的职责。
    武选司依然负责军队的人事工作,负责军官的选拔任用,士兵的嘉奖犒赏,同时又將武监和水师学堂的考核也交给武选司,负责预备军官的培养。
    职方司掌舆图、军制、镇戍,並成立独立的军事情报部门,但是这个部门是负责军队內部贪腐的,负责军队內部的纠察。
    车架司掌军用的驛站、禁卫、仪仗、厩牧。同时负责全国的战马马政,建立更加高效的驛站系统,传递各军的《形势报告》。
    车架司还要负责具体的后勤工作,由参谋总部制定的各军后勤计划,最后在皇帝审阅后交给车架司负责执行。
    武库司掌军械、案牘、符印。苏泽还提议將工部下的军械部门,也划归到武库司,负责新军事武器的研发和製造。
    宋纁也傻了,苏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么看来苏泽不仅仅没有削弱兵部的职能,甚至还加了兵部的权力!
    宋纁仔细思考。
    苏泽奏疏的第一条,集权於內廷,兵部没办法反对。
    第三条增加了兵部职权,兵部没理由反对。
    唯一能反对的,就是第二条增设总参谋部。
    但人家参谋部的定位都已经很低了,只是参谋机关,不负责具体军事决策,也不负责具体的军事执行,这样你兵部总不能有意见吧?
    高,实在是太高了!
    宋纁佩服到五体投地,他又认真看了几遍之后,连忙抱著苏泽的奏疏去找赵贞吉商议。
    ——
    內阁。
    赵贞吉揉了揉眼睛,又看了看眼前的公文。
    他抬起头,眼神从几位同僚的身上扫过。
    赵贞吉微微嘆气。
    中书门下五房成立之后,阁权大大加强。
    首辅高拱就自不必说了,有关七品以下官员任免的权力已经被牢牢的攥在了內阁手里,內阁还获得了主持廷推阁臣的权力。
    高拱曾经长期执掌吏部,门生故吏遍布吏部,吏部自然也不敢有什么反抗的。
    更关键的是,苏泽两件事都办的很好。
    廷推阁臣的名单一次就在皇帝那边通过了,七品官员的选任在六科的帮助下也做的不错,几个新提拔的官员名声都很好。
    赵贞吉再看张居正。
    户部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而隨著国家財政的增长,户部的职权更大。
    朝堂之上,都称呼张居正为“计相”。
    这是宋代对於主管財政的三司使的称呼,而明代財政的权力要比宋代更强,因为大明本身就是强中央財政的政策。
    张居正这个计相名副其实,六部九卿衙门颤慄,谁都怕得罪了这位计相之后,来年部门的预算缩减。
    新的內阁格局已经形成。
    首辅主管人事,次辅执掌財政,日后再有阁臣入阁,也要遵从这个分工了。
    再看最新入阁的诸大綬。
    这位分管教育和保生医疗的专务大臣,一入阁之后就打出漂亮的连招。
    吏部尚书杨思忠领著吏部,赶著年前就制定了教师的考核任用办法,確定了教师和吏员一样,確定了职称晋升的管理条例。
    至此之后,朝廷对於小学、预科,乃至於国子监、武监等学校的教师,也有了专门的考核办法,並且可以利用这些考核来引导提高教学质量,选拔优秀的教师去更好的岗位。
    鸿臚寺卿王世贞,更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编纂了一部蒙学大纲。
    这份蒙学大纲,是王世贞从四书五经中摘取比较容易学习的部分,制定的部分启蒙课本。
    比起原本启蒙的书籍,这份蒙学大纲入门简单,易学易懂。
    王世贞还用《三字经》、《千字文》为基础,又结合《声律启蒙》,制定了一套读书识字的书籍。
    大文豪出手果然非同小可,这套书记循序渐进,可以帮助不识字的蒙童迅速掌握常用字和读音。
    除此之外,诸大綬还自己找到了负责营造学社的钦天监官员周相,请他编写了一份算学启蒙的课本。
    这两份课本已经编写完毕,隆庆皇帝看完也十分的满意,钦点將这两份课本作为皇室启蒙教育的课本。
    虽然小胖钧如今已经用不上了,但是钦点的作用在於明確皇帝对於这两份课本的认可。
    《乐府新报》的印书馆立刻开动起来,两份新课本已经在印刷中,等年后就会运往各地的小学。
    和同僚相比,赵贞吉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別人都在进步,自己却原地踏步,赵贞吉怎么能不著急。
    可著急也没有办法。
    兵部不像是其他部门,自成体系。
    前兵部尚书霍冀,在任的时候就和赵贞吉不睦,抵制赵贞吉插手兵部事务。
    现任兵部尚书曹邦辅,更是和赵贞吉政见不合,两人在兵部改革上始终不能达成一致。
    就在这个时候,兵房主司宋纁找上了赵贞吉。
    宋纁附耳在赵贞吉身边说完,赵贞吉眼睛一亮:
    “当真?”
    “阁老,奏疏草稿就在下官的公房內。”
    “速速拿来!”
    听说苏泽要出手,赵贞吉激动起来,他连忙让宋纁拿来原稿,然后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赵阁老的想法和宋纁是一样的。
    当真是天才的改革办法啊!
    统帅全归於內廷,参谋权归於总参谋部,行政职能则归於兵部。
    这三套系统,以负责统帅的內廷为中枢,以总参谋部为大脑,以兵部为肢干。
    关键是兵部还很难反对。
    统帅全归於皇帝本人领导的內廷,这是大明政治正確的事情,难道你兵部还要爭夺统帅指挥权吗?
    兵部本身的职能还是增加的,那就更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唯一能反对的就是总参谋部了。
    赵贞吉也有些犹豫。
    现在说得好听,咨政参议的机关,不干涉决策。
    內阁一开始也是咨政参议的机关,现在不也在决策?
    这个由武官组成的团体,虽然目前的职能只是制定规划、搜集情报。
    但是日后会不会权力膨胀,也是不好说的事情。
    比起宋纁,赵贞吉更能看到总参谋部的威胁。
    但是苏泽这份奏疏的核心就在於三权的分离。
    如果不將军事专业的权力分到总参谋部,还有哪个部门能担此大任?
    赵贞吉思考了一圈,除了这帮武监出身的职业武官,几乎没人能胜任这些工作。
    军事工作越来越专业,必须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才能胜任。
    从武监设立之初,苏泽就已经想到这一步了吗?
    如果是这样,此子也太恐怖了!
    赵贞吉一寒,他明白苏泽这份奏疏的意思。
    这是一份军事改革的蓝图,可以实现自己军事改革的理想。
    但是总参谋部才是苏泽核心的诉求,他这是给自己那帮武监弟子铺路,让他们名正言顺的辅助决策。
    最后,赵贞吉还是没能抵得住诱惑,他对著宋纁说道:
    “你去带话给苏子霖,他这份奏疏本官全力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