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一份差点意思的粉蒸肉】(二合一)

作品:《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第264章 【一份差点意思的粉蒸肉】(二合一)
    周沫沫欢欣雀跃,周砚同样打量著手里的这盘粉蒸肉。
    【一份差点意思的粉蒸肉】
    好傢伙,连不错都没达到!
    那天在师父的监督下做了二十多份,算是学废了。
    哪里出了问题?
    调料比例没用对?
    还是米粉炒的不对劲?
    光从卖相来看,还不错啊。
    “这粉蒸肉看著好乖哦。”赵孃孃进来端菜,看著周砚手里的粉蒸肉夸讚道。
    “看著是多安逸,闻著也香。”赵红负责盛饭,跟著点头。
    “第一回做,估计差点意思。”周砚有点没底气,端著粉蒸肉往外走,等会再认真研究研究,看看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眾人落座,目光纷纷落在了那份粉蒸肉上。
    新菜,总是让人稀罕。
    特別是周砚做的新菜,总让人惊喜。
    “吃嘛,吃完给我反馈反馈这粉蒸肉的问题。”周砚笑著说道,先给周沫沫夹了一块肉和一块南瓜。
    “谢谢锅锅”周沫沫说了一声,凑到碗边呼呼吹著热气,然后咬了一小口,眼晴亮,嚼了嚼咽下,又补了一口,再扒拉一大口米饭,吃的津津有味。
    “肉软软的,粉粉的,好好吃吖~~”周沫沫抬头看著周砚,竖起了大拇指:“锅锅,
    你真腻害!”
    “那你多吃点哈。”周砚忍不住笑意,小傢伙的情绪价值给的满满的,说话比狗系统好听多了。
    “嗯,粉粉糯糯的,咸香麻辣,味道確实好,特別下饭。”赵孃嬢尝了一块肉,也是连连点头,扒拉了一大口米饭。,“好吃,就是感觉有点咸了。”
    “嗯,是咸了点,不过这样挺下饭的。”老周同志咬了一口肉,扒拉著米饭说道。
    周砚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粉蒸肉,米粉裹的很均匀,颗粒感看著也不错,咬了一口。
    肉的口感软糯,入口即化,米粉吸饱了肉汁鲜香,颗粒感分明,口感非常鲜糯,完全符合周砚的预期。
    但是—
    味道確实咸了点。
    咸味过於突出,以至於抢了鲜香的风头。
    周砚把嘴里的肉咽下,也忍不住扒拉了一口米饭。
    怎么说呢,口感没问题,味道不差,但確实差点意思。
    因为盐味重了,变成了一道特別下饭的菜。
    调味上出了点问题。
    周砚又吃了一口,细细品味后,基本锁定了问题关键。
    酱油要背锅。
    早上时间紧,临时起意做的粉蒸肉,所以用的调料是厨房现成的。
    调配料汁醃製肉片的时候,应该是酱油放多了。
    他用的咸红酱油应该比他师父用的更咸一点,上色已经够盐味了,再加了半勺普通酱油,问题就出在这。
    说到底,还是过於依赖配方,没有灵活做出调整。
    调整方向两个,要么买跟师傅一样的酱油,然后按他的比例来加,不容易出错。
    要么就是自己重新调味,一点点做尝试,用店里现有的酱油把味道调出来。
    周砚琢磨了一下,还是偏向於后者。
    不能学一道菜,配一个牌子的酱油吧?
    厨房调味品必须要简单,对每一种调料越了解,做菜的效率和调味的水准越高。
    “我觉得挺好吃的,下饭安逸,而且味道特別香,比上回去吃席的还要安逸些。”赵红吃的津津有味。
    “这个南瓜才安逸!好甜哦,又特別软烂,好吃!”李丽华也跟著点头。
    周砚尝了一块南瓜,这季节的磨盘南瓜,放了有一个月,甜的跟加了似的,吸饱了油香,一口下去,甜到了心尖上。
    真的好吃!
    “南瓜瓜,我还要~”周沫沫抬头看著周砚。
    “给你夹。”周砚往她碗里又夹了两块南瓜。
    那么爱吃肉的小傢伙,遇上了这南瓜,也完全没有抵抗力啊。
    虽然这份粉蒸肉没达到周砚的预期,但受到了大家的喜欢,连南瓜都不剩半块。
    周砚走到柜檯边上,拿出笔记本刷刷写了几行问题反馈,主要集中在调味上,需要对酱油用量进行调整。
    刚反思完,纺织厂的下班铃声响起,也意味著周砚的上班铃响了。
    早上蒸包子的蒸笼,这会蒸著的是咸烧白,香味四溢,引得从工厂大门出来的工人不禁放慢了脚步。
    而热气腾腾的蹺脚牛肉大锅,在这寒冬之中,更显诱人。
    隨著天气变冷,蹺脚牛肉的销量有所提升,这两天又悄悄上调了十碗供应量,都能卖完。
    连著忙碌了两个小时,店里最后一桌客人结了帐,所有人都鬆了口气。
    周砚解了围裙从厨房出来,便瞧见一个穿著黑色夹克的年轻人把车停下饭店门口,走进门来,看著周砚微笑开口:“周师傅,我来跟你对接一下周三的晚宴菜单。”
    “好的,这边请坐。”周砚顺手拿了本子,引著林清往一旁已经收拾出来的乾净桌子坐下。
    市经委的晚宴,周砚还是非常重视的,不容有失。
    林清是陈主任的秘书,二十出头,浓眉大眼,长相十分周正,坐下后,开门见山道:“这次的晚宴,接待的是有意向来嘉州投资的港商、澳商、外商,以及陪同的领导,
    市里非常重视,邀请了多位嘉州名厨前来共同操办宴席。
    经过我们的初步筛选和认真考量,希望周师傅能够在当天晚宴上负责雪鸡淖和滷牛肉这两道菜,规模暂定三桌。”
    周砚略一思索,当即点头:“没问题。”
    林清又道:“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希望厨师们能够现场製作菜品,不知周师傅在这方面是否有困难?”
    “滷牛肉不行,滷牛肉必须在饭店卤。”周砚摇头,“我没法把我的滷水从饭店带到你们食堂,这不现实。”
    “无法克服?”
    “无法克服。”周砚態度坚决:“无论是中途倾撒,或是因为顛簸导致老滷水变味,
    都是我承受不起的后果。”
    林清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我会把这个情况反馈,如果需要派人当天来陪同你去採购牛肉,作为监督,不知你是否能够接受。”
    周砚闻言笑了:“那我倒是无所谓,只要你们的同志能接受五点钟到饭店,然后顶著寒风和我们去周村採买牛肉。”
    “五点—”林清愣了一下,旋即在纸上把时间记录下来,“好的,我会把这个情况反馈上去。”
    两人又简单沟通了几句,林清帮同事带了六两牛肉和六两卤猪头肉便回去了。
    “啥子情况,还要派人来监督?”赵孃嬢疑惑道。
    “正常,这种事情,领导也害怕出问题,重视一些也不为过。”周砚笑了笑,並不在意,林清已经算是会变通的了。
    这任务还挺简单的,一个滷牛肉,一个雪鸡淖,两个菜,简简单单。
    看来这次的宴席,应该匯聚了嘉州的顶级大厨们,不知道孔派有哪些人会到场,孔庆峰多半在受邀之列。
    挺好,他就当去长长见识,看看真正的高端川菜筵席是怎样的。
    他这菜单上的菜,以下饭菜居多,高端宴席估计不是很看得上。
    雪鸡淖他没上菜单,倒是被选上了,可见他们確实有了解过他的情况。
    滷牛肉能入选,应该是前两天他们来店里吃过,觉得还不错。
    相比猪头肉和卤肥肠,滷牛肉確实高雅一点,作为一个冷盘还不错,被选上了。
    设宴招待港商、外商,口味上估计会偏向於清淡。
    这类宴席,一般吃的是场面饭。
    真要上几个下饭菜,一群西装革履的商人和领导,端著碗,拌著麻婆豆腐,库库炫饭,那就算是有点失控了。
    当然,这毕竟不是国宴,又在嘉州,也可能会上几个地道的川菜。
    周砚把小本子放回柜檯,和赵嬢嬢打了声招呼,推著自行车出门去买蒸笼。
    蒸笼太少,做好的包子没地方放,还得四处倒腾,有些麻烦,不如多买几个蒸笼,这样切换起来也更方便些。
    而且包子只卖早上上班高峰期那一个多小时,出餐效率必须要有保证。
    不然工人上班时间一到,没来得及蒸的包子就砸手里了。
    何二毛还能骑著三轮车把包子拉去其他地方卖,他们连三轮车都没有,根本没地方销。
    “你这生意这么好啊?又买八个蒸笼?”胡天磊帮著周砚把蒸笼绑到自行车后座上,
    有些咋舌。
    “没办法,就这实力。”周砚笑著摸出钱夹把钱给他。
    胡天磊点头:“是有实力,我都听说了,你这饭店生意比国营饭店还好,要是你周日营业,国营饭店都被你搞垮丝。”
    “这锅我可不背哈,国营饭店跟我不是一个路子的,我就是挨著纺织厂做点小买卖。”周砚连连摆手,骑上车走了,他可不想平白遭国营饭店嫉恨。
    “滑头这方面,跟他师父差不了好多,不愧是师徒。”胡天磊笑了,目送周砚的自行车离去。
    回到饭店,周砚把蒸笼清洗、蒸煮、上油,忙活了两个小时,把八个蒸笼给打整出来。
    “老板,弄这么多蒸笼,明天要做多少包子?”李丽华走过来,看著周砚问道。
    “明天做三百个,儘量保证让想吃包子的客人都能吃得上。”周砚把蒸笼摞好,微笑说道。
    明天周六,干完就可以休息一天。
    周砚已经决定,写个公告,从本周开始,周日不再营业,也不接受预定。
    周一到周六已经够累了,钱是挣不完的,还是要有一天休息日让身心都好好恢復一下,也好腾出时间来处理一些饭店经营之外的事情。
    周砚年轻,哪怕不休息也能撑得住。
    但赵嬢嬢和老周同志他们不年轻了,工作六天,休息一天,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疲劳感。
    这点对於可持续的工作很重要。
    再黑心的资本家,也得给人放周末啊。
    周砚跑了一趟供销社,进门直奔柜檯,朝著正在柜檯后边织毛衣的售货员问道:“同志,有闹钟吗?”
    “闹钟?”女售货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抬头看了眼周砚,“有倒是有,你买得起吗?要二十多块钱呢。”
    “什么牌子的?能让我看看吗?”周砚拿出钱夹,微笑问道。
    售货员看了眼钱夹,这才把手里的织了一半的毛秋裤放下,起身从柜檯上方拿下来一个盒子,小心拆开,拿出一个圆形的闹钟放在柜檯上:“只许看,不许摸啊,这可是钻石牌的闹钟,上海钟厂生產的,二十五块五。”
    周砚看著那巴掌大的圆形闹钟,外边一圈绿色的铁壳,底下有两根支脚,正上方是两个铁铃鐺,中间一个小锤子,经典的双铃闹钟。
    錶盘上有个老母鸡带著两只小鸡,中间偏上方有一个钻石的標,下边写著上海钟厂的字样。
    柜檯前正在挑选东西的客人,纷纷看了过来。
    二十五块钱一个的闹钟,这价格可贵了。
    “这个我要了,不过我得试试它会不会走。”周砚从钱夹里抽出两张大团结,和五块五的零钱放在柜檯上,拿起闹钟拧了两圈发条。
    秒针开始一下一下跳动,闹钟也隨之发出了咔噠咔噠的声响。
    声音很清脆,似乎能感受到齿轮转动的机械感。
    最有意思的还是那老母鸡的脑袋,跟著低头一啄一啄的,活灵活现。
    供销社是没有讲价空间的,周砚也懒得费这个口舌,免得还被售货员打一顿。
    开始卖包子,闹钟就成了刚需,到了时间不起来揉面、发麵,今天的包子就做不成了0
    二十五块贵了点,但这闹钟拿在手里冰冰凉凉,沉甸甸的,质感相当不错。
    “行,就要它了。”周砚把闹钟装回盒子里,和售货员说道。
    “你倒是爽快。”售货员有些讶异,拿起柜檯上的钱清点了一遍,然后写了收据递给周砚,“好了,你可以拿走了。”
    “谢谢。”周砚揣上发票和闹钟便出门去了。
    “二十五块的闹钟,说买就买,这年轻人好有钱哦。”
    “就是!我一个三角钱的发箍看了三回,都没捨得买。”
    “那不是纺织厂门口的饭店老板周老板吗?他家饭店的生意好得很,滷菜一天卖上百斤,买个闹钟对他来说不算啥子。”
    “个体户这么净钱啊?骑著自行车,带著手錶,揣著皮夹,隨手买闹钟!现在真是变天了哦!”
    “不挣钱,能有那么多领导放著官不当要下海吗?种地才是没得出路,等过了年,我都准备跟我表姐去鹏城打工了。”
    供销社里的客人们议论纷纷,言语间满是对周砚的羡慕。
    “锅锅锅锅~你手里揣了个啥子?”周沫沫在门口盪鞦韆,看到周砚回来,满是好奇的问道。
    “小鸡啄米闹钟。”周砚抬手亮了一下,推著自行车进了门。
    “啊?什么?”周沫沫也不玩鞦韆了,小心爬下来,跟著跑进了店里。
    “闹钟。”周砚刚把车停好,见她迈著小短腿屁顛屁顛跑进来,笑著把闹钟放在桌上。
    先前拧了发条,秒表还在继续跳动,小鸡也跟著低头啄米。
    “哇哦!会动的小鸡!”周沫沫爬上凳子,趴到桌边瞧著,满脸惊讶。
    “买了个闹钟?好多钱啊?”赵嬢嬢跟著凑过来,同样一脸稀奇,“早上这母鸡自己会叫啊?”
    “叫起来啥子动静?”赵红跟著好奇问道。
    乡下可没这稀奇玩意,都是靠左邻右舍家养的大公鸡打鸣起床的,家里能掛个钟錶都算不错的了。
    “我调给你们听个响嘛。”周砚拿起盒子,把上边的说明书认真看了一遍,然后把闹钟调到了三分钟后。
    他可是会玩智能机的,摆弄个闹钟简直太简单了,手到擒来。
    叮铃铃三分钟到后,清脆的铃声隨之响了起来。
    “还真会响!”
    “声音还多清脆,这个小东西真不错!”
    眾人满眼欣喜的瞧著那闹钟,眼里除了惊讶,就是稀罕。
    “这小鸡叫的好响啊~”周沫沫捂住了耳朵,“好腻害!”
    “不晓得时间准不准,看著还是不错的。”老周同志也是左看右看。
    “早点晚点也无所谓,不差那三五分钟的时差,有了这个,老汉你就不用再担心我睡过头了,你只管安心睡你的觉。”周砚把闹铃调开,笑著说道。
    “要得。”老周同志点头,他早起对周砚也確实没啥用处。
    ses s e n
    第二天早上,周砚是被藏在被窝里的闹钟叫醒的。
    铃声有点闷,但附带一定的震动和声音,足以把周砚从睡梦中唤醒。
    並且避免了刺耳的铃声,把他突然惊醒,那太心悸了。
    关掉闹钟,周砚翻身起床,套上衣服,便直接出门下楼。
    早起第二天,身体明显適应多了。
    刷牙,再用冷水洗了一把脸,人立马就清醒了。
    今天准备卖三百个包子,那麵粉就得按三百五十个准备,留够五十个失败余量。
    周砚刚把面和好,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周砚快步走到门前,隔著门缝先往外瞧了一眼,这才拉开门栓。
    门外站著的正是章老三,旁边停著一辆三轮车,车上装著七八个猪头,还有一背篼的猪肉。
    “周砚,肉给你送来了,你验收一下。”章老三笑著说道。
    “要得。”周砚从他手里接过手电筒,对著车上的猪头一个个照了过去,品质都符合要求。
    再看背篼里的肉,也都是按照他的要求切分和挑选的,品质大体上都还算不错。
    周砚挑出一块五肉道:“这块三线太肥了点,特別是这半边,吃了会很腻人,你拿回去给我换一块均匀些的,等会我老汉儿去卖肉回来再顺道带回来嘛。其他都还不错,直接下货嘛。”
    “要得,这边我没注意到,我回去给你重新换一块。”章老三点头应下,开始往店里搬肉。
    周砚对章老三的信任等级提升了,开始让他上门配送鲜肉。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