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声望如日中升
作品:《人皇天帝》 第129章 声望如日中升
淡笑声响起。
天地间,忽然风云色变。
无穷的天地之力蜂拥而至,宛若海浪呼啸,涌向王守乾。
光芒冲天而起,飞向大乾之外,牵引著无数天地之力。
引来大乾一道道目光。
洪武一千七百五十八年四月五日,王守乾以六百六十二岁的年纪突破至亚圣之境。
消息传开,自是引起了一片震动。
但也让许多人感到失望。
因为他突破的年纪,比刘书温还要大一些。
这让很多认为他是大乾有史以来最天才的人,感到失落。
只有少部分人心知肚明,这个突破速度的厉害。
最重要的,是王守乾没有借大乾的国运更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两年左右后,王守乾蜕变完成,就开始著书。
《心学》
待书著完后,凡是阅览者,无不动容。
因为王守乾在儒家、道家、墨家的基础上,开创了一门新的学说,
可谓在诸子百家中,增添了一门。
这一门好像还不是小道。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震撼,消息传开后,大乾文道一片轰动。
谁都没有想到,王守乾竟然自开一派。
这等开宗立派之成就,在文道中、堪称是最大的成就了。
顿时,从者云集。
心学一书在大乾有意识的推动下,迅速传开。
上至丞相、下至刚入文道的学子,无数人认真观看。
毕竟这是咱大乾自己人开创的一门学说,无论如何都是要看看的。
看完后,有人排斥,也有人奉若瑰宝。
两种爭论的声音不少。
总体而言,支持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毕竟诸子百家其它学说在大乾盛行了几千年,心学刚刚出世,支持者自然比较少。
但占了自己人的优势,以及百家共存的大环境下,没人对心学穷追死打,只是一种正常的辩论。
在这种辩论下,心学的影响力开始不断的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猎这引起了更多人的震动。
有一个刘书温就算了,难道还想再来一个压在老夫头上?』李百长深深皱著眉头,升起了一股危机感。
胡惟能眉头皱的更紧,面沉如水。
“有了一个刘书温、再加上一个李百长也就罢了,难道还要再来一个,
压在老夫头上不成?』
这心学,我越研究,越觉得不是小道,这是一门大道啊!
王守乾、有圣人之姿!
天佑我大乾啊!』於绍堡郑重道。
“心学非同小可,但究竟多利於我大乾,尚未可知。』
无数的议论声中,隔了几年,明古才再次召见了王守乾。
“如何?”明古隨意的道。
“回陛下,传道授业、壮大学说非易事,臣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来。”王守乾郑重道。
“好,那你就先去国子监待些年。”明古道。
“臣多谢陛下。”王守乾参拜一礼道。
国子监正是他这时候最想去的地方。
“让朕再看看你的心学。”明古饶有兴趣道。
“是。”王守乾应道,一股道蕴从他身上散发而出。
明古意志探入其中。
兵道、治理之道、武道、丹道、炼器之道···
一条条的大道被王守乾毫不掩饰的释放出来,被明古所感知到。
虽然不是第一次了,但明古还是有种得了宝贝、以及这是个怪物的感受他见过全能的人,莫过於姚光孝,文武双修,大乾无人能及。
但相比较於此时王守乾的全能,就不行了。
似乎就没有王守乾不会的,会且精“心学,呵、真是好一个心学!』
明古暗自讚嘆道,他讚嘆的也不是心学,而是王守乾。
他越发肯定,厉害的其实不是心学,而是王守乾这个人。
知道了、去做到。
在明古看来,这是心学的根本之一而王守乾,则是知道了,就一定能做到。
这两者的差別,如云泥一般。
前者未必能做到,后者则一定能做到。
前者是普通人,后者则是无法用常理看待的怪物。
王守乾就是这样的一个怪物。
所以他全能的让明古不禁讚嘆。
而且这种全能不仅不会分散王守乾的精力,拖延他的步伐,反而正是这种全能,组成了此时的王守乾。
让他更加强大、更加不可思议。
明古不由更期待王守乾进入国子监后的成果了。
如何用王守乾?
这个问题,明古思考了数年。
不管是文是武,他都相信王守乾不会让他失望,甚至能做到顶尖。
但目前的大乾,不缺顶尖的文武。
想来想去,教育是王守乾最適合去的地方。
一来,可以让王守乾传播他的心学。
二来,则是借著王守乾的全能,他不可用常理视之的心学,去教授学子或许能给他、给大乾一个惊喜。
两个多时辰后,略有收穫的明古收回意志。
“去吧,希望大乾的学府,会因你而变。”明古语气中带著期待。
“臣必不让陛下失望。”王守乾尊敬、自信道很快,圣旨下达。
升王守乾为正一品,进入內阁、主掌国子监等所有学府。
听闻旨意,惊讶者有,不出意料者也有。
一道道目光默默看著。
如今的国子监,跟当年自然是不一样了。
乡学、县学、府学、郡学、州学的入学要求,都没有变。
州学和国子监之间,多了一个道学。
原国子监的標准,就是如今道学的標准。
三十二岁,如果文道达到学子后期层次,或武道达到千山境,就可以进入道学的文院和武院,道学也设兵学。
进入道学后,每年可获得一斤国运的加持。
最多可待五年,便必须离开。
目前为止,每一个道学中的学子大约是五十万左右。
更上一层楼的国子监,已经成了专门培养大乾天才的地方。
三十四岁之前,文道达到学子巔峰层次,或武道达到千山境三十山之上,或兵道达到第一境,便可入国子监,最多待五年。
这等层次,文道肯定可以考上科举,入朝为官。
武道、兵道也是同样。
而若是选择先不入朝,继续去国子监学习,每年的待遇是五十斤国运。
这比正八品的三十斤还要多。
同时,国子监的学子,不管是文道、还是武道、兵道,都会得到大力栽拉比如让其实践的担任官员,让其实践的加入主战军等等。
总而言之,凡是能进入国子监的,无一不是大乾的天才,会得到更大资源的培养。
目前为止,国子监中,有文武学子共四十余万左右。
王守乾进入国子监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亲自走了一趟国子监、以及四十多所道学、几千所州学、几万所郡学、近三十万所府学、两百多万所县学、以及上亿所的乡学。
这个数量,也可以看出如今的国子监,是何等的一个庞然大物。
了几年时间,走了一趟后,王守乾这才开始了行动。
一些人被治罪,一些人升职、一些人降职。
一些制度他上奏请求修改。
明古思索后同意了。
隨后,王守乾就开始在国子监、以及四十多所道学中讲学。
他讲的学不仅仅是心学,还有儒学、道学、墨学、兵道等等。
无所不包。
渐渐的,更让所有学子为之欣喜若狂、疯狂追捧的,是他们发现自己去听讲,每一次都有很大的收穫。
越是用心去听,他们的收穫便越大,境界在真实的提高。
短短几年时间,朝廷便感觉到了国子监、以及道学学子整体水平的提高。
那是实实在在的提高,原先应该在学士后期的,达到了巔峰。
原先应该是在学土巔峰的,达到了进士境,
这时,王守乾创出了一种分身之法,分身近百,开始游走在州学讲学,
讲学效果丝毫不减又几年后,大乾有资格担任七八九品的学子,数量大增,增速还在越快越快。
此时,已然朝野皆惊。
王守乾的声望,已然一举追平了刘书温、李百长二人,甚至有所超越。
因为不管是不是心学弟子,凡是听过王守乾讲学的,皆以师称之。
这是执政一千多年的刘书温、李百长二人都没有过的。
渐渐的,连朝廷官员也忍不住了,跑去听其讲学,效果极佳。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官员都跟著去听讲。
王守乾的声望如日中升,看的无数人自瞪口呆,
李百长眉头直跳,悄悄看向了胡惟能,思索一二后··
过了几日,胡惟能求见明古。
“陛下,王守乾是在结党营私啊,再这样下去,朝野就只知有王守乾,
而不知有大乾了啊。”胡惟能真挚的担心道。
王守乾的声望增长,让他都感到了一种恐惧。
再这样下去,几百年后,文官就真的要以王守乾为首了。
明古淡淡的看了眼胡惟能,平静道:“我大乾的实力,因此增长了吗?”
“增长了。”胡惟能心里一沉,陛下这都能容忍吗?
但他还是只敢老老实实的回道,
“大乾能容得下任何对它有贡献的人,便是老子、孔子、墨子在,也同样能容下。
下去吧。”明古淡然但不容置疑的说道。
胡惟能欲言又止,不甘心的告退。
明古的话很快就小范围內传开了。
有人高兴、振奋。
更多的人则是眉头紧皱、透著深深的担忧。
王守乾的声望,提升的实在太快了。
这样下去··
连朱秀英都不禁跟明古聊起了这个“现在啊,文官高层们是大部分都在防备著王守乾,要压制他的声音,
都不断的吵到我这了。”朱秀英意有所指的道。
“不遭人妒是庸才,不必理会。”明古淡笑一声道。
“就这么放任不管?”朱秀英好奇道。
“江水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后浪若不强,浪潮又怎能走得更远?
就让他们都感受一下紧迫吧。”明古不在意道。
说著,又是一笑:“我本以为,张太岳以后有可能让他们感到紧迫。
没想到,王守乾当老师的效果这么强,强的让他们觉得势不可挡。”
语气中,那种对王守乾的欣赏、高兴,毫不掩饰。
“张太岳!陛下这么看好他?”朱秀英一奇。
“其內政之才,不下於李百长,一些方面更甚之。
这批年轻人中,治政当以他为首。”明古毫不犹豫的夸奖道。
“这么说,李百长还真是要遇到真正的对手了。”朱秀英笑道。
大乾亚圣之境不少了,但治理內政方面,没人能与李百长相比,刘书温也不行。
这也是李百长始终能占据文官两大首领之一的最大原因。
明古笑而不语。
“我本来以为,陛下你还要警告一下李百长几人的。”朱秀英轻鬆的笑著道。
她再了解不过自家夫君。
绝对不会因为王守乾声望过高而对其怎样。
因为在大乾,早已没人能翻天。
就算王守乾门生遍布大乾,那又如何?
况且刘书温等等这些前辈们,也不是摆设看的,王守乾在文官上一手遮天的事情,都根本不可能发生,更何况其它?
自家夫君最可能会做的,是警告下李百长等人,
压制王守乾的声音,便是李百长他们发出的。
“本性难改,单纯的警告已经没有用了,我倒是想看看,他们会不会真的做什么?”明古双眼微虚,平静道。
朱秀英心里顿时明白。
自家夫君这是不满足单纯的警告了。
这是要等李百长等人真正做出什么,再抓住证据、以实质性的事情治罪现在就看李百长等人,会不会真的对王守乾出手了?
微微摇了下头,朱秀英也颇有些无奈道:“这个李百长、还有胡惟能,
能力是好,就是总改不了这嫉贤妒能、爱揽权的毛病。”
是毛病就得治,以前还是有些放纵了,大乾越来越大,不能再有任何放纵下去。
且看他们自己吧。”明古定声道。
朱秀英点了下头,暗自轻嘆一声。
希望他们不要做的太过吧。
李府。
沉吟良久,李百长还是主动联繫了內阁中、他最为厌恶的胡惟能,
“胡相、再这样下去,官员只知有王守乾,而不知有陛下,后果不堪设想啊。”李百长郑重道。
胡惟能心中冷笑一句,老匹夫,你是担心这个吗?
你明明是担心自己文官两大首领之一的位置不保。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