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如东文蛤,文蛤中的战斗蛤!

作品:《美食:随机摆摊,顾客追我全国跑

    第800章 -如东文蛤,文蛤中的战斗蛤!
    “那得看是谁做,老板做的每一个部位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卓倩倩朝著最普通的一块背肉夹去,筷尖刚刚触及鱼身,鱼肉竟“刷”地自行绽开出雪白的蒜瓣肉!
    夹起一块肉,鱼皮胶质与豆豉共生的位置,同样凝成了琥珀冻晶层,鱼块边缘还掛著几粒晶莹剔透的鱼肉汁水,似掉非掉的样子看著就让人忍不住想要嗦上一口。
    舌尖轻触鱼肉,首先感受到的是裹著鱼肉的佛手瓜蒸汁气,这味道带著一丝寒冽山泉的凉气,瞬间刺穿味蕾,竟有生嚼脆笋的清爽。
    再往下咬,紫苏、豉泥开始融化到一起。
    麴霉发酵的醇厚酱鲜,混著瓦缸陈香重重压下,却在坠底前,又被云腿油托举,让整体口感显得无比圆融。
    这道蒸鱼不咸,只是能够感觉到淡淡的盐味,但这恰到好处的盐味,却正好將鱼肉自身的鲜甜完美的展现出来。
    再配上佛手瓜、豆鼓自带的本味,即便不是刘教授说的那些位置,味道依旧让人耳目一新。
    “这小子在醃製和食材搭配上確实很有几把刷子,让佛手瓜受热把鱼拱起来的创意也很不错,有机会真应该多出出国,给那群没见过世面的歪果仁一点中式震撼。”
    刘教授也不是挑食的人,而且这道蒸鱼也確实没什么可挑的地方。
    “汤来嘍。”
    王凡出现的总是恰到好处,主要是他本来就估摸著刘教授的进食时间。
    这个时候回甘差不多刚刚消散,那点点海腥气的回味即將出现,来一碗如东文蛤熬的豆腐汤,绝对是最佳时机。
    “你小子最近这水平也是跟开了掛一样,连这上汤的时间都能拿捏的恰到好处。”
    別人的夸奖王凡可以一笑置之,刘教授的夸奖那可是让他的心里美滋滋,就好像自己上学的时候被老师夸了一样。
    看著王凡那一样的笑容,刘教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半个学生除了勾走了自己一个学生这一点外,还真的挑不出毛病,甚至在很多方面的成长远超自己的想像。
    王凡小心地將陶体放在桌子上,陶钵的盖沿还“噗噗”的吐著水汽。
    戴著粗布手套的左手钳住陶钮,顺势向上一提。
    他这个陶钵挺重的,光是一个盖子就有4斤多重,当陶盖掀开后,浓郁的蒸汽瞬间喷涌而出。
    锅內的沸汤表面还在不停炸开气泡,听著如同暴雨打芭蕉的声音同时,一股浓郁至极的鲜美便不期而至。
    刘教授已经站了起来,用手对著陶钵上方的水汽不停扇动,等到水汽稍散,便迫不及待的朝著锅內看去。
    “喔——.””
    看清陶钵內的样子,刘教授都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讚嘆。
    钵里二十余枚钱幣大的灰玉壳半浸汤中,有的壳已经打开,有的还处於闭合的状態。
    打开壳的,暴露出里面金橘色的蛤肉,而闭著壳的,在壳的缝隙中也还在不断渗出蜜蜡一般的汁线。
    盐滷豆腐块则已经塌成梯田形状,横截面上的孔饱饱的吸满饱琥珀色汤汁,萵苣的青叶则早褪成半透明的顏色。
    而隨著不再沸腾,汤麵则开始浮起一些油晕,蕴含著的鸡油,则如同星星点点的金箔碎屑,点缀在汤麵之上。
    刘教授忍不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直到滚烫的气息散去,这一锅文蛤豆腐汤的鲜美气味才真正释放出来。
    “远超一般文蛤的鲜美气息,像是刚开封海盐罐,又有点退潮礁石缝里的湿咸,只有如东沿岸含盐量3.2%的海水,才能孕育出如此鲜美的文蛤。”
    对於刘教授比他这个开掛的人都灵敏的味觉、嗅觉和知识储备,王凡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不过有的时候他其实也挺想报警的,自己开掛了都比不过別人,这还让不让人愉快的玩耍了?
    “果然瞒不过您的鼻子,確实用的是如东文蛤,我给您盛。”
    刘教授满意的“嗯”了一声,这才优雅的重新落座。
    不过临坐下前,还是稍显得意的看了一眼卓倩倩,意思非常明確一一你老板在我面前也得老老实实的!
    “都上齐了吧?一起吃吧。”
    刘教授都这么说了,王凡自然不会拒绝,在给刘教授和卓倩倩都盛了一碗后,也给自己来了一碗。
    美食当前,刘教授也不管眼前这对小情侣,凑近碗边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锅內散发出的味道,与凑近碗边闻还有一些不同,碗边的明显还要浓郁几分。
    这股味道,就像是浪沫的咸腥撞上礁石的热气,在日头下蒸出的奶香,还有一股海带晒场特有的鲜味。
    汤勺掠过碗沿后便斜插汤麵,汤水顺著勺子凹成的形状聚成浅洼。抬起勺子,上唇贴勺沿轻啜。
    刘教授捧碗抵唇的剎那,白汽便糊了她的眼镜,但她已经管不了这个,因为滚烫的汤水滑入舌尖后,便向著她的味蕾发起了最猛烈衝锋。
    暖流先是滑入舌尖,滩涂的咸鲜便猛地化开,文蛤的鲜美汤汁溶於汤水在口中流转透出蚌壳初启的清甜,还带著一股淡淡的紫菜晒场的日晒暖香。
    漫过舌尖到达舌面,鸡油的醇厚鲜美便似初融雪乳,夹杂著的萵苣清苦又將它分的细碎,让滋味像是从四面八方袭来一样。
    紧接著到达舌根,这个时候豆腐孔穴里涌出的豆香,以及盐滷的岩韵,便在喉间铺开丝绸般的柔滑细腻。
    “咕———”
    一口咽下,暖汤入腹,黄海浮游生物酿製的奶香便从喉底氮氬升起,
    贝足残留的海藻甘甜似乎在胃里轻颤,余韵中礁岩的矿质清气让她忍不住大口的深吸了一口气。
    “呼....·
    吐出带有浓郁海鲜气息的浊气,不自觉的轻搅汤勺,碗里的半粒萵苣块浮沉如碧翡。
    再深吸一口气,淡淡的草木清气裹著海韵直衝天灵盖,让她忍不住再次品尝起来。
    勺尖精准地探向一枚半开的文蛤。
    灰玉色的贝壳在琥珀色的汤水中微微荡漾,半露的金橘色蛤肉饱满湿润,颤巍巍地吸附在壳內边缘。
    贝肉滑入勺中,连同少许温润的汤水。
    送入嘴中,舌尖首先触碰到的不是柔软的蛤肉,而是一层近乎无形的粘稠汁膜一一这是文蛤最后一口浓缩的精华,带著滚烫咸鲜的“浪头”瞬间席捲所有味蕾!
    这鲜味就像活的海浪,有著礁石的冷冽、细沙的颗粒感,还有阳光曝晒过,远超汤水味道,海藻特有的矿物质底韵,浓郁到近乎霸道。
    然而就刘教授感觉要被这股“鲜”撞得头晕目眩时,鸡油那如丝绸般醇滑而温厚的丰感恰如其分地兜底涌来,如同温软的细沙接纳了凶猛的浪头。
    两者交融到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鲜美味道。
    这一小口汤汁没有刚才的汤水多,但之所以它是汁,而刚才的只能是水,就在於这一口的鲜美程度简直呈几何倍递增!
    来不及讚嘆,贝肉这个主角又开始发力。
    (一~一)嚼!
    在牙齿轻轻合拢时,王凡的高超火候掌控能力便彻底展现出来。
    这一口蛤肉的口感,並不是牡蠣那种滑腻的软糯,而是带著一种轻盈的韧性,一种属於贝类裙边的特有嚼劲。
    脆嫩的裙边在齿间发出微不可闻的“噗”“噗”声,鲜甜在这咀嚼中持续渗出,带著海水的咸,却甘冽纯净。
    这简直是最纯粹的海洋馈赠!
    刘教授忍不住在心底感嘆。
    她已经迫不及待的又捞出一个紧闭的文蛤。
    刘教授小心翼翼地挑出一枚。
    此刻也顾不得什么仪態,跟普通人一样,用手指轻轻捏住贝柱两侧稍一用力。
    “啵”的一声,贝壳应声而开。
    里面的蛤肉雪白中带著嫩粉,因完全没有接触空气和水流稀释,那份精华被完整锁闭在小小腔室之內。此刻入口,那爆发力远超开口的文蛤!
    更为浓缩、凝聚、纯净的鲜甜汁水,如同炸弹般在舌尖爆开,带著生猛海洋气息的甜美直衝天灵盖,瞬间占据了所有味觉高地!
    紧致的贝肉纹理在此时显得格外清晰,微带粘糯,鲜味层层渗透,是整锅汤里最珍贵的“盲盒”一样的惊喜。
    刘教授没有再吃文蛤,她怕自己直接交代在这里,汤勺探向形態独特的“梯田状”豆腐块。
    它们沉在汤底,周身吸满了汤水,顏色深沉了几分,边缘因热力的作用而显得更加软糯欲融。
    刘教授特意挑了一块连接处最薄,呈“梯田”边缘姿態的豆腐。
    它看似不堪受力,却在被完整托起的瞬间,展现出了令人惊嘆的韧性—一点都没有散架!
    然而,当豆腐刚一接触嘴唇,那份柔嫩便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瓦解。
    牙齿几乎不需用力,只是轻轻一抿,看似厚实的豆腐块便无声地塌陷、融化开来!外层是细腻如脂的柔滑触感,仿佛凝固的鲜味奶昔。
    就在入口即化的同时,一种更深层次、略带筋络感的支撑结构却在舌面凸显出来。
    这应该就是这小子这么热衷於盐滷豆腐的关键原因吧?
    凝而不固,化而不烂。
    只有盐滷能够赋予的灵魂,在高温烹煮下,演变成无数细微的、有弹性的豆蛋白丝缕它们构成无数微小的海绵蜂窝,每一个孔洞都饱满地储存著鲜美的汤水。
    当外层在嘴里化开,释放出第一波鲜味后,这些细密的“蜂窝海绵”才开始破裂、解体,如无数微型的鲜味炸弹般持续轰炸味蕾。
    以前有一个国家擅长闪电战,还有一个国家擅长持久战,这个豆腐给刘教授的感觉,
    就像是两个国家联手打了一场持续闪电战!
    更神奇的是,在这持续的鲜美轰炸中,盐滷那沉稳深邃、略带坚硬稜角的豆香,在身体里却缓缓升腾而起它的到来不显得突兀,是完美地融合在汤汁的海洋鲜味和鸡油的丰润之中,平衡了汤的轻盈,奠定了滋味的厚重层次。
    刘教授也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夸了,说一句“臥槽”?
    算了,文明人——
    刘教授觉得味蕾快炸了,她急需一些解药。
    三步之內必有解药不是说说,勺子在汤麵轻巧地“点”起几粒已褪为“翡翠色”的萵笋粒,不用想也知道,解药肯定非它莫属。
    萵笋粒在浓汤的映衬下,绿得通透明亮,其中一粒是带著些许叶柄脉络的嫩叶,被蒸煮后呈现出半透明的凝脂状,薄如蝉翼。
    就是你了!
    送入口中,轻轻一压便感觉到那惊人的轻软。
    完全无需咀嚼,只是舌尖轻轻一顶,便融化消散在舌面上。
    一股极其洁净、纯粹的青气开始蔓延。
    这不是生涩的青草味,而是一种精炼过后,雨后竹林深处的清新。
    这股清气带著一丝若有若无的微苦回甘,但这不仅不是缺点,反而如同在浓稠的海鲜盛宴里投入了一滴薄荷精油。
    那股瞬间涤盪油腻,梳理气息的感觉,让被荤鲜占据的味蕾只感觉豁然开朗。
    清苦转瞬即逝,留下的甘甜却异常持久,从舌尖两侧悄悄蔓延,有效地缓衝了持续浓鲜带来的味觉疲劳。
    刘教授觉得这一粒还不够,一场大火岂是一瓢水能够解决的?
    再次留起一颗,这一颗则是切得较粗的嫩茎部分。
    它保留了更多的纤维感,半透明中带著清晰的脉络和水晶般的微脆核心。
    牙齿咬下,一种先软后脆的层次让刘教授再次感觉到惊喜。
    它的外层是熟透的绵软,贴近中心的位置却还带著一丝属於新鲜萵笋的生脆爽利。
    隨著咀嚼,这份微脆很快化为更多汁水,释放出的不再是嫩叶那种浓郁的清香,而是一种更温和、更偏向草本植物的甘甜,带著萵笋特有的、类似黄瓜但更鲜嫩的瓜果香。
    鲜、甘、润、脆、爽·
    勺底刮过碗壁,发出轻微的“”声。不知不觉中碗里竟然已经点滴不剩!
    刘教授缓缓放下陶碗,背脊放鬆地靠向椅背。
    嘴巴里汹涌的鲜味浪潮缓缓退去,留下绵长细腻的暖意和口中清爽的余甘。
    她没有说话,因为张嘴鲜美就会跑掉